一部杨家将,几代王朝事。忠烈英雄,杨门女将,潘杨恩怨,天波府……三实七虚,哪些是真实的历史?哪些是人们的愿望、想象与演义?让我们翻开由张永廷编著的这本《杨家将的历史真相》,走进历史,厘清这段千年的故事传说。
图书 | 杨家将的历史真相 |
内容 | 编辑推荐 一部杨家将,几代王朝事。忠烈英雄,杨门女将,潘杨恩怨,天波府……三实七虚,哪些是真实的历史?哪些是人们的愿望、想象与演义?让我们翻开由张永廷编著的这本《杨家将的历史真相》,走进历史,厘清这段千年的故事传说。 内容推荐 北宋时期,杨业及其子孙三代捐躯于抗辽一线,他们的故事在民间不断传扬,历经宋、元、明、清,“杨家将”与时俱进地增添一些新的形式和色彩。 《杨家将的历史真相》史料翔实,甄别严谨。虽然杨四郎、八贤王、杨门女将等人物在历史上查无此人,但却是一些历史人物和故事被移花接木的结果。在小说和传说的想象背后,隐含了许多历史的影像与细节。从这个切面,还可以了解北宋文臣与武将的关系、北宋宫廷事变、朱元璋与朱棣的冷酷肃杀;可以了解范仲淹、狄青、欧阳修、申佑等历史人物。 《杨家将的历史真相》由张永廷编著。 目录 第一章 杨家将故事的发生与演变 一 从欧阳修写的一篇墓志铭说起 二 杨无敌庙中的历史记忆 三 话本杂剧奠定故事框架 四 明代杨家将故事的特点 五 清代杨家将故事的戏剧改编 六 现代传媒中的杨家将故事 七 三实七虚 第二章 杨继业:中国式武将悲剧 一 充满疑问的前半生 二 归宋后为何不受重用 三 潘杨有无恩怨 四 千古冤臣是潘美 五 潘美为何遭人恨 六 潜规则的威力 第三章 杨延昭:郡马身世疑问多 一 名字背后有玄机 二 延昭因何称“六郎” 三 郡马身份之疑 四 事迹真相盘点 第四章 杨四郎:移花接木成驸马 一 现代版的杨四郎 二 杨四郎的命运和最后结局 三 入赘辽国有无可能 四 有关驸马的真实故事 五 “四郎探母”也有故事原型 第五章 杨文广:坎坷尴尬度一生 一 无法考证的“美男” 二 早年坎坷 三 得遇范公 四 恩怨狄青 五 老骥伏枥 六 梦断边关 第六章 “八贤王”:保护神自身难保 一 “八贤王”原型追踪 二 “金匮之盟”与传位之争 三 “烛影斧声”之谜 四 “八贤王”因何而死 五 另一版本的“八贤王” 六 保护神存于民心 第七章 天波府:京城里何处可觅 一 天波府缘何而来 二 天波府是否真的存在 三 杨家将居于何处 第八章 杨家将有没有到过北京城 一 百望山:佘太君擂鼓助威 二 六郎庄:柳浪庄隐匿六郎 三 白马关:神奇战马能退敌 第九章 佘太君:真实不是你想象 一 传说中的女英雄 二 真假余太君之辨 三 一个真实的折太君 四 佘太君为何能活百岁 五 告御状的故事因何而生 第十章 穆桂英:多少故事在传扬 一 耳熟能详的穆桂英 二 众说纷纭的穆桂英 三 你所不知道的穆桂英 四 寡妇土司的英雄传奇 第十一章 十二寡妇:虚幻的时尚之痛 一 十二寡妇疑云重重 二 寡妇背后的时尚之痛 三 巾帼群英各显神通 第十二章 明代小说:故事中还有故事 一 小说背后隐含的秘密 二 明朝大学士为播州杨氏寻根 三 大郎舍命救主的历史真相 四 播州杨家将惹恼了谁 附录1 狄青传 附录2 宋代武将官阶 附录5 《女论语》 试读章节 对于很多人来说,最初了解杨家将是从刘兰芳的评书开始的,其实,杨家将故事已流传了近千年,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民间基础,刘兰芳的评书只不过是对杨家将故事的又一次推动和普及。 一 从欧阳修写的一篇墓志铭说起 若从老令公杨业论起,杨家将事迹最早发生在北宋初年,在北宋中叶就已迅速流传。现今存世最早记录杨家将事迹的是北宋一代名臣欧阳修,他在1051年写过一篇墓志铭,称赞杨业、杨延昭“父子皆名将,其智勇号称无敌”,并且指出杨家将故事在当时已是“天下之士至于里儿野竖,皆能道之”,可见杨家将故事流传范围之广。 这篇文章作于杨业死后的第65年,距离杨延昭去世已37年,篇名叫《供备库副使杨君墓志铭》。这位供备库副使杨君,是杨家的后人,名叫杨琪,杨业乃其伯祖。 欧阳修当时名满天下,无论是写墓志铭还是送行诗都很有影响。在那个年代,请人为前辈写墓志铭是很体面的一件事,能请到欧阳修写墓志铭更是倍加荣耀。杨琪的墓志铭之所以引人注目,一方面得益于欧阳修,另一方面也归功于他的儿子杨畋。 杨畋的曾祖父是杨业的弟弟,名叫杨重训。他虽然是杨家后人,但因不是杨业嫡传,一般的杨家将故事都没有将他收入。杨畋与杨文广同时代,从官方的角度看,他的影响力比杨文广更胜一筹。杨畋是宋仁宗时代的文臣,堪称文武全才,与韩琦、欧阳修、司马光、王安石和苏轼都有交往,有一段时间还做过包拯的财政助手,终年56岁。有人推测他与欧阳修很可能是同科进士,就像现今的大学同窗,有一定的交情是很正常的。1051年,杨畋在朝中担任吏部员外郎,与欧阳修同殿称臣,有这样一层关系,双方应答互动更为方便。 在很多人的印象里,欧阳修是个文学家,其实他还是很有名望的政治家和史学家。在写这篇碑文之前两年,即1049年,42岁的欧阳修在经历了4年贬居之后重新回朝,先后出任翰林学士、史馆修撰等职。数年后,他受命与宋祁同修《新唐书》,后来又独自编修了《五代史记》,也就是《新五代史》。欧阳修在史学方面的造诣,使人们有理由相信他对杨业父子评论的真实与准确。 1051年,44岁的欧阳修为杨琪写墓志铭的时候,杨家将第三代人物杨文广正在抗击西夏,当时应该是50岁左右,比欧阳修还大上几岁。第二年,也即1052年,副枢密使狄青率兵南征,杨文广就在军中。 杨文广之父杨延昭镇守三关之际,欧阳修正处于童年时光,他很可能也听到过不少有关杨家的故事。 《宋史》中讲,杨延昭死时,“河朔之人多望柩而泣”,那些望柩而泣的民众,不会哭过便罢,他们一定会以各种方式传播他们对于杨家将的所知与理解。 杨业父子的英雄事迹,在他们死后,甚至于在杨延昭尚在边关之时,就已经以口碑形式流传。口碑流传的发端者,一开始很可能就是那些从前线回来的、曾与杨业父子一起战斗过的将士们。当事人讲述亲身经历,基本事实和主要人物应该是可信的,这就是杨家将故事的源头。 “天下之士”、“里儿”、“野竖”,印证了杨家将故事传播范围之广,它不仅是当时上层社会的热门题材,也是老百姓茶余饭后的谈资。但“天下之士”或“里儿野竖”都“道”了些什么,故事的具体内容是怎么样的,现今已不得而知。 很多人认为欧阳修的墓志铭是关于杨家将事迹的最早记录,实际上早在欧阳修之前,已有杨亿写过杨业之事,这比欧阳修的记载还要早50多年,但是杨亿的记述内容已失传。 杨亿生于宋太祖开宝七年(974年),死于真宗天禧四年(1020年),有《杨文公谈苑》传世,《宋史》中有很多记载都取材于此,该书在明中叶以后失传。《杨文公谈苑》是杨亿的乡谊门生根据他的谈话内容整理的,内容较为杂乱。后来由宋庠系统删订整理,汇编成《杨公谈苑》。《谈苑》成书后广为流传,且远播海外。 杨亿与寇准及杨延昭为同一时代人,杨业死时他只有十几岁,在真宗时渐成大器,堪称一代奇才,名重天下,欧阳修、苏轼等一代宗师都对他敬佩有加。根据《谈苑》记载,杨业死后,“天下冤之,闻者为流涕”,“上闻之”,将两个监军“并除名,配录诸州”,杨亿所言应当可信。 真宗时修《太宗实录》,杨亿是主要执笔人,全书80卷,他独立完成65卷(今有残本20卷存世)。杨业战死于986年7月,《太宗实录》中有杨业事迹和小传,杨亿编撰《太宗实录》必然能见到有关杨业之死的第一手资料,包括战败而归的潘美等人的口述。 杨业之死带来的后果相当严重,宋朝北部边防诸州守将获悉此事多有弃逃。杨家将故事在最初传扬的时候,不是历史故事而是时政新闻。雍熙北伐失败,本身就是当朝轰动一时的大事,杨业冤死又被平反,又很具传奇色彩。 皇帝专门下诏处罚潘美和两位监军,当然会引发朝野不小的震动,再加上前线亲历者带回来的各种消息,都可能成为街头热议的话题。宋时的舆论管制较为宽松,老百姓对此不可避免地会有多种议论,“天下冤之,闻者流涕”应该是一种主流观点。 说杨家将之事轰动一时,当不失为真。除了杨亿、欧阳修外,北宋论及杨家将的名人可谓不少,这其中包括曾巩、司马光、王安石、包拯等人。与欧阳修等人同列唐宋八大家的曾巩,差不多与杨文广同时代,所著《隆平集》有《杨邺传》,“邺”当系“业”之误;王安石曾说杨业被奸人所害,“不得其死”;包拯在《天章阁对策》和《论边将》中都盛赞杨业,认为他在守代州时创筑的城堡,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财富。 P1-4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杨家将的历史真相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张永廷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中央编译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11711632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297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186 |
出版时间 | 2012-02-01 |
首版时间 | 2012-02-01 |
印刷时间 | 2012-02-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446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K820.441 |
丛书名 | |
印张 | 19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北京 |
长 | 240 |
宽 | 165 |
高 | 18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