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彼得潘综合征(那些长不大的男人)
内容
编辑推荐

在这部开创性的杰出著作《彼得潘综合征(那些长不大的男人)》中,丹·凯利博士揭示了一种严重危害男性成长的心理综合征,它中断并剥夺了男性心智成长、成熟的机会。通过大量引人入胜的案例研究,作者为我们揭示了如何辨认和理解这个躲藏在虚假的快乐和自信面具背后的瑟瑟发抖的“彼得·潘”,以及如何帮助他长大。

本书出版后,立即引起轰动,并在《纽约时报》畅销书排行榜上榜6个多月,精装本在美国售出20多万册,平装本售出数百万册,并被翻译成22种语言,全球畅销1000多万册。

内容推荐

你认识他吗?从年龄看,他是个男人;从行为看,他是个孩子。

这个“孩子一样的男人”患上了彼得潘综合征,他正遭受着一种严重苦恼的折磨。如果他得不到帮助,他的生活就会逐渐恶化!

他可能是你的男友或丈夫,或者是你的儿子!

如果你是一个男人,他可能就是你自己。

他正在一步步迈向一种危机……

如果你是一个女友或妻子,这本书就是给你的!

如果你是一个男孩的父母,这本书就是给你的!

如果你是一个17~50岁的男人,这本书就是给你的!

在这部开创性的杰出著作《彼得潘综合征(那些长不大的男人)》中,丹·凯利博士揭示了一种严重危害男性成长的心理综合征,它中断并剥夺了男性心智成长、成熟的机会。《彼得潘综合征(那些长不大的男人)》通过大量引人入胜的案例研究,作者为我们揭示了如何辨认和理解这个躲藏在虚假的快乐和自信面具背后的瑟瑟发抖的“彼得·潘”,以及如何帮助他长大。

目录

前言

第一部分 概述

 第1章 你认识这个“孩子一样的男人”吗?

 第2章 成人彼得潘综合征患者:一个测试

 第3章 彼得潘综合征概述

第二部分 彼得潘综合征

 第4章 不负责任

 第5章 焦虑

 第6章 孤独

 第7章 性别角色冲突

 第8章 自恋

 第9章 大男子主义

 第10章 爆发期:社交无能

 第11章 30岁之后:绝望

第三部分 做出改变

 第12章 给父母们的建议

 第13章 给妻子和恋人的建议

 第14章 给朋友和兄弟姐妹的建议

 第15章 给患者的建议

试读章节

现实能够抵消仙尘的力量。如果父母、老师和其他相关的成年人能帮助孩子面对现实,彼得和他那群人对孩子的影响便会很快消失,而只留下愉快的回忆。但是,如果孩子在进入青春期时,仍全力追求永恒的青春,那么,随着现实出现阴影,就会产生严重的问题。而且,如果他们在进入20岁时仍有同样的想法,那么在他们二十岁出头的某个阶段,严重的身份危机就会毁灭他们。

有许多男孩子对彼得·潘一时的兴趣最终却变了味。起初,他们像我们其他人一样,对令人兴奋的永恒青春深深着迷。但是,因为各种原因,他们对永无乡的白日梦变成了悲惨的噩梦。一些人恢复了过来,但越来越多的人却没有恢复。你的儿子可能就是个受害者,你的丈夫也可能是。

那些追随彼得·潘脚步的孩子们,最终会遭受严重的心理问题,常常导致他们无法适应社会。他们中的许多人有情感缺陷和人际交往障碍。当他们遭遇到对行为举止像个孩子的成年人没有多少耐心的社会时,就会充满隔绝感和失败感。但是,这些人不明白自己感觉如此糟糕的原因。他们认为这是个暂时的问题,会尽力忘掉它。不用说,情况会变得更加糟糕。

因为这个问题反映了一个经典英雄的虚构生活,因而有助于我们解释和理解,我没花多少时间就给这种状况找到了一个名称——彼得潘综合征。

彼得潘综合征根源于童年早期。然而,在青春期——始于12岁或12岁左右——才开始表现出来。从12岁到18岁,那些仍在追寻永恒青春的男孩子会慢慢出现四种症状。每个症状都是现代社会压力的产物,这些压力施加于家庭,并最终施加到了孩子身上。

从18岁到22岁,会出现另外两个症状,都是由四种基础症状造成的。这两种中间症状会强化已有的问题,并为爆发期做好准备。在爆发期,这种年轻的男性必须面对并解决多年的魔幻思维和边缘自我意识的发展。如果他在这个过程中失败了,就有可能继续受到彼得潘综合征的困扰,或许在整个余生都是如此。

下面,我将简要介绍一下这六种症状,以及社会压力在每种症状形成过程中所起的催化作用。

三十多年来,我们的文学作品、媒体、教育理念中一直弥漫着对孩子的娇纵态度。这让父母们有了这样一个观念,即: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一定要避免权威和惩罚,绝对不能限制孩子的成长空间。

采取这种养育方式的父母,助长了孩子的不负责任。我指的不是懒惰或轻微的拖拉,而是完全没有责任感,孩子认为规则对他来说统统不适用。

如果这种不负责任没有受到挑战,孩子就无法学会基本的自我照料习惯。在小事(保持清洁、有序和良好的举止)上的失败,会导致懒散行为像雪崩一样出现,埋葬孩子的自信。孩子会认为:“如果我连小事都不知道如何处理,我绝对处理不了大事。”

彼得潘综合征患者充满焦虑。在他们小时候,家里就开始弥漫着紧张的气氛。这种紧张气氛逐年加剧,它包围着孩子,最终成了每一个生活场景的底色。这种无处不在的焦虑的原因,就是父母的不幸福。

彼得潘综合征患者的父母都对婚姻和自己不满意。这种不满的原因各有不同并且很复杂。一些比较突出的原因是:缺乏情感的温暖和分享、工作和娱乐失衡、自律性不强、传统角色和价值观的剧变。

父亲和母亲的不幸福对孩子有不同的影响。父亲将自己的痛苦用硬汉形像伪装起来,用一些套话来表达自己对孩子的关心(“振作点,不要为自己难过”或者,“噢,你会好起来的”)。其结果就是父子关系的疏远,儿子把父亲看成是一个谜,认为自己绝对得不到父亲的爱和赞同。这种焦虑就像一种隐痛。  母亲试图默默地忍受,但她做不到。她像显示军功章一样展现自己做出的牺牲,并假装自己很满足于为了孩子牺牲自己的生活(“除了你的幸福,我自己从来没想要得到什么”)。儿子会察觉到母亲的孤寂和失望,他很想责备父亲,但他没有,因为他需要父亲的爱。于是,他就责备自己,认为母亲有理由排斥他。这个不合理的推论始终萦绕在他心头,造成一种类似于震耳欲聋的咆哮的焦虑。

在大多数情况下,父母都假装幸福,他们害怕面对自己的感受,害怕直面真相。因为他们并不是极度不安,只是有点痛苦,这助长了他们对现实的回避。所以,他们带上假装的笑容,逼迫自己参加全家不定期的外出,说着模棱两可的话,听上去仿佛价值能高达一百万美元,而实际上却连五美分都不值。

在不经意的旁观者看来,这些家庭没有任何问题。他们相处融洽,经常受到邻居们的羡慕,但这种表象是一种错觉。实际上,不满就像情感癌症一样在扩散,吞噬着孩子的安全感和心灵的平静。尽管父母通常不会说出来,但他们是因为孩子才待在一起的。他们不应该这样。孩子们因此饱受煎熬。P22-24

序言

它并不威胁生命,所以它不是一种疾病。但是,它危害人的心理健康,所以它并不仅仅是一种麻烦。它的症状众所周知,所以我不能将之称为我的一个发现。但是,其本身的状态从来没有被揭示过,所以本书绝不是老调重弹。

“它”是一种新的心理现象。它无法归入任何已知的类别,但没有人否认它的存在。在我从事的行业中,我们称这种异常现象为综合征。在标准行业术语中,综合征是指以某种社会模式表现出来的一系列症状。我想要告诉你的,是一种在我们的社会中正在造成大量问题的综合征。我们都知道它的存在,但至今还没有人给它命名或做出解释。

我研究这种综合征已经很多年了,一直在试图搞清楚其错综复杂的因果关系。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我一直怀疑这是个案;然而,在过去的20~25年间,由于现代生活的压力恶化了其诱发因素,这一问题的发生频率有了急剧增加。毋庸置疑,在可预见的未来,情况还将会进一步恶化。

我的第一个临床病例就是这种综合征的受害者,尽管我当时没有意识到。那时,我和军队的人一起工作,为空军中那些遭受成长困扰的年轻成年人提供咨询。

他的名字叫乔治,22岁,但看起来就像是一个十岁的孩子。他的情绪表达很夸张,与其年龄不符并且很可笑;他的话很多,但说出来的东西却很少。在他这个年龄,应该过自己的生活了,而他却还在向往无忧无虑的高中生活。我想他会走出这种对成年的恐惧。但直到今天,我也不知道他是否做到了这一点。

多年来,对青春期的孩子、大学生和年轻已婚夫妇的咨询经验,丰富了我对成年过程中的烦恼和磨难的了解。这让我逐渐明白了,相当数量的年轻男性并没有真正走向成年。有些事情出现了问题。

本书关注的是那些从未长大的成年男性,关注他们是怎样走到这个境地的,以及对此应该怎么办。当你读完本书前两章时,你就会发现你身边谁在受着这种综合征的折磨。当你对这个人的行为突然能够理解之后,我想你肯定会恍然大悟:“啊,原来如此!”

在十八九岁到二十岁出头的时候,这些男人沉迷于冲动的生活方式。自恋使他们看不到外面的世界,一种不现实的对自我满足的追求使他们相信,他们能够并且必须去做自己幻想的任何事情。之后,经过几年对现实的笨拙适应,生活似乎颠倒了过来。“我想要”被“我应该”取代了。寻求他人的接纳,似乎成了他们找到自我接纳的唯一方式。他们的大发脾气被伪装成了有男子气概的果敢。他们将爱当成理所当然的,从来认识不到如何通过付出爱来得到爱。他们自认为是成年人,但实际行为却像被宠坏的孩子。

一个聪明、善解人意的孩子要变成一个不成熟的、愤怒的成年人,是需要时间的。父母有许多机会扭转这一过程;因此,本书是为父母们写的。但是,妻子和恋人有最好的机会将这些“永远”长不大的男人在“某一天”变为成年人,因此,本书尤其是为那些与这种综合征的受害者有特殊关系(无论是婚姻关系或是其他关系)的女性而写的。那些能对受害者的生活产生影响的朋友和亲戚也能给他提供帮助,因此,本书也是为所有相关成年人而写的。

最后,一个男人要想通过自己的努力长大,任何时候都不太晚,因此,本书也是为这种综合征的受害者本人而写的。

无论你是一位妻子、恋人、父母、祖父母,或只是受害者的一个朋友,你都能帮助他,无论他的年龄有多大。在你努力理解他时,要记住:要爱这个孩子,因为他不爱自己;要信任这个男人,因为他不信任自己;最重要的是,要倾听他,因为他不会倾听自己。要战胜这种折磨,他必须跨越世间最远的距离——他的口耳之间的距离。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彼得潘综合征(那些长不大的男人)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美)丹·凯利
译者 李凤阳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商品编码(ISBN) 9787550205840
开本 16开
页数 248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15
出版时间 2012-04-01
首版时间 2012-04-01
印刷时间 2012-04-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心理-心理学百科
图书小类
重量 0.286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B84-49
丛书名
印张 16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28
155
14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Avon Books,a division of The Hearst Corp.,New York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4 17:10: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