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屠格涅夫爱情小说(新文艺外国文学大师读本)
内容
编辑推荐

智量编著的《屠格涅夫爱情小说》是屠格涅夫的小说选集,列为“新文艺外国文学大师读本”之一。以屠格涅夫的爱情小说这一题材的作品为角度进行编选,选入屠格涅夫最优秀的作品。作品以短篇小说为主,适当也选收一点中篇小说。

内容推荐

伊凡·谢尔盖耶维奇·屠格涅夫是19世纪俄国有世界声誉的现实主义艺术大师,他的小说不仅迅速及时地反映了当时的俄国社会现实,而且善于通过生动的情节和恰当的言语、行动,通过对大自然情境交融的描述,塑造出许多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他的语言简洁、朴质、精确、优美,为俄罗斯语言的规范化作出了重要贡献。

《屠格涅夫爱情小说》由智量编著。

《屠格涅夫爱情小说》精选《阿霞》、《初恋》两部中篇小说。

目录

选本序

阿霞

初恋

试读章节

阿霞

我那时候大概有二十五岁(恩·恩开始说)。你们看,这已经是很久以前的事了。我刚刚取得了我的自主权,动身到外国去,并不是像那时候一般人常常说的,“去完成我的学业”,却只是因为我想去看一看外面的世界。我那时年轻,健康,快乐,我的钱花不完,我还不曾遇到过任何困难,我无忧无虑地活着,我想做什么,就做什么——一句话说完,我精力旺盛。我那时从没有想到:人不是植物,不能长久地繁荣。年轻人吃着金色的蜜饼,就以为是他每日的粮食;然而乞讨一片面包的时候会来的。可是说这种话有什么用处呢。

我没有任何目的、没有任何计划地到各处游历。我喜欢一个地方,就住下来,只要我一想到要看新的人脸(的确就是人脸)时,我立刻又上路了。我只有对人才感兴趣;我受不了那些著名的古迹和珍贵的收藏;我看到向导,立刻就厌烦,不高兴起来。——我在德累斯顿的绿色拱廊里简直要发疯了。大自然对我有一种强有力的感应,可是我不喜欢它那种所谓的美:奇特的名山,岩石,瀑布,我不喜欢它那种盛气凌人的样子,我不愿意它来扰乱我。但是人脸啊,活人的脸——人的谈吐,他们的动作,他们的笑声——都是我生活里所不可少的。在人群中我常常感到特别的愉快和舒适。我喜欢到别人去的地方,我喜欢跟着别人一块儿叫喊,而同时我也喜欢注意别人叫喊时的神态。观察人类使我发生兴趣……我不止是观察他们,我还带着欢乐的、不知足的好奇心在研究他们。但是我又离题太远。

话说回来,大约在二十多年以前,我住在德国莱茵河左岸一个叫做兹的小城里。我正需要孤独。一个我在温泉遇到的年轻寡妇最近才伤了我的心。她非常漂亮,绝顶聪明,她对每个人都卖弄风情,对我这个可怜的罪人也是这样。开始她鼓励了我,末了她很残忍地伤害了我,就为着一个年轻的、有玫瑰色面颊的巴伐利亚的军官把我丢开了。我应该承认我心里的创伤并不很深,但是我需要暂时沉浸在哀愁和孤寂里面,——年轻人有什么不可以消愁遣闷的呢!——所以,我在兹城住下来了。

这个小城使我喜欢的是:它位置在两座高山的脚底下,它那倾颓的城墙和荒凉的古塔,它那古老的菩提树,它那跨在一条清澈的小河——莱茵河的支流上的高桥,但是最使我喜欢的是它那种上等的好酒。太阳刚落山的傍晚(那是在六月间),那些漂亮的淡黄色头发的德国少女在这座古城的小街上散步,她们遇见外国旅客,就用悦耳的低声说:“Gutcn Abcnd”,她们里面有一些甚至在月亮升上古老房屋的尖顶、街道上的小石子在宁静的月光下显得很清楚的时候,还不愿意回家。我喜欢那种时候在这个小城里游荡;月亮好像从明净的天空里凝视着这个小城;这个小城感觉到它那种凝视,敏感而平静地立在那儿,全身沐浴在月光里,那种宁静的、同时又微微地激动着灵魂的月光里。峨特式的高钟楼顶上的定风针闪着淡淡的金光,同样的金光也在黑亮的河面上荡漾。细细的蜡烛(德国人是节省的),在斜屋顶下的狭小窗户里朦胧地燃着。葡萄树不可思议地从石墙里伸展出它的盘绕的蔓藤;在三角的广场上,古井旁边的阴影里有什么东西跑过去了;突然间那个带睡意的守夜人的口哨传到你的耳里来了,一条温顺的狗低声叫着;而温暖的空气那样抚摸着你的脸颊,菩提树的香味又是那么浓,使得你的心胸不由自主越来越深地呼吸着,“葛莱卿”这个名字又似赞叹、又似疑问地浮到嘴唇上来了。  兹小城离开莱茵河约有两维尔斯特。我常常去望那条庄严的河流,坐在那棵孤零零的大棒树底下石凳上,或多或少带了些做作的样子老是去想那位忍心的寡妇。一座带着孩子般的面容、胸上有一颗宝剑刺穿的红心的圣母小雕像从树枝中间忧郁地望出来。河对面是个叫做勒的小城,比我住的这个小城稍稍大一点。有一个傍晚我正坐在我所喜欢的长凳上,一会儿望着河流,一会儿望着天空,一会儿又望着葡萄园。在我的面前,一群金黄色头发的男孩爬上一只已经拖到岸上的船,船翻搁着,涂了柏油的船底朝着天空。几只松松地张着帆的小船驶过去了,绿色的水波往前流去,微微有一点浪,也有一点涟漪。突然我听到了音乐的声音,我倾听着。在勒城正奏着华尔兹舞曲,大提琴断断续续地发出单调的低音,提琴发出含糊不清的颤音,笛子大胆地吹起来。

“这是什么?”我问一个穿棉天鹅绒背心、蓝袜子、鞋子上带扣的老人,他正朝着我走来。

“这个吗?”他先把他的烟斗从这一边嘴角移到另一边嘴角,然后回答道:“学生们从勃地来——举行一个kommers。”

“我去看看这种大学生的‘宴会.怎样,”我想道,“而且我还没有到过勒城呢。”我找到一个摆渡的人,渡过河去了。

P1-5

序言

智量

19世纪俄国作家伊凡·谢尔格耶维奇·屠格涅夫(1818—1883)是世界公认的第一流的小说家。他的小说遗产过去、现在和将来都是全人类珍贵的财富。他被称颂为“天生的小说家”,“小说家之中的小说家”,这话是很符合实际的。的确,屠格涅夫的小说生动、真实、深刻地写出了他的时代,塑造了许多令人难忘的人物。他的小说恬淡清雅,美而不艳,达到内容与形式的高度的统一。在小说创作这片艺术天地里,他游刃有余地、得心应手地、下笔如有神地工作了数十年,写下了洋洋数十大卷的精彩的小说作品,他的这些小说不仅内容丰富,文字优美,情节动人,而且形式上也变化万千:可以说,世界上没有哪一位小说家能像他这样成功地写出了这许多各种各样的小说。这里有长篇小说,中篇小说,短篇小说,自传体小说,日记体小说,对话体小说,书信体小说,笔记体小说,诗体小说……。他晚年留下的著名作品《散文诗》中,许多篇都是精美绝伦的微型小说的典范,那短短几百个字中,往往有着对生活和人性的生动刻画以及深刻的概括;他的那十几部他自称为“故事叙述式”的(也就是小说式的)剧本至今仍是戏剧艺术领域内的独特的经典之作;他的诗体小说《帕拉莎》、《地主》、《安德莱》不只是杰出而独特的诗与小说的结合,而且是在俄国文学史上体现了他对普希金和莱蒙托夫这些前辈名家的继承和发展,承担了19世纪俄国文学从诗歌到散文的转移的历史性桥梁作用。这样的小说,正如他的时代中最伟大的文学批评家别林斯基所说:“并不是每个人都会写的。”屠格涅夫的文集因此成为一部独特的小说的“百科全书”。屠格涅夫为小说创作的格局制定了某种规范,他的小说作品标志了世界文学史上小说体栽发展的一个阶段。世界上每一个写作小说或是爱读小说的人,都不可能不接触到屠格涅夫的小说,每一个想要了解19世纪那段社会历史和人类生活情况和问题的人,都不可能不研读屠格涅夫的小说。在出版社为广大读者设计编选一套具有代表性的全世界各派名家小说的丛书时,当然第一批便要想到屠格涅夫。

……

屠格涅夫的爱情小说虽然是充满着社会性,但是,他对爱情的看法在根本上是悲观的,他在《书简》这部爱情中篇小说中曾经说过:“爱情甚至不能算作是一种感情,它是一种疾病”,因此,人不可能左右自己在爱情上的命运,而只能做爱情的驯服的工具,于是在屠格涅夫的笔下,爱情的力量往往被夸大了,爱情往往支配人而不是人支配爱情,它往往不能满足人的美好的追求幸福的愿望,而总是带来痛苦的结局。他在爱情中篇小说《僻静的角落》中把爱情表现为一种如同古代奴隶主一样的残暴的力量,一旦落入它的手中,便不会有好下场,那个女主人公玛丽娅·巴夫洛芙娜最后只能投身清池,结束自己青春的生命。在小说《浮士德》中,他描写了一个爱情如何突然袭来,令人措手不及,终遭灭顶之灾的故事。在《阿霞》中,作家在客观地写出了H先生这一类人的自私品性的同时,又从他这种宿命观念出发,把阿霞在这场爱情中所遭遇的不幸解释为一种不知是什么力量在一时之间偶然造成的,这位H先生只不过是在那个关键时刻没有说出一个应该说的字而已,用H先生的话来说,是由于“附在我身上的魔鬼阻止了我吐出已经到了我嘴唇上的自白”。在《初恋》中,作家也是着力地渲染了爱情魔力的不可抗拒性。在他19世纪60年代中期所写的《幻影》、《够了》等小说中,更加浓厚地表现了人在爱情面前的无能为力。而在屠格涅夫的晚年,这种爱情观上的宿命论更是发展为一种带有神秘主义色彩的东西了。在《梦》、《爱的凯歌》、《死后》等爱情小说中,甚至出现一些虚妄的成分,《死后》中的那位男主人公,在他的情人去世以后却比她活着的时候“更能清楚地看见她的手指、指甲、腮边的纤毛、左眼下的小痣、嘴唇、鼻孔……”,甚至有一次他昏厥后醒来,竟发现“他紧握着的右手中有一缕女人的黑发”。曾经有批评家指出,屠格涅夫的这些描写,简直就像是出于爱伦·坡或霍夫曼的笔下。屠格涅夫的这种对爱情的看_法来源于他根深蒂固的宿命论的自然观和人生观。他早在1849年就说过,“人不是生而自由的,歌德是作为一个准确的自然观察者而道出了这一简单的事实和真理的”。这种自然观、人生观与爱情观和屠格涅夫对他的时代的那些深刻敏锐的观察与描写显然是相悖的,这些地方我们只好作为作家世界观中的矛盾来理解,在我们阅读屠格涅夫的爱情小说的时候必须注意到这一点。

我们这里所写到的屠格涅夫爱情小说的特点,只是其中的荦荦大者。读者或许能够自己从他的作品中发现我们所没有谈到的许多东西。

如果要全面地了解屠格涅夫,还有许多方面需要作进一步的探讨。而作为一篇屠格涅夫爱情小说选的介绍性序言,我想,谈上述的这些东西应该可以了。读者若有兴趣,不妨找一些有关这位文学大师的研究文章看一看。那些我们没有谈到的地方,比如他对世界和中国文学的影响,中国读者从他的作品进入中国以来对这位作家是怎样接受的,他的小说以外的,比如戏剧、散文、散文诗、评论等其他体栽的作品,他的思想、艺术、创作道路和创作方法的各方面的特点和发展过程,当今国内外对他的研究状况,以及他作为一位文学家还有哪些不足之处……等等。

总之,屠格涅夫是一位值得我们去阅读和学习的作家,一位取之不尽的作家,一位堪称不朽的作家。中国读者一向非常喜欢他。他对中国社会思潮和文学的影响在许多方面都比其他外国作家更大,五·四新文化革命的号角《新青年》在创刊号上便刊出了他的《春潮》,接着又刊出了《初恋》。鲁迅先生在世时说,外国作家的作品中,“屠格涅夫被译得最多”。而且可以预言,在未来的年代,这位作家仍将受到广大读者的喜爱。

这套丛书一般每本容量为十万字左右,我们考虑再三,决定选择了屠格涅夫的《阿霞》和《初恋》这两个不大的中篇。这是两篇优秀的作品,在屠氏的全部作品中也有代表性。但毕竟是太少了,希望读者再找些他的其他作品看看。

很希望听到大家对这篇序文和对这个集子编选工作的意见。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屠格涅夫爱情小说(新文艺外国文学大师读本)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智量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上海文艺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32143412
开本 32开
页数 187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10
出版时间 2012-04-01
首版时间 2012-04-01
印刷时间 2012-04-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208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512.44
丛书名
印张 6.625
印次 1
出版地 上海
190
134
13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9 8:55: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