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董培新画说金庸
内容
编辑推荐

内地有许多画家曾尝试为金庸小说画插画,有的画家功力很深、构图很美,但他们都没有董培新先生的创作成功。只因为,虽然是极好的画家,但缺乏了在心中酝酿数十年的艺术培养。这数十年的酝酿、修正,使得艺术成熟了。这是自然的培养,天然的陶冶。这本画册里的每一幅画,都是董培新先生在读了金庸小说之后,在心中思考数十年或者十几年的成果。

内容推荐

电影、电视剧中从未出现的画面,澎湃的张力,细致动人的笔墨,深刻的人物感情表达,鲜活的角色造型,将金庸故事的精华发挥得尽致淋漓。

目录

序 数十年的艺术酝酿,金庸

推荐文 妙笔丹青绘金庸/陈万雄

推荐文 偶像与同门师兄弟/蔡志忠

推荐文 好戏就在后头/刘天赐

推荐文 文字与绘画最完美的交汇/陶杰

推荐文 绘画与电影分镜头/程小东

情为何物

相煎何太急

问男儿何事千杯少

酬壮志刀里来火里去

奇诡江湖磨侠骨

昔时因

人心如面

意念草图

创作过程

书展花絮

董培新创作大事记

后记

试读章节

劫难鸳鸯寻归处,

铁证三生在当前。

神雕侠侣

第二十八回洞房花烛

小龙女抬头望着他,只听他柔声道:“我真愿咱两个都能再活一百年,让我能好好待你,报答你对我的恩情。倘若不能,倘若老天爷只许咱们再活一天,咱们便做一天夫妻,只许咱们再活一个时辰,咱们就做一个时辰的夫妻。”小龙女见他脸色诚恳,目光中深情无限,心中激动,真不知要怎样爱惜他才好,凄苦的脸上慢慢露出笑靥,泪珠未干,神色己欢喜无限,在蒲团上盈盈跪倒。

杨过跟着跪下。两人齐向画像拜倒,均想:“咱二人虽然一生孤苦,但既有此日此时,福缘深厚已极。过去的苦楚烦恼,来日的短命而死,全都不算什么。”两人相视一笑,在蒲团上磕下头去。

杨过低声祝祷:“弟子杨过和龙氏真心相爱,始终不渝,愿生生世世,结为夫妇。”小龙女也低声道:“愿祖师爷保佑,让咱俩生生世世,结为夫妇。”

神雕侠侣

第三十一回半枚灵丹

杨过抢上前去拉住了她。众人围拢来慰问。小龙女拔开瓷瓶的瓶塞,倒出半枚丹药,笑吟吟地道:“过儿,这药不假吧?”杨过漫不经心地瞧了一眼,道:“不假。龙儿,你觉得怎样?为什么脸色这样白?你运一口气试试。”小龙女淡淡一笑,她自石梁上奔回之时,已觉丹田气血逆转,烦恶欲呕,试运真气强行压住,竟气息不调,自知受毒已深,天幸将半枚绝情丹夺来,此外也顾不得这许多了。

杨过握着她右手,但觉她手掌冰冷,惊问:“你觉得怎样?”小龙女道:“没什么,你快把丹药服了。”杨过接过瓷瓶,颤声说道:“半枚丹药难救两人之命,要它何用?难道你死之后,我竟能独生么?”说到此处,伤痛欲绝,左手一扬,竟将这世上仅此半枚能解他体内毒质的丹药,掷入了崖下万丈深谷之中。

这一下变故人人都大出意料之外,一呆之下,齐声惊呼。

素素如影,翠山随形。

人行岸上,舟泛江中。

倚天屠龙记

第五回皓臂似玉梅花妆

张翠山心中怦怦而跳,定了定神,走到大柳树下,只见碧纱灯下,那少女独坐船头,身穿淡绿衫子,却已改了女装。

张翠山本来一意要问她昨晚之事,这时见她换了女子装束,却踌躇起来,忽听那少女仰天吟道:“抱膝船头,思见嘉宾,微风波动,惘焉若酲。”张翠山朗声道:“在下张翠山,有事请教,不敢冒昧。”侧头回望,见那少女所乘的江船沿着钱塘江缓缓顺流而下,两盏碧纱灯照映江面,水中也是两团灯火缓缓下移,张翠山一时心意难定,转过身来,在岸边也向着下游信步而行。人在岸上,舟在江中,一人一舟相伴东行。

他背负着她,已经很久!

曼陀山庄一见,他心中就背上了她的倩影。

即便一个有心,一个无意。

书呆子的爱,一往无前,不能自己……

天龙八部

第三十四回风骤紧缥缈峰头雾乱

段誉初次背负她时,一心在救她脱险,全未思及其余,这时再将她这软绵绵的身子负在背上,两手又钩住了她双腿,虽隔着层层衣衫,总也感到了她软滑的肌肤,不由得心神荡漾,随即自责:“段誉啊段誉,这是什么时刻,你居然心起绮念,可真禽兽不如!人家是冰清玉洁、尊贵无比的姑娘,你心中生起半分不良念头,便是亵渎了她,该打,真正该打!”提起手掌,在自己脸上重重打了两下,放开脚步,向前疾奔。

王语嫣好生奇怪,问道:“段公子,你干什么?”段誉本来诚实,再加对王语嫣敬若天人,更不敢相欺,说道:“惭愧之至,我心中起了对姑娘不敬的念头,该打,该打!”王语嫣明白了他的意思,只羞得耳根子也都红了。P18-21

序言

数十年的艺术酝酿

金庸

20世纪50年代,当我正在《新晚报》撰写《书剑恩仇录》时,董培新先生在罗斌先生所办的《新报》与《蓝皮书》上为武侠小说画插画。他很欣赏我的小说,我也很欣赏他的绘画,当时我们都想,如果他能为我的小说绘插画,应当是相得益彰,大家都会欢喜,我们的读者也都会欢喜。

可惜,这件事没能成为事实。

罗斌先生很喜欢我的小说,他觉得我的小说很有内容和趣味,可以吸引大量读者。那时他在办一份很好的报纸:《新报》,我也在办一份很好的报纸:《明报》。这两份报纸都是新起的小型报,都卖一毛钱,在香港这小小的市场上自然发生了竞争。那时《明报》还没有形成自己的风格,不能成为政治上独立的知识分子所热爱的自由报纸。由于竞争的关系,罗斌先生不同意董培新给金庸的小说绘插画。

当时给金庸小说绘插画的,主要是姜云行先生和王司马先生。姜云行先生用“云君”的笔名,他的画风细腻而生动,表现武侠小说中的动作和打斗很见功力。王司马先生的画风富于人情味,很能表现人物的情感,读者们往往为他的绘画所吸引,凝视画中的人物,神驰高山大漠,投入人物的欢乐和哀伤。

王司马先生在风华正茂、得到万众欢迎的时候因癌症去世。云君先生也移民美洲,不再以他生动的绘画和我们相见。香港回归中国,《明报》与《新报》都换了主人。董培新先生提起画笔,绘出了不少金庸小说中的场面。那些场面是他在心里酝酿了很久很久时日的。有的他已想了几十年,有的他反反复复地修改,改了布局,改了人物的面容。

长期在心里酝酿的艺术作品,一出来果然不同凡响。

萧峰来到聚贤庄外,一场大战还没有展开,但剑拔弩张的气势已充满了画面的每一个角落;韦小宝在扬州妓院里和众女大被同眠,画面上没有猥亵和色情,读者看到了滑稽、风趣和人物的玩闹,那正是小说所要表达的情调。画面和小说配合得非常合拍,每个观赏者从心底和脸上都露出了会心的微笑。

内地有许多画家曾尝试为金庸小说画插画,有的画家功力很深、构图很美,但他们都没有董培新先生的创作成功。只因为,虽然是极好的画家,但缺乏了在心中酝酿数十年的艺术培养。这数十年的酝酿、修正,使得艺术成熟了。这是自然的培养,天然的陶冶。这本画册里的每一幅画,都是董培新先生在读了金庸小说之后,在心中思考数十年或者十几年的成果。

后记

相信缘,一丝一缕的牵连,绕一个圈会结成一个绳结,可以结缘。

1957年,那年15岁,从广州到了香港,寄住在一层挤了30多人的楼宇里。那时有线广播的木盒子“丽的呼声”,就是普罗大众文娱生活的泉源。中午时分,《将军令》曲子奏起,人们都会屏息静气地等待播音员胡章钊的声音。叮叮当当的敲击声、。呼喝声、喘息声、受伤的哼声,在空气中绘声绘影地描画出一个个画面。胡章钊活灵活现的说书技巧吸引了所有人的注意:“……鸳鸯刀骆冰脚上又中一刀,一拐一拐地死命抵抗,床上,重伤的奔雷手文泰来想挣扎爬起来。‘嘿’一声又倒下……”叮,叮,叮,H丁……就这样,每天守在播音盒子前追听《书剑恩仇录》,成为我的生活习惯。真是太动听了,一小时的广播其实只讲述了极短的片段。终于按捺不下,跑到街上向租书店租来一套《书剑恩仇录》,从此与金庸武侠小说结下不解之缘。

1958年,我找到第一份工作——画小说插图。第一张画就是画“金庸”小说,记得是《射雕英雄前传》。那时候金庸先生的《射雕英雄传》还在《香港商报》发表,薄本单行本陆续出版,整个香港读者正在疯狂追读。一些漠视知识产权的出版商大量印制假金庸、假梁羽生武侠小说。我的第一份工作,就是当了这不道德行为的从犯。

1959年,《明报》、《新报》相继创立,《新报》老板就是当时独占流行小说、杂志市场的环球出版社社长罗斌。“环球”旗下杂志《西点》、《蓝皮书》、《小说丛》、《武侠世界》对香港普及文化影响深远。当时《新报》武林版需用大量插图,我被罗致吸纳,从此一生离不开出版、绘画。

1989年移民加拿大温哥华。1991年拜入杨善深老师门下,学习传统中国画。2003年在香港大会堂举办了我在香港的首次个展。蒙金庸先生、杨善深老师、李子诵先生、林近老师、高励节先生等大力支持,替我的画展主持揭幕仪式。故友黄霑更抱病当画展司仪,令画展增光不少。很可惜,接着来的是难以释怀的遗憾。2004年,画展后五个月,杨善深老师辞世,相继林近老师、黄霑乘鹤西去,好友林冰、黄志强亦远渡西方。全年心如石压,怅然度日。

年少时在广州成长,对绘画的狂热是求学时养成的。少小离开,花甲之后实应该在孕育我的地方办一个展览,而且,那里还有我的启蒙老师。2004年底,在广州市广东画院订下2005年的场地,回去一看,呆了。展览厅的展线长达135公尺,在楼高20多英尺的展壁上,一张4英尺整纸的画挂上去,就像贴上一张邮票的感觉。得挂百来张画,才不至于零零落落。但勉强挂上去,还是不好,会像杂架摊般杂乱无章。

那时候,我知道我需要大画,更需要主题。但距离展期只剩十个月时间,迫切间构思大型主题有很大困难。有幸我记起一句话;2003年金庸(查良镛)先生主持我画展开幕时,我曾向查先生讲过这句话:“我常感遗憾,因至今未曾为查先生的小说画过插图。”回想当年,《明报》、明报出版社,《新报》、环球出版社,是两家直接竞争的对手。武侠小说是双方的卖点。当年我的老板罗斌给了我一条不成文的戒条:“任何出版社的书你都可以画,就是《明报》的不能画。”这一戒条使我从此与《明报》绝缘。小说插图没有画,但查先生作品里丰富的内容,无数动人的场面,难道不能画成大幅的画面,挂在墙上供人欣赏吗?有了这意念,立即画了张在古墓中的小龙女与杨过,寄给查先生指正,并恳求查先生允许我将他的作品故事情节用中国画来表达。多谢查先生,很快得到他的答复:“放心去画吧!”整系列组画就这样开始。

几十年的绘画生涯中,我有好几年兼职电影美术指导、广告宣传、海报设计工作。金庸作品被拍成无数的电影、电视剧,经验告诉我,电影、电视还是为我的画作留下一线空间:构成影视的元素是影像、对白、音响,加上时空活动所组成。影像停留在观众眼中是短暂的,时间会令印象模糊、淡化。图画就像定格的画面,观众可以随意慢慢欣赏,细意推敲画中的故事,感受画面里的语言。一张画所描述的内容,电影、电视可能需要花几分钟时间来陈述表达。

热爱美术是因为爱美,画美丽的女孩子是我的至爱。同时亦欣赏不同形体的美:骨骼的美、肌肉的美、力量的美、性格显现的美、经历风霜雪雨潜藏在深处的美、从思想感情中衍生的美、大自然的美、光影的美、结构的美……这都是我作画所喜欢的素材。感谢金庸先生的每部小说故事里,都藏有不同的、一个个发掘不完的宝藏,给我无尽的创作空间,满足我一次又一次接受挑战带来的快意。每一个读者在阅读时,心里都会涌现一个自己想象中的画面。我也仅能绘画出自己脑海中的图画,未必是读者们心目中所向往的影像。谨希望我的画作能达至读者的一般要求。

组画多取材自旧版小说,人物名字、衣服颜色部分与新版略有出入,祈希读者原谅。还有,《白雕救郭襄》一图大胆改动了原著描述昏迷的郭襄伏在雕背的情节,以及桃谷四仙拉开橡筋人,却变了五仙齐齐拉人的错误,都要向查先生致歉。

目前绘画金庸作品组画已发展至130张,收入画作的是88张。在创作上仍感不足够,还有太多精彩的场面尚未画入画里,现在还在继续进行中。

2009年中国邮政广州市邮票公司、广州市朗声图书有限公司挑选了12张画作印成“金庸作品邮票纪念珍藏册”在全国发行,肯定金庸先生在文学上的贡献,我亦因此叨光不少。

多谢金庸先生、蔡志忠先生、刘天赐先生、陶杰先生、程小东先生、陈万雄先生为拙画册撰写序文、推荐文,众位先生的谬赞实令培新汗颜,唯以有限之能力,尽力将画继续画好以答厚爱。

董培新

二○一○年·七月温哥华

书评(媒体评论)

董培新先生提起画笔,绘出了不少金庸小说中的场面。那些场面是他在心里酝酿了很久很久时日的。长期在,D里酝酿的艺术作品,一出来果然不同凡响。

——金庸

董培新先生对金庸小说嗜爱琢磨了几十年,寝馈功深,了解深刻,创作动力充沛,积蓄既久,一经宣之于笔,自然不同凡响。

——阵万雄(知名出版人,香港联合出版集团总裁)

董培新的画作,无论是构图、线条、神韵。都非常具水准。画人物,绝不同于画山水竹鸟。是需要百分之百的真实功夫。很高兴现在有个董培新,继续钻研于中国水墨人物画。

——蔡忐盅(知名漫画家,著有《老子说》,《庄子说》等一百多部经典漫画)

武侠小说多“经典场面”,都是使读者难忘的。金庸小说写的尤其生动,画面在读者脑袋中形成了,人物也在画面里活动了。于是,在画家的腹中感受到的画面更有震撼力!

——刘天赐(作家、媒体(作者,著有《小宝神功》

金庸的妙笔与董培新的丹青相遇,对于收藏家,是人生终极的另一场丰收。这本藏品,作家和画家都是绝不平凡的人,读金庸的小说,体会其中千仞壁立,百川汇海的意境,同时也不妨欣赏画家的演绎。

——陶杰(作家、媒体工作者)

在温哥华忽然间看到董培新的画,脑中就那么的一闪,他笔下金庸武侠人物,就像我脑海中想象的人物,他描绘的场面正如我构思中的电影镜头。

——程小东《著名影视导演、武术指导、编剧)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董培新画说金庸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金庸
译者
编者
绘者 董培新
出版社 广州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46203607
开本 16开
页数 143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出版时间 2010-09-01
首版时间 2010-09-01
印刷时间 2010-09-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艺术-绘画雕塑
图书小类
重量 0.796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J222.7
丛书名
印张 9.25
印次 1
出版地 广东
271
212
15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2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8 21:05: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