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这样教子才是好妈妈
内容
编辑推荐

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心灵成熟的速度是慢于身体的,而且心灵的成长和身体的自发成长不同,是需要父母的引导和管教才能完成的。如果一个孩子一直处在为所欲为的环境里,就算他成长到了30岁,其心智年龄依然是很幼稚的。父母需要在孩子做得不对的时候告诉他,在他冒犯别人的时候警告他,让他对原则和权威有所畏惧。

本书的重点是在向父母讲解,如何培养自己在孩子面前的权威。这包括了孩子尚且年幼无权威概念的家庭,也包括那些已经为孩子的教育问题操碎了心、父母在孩子面前已无权威可言的家庭。

内容推荐

近年来,全世界的教育机构和专家逐渐达成这样的共识:一味的赏识关爱会使孩子变得没有规矩任性妄为,丽过分的严厉管教又会扼杀孩子的创造性和活力;只有合理地平衡这两点、做到“刚柔并济”,才能培育出高素质的孩子。

“柔和管教”就是这样一套刚柔并济的家教方法。“柔和管教”在美国已发展了100余年,是无数教育精英秉承的理念和方法,被众多著名教育机构奉为圭臬。它是以一种镇定、平静和缓和的方式树立家长的权威,让孩子听话,从而成为抑制错误、鼓励正确行为的手段,在这种教育下长大的孩子,既能感到被爱,有安全感,同时又懂得自己行为的界限,不会任意妄为。

本书正是对“柔和管教”最经典的诠释。全书共分21章,分别就孩子的个性培养、奖励、惩罚、赏识、品德养成等家庭教育热点进行了详细阐述。本书有新颖理念,又有实用力法,文字简练通俗,并辅以事例说明,堪称完美的家庭教育读本。

目录

导读

第1章 让孩子服从:成功家教的关键

 “应该用理性的方式教育孩子”

 “强调家长权威会让子女与自己疏远”

第2章 柔和管教法:如何树立家长的权威

 体罚孩子的危害

 恐吓孩子的危害

 责备与胁迫的危害

 柔和的管教法:最有效的管教方式

第3章 首先,要对孩子宽容

 适当放任与保持权威并不矛盾

 案例:对路易莎的管教

 案例:对汉娜的管教

第4章 面对不听话的孩子,你该怎么惩罚(上)

 惩罚要柔和,但却要坚定不移地执行

 我的孩子没被惩罚过,现在怎么办?

 树立权威很简单,不是吗?

第5章 面对不听话的孩子,你该怎么惩罚(下)

 “惩罚”的目的在于“纠正”

 惩罚要做到及时

 惩罚孩子时,家长必须掌握的三个技巧

第6章 孩子听话时,如何给予适当奖励

 切记!不要把奖励变成贿赂

 保证家长权威是奖励的前提

 保证权威,但要尽量减轻孩子的苦恼

第7章 让孩子养成服从家长的习惯(上)

 让每件事做起来都很简单

 服从习惯源于多次的练习

第8章 让孩子养成服从家长的习惯(下)

 及时发现孩子的正确行为,并给予表扬

 如何让孩子乐意倾听你的告诫

 利用孩子喜欢的东西来对孩子进行管教

第9章 情感共鸣的神奇力量(上)

 情感共鸣的神奇力量

 借助情感共鸣,让孩子明辨是非

 借助情感共鸣,纠正孩子的错误

第10章 情感共鸣的神奇力量(下)

 要贴近孩子的心,就必须走进他的世界

 允许孩子幼稚一下

 孩子犯错家长应学会“冷处理”

第11章 赞赏:权威家长的必修课

 乔治和查理的故事

 正确的赞扬带来正确的习惯

 赞扬VS批评:两种教育方式的比较

第12章 正确面对孩子的“幼稚错误”

 要引导而不是批评

 宽待孩子的无知

 批评孩子不聪明是很残忍的行为

第13章 孩子好动,别上火!

 儿童行为中的能量守恒定律

 孩子好动,别上火!

 管教好动孩子的三个原则

第14章 孩子的想象力:高效的管教手段

 看图讲故事

 将无生命物体拟人化

 孩子的想象力:重要的管教手段

 三个利用想象力的经典案例

第15章 孩子为什么爱撒谎?

 孩子常常无法自己区分真话和假话

 错把想象当成事实

 给家长的五点建议

第16章 如何面对孩子的胡搅蛮缠?

 孩子的想法为什么与你不一样?

 如何面对孩子的胡搅蛮缠?

 给家长的四点建议

第17章 如何面对孩子的无理要求?

 给家长的两点建议

 先倾听孩子的想法,后做决定

 孩子总是反复无常,怎么办?

 处理孩子的要求时,家长应遵守的原则

第18章 如何回答孩子没完没了的问题?

 孩子的好奇心并不是缺点

 回答要简短

 回答应该采用对话而非指导的方式

 即使不提供信息也可以是一个好答案

 要随时准备说“我不知道”

第19章 如何让孩子养成正确的消费观念?

 绝不能无节制地满足孩子的金钱需要

 零花钱可以让你实现教育孩子的目的

 从小培养孩子的理财观念

 家长的素质决定教育成败

第20章 如何对孩子进行适度的体罚?

 有三种情况,家长可以借助体罚树立权威

 没有必要进行无意义的争论

 痛苦产生的长期影响

第21章 如何培育孩子的感恩之心?

 家长应该率先垂范

 如何培育孩子的感恩之心?

试读章节

“应该用理性的方式教育孩子”

“我希望用理性和思考的方式教育我的孩子,”有人说,“我希望他认识到我对他的要求的必要性和正当性,这样他会自愿地顺从我的意愿,而不是盲目地服从蛮横的指挥。”

他们显然高估了孩子的理解能力和判断能力,期望孩子天然具备对善与恶的分辨是不可靠的。事实上,孩子接受这些信条来是很慢很困难的,他们的年纪也过于幼小,做不到对这些标准的准确理解。此外,在孩子并未成熟的时候,需要家长对他们的照顾,其思维方式是无法达到家长所信奉的成熟的理性和思考方式的。

实际上,家长对孩子最主要的责任有以下两方面。首先,家长要为孩子提供物质条件使其身体得以正常发育;其次,是在孩子的心理发展上给予正确的引导。这两方面的责任都很重要。期待孩子从幼儿阶段就依靠自己的力量成长,意味着家长对子女孩子期的理性思维有着巨大的误解。因为他们的理性思维能力较差,是无法控制自己行为的,所以期望孩子自己自然成长是徒劳的。这两种做法得到的唯一区别是,一个是身体受到伤害,一个是精神遭受痛苦。

事实上,理智的发展比身体的发育速度慢得多,因此家长在管教孩子的过程中,必须站在更高或者至少更为长远的理性角度对孩子进行管教。在美国,人们一般认为,男孩年满七到十岁,就已经具备了独立生存的生理条件;但他的理智发展还不成熟,还不能独立地处理好自己的事情,并且从法律上来说他的年龄只有达到现在的两倍以上才能为自己的行为负责。

所以,对权威的绝对服从运用得越多,对于家长和子女越简单和有利。

但是,读者们不要错误地认为妈妈在子女身上建立权威就是用严厉和苛刻的态度对待他们,用严苛、生硬和专横的态度对孩子传达命令,或者不对孩子解释各种命令和禁令的原因。妈妈表达自己意愿的方式越柔和、语调越和气效果越好,子女对权威的遵从越是没有疑虑和越发不会拖延。妈妈可以说,“玛丽,你可以放下娃娃去图书室,帮我把这封信送给你父亲吗?”或者,“约翰尼,再过五分钟你就得放下积木上床睡觉了,时间到了我会叫你的。”或者,“詹姆斯,看看钟表”——让他意识到已经到了上学的时间。无论如何,简言之就是妈妈的命令语气越柔和有礼,经过训练的孩子越会马上理解和遵守这些命令。

“强调家长权威会让子女与自己疏远”

还有很多家长因为害怕感情上与子女疏远而没有建立起自己的权威。“我希望自己的孩子爱我,”其中一位妈妈说,“这是我一直以来的最高要求,如果我不停地用权威束缚和阻止孩子,她会认为我是她得到快乐的障碍,就会对我产生反感和厌恶。”

无疑,这段话说出了一些事实,但是不适用于本书所讲的情况,因为本书不是教你通过“不停地用权威束缚和阻止”孩子来建立权威。孩子感觉到的爱取决于家长在多大程度上对他们的功课、消遣、失望和悲伤等方面给予了理解和支持。通过和孩子一起体验各种情绪和参与活动所唤起的感情绝不会减弱或者消失,反而能够通过柔和适当但坚定绝对的权威的建立而得到极大的增强并予以巩固。这是千真万确的,就像对喜爱的人的尊敬之情会与日俱增一样,爱的柔情并不能减弱。

不对子女加以管教的家长不仅得不到子女的爱,还会受到他们的鄙视。

如果家长既是孩子的玩伴和朋友,又支持他们所有无害的爱好,能够容忍他们幼稚的缺点和愚蠢的行为,那么家长也能通过适当、柔和的方式建立绝对、无上的权威,在孩子心目中占有崇高的地位。他们对家长的爱会灌注到权威的基础中去,增强它的力量,使它变得高贵——这与忠实的子民对女王怀有的那种高尚的奉献和热爱之情有几分相似。

另一方面,如果由于轻率或者考虑不周,家长没有在孩子心目中建立起家长的权威,他将永远不会在应做的事情上取得成功。孩子们,无论男孩还是女孩,都会抓住家长的弱点,学会轻视他们,而不是尊敬他们。这样一来,当孩子年纪稍大一些时,就会变得越来越难以管教。

总之,孩子遵从家长的意愿并不取决于家长巧妙的哄骗,而是取决于对家长的爱;也不取决于对家长提出要求的公正性与合理性的认可,而是取决于简单的对权威的服从。自然赋予每位家长绝对的、几乎至高无上的权威,家长必须在子女依赖他们的这一阶段运用这种权力,对子女施加影响。P2-4

序言

一个7岁的孩子和父母上了公交车,孩子在并不宽敞的车厢里面钻来钻去,门口的人差点被他绊倒。后来有位年轻人站起来给小孩让座,他直直地坐下了。“给叔叔说谢谢。”爸爸提醒孩子。孩子却问:“哪里有叔叔?我叔叔在上海呢,谁是我的叔叔?”一旁的妈妈告诫他:“长辈给你让座,你应该马上谢谢别人!”孩子朝年轻人做了个鬼脸说:“叔叔不用谢!”爸爸妈妈一时无语。

这孩子坐了一站地,就开始朝站在身边的爸爸裤子上蹬脚,留下一串脚印,乐得哈哈大笑。“你再踢一脚我就把你赶下车!”爸爸命令道,结果孩子又连踢好几脚,爸爸奈何不了他,只得换了一个他踢不到的地方站着。结果孩子转而踢妈妈去了……

相信很多人都在生活中遇见过这样的“说不听”的孩子。父母对他们的教育是对的,但孩子并不接受这样的教育,反而当做耳旁风,父母也无可奈何。尽管这样的父母尽心尽力地教育孩子,但在旁人眼中,这个孩子绝不是个“好”孩子,他缺少“教养”。

什么是教养?也许我们无法给它一个准确的定义,但我们能知道,那些善解人意、举止文明、心智成熟、风度翩翩的绅士和淑女,就是我们常说的教养典范。教养比衣着、首饰和学历更能说明一个人的水平高下。

成功的教育就是培养出有教养的孩子。

然而,今天的孩子“缺少教养”的问题很严重,不仅仅是不懂得主动请教长辈、关爱他人,甚至连父母的要求都置若罔闻,一切都由着自己的性子来,遇到自己不喜欢的东西就发脾气,很少在意别人的感受。在公共场所看到小孩子大声哭闹、横冲直撞、对父母呼来喝去已经不算稀奇了,拜访朋友家时若能被主人家的孩子热情接待那才算是头等新闻——几十年前最基本的行为礼仪在今天只能在少数的家庭中看到。我们是该哀叹世风日下、一代不如一代呢,还是该责备现在的父母太不懂得教育孩子?

有一对夫妇两人都是博士,他们只有一个儿子,两人的心思都花在教育孩子上面。他们给儿子定下了很多学习计划,包括学外语、学乐器、学马球和少年高尔夫在内。但随着孩子的长大,他们发现自己说的话孩子根本不听,每当爸爸让他做什么的时候他就以妈妈为挡箭牌,同样也总是用爸爸的话来反驳妈妈对他的教育。原来,两位博士在教育孩子上观点不一样,妈妈坚持要按照传统的教育方式来约束孩子,爸爸却觉得应该用西方的自由、尊重的思想来成就孩子。结果,孩子“利用”了父母的分歧——他谁的话都不听,自己想要怎样就怎样。

很多人可能觉得爸爸的想法是正确的,我们的教育也应该“与国际接轨”。但是西方真的是让孩子像野花一样成长的么?

事实上,一度被西方的年轻父母嗤之以鼻的严格家教,如今正在慢慢地回归。那些受过高等教育、事业有成的现代父母,已经开始意识到放任、纵容孩子的言行并不会如之前预期的那样起到良好的教育效果。父母客气地问孩子想吃什么牌子的麦片、喜欢皮鞋还是跑鞋、卧室想要涂怎样的色彩……但孩子们并未意识到这种选择权背后的尊重和爱,相反,他们总是会在父母略有要求的时候歇斯底里地叫喊“no!”

美国的年轻父母们已经意识到,过分溺爱和夸奖容易使一个普通的孩子变得以自我为中心,甚至不把父母放在眼里。一旦这些自视甚高的孩子踏入社会,发现自己并非天才,在工作和人际关系方面都捉襟见肘的时候,他们不会为自己年幼时的傲慢无礼、不学无术而后悔,他们内心更多的是感觉自己被父母欺骗了!再也没有比这更令父母心寒的想法,而且无论是那些绝望的年轻人,还是他们的父母,想要改变处境时,也为时晚矣。

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心灵成熟的速度是慢于身体的,而且心灵的成长和身体的自发成长不同,是需要父母的引导和管教才能完成的。如果一个孩子一直处在为所欲为的环境里,就算他成长到了30岁,其心智年龄依然是很幼稚的。父母需要在孩子做得不对的时候告诉他,在他冒犯别人的时候警告他,让他对原则和权威有所畏惧。

有效的教育方式中,绝对不能缺少“权威性”这一点。但权威性并不是强迫孩子去服从父母。

我们都知道小华盛顿砍樱桃树的例子。华盛顿砍了父亲最喜欢的樱桃树,他非常害怕父亲揍他一顿,但在父亲发现樱桃树被砍暴跳如雷的时候,小华盛顿站出来承认是自己干的,后来父亲原谅了这个诚实的孩子。华盛顿的父亲在孩子心目中树立的权威不是他的拳头,而是是非黑白的一个标准。

著名的儿童教育专家蒙台梭利曾经专门花很大篇幅去介绍遵守秩序和自觉尊重秩序的区别,事实上这区别就是教育者的权威,是建立在威慑上还是建立在感化上。威慑基础上的父母权威可以让孩子服从,却压抑了他们的天性和潜能,对孩子是有害的;而感化基础上的权威,则是让孩子自觉地意识到应该做什么,以及怎样的言行会给自己带来羞耻。本书所讲的权威,正是要通过父母的教育方式的调整,最终达到让孩子自我教育的效果。

如果说这世上真有什么“一劳永逸”的教育技巧,那就是教育者要树立起自己的权威。有权威的父母不需要事事都管教孩子,孩子就能有得体的言行,追求荣誉、维护自尊。就像国家的法律一样,法律不需要具体到规定每一个公民的每一个动作,但每个公民都会自觉地让自己的言行符合要求;否则,就明白自己会受到处罚。父母的权威既能保持住身为长辈的尊严和影响力,也能免于因为小事和孩子大动干戈的狼狈,而且,最重要的是,父母的权威让孩子学会了自律,正如我们常说的那样——一个人懂得如何控制自己的时候,也就是他真正成熟的时候。

当然,本书的重点还是在向父母讲解,如何培养自己在孩子面前的权威。这包括了孩子尚且年幼无权威概念的家庭,也包括那些已经为孩子的教育问题操碎了心、父母在孩子面前已无权威可言的家庭。

权威的建立既包括自身教育方法的改善:如父母要学会承认自己的无知,要克制自己的冲动情绪等等;也包括建立一个赏罚分明,同时宽容和善的教育体系:如怎样处罚犯错误的孩子,怎样赞美孩子、奖励孩子,当孩子说谎时如何处理等等。

父母的权威还需要长久的践行和维护,像经营一家百年老店一样看重自己的信誉。要知道,一时的迁就和溺爱会损害权威的原则性,对孩子过多、过高的要求会降低权威的可行性,情绪化的教育会破坏权威的稳定性,夫妻之间的指责和教育方法的分歧会动摇权威的完整性。父母与孩子接触的每一个细节、每一件小事,决定了权威能否建立起来,以及能否像法律一样发挥效用。

译者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这样教子才是好妈妈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美)雅各布·阿博特
译者 刘青山//孙璐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国言实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802503229
开本 16开
页数 180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80
出版时间 2010-09-01
首版时间 2010-09-01
印刷时间 2010-09-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图书小类
重量 0.298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G78
丛书名
印张 12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40
169
13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5 6:03: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