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走向乡村善治--乡村治理中的博弈分析
内容
编辑推荐

陶学荣、陶叡编著的《走向乡村善治——乡村治理中的博弈分析》运用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方法,对我国乡村治理研究的基本现状进行梳理,对我国乡村治理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建立了乡村治理模型,提出了完善我国乡村治理的对策建议,主要内容包括乡村治理的历史与逻辑、乡村治理中的政策介入、乡村治理中的社会拒斥、乡村治理中制度变迁的博弈分析、乡村治理中解决政策介入与社会巨斥的对策、未来乡村治理模式——走向乡村善治等。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及选题意义

一 农村和农民问题在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性

二 本书的研究背景及选题意义

 第二节 乡村治理研究的基本现状

一 早期传统社会的乡村治理研究

二 村民自治的兴起与乡村治理研究

三 “村治”的乡村治理研究

四 新农村建设与乡村治理研究

五 中国当代乡村治理理论研究

六 对以往乡村治理研究的反思

 第三节 本书的研究方法与结构

一 本书的主要研究方法

二 本书的研究思路及主要结构

第二章 乡村治理的历史与逻辑

 第一节 哈耶克的社会两种秩序:“自生自发的秩序”与“人造的秩序”

一 “自生自发的秩序”

二 “人造的秩序”

三 两者之间的相互关系

 第二节 乡村治理中的“自生自发的秩序”:自主自治

一 传统中国的“乡绅”自治:古代中国的乡里制度

二 新中国的“村民自治”

 第三节 乡村治理中的“人造的秩序”:国家强制性变迁

一 古代的皇权下沉扩张

二 近现代的民主国家政权建构

三 新中国的国家政策介入

 第四节 乡村治理模式的演变:两种秩序的互动博弈

一 古代的绅权与皇权

二 近现代的“乡绅”自治与民主国家建构

三 新中国的“村民自治”与国家政策介入

第三章 乡村治理中的政策介入

 第一节 政策介入的基本内涵

一 政策介入的概念

二 政策介入的方式

三 政策介入的特征

 第二节 国家政策介入的理论源泉及作用

一 国家政策介入的理论源泉

二 国家政策介入的必然性分析

三 国家政策介入的作用

 第三节 乡村治理中的政策介入失灵分析

一 乡村治理中政策介入失灵的现象

二 乡村治理中政策介入失灵的危害

三 乡村治理中政策介入失灵的原因

 第四节 克服政策介入的路径选择

一 前提基础——政策自身的完善性

二 关键环节——基层政府的执行力度

三 重要观念——目标群体对政策的认同

四 条件保障——农村环境的改善

第四章 乡村治理中的社会拒斥

 第一节 文化拒斥

一 文化拒斥的内涵、特征与分类

二 文化拒斥的作用方式——以山东省J县D村和W市L村为例

三 文化拒斥力量的脉络把握

 第二节 条件拒斥

一 条件拒斥的内涵和特征

二 条件拒斥力量的脉络把握

 第三节 社会拒斥的作用路径

一 作用于政策制定过程

二 作用于政策执行过程

三 作用于乡村治理政策的目标群体——农民

第五章 制度变迁中的博弈分析

 第一节 博弈

一 博弈论的概念

二 博弈论的基本要素及分类

三 博弈论的基本理论

 第二节 制度变迁理论

一 制度与制度变迁

二 需求诱致性制度变迁与供给强制性制度变迁分析

三 博弈论视角下制度变迁的研究方法

 第三节 乡村治理制度

一 治理理论

二 乡村治理制度

 第四节 村民自治的制度分析

一 村民自治制度的含义及其主要内容

二 村民自治制度的变迁

三 对村民自治制度变迁中的各行为主体的分析

四 村民自治发展的困境——制度非均衡

 第五节 制度变迁中各方利益的博弈分析

一 乡镇党委与村党支部之间的博弈分析及对策

二 乡镇政府与村委会之间的博弈分析及对策

三 村党支部与村委会之间的博弈分析及对策

四 村庄精英和普通村民之间的博弈分析及对策

第六章 解决当前乡村治理中政策介入失灵的对策

 第一节 完善乡村政策的政策过程

一 制定科学合理的乡村治理政策

二 提高乡村政策执行主体的素质

三 提升乡村政策执行主体的“执行力”

四 运用正确的政策执行策略

五 要做好沟通和宣传工作

六 扩大乡村居民的政治参与

 第二节 消除乡村治理中政策介入的文化拒斥

一 加快农村文化环境建设

二 倾力打造乡村文化新格局

 第三节 化解乡村治理中政策介入的条件拒斥

一 解决乡村治理中利益主体的博弈

二 改善乡村的大环境和条件

三 化解政策介入条件拒斥的配套措施

 第四节 建立良性的互动乡村治理的关系

一 构建新的社会治理理念

二 积极推进乡镇改革

三 建立基层政府与地方社会的利益协调的善治模式

四 完善相关乡村治理的法律制度体系

第七章 未来乡村治理模式——走向乡村善治

 第一节 国外及中国台湾乡村治理模式的经验及启示

一 日本乡村治理模式的经验及启示

二 韩国乡村治理模式的经验及启示

三 加拿大乡村治理模式的经验及启示

四 德国和匈牙利乡村治理模式的经验及启示

五 美国乡村治理模式的经验及启示

六 印度乡村治理模式的经验及启示

七 中国台湾乡村治理模式的经验及启示

 第二节 乡村治理与新农村建设

一 善治与乡村治理

二 新农村建设的提出背景及意义

三 乡村治理与新农村建设的内生性联系

 第三节 未来乡村治理模式——走向乡村善治

一 未来乡村治理模式的理论基础

二 走向乡村善治社会的治理形式分析

三 乡村治理模式过渡及善治模式的构建

四 善治模式下未来乡村美好愿景的实现

附录 新农村善治实践

 推进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建设“一村一品”促农业经济发展——以江西省赣州市车头镇为例

 乡村社区重建与善治的传统资源——以徽州村庄为例

 少数民族地区乡村治理的善治实践——贵州省锦屏县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创新

主要参考文献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走向乡村善治--乡村治理中的博弈分析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陶学荣//陶叡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16102848
开本 16开
页数 339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366
出版时间 2011-11-01
首版时间 2011-11-01
印刷时间 2011-1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政治军事-中国政治
图书小类
重量 0.534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D638
丛书名
印张 22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40
171
15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6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0 20:58: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