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佩孚(北洋时期最有希望统一中国的军阀)》由韩仲义所著,小说把致乱之源过多归咎于个人,对历史运动合力的揭示尚欠深刻和充分。从全书气势上看,多了一些匆忙,少了一些厚重。尽管如此,它仍不失为一套好书,相信它的再版会有崭新的面目,带给读者更大的惊喜。
图书 | 吴佩孚(北洋时期最有希望统一中国的军阀)/北洋风云人物系列 |
内容 | 编辑推荐 《吴佩孚(北洋时期最有希望统一中国的军阀)》由韩仲义所著,小说把致乱之源过多归咎于个人,对历史运动合力的揭示尚欠深刻和充分。从全书气势上看,多了一些匆忙,少了一些厚重。尽管如此,它仍不失为一套好书,相信它的再版会有崭新的面目,带给读者更大的惊喜。 内容推荐 《吴佩孚(北洋时期最有希望统一中国的军阀)》由韩仲义所著,《吴佩孚(北洋时期最有希望统一中国的军阀)》的内容如下: 他叱咤风云,纵横捭阖,是第一个登上《时代》杂志封面的中国人;他能诗会赋,被称为学者军阀;他不纳妾,不吸烟,不入租界,被称为“三不大帅”:他对上司忠贞不贰,对叛徒永不宽恕。 他曾是令对手闻风丧胆的常胜将军,但最后竟落得个一败再败,无处容身。 他制造了“二七惨案”,穷兵黩武,留下千古骂名,却始终不肯媚日卖国.最后惨死日人手中。 命运多舛,毁誉参半,吴佩孚堪称中国近代史上最传奇的乱世枭雄。 目录 第1章 夜走津门 第2章 吴秀才造反 第3章 弄潮儿 第4章 直皖战争 第5章 虎踞中州 第6章 乱象 第7章 直奉战争 第8章 角逐 第9章 利令智昏 第10章 直奉二次战争 第11章 一路悲歌 第12章 不祥之兆 第13章 魂断汀泗桥 第14章 龙潭虎穴 第15章 危机四伏 第16章 遍地烽火 第17章 茫茫不归路 第18章 两个日本人 第19章 水中月镜中花 第20章 落寞北平 第21章 夜猫子进宅 第22章 泪洒京华 后记 试读章节 1917年12月中旬的一个傍晚。 天津曹公馆灯火辉煌,觥筹交错。天津名优——“九岁红”刘凤玮正在唱堂会。她精彩的表演,博得了阵阵掌声。 直隶督军曹锟正襟危坐,手捻八字胡须,眼睛笑成一条缝,不时地叫着:“哈哈,好啊,真来劲儿!”他的几位姨太太围坐在他身边,一帮心腹幕僚吃着、叫着,丑态百出。 这时,副官急匆匆走进来,在参谋长熊炳琦的耳根咕哝几句,熊炳琦满脸不快,又无可奈何地走到曹锟旁侧,陪着小心说:“大帅,吴旅长有事求见。” 曹锟下意识地说:“不见不见,谁也不见!” 熊炳琦刚要走,曹锟回过味来:“准?” 熊炳琦说:“吴子玉。” 曹锟说:“怎么不早说?立刻传见!”说着,站起来大步向门口走去。熊炳琦不情愿地跟在后面。刚出门口,曹锟说:“你回去。” 吴佩孚,字子玉,时年四十三岁。中等身材,清癯白皙的长圆脸,通鼻梁,大眼睛,稍厚的嘴唇上留着疏朗的小八字胡。他身着可体的绿呢将军服,肩缀少将肩章,腰扎武装带,足蹬高筒马靴。气宇轩昂,风度潇洒,不像一介武夫,倒像一位书生。一见曹锟,吴佩孚快步上前,在丽米外行了一个标准的军礼:“大帅好!卑职冒昧打扰,请大帅见谅!” 曹锟赶快抓住吴佩孚的手笑道“哈哈,子玉,你来了我高兴。快坐下,坐下。” 二人在东花厅一张双人沙发上坐定,差弁献上茶点。曹锟屏退左右,迫不及待地问:“子玉,有话请讲。” 吴佩孚情真意切地说:“大帅呀,卑职听到一些督军团的情况,忧心如焚,夜不能寐,不吐不快,特来向大帅请教……” 曹锟不以为然地笑道:“哈哈,子玉,你多虑了。督军团会议开得很好,我们已稳操胜券,何忧之有?” 曹锟被人利用却全然不知,反觉自鸣得意,令吴佩孚哭笑不得。他知道,曹锟正抱着副总统的“热罐子”,在督军团会议上大出风头,三言两语是说服不了他的。吴佩孚耐着陛子说:“大帅呀,您老人家太……太厚道了。您看不出来吗,段祺瑞和徐树铮在给您设圈套儿啊!” 曹锟自作聪明地说“哈哈,子玉,谁能给我曹锟设圈套儿?他们亲自答应我,待征服西南后,选我做副总统。嘿嘿,黎元洪、冯国璋都是从副总统升任大总统的。论能力、才干,我曹锟不比他们差,我怎么就不能当副总统?我要是当上那玩意儿,你吴子玉就是三朝元老,起码闹个陆军总长干干。天下不就是咱们的啦?哈哈。”他走来走去,十分得意。 吴佩孚对他的浅薄和愚钝颇感好笑,但依然诚恳地说:“当然,大帅的才德与威望无可厚非,不过,段祺瑞的许诺是靠不住的。据有人透露,他早把副总统的位子许给张作霖了!” “什么?!”曹锟瞪起眼,直直地盯着吴佩孚,少顷,笑道,“哈哈,你别蒙我,这不可能,不可能。” 吴佩孚情真意切地说:“大帅呀,我能蒙您吗?这是千真万确的呀!他这样做无非是想让您替他卖命。胜了,他坐收渔利;败了,他排除异己。这是明摆着的事啊。” 曹锟倒吸一口冷气,“啊”了一声。吴佩孚见他有醒悟之意,忙趁热打铁,剖陈了当前局势: “……去年七月,黎元洪被段祺瑞逼下台,由副总统冯国璋继任。段祺瑞仍以再造共和自居,独断专行,飞扬跋扈,总揽军政大权。胁迫国会通过对德宣战议案,以武力解散国会,卖国媚日,举借外债……致使桂系军阀宣布‘自主’,滇系军阀公开反段,孙中山举起‘护法’大旗。北洋内部兄弟阋墙,国民积怨,加剧了国内动荡。为私己之利,他派傅良佐带兵入湘,周道刚、刘存厚带兵入川,挑起南北战争。 P1-2 序言 韩仲义先生从医从教几十年,出版过医学专著,发表过多篇医学论文,几次被评为省地拔尖人才。他的业绩已经够抢眼了,又一不留神成了著名作家。他酷爱文学,从上世纪六十年代起坚持业余创作,发表中短篇小说、散文、科普作品几百篇,有二十多篇作品收入十几部选集。先后出版北洋军阀系列长篇六部,现代小说、纪实文学、报告文学五部,多次获省、国家文学奖。是一位颇具实力的多产作家。 自上世纪八十年代起,韩仲义把北洋军阀人物纳入创作重点,多次到天津、北京、山东、保定等相关城市查阅资料,采访知情人,对北洋军阀的发展轨迹、心路历程有较深研究,有深厚的资料储备和创作激情。他以智慧、才华和悟性孜孜以求,自强不息,终于获得丰硕成果。 韩仲义年逾古稀,仍然坚持笔耕不辍。他做人低调,虽获得不少荣誉和成就,但从不张扬。他崇尚杜甫两句诗:“细推物理须行乐,何用浮名绊此身。”追求真实价值,而非浮光掠影。在浅薄浮躁、物欲横流的今天,这种精神无疑是难能可贵的。 北洋军阀时期是近代史上一个重要时期,同战国时期相似,是一个狼烟四起、社会动荡的特殊时期。清廷衰微破败,列强虎视眈眈,反清灭洋运动风生水起,北伐革命如火如荼,封建残余负隅顽抗,军阀间拥合离拒、凶终隙末,交织成一幅云谲波诡、光怪陆离的历史画卷,加速了中国贫穷、落后、半殖民地化。北洋军阀祸乱中国短短十六年(1912—1928)中,国家元首(大总统、代总统、临时执政、大元帅)更换七人八任,内阁总理、代总理更换三十多任。最短者只任职六天。这种走马灯似的权力更迭,是社会动荡,政治势力疯狂角逐,帝国主义列强争夺代理人的真实写照。直系军阀统治期间,虽然从客观上不自觉地推动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建立了现代军事的雏形,但由于军阀穷兵黩武,争权夺利,加速了中国半封建、半殖民地化,使中国积贫积弱,民不聊生,经济崩溃,百业凋敝,使人民陷入深重苦难之中。 直系军阀系列丛书,共三部,分别写了冯国璋、曹锟、吴佩孚三个直系大军阀,自1987年问世以来,深受读者欢迎,累印十余万册,在社会上产生了较大影响。 作者用翔实的史料、生动的文笔还原了一个个活灵活现、栩栩如生的形象。昔日风云人物的兴衰际遇、悲欢离合尽收眼底,其所附丽的时代风貌、历史变迁,乃至整个近代史、国情史也了然于胸,历历在目。 一个事物孤立地看,往往很难发现它的价值,一部书也同样。站在一定高度,透过历史与现实的联系与参照,去俯览,去剖析,情况大不相同。直系军阀系列真实地、艺术地再现了近代史上不光彩但不无教训、不应忘怀的一幕。可谓绘声、绘色、绘情。在历史题材的创作中,真正做到“再现”很不易。尤其北洋军阀盘踞中国的十几年,天昏地暗,冥顽难辨,使人陷入一定的盲目性,使回顾和描写这段历史的人容易将倾向性与真实性对立起来,不惜曲解历史;或为投合而随俗、应景、效颦,不惜开历史的玩笑。直系军阀系列丛书的可贵之处在于,它力图寻找出人物一生前后连贯的文化心理线索,以此把人物复杂的人生色彩复原为一个活的机体,一些看似矛盾的人格侧面,都可以得到令人信服的诠释。其每部书的立意、选材、铺排和着色都有自己思想上的追求和一以贯之的科学态度。作者对所处时代纷纭复杂的矛盾采取全景式写法,将众多人物和多样的场景“调整成一篇完整的历史”。对这一历史时期重大事件的前因后果,做了历史性的艺术反映。这与近年来以搜奇猎怪为宗旨的某些历史读物大异其趣。 直系军阀系列丛书的成就突出表现在作者全力创造艺术典型。历史小说需要有立得住的人物,而且对人物形象的容量及价值的要求非同寻常。这三部书在惨烈的斗争中,不仅写了冯国璋、曹锟、吴佩孚的政治心态史、文化心态史、感情心态史,还塑造了近代史上时有所闻,但并不被人熟知的形象,重现了他们独特的政治经历、生活道路、文化素养和最后命运。 三部书写了大量历史事件,通过主要人物带出环境和事件的来龙去脉,并引出其与人物的关系。但作者始终把注意力放在事件中的人上,使得这套书既具“智商”,又具“情商”。书中军阀、革命党、清政府等相关人物多达几十个,既不能采取“列传”式写法,又不能使人物淹没在纷繁的事件中。阳夏之战、“二七”惨案、贿选丑剧,颠沛流离,炎凉落寞,都通过各色人等的态度、事件的变化和始末,演绎人物命运的深化。作者倾注的力量不仅在战场上,更主要的在不见硝烟的场合,包括会议、斡旋、官场往来、感情纠葛等等。作者抓住呈现人物心灵的跌宕变化,使众多人物在作者透视、聚集之下跃然纸上。 历史的真实是历史小说的基石,但并非单纯追求真实的“信史”。这套作品在真实性与典型性上做了探索。作者本意并非考证某些历史情节,而在于对众所周知或知之甚少的历史细节做一番咀嚼与品味。在重大史实和主要人物的政治面貌、性格特征上,基本上“谨守史范”;对历史上无明确记载的细节,则结合时代、环境及人物特性“遥体人情”,“悬想事势”(钱钟书语),进行合情合理的艺术创作。这样以史带文,以文证史,交相辉映,补出人物的心路历程,复原或部分复原人物的神韵,达到或近于深层次的历史真实。 作者把冯国璋、曹锟、吴佩孚三个军阀作为每部书的主人公,着力于人物形象的整体塑造,尤其对他们在历史关头所做的政治选择,特别是对人民的态度、感情做了无情剖示。而这种表现是沿着人物的思想脉络,逐步走向他们的灵魂深处。重视内在挖掘,让人物按照自己的信仰、观念、特质,干符合特定历史人物性格逻辑的事,逐步勾画出人物的精神面貌。 这套书的总体思路很明确:以文代史,以文代传,文中有史,史中有传,文史相融合。这种独到的结构设计,既吸收了传统叙事艺术的精华,又不囿于传统;既有外在手法的变化,又有内在深层次的创新;既写出多灾多难的历史沧桑,又写出历史风云人物的作为及感情心态。有高潮有悬念,有独立存在价值,但又构成一个线型的、链条式的运转机制。主人公的命运牵引读者一章章看下去,欲罢不能。 作者在叙事上注意疏密相间,错落有致。对主要人物事件不惜浓笔重墨,相反则惜墨如金,点到为止。在紧张穿梭中,不忘描绘主人公闲情逸致的“业余”生活,增强了故事的吸引力。冯国璋爱妻周砥的聪颖妩媚,举案齐眉;曹锟的声色犬马,藏娇纳妾;吴佩孚醉心于星相占卜、琴棋书画、兵法战策、湖光山色,尤其吴佩孚与前妻、现妻、秘书陶梦的感情纠葛,以及养女的“意外身亡”,在浓郁的生活和艺术氛围中,将文学和史学,知识和情趣融为一体,读来颇具意味和震撼力。 三部书在叙事风格上的独到之处在于娓娓道来,顺乎自然,没有丝毫做作之感和雕琢痕迹。作品场面宏大,人物众多,头绪纷繁。在历史过程的徜徉中,作者将风云变幻纳于胸中,集于毫端,在纷纭复杂的头绪中从容不迫,有条不紊,铺陈扬弃,纵横捭阖,写得既变幻莫测,又条理清晰。同时,作者也将其艺术触角伸入人物内心深处,写出各色人物的不同心态及微妙心理。加上富有情趣的生活细节,引人入胜的情节,构成主要人物复杂多重的性格特征。袁世凯的阴险狡诈,唱筹量沙;黎元洪的柔弱无为,敦厚木讷;冯国璋的狡狯圆通,首鼠两端;曹锟的愚氓颟顸,声色犬马;徐世昌的世故圆滑,老谋深算;段祺瑞、吴佩孚的刚愎自用、桀骜不驯,都被作者刻画得活灵活现,入木三分。莫泊桑说:“一部文学作品,不仅给我们讲一个故事,娱乐和感动我们,还要强迫我们理解蕴藏在事件中的深刻意义。”小说是诉诸形象的,思想性不是外加的,是形象、场面和情节的自然流露,水到渠成的。韩仲义的小说做到了。 毋庸讳言,本丛书人物,特别是次要人物的形象刻画尚欠丰满。三个主要人物的悲剧性命运的原因未能得到深刻揭示。小说把致乱之源过多归咎于个人,对历史运动合力的揭示尚欠深刻和充分。作品中有些理念性的东西,未能弥补不够充盈的时代氛围,尚难使读者获得当代意识对历史的烛照。从全书气势上看,多了一些匆忙,少了一些厚重。尽管如此,它仍不失为一套好书,相信它的再版会有崭新的面目,带给读者更大的惊喜。 著名评论家刘文典 后记 文学是我至爱,文学是我至求,徜徉文山书海如履仙境。 我受家父熏陶,自幼酷爱文学。工作中一直坚持业余创作,从上世纪六十年代起发表习作。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后,政通人和,万众归心,心舒意畅,不满足“小打小闹”,想搞“大部头”。 因工作需要,我较多接触青年学生,发现他们对清政府腐败无能,列强侵略,军阀混战,国家积贫积弱,民不聊生的史实知之甚少。于是,萌生了用喜闻乐见的长篇小说形式写这段近代史的念头。 直系军阀创始人冯国璋是我省河间县人,传闻轶事颇多,又近在咫尺,遂首先把写作兴趣放在他身上。我利用节假日和工余时间跑国家、省市档案馆,查资料、写提纲、采访知情者,投入紧张的创作。正巧,北方文艺出版社向我区文联约稿,对我的选题很感兴趣,很快编辑室主任田仲三先生与我接洽。经他热心指导、鼓励,1986年9月,一部45万字的书稿《悠悠总统梦》完成,次年顺利出版。出版后受到广大读者好评。后来田先生四次来沧,一起拟定《直系军阀乱世录》写作计划。1988年出版《赫赫中州王》,1991年出版《曹锟风流史》(再版时改《凄凄延庆楼》),1992年出版《萧萧华亭泪》,合计180多万字,先后加印3次,累计十几万册.图书出版后两度获“金牛奖”和中国作协、文艺报“新时期文学艺术”一等奖。 直系军阀是北洋军阀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直、皖、奉三大军阀之一。它虽然统治中国只有很短时间,却与其他军阀一样,给中国社会造成很深刻的影响。一方面,直系军阀的投资众多,如土地、房产、商号、银号、当铺及工商金融业等,不自觉地推动了中国近代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同时创建了现代军事的雏形;另一方面,直系掌权前后,为扩张实力,实现武力统一和追求骄奢淫逸的生活享受,不惜穷兵黩武,连年征战,先后发动直皖、直奉(两次)、湘鄂、湘川等大小战争几十次,年军费开支高达全国总支出的64%!人民痛苦颠连,喘息难伸……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北洋军阀这段血泪史,有必要让人了解、记取、借鉴。然而,这段历史史料纷呈,头绪繁杂,支离破碎。因此,让死的资料活起来,让躺倒的人物站起来,还其本来面目,以史鉴文,以史育人,是我创作的初衷。本书基本“谨守史范”,其主要事件、人物、故事经过考证;为照顾广大读者阅读心理和欣赏习惯,在具体情节上做了艺术虚构、夸张和渲染,重视情节的故事性、连贯性、完整性;展示主人公悲欢离合的命运,再现了他们的独特经历和个性。 现在,北方文艺出版社决定重印这套丛书,为了呈现给读者全新的版本,本人对全书做了认真细致的修改润色,对主要事件重新做了考证,使史料更翔实,故事更精炼,读来更清新明快。 在成书过程中,受到北方文艺出版社领导、地市相关领导及众多文友的关怀、鼓励。初版后,省作协、市委宣传部、地区文联为这套丛书先后主持召开过三次讨论会,给予较高评价及宝贵意见,著名评论家及作家刘永典、郑熙亭、白海珍、文楚、西岸、吕凤坡、晏宁、魏新民、刘赫勋等在《人民日报》、《河北日报》、《文论报》等媒体发表大量评论文章,在此一并致以衷心感谢! 本人属业余创作,才疏学浅,谬误之处一定不少,恳请广大读者和师友批评指正。 作者 2011年10月于沧州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吴佩孚(北洋时期最有希望统一中国的军阀)/北洋风云人物系列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韩仲义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北方文艺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31727941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536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573 |
出版时间 | 2012-04-01 |
首版时间 | 2012-04-01 |
印刷时间 | 2012-04-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72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I247.5 |
丛书名 | |
印张 | 34 |
印次 | 1 |
出版地 | 黑龙江 |
长 | 240 |
宽 | 170 |
高 | 30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