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我书(精)
内容
编辑推荐

《我书》是一部随笔集。傅月庵本名林皎宏,别号“蠹鱼头”,曾任台湾远流出版公司总编辑,现任茉莉二手书店执行总监。著有《蠹鱼头的旧书店地图》、《天上大风》、《生涯一蠹鱼》等。傅月庵有关书与人的书话文字淳厚素朴,甘烈酣畅,有如丝丝凉风,沁人心脾。

内容推荐

《我书》是一部散文集子,共收22篇短文,其内容涉及回忆青春时光;谈论一些作家如安妮宝贝、毕飞宇、刘震云亦舒等;也有追忆与唐德刚的交往,当然还有书与书店的故事。总而言之是关于“书人书事”的一部集子。

目录

最后那道青春之光

安妮的宝贝

猜想毕飞宇

二手书之恋

刘震云猜想

梦与书

三本书的回忆

伤逝

上海之夜

世缘

书皮的故事

送行者

未敢翻身已碰头

我不过是太白粉而已

我没事,我武功很好

我们回不去了

我们一起开的那家书店

也读亦舒

只有真实才能获得自由

终于悲哀的书

自从一见桃花后

后记

试读章节

我会到政治大学历史系就读:纯属偶然。

一九八○年代初期,好不容易服完预官役,从军中退伍下来的我,始终担心学艺不精,万一出意外,代志就大条了,所以尽管有台北工专土木科的学历,还是不愿(或不敢)进入职场,造桥铺路盖房子。因为从小到大,对历史的兴趣始终不减,想了想,干脆转行,插班考入台大历史系。先是半工半读在夜间部过了一年,越读越好玩后,又考进日问部读了半学期,然后,就被退学了。

退学之事,早有心理准备,倒也没多少惊慌。接下来一面准备高考,一面在补习班当导师。累了,就读闲书,《当代》、《人间》,以及当时风起云涌的党外杂志,成了我的最爱。如此这般一年之后,却名落孙山,且很让人啼笑皆非的,竟是作文不及格,差了一点五分所致。

这下可好,学史不成,当吏也没份。到此,总算有点“拔剑四顾心茫然”的忧愁了。

某日,我从外返家,在楼梯问踢到一张报纸。从小习惯,路上有字纸,总会捡起来看看。那是一张《中央日报》,我平常不看的,心血来潮边走边翻了一下,却看到“政大招收转学生”的公告。在此之前,政大从来不招转学生。我一看,心下暗喜,柳暗花明又一村,那就随缘去政大好了。彼时报名即将截止,我急忙准备证件,在最后一刻报上了名,也顺利考取了,第三次重读大二。

我进入政大时,已是“高龄”二十八的老骨头。由于前此颇经历了一些世事沧桑,对于历史研究,非常有兴趣;对于起早上课,却没多少力气,能免则免。多半的时间,都是窝在租屋处乱读书。很多课,开学去一次,缴交选课单;考试了,去一次,应试作答;同学通风报信老师可能点名,再去一次,听唤举手应卯。真正从头到尾,每堂都到的,绝无仅有。想了半天,张哲郎老师的“明史”,大概是上得最勤快的一门课了。

政大的前身是“中央政治学校”,老校长就是蒋介石,党校色彩浓厚。照理说,校风应该很严饬。然而,在我的经验里,别的系我不敢说,至少历史系是自由到了极点,比起台大,有过之而无不及。甚且,我对于政大的喜爱,还远超过台大。原因是,台大卧虎藏龙,台大人自视甚高,同学情感疏离,大家各忙各的,谁也不太理谁。我在台大日间部挂单半学期,从进到出,认识的同学不会超过五人。

反之,政大的同窗感情便亲密许多,不但同班有所谓“学伴”,同系里,学长(姊)学弟(妹)之间,也都组成“家族”,互相照应,相处得非常融洽。记忆里,在政大的日子,除了看书打球,一年四季吃火锅,大概是印象最深刻的了。政大靠山,气候凉爽,常时有雨,扣掉暑假真正称得上热的那几个月,其他时间里,天天适合吃火锅闲聊鬼扯淡。最常见的是,午饭过后便开始约人,有负责采买的,有提供场地的,几个人围着一只锅,七嘴八舌几双筷子,便可消磨掉一整个晚上了。我在政大吃过的火锅难计其数,最后都有些怕了。到了今天,许多朋友都知道,我一听到吃火锅便摇头,原因是:“这辈子的配额,早在政大用光啦。”

学生之间感情如此,师生之间也是这样。政大历史系另一个“优良系风”是老师超爱跟学生聚餐,有时老师大宴生徒,有时学生邀老师小酌。酒酣耳热之时,师徒笑谈学界掌故,门派招数,乃至月旦人物,讲讲八卦笑话,举座尽欢,天地一家春。末了,大家各拎一瓶啤酒,去到堤防,就着月色,续摊再喝再谈。老师醉了,平日不苟言笑的,开始用英语演讲;原来玩世不恭的,忽然语重心长。学生们看在眼里,听人心中,有时哈哈大笑,有时成了终身受用的话语。

彼时的政大,是个典型的大学城,没什么声色场所,撞球问、电动游乐场,开一间倒一间,仅有的录像带出租店,也是奄奄一息。入夜八点过后,人去街空,寒夜有雨时,显得格外萧索。这样的宁静小镇,非常适合闭门读书,或,打麻将。我记得同班男同学,有几位格外热衷方城之戏,由于宿舍无容战之处,趁着韩国室友返国省亲时,跑到我的住处,打了一夜麻将,越打精神越好,隔天大清早,还敲我房门,邀我一起上山,说是“指南宫吃早餐不用钱!”这件事,我谨记在心,老想去吃吃看,但因懒得爬山数阶梯,终此政大岁月,毕竟还是没吃过免费的指南宫早餐。

我在政大历史系念了三年书,课上得不多,乱七八糟的书却念了很多,这辈子大约不可能再有那样专心致志的岁月了。我向来不爱跟图书馆借书,中正图书馆却是我常时爱晃荡的场所。这地方,藏书够多,开架随你抽,冷气够强不怕热。夏日午后,我经常跑进去,随便抓本笔记小说,乱翻乱读,读着读着,倦了,就趴在桌上蒙头睡觉,等到手臂触冷,张眼猛然发觉流了一桌的口水都凉了,于是赶忙醒来,擦擦嘴擦擦桌子,翻书再读,读累又睡。两三回合过去,兴尽精神好,再不想读书了。于是走出图书馆,在号称“堕落的天堂”的那一片阶梯上找了个位置坐下。此时黄昏正向晚,“醉(生)梦(死)溪”水声潺潺,堤防远处落日余晖犹存,下课归巢的全校女生,燕瘦环肥,一个接一个从你眼前走过,阶梯上三两成堆的登徒子男生边看边品论,简直快乐极了,忽然有人发声赞叹:“靠,我们这些学妹,真是发育得越来越好了!”全场不禁一片哄然——这种单纯的穷快活,追想此生,大约也是难再有了。

一九八九年,我在政大的日子,逐渐接近尾声。为了准备研究所考试,每天终宵苦读,早上五点钟,准时去堤防散步,准时跟早起运动的顾立三老师鞠躬说早安。每个星期,准时帮党外杂志写稿一篇,赚取生活费,日子过得紧凑而充实,整体社会气氛则是山雨欲来风满楼。母亲经常打电话给我,总会再三叮咛:不准上街游行。四月的某一天,女友照例为我买来一份《自立晚报》,头版赫然就是双拳紧握,被烧得全身焦黑的郑南榕尸体。郑南榕自焚的消息,早些时候,我便已知道了。真正看到照片时,却让我彻底心碎,再也忍不住,抱着女友放声大哭:“他们真的做了!他们真的这样做了!”到了六月,整个校园乱哄哄的,有发海报,有静坐,有演讲联署,还有号召上街游行的。我心事如潮涌,却无力到了极点,连着好几个月都无法读书,整天就是睡觉打球,什么正事也不想做,一直到了秋天过后,方才慢慢平静下来,有气无力地又准备起考试了。

九○年初夏,我如愿考上台大史研所,踌躇志满地要去“会一会台湾最好的史学人才!”八月中,陪同老兵爸爸返乡探亲的女友归来,她如常地绕走窄巷,来到我的居处。午后凉风习习,正在三楼阳台上晾衣的我,低头轻呼了一声,她抬头仰望,新烫的满头卷发向后飘散,随风摇荡,笑脸灿烂如花,我看得人呆了,最后竟有些张皇,感觉这一切都不真实,很快就会过去,青春无据,不过是转眼的一瞬……一年后,我搬离新光路住所,接着,亲如手足的韩国室友猝逝,女友分手离去,最后,连研究所也没读完,就离开了台大。浮生如歌,余音多悲。政大历史系的几年岁月,于是成了我生命中最后一道青春之光,照射出满溢的甜蜜与哀愁,却永远不曾后悔这样走过!

P1-8

序言

俞晓群、陆灏和我,在将近二十年前就有过一次“三结义”。那时,我刚要“退居二线”,但是贼心不死,还想做事。更主要的,是多年的出版工作让我结识许多名流,都是做文化的好资源。原单位的新领导不会不让我再做点小事,但是,我知道,老一辈的领导是不希望我再做什么事的,我的愿望会让新领导他们很为难。谁让我在过去一些年里那么不会伺候老人家呢!这时我概括过自己的心情:出于爱的不爱和出于不爱的爱。我只能离开我钟爱的原单位,同新结识的朋友们去“三结义”了。

完全没有想到,封建社会里的自由结义形式竟然胜过我多年习惯的领导任命方式。我们的“三结义”居然越搞越热火。没有多少年,做出来的东西,无论质与量,都让我惊喜不已。举例来说,先是《万象》杂志;接着是《新世纪万有文库》,几百本;后面来一个《书趣文丛》,六十来本……这些成绩,都是我过去不能想象的。自然,这些书的问世,还得感谢许多参与其事的其他同事和朋友,恕我不一一列举了。

那时“三结义”的“桃园”在沈阳的“辽教”。以后时过境迁,我们的刘备——俞晓群——迁出沈阳,于是,现在再次“三结义”,改在北京的“海豚”了。

出版社而名“海豚”,对我来说是个新鲜事儿。但我知道海豚爱天使的故事——“天使想给海豚一个吻,可是海太深了。海豚想给天使一个拥抱,可是天太高了……”“‘天使,我如何才能得到你爱的馈赠…’海豚痛苦地低鸣。”

现在,解决海豚痛苦的,不是别人,正是那位来自黄浦江边的著名渔人——陆灏。陆灏结识天下那么多能写善译的天使,他们会一一给海豚以深爱,以宏文,让海豚名副其实地成为一条出版江河中生活得最顽强的鱼——俞晓群领导下的出版大鱼。

我遥望海豚的胜利和成功,乐见俞晓群、陆灏两位愉快的合作,特别是读到大量我仰望和结识的天使们的怀着深爱的作品。我高兴自己现在也还是“三结义”中的一员,虽然什么事也没力气做了。我今年七十九岁,能做的只是为人们讲讲故事,话话前尘。以后,可能连这也不行了。但是无碍,我不论在不在这世界,还是相信:二人同心,其利断金,俞、陆的合作会有丰富的成果。遥祝普天下的天使们,多为这两条来自祖国南北两隅的海豚以热情的支持!

二○一○年五月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我书(精)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傅月庵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海豚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11003935
开本 32开
页数 126
版次 1
装订 精装
字数 57
出版时间 2010-10-01
首版时间 2010-10-01
印刷时间 2010-10-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18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67
丛书名
印张 4.2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189
124
13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9 6:0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