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拉比齐出走记(畅销版)/全球儿童文学典藏书系
内容
编辑推荐

《拉比齐出走记》完全可以称得上是经典的儿童文学名著,它快乐、明亮、健康、温暖,充满惊奇,蕴藏着实现梦想、让人成长的力量。它的作者伊万娜·布尔里奇一马佐兰尼齐在南斯拉夫几乎家喻户晓,被誉为“克罗地亚的安徒生”。

内容推荐

有一个12岁的男孩,“虽然他的年纪很小,他却一直快乐得像一只鸟儿,勇敢得像一个骑士,聪明得像一本书,美好得像太阳。”这个小男孩叫拉比齐,是一间皮鞋作坊的小学徒。有一天,拉比齐脾气暴躁的师傅因为一双做得有点紧的小皮靴和顾客闹了别扭,迁怒于他,拉比齐决定用自己的脚把那双小皮靴撑大一点,于是就穿着那双闪闪发亮的小皮靴,在黑夜悄悄地离家出走了。在离开家的六天七夜里,拉比齐帮助了许多人,度过了一段有小小惊险和许多快乐的流浪时光。不仅如此,他还解开了不少谜题——马尔诃的房子上为什么画着一颗蓝星星?吉苔拇指尖上的十字形疤痕是怎么来的?格里戈里妈妈的那块银币最后到了谁手里?“老瞪眼”师傅为什么那么讨厌市集?你不妨跟着拉比齐一起去寻找答案。

《拉比齐出走记》完全可以称得上是经典的儿童文学名著,它快乐、明亮、健康、温暖,充满惊奇,蕴藏着实现梦想、让人成长的力量。它的作者伊万娜·布尔里奇一马佐兰尼齐在南斯拉夫几乎家喻户晓,被誉为“克罗地亚的安徒生”。

目录

第1章 在“老瞪眼”师傅家里

第2章 旅途的第一天

第3章 旅途的第二天

第4章 旅途的第三天

第5章 旅途的第四天

第6章 旅途的第五天

第7章 旅途的第六天

第8章 第七夜

第9章 回家

第10章 尾声

试读章节

徒弟拉比齐

从前,有一个鞋匠的小徒弟,他没有爸爸,也没有妈妈,他的名字叫拉比齐。

以他12岁的年龄来说,他的身材太小了点,可他的心情总是很好,高高兴兴的,像一只小鸟。他穿着一条破烂的裤子、一件红衬衫,整天坐在一个三条腿的矮凳上,不是钉鞋子,就是缝鞋子,一边干活,一边还吹口哨或者唱歌。

拉比齐的师傅叫“老瞪眼”。他性情暴躁,长相也很吓人。他个子那么高,脑袋可以碰到天花板的横梁;他的头发像狮子的鬃毛,胡子一直铺到肩上;他的声音是那么粗重,说话的时候,听起来就像熊在嗥叫一样。

在过去的生活中,“老瞪眼”师傅曾遭遇过悲哀和不幸的事,自那以后,他的心肠就变硬了。他到底遭遇到了什么不幸呢?这将留到这个故事的后边再谈。

“老瞪眼”师傅不仅心肠硬,还不讲道理。无论什么时候,只要他感到烦恼,就骂拉比齐,扯开嗓子向他咆哮。

他的太太倒是温柔和蔼。她也和她的丈夫一样,经历过苦痛的事,但是她的心地善良,而苦痛又使她变得更善良。她非常喜欢拉比齐。

可是,连她也害怕“老瞪眼”师傅。如果她想要给拉比齐一块新鲜面包,她就得把面包藏在围裙下,偷偷地递给他,免得被她丈夫看见。她知道,拉比齐喜欢新鲜面包,但他师傅只准他吃过期的、硬得像石头一样的东西。

拉比齐只有一条破烂的工作裤,“老瞪眼”太太就用绿色布料给他缝了一条新裤子,以便他在星期天穿。这布料是“老瞪眼”师傅做了一条围裙后剩下来的,他同意他的太太把它给拉比齐用。这位小徒弟穿上这条裤子,觉得自己好像是一只青蛙。他实在不愿意穿,因为城里其他的徒弟们都讥讽他,拿他开玩笑,可他师傅却坚持星期天他必须穿这条裤子。拉比齐是个性情开朗的人,他看实在拗不过,就只好穿上,而且每次穿的时候他就学几声青蛙叫。别的徒弟看他自己也开起玩笑来,就不再嘲笑他,而和他一道玩耍起来了。于是他便成了一个大家都喜欢的人物。“老瞪眼”师傅不愿意看到他这么开心,每当他看见拉比齐和朋友们在一起游戏,就把他赶回家去。

拉比齐在“老瞪眼”师傅家里的日子并不好过。不过,如果不是因为有一件事让他实在吃不消,他还不知要在那里呆多久。

小皮靴

有一天,一位有钱的绅士让“老瞪眼”师傅为他的小儿子做一双皮靴。

皮靴式样做得很好看,鞋面擦得亮晶晶的,钉子是拉比齐亲自钉上的。不过,这位绅士把他的小儿子带来试穿靴子时,发现靴子太紧了,因此这位绅士就不愿意要了,不管“老瞪眼”师傅怎么解释,他坚决不付钱。他离开鞋店后,“老瞪眼”师傅火冒三丈,对拉比齐发起脾气来。

“你这个小混蛋!”他吼道,“完全是你把事情干坏的!你真是个没用的懒虫,这双皮靴不合脚完全是你一手造成的!”

“老瞪眼”师傅抓起皮靴向拉比齐打来。他实在太不近人情了,皮靴是他亲自裁剪的,皮靴穿上去太紧。完全是他本人的过错。可“老瞪眼”师傅一发起脾气来,就变得很盲目,是非好歹全都弄不清楚了。

他用皮靴狠狠地打了拉比齐一顿以后,就把皮靴扔到墙角,对他的太太说:“明天早晨把这倒霉的东西烧掉,我不愿意再看到它们。”然后,他又向拉比齐做出一副吓人的样子,挥着他的粗拳头,咆哮了一阵:“你这个懒虫!我就是把这双皮靴烧掉了,你也得付出钱来!”拉比齐马上懂得,这意味着他还要挨一顿打。

因此,那天夜里上床去睡觉时,拉比齐没吹口哨,也没唱歌,只是坐着想心事。

他睡觉的地方在厨房里,靠近炉子。他的床上只有一块硬草垫和一张破烂的毯子。床边有一支蜡烛,由于没有烛台,只得插在一颗马铃薯上面。

火已烧到马铃薯上了,他吹灭蜡烛,躺下来继续想心事。他想来想去,想了好长一阵子,最后决定要在这个夜晚从“老瞪眼”师傅家里逃走,奔向外面广阔的世界。当然,这不是件容易的事,风险很大,但拉比齐还是决定这么做。

到了半夜,大家正在熟睡,拉比齐起床了。他觉得他像是呆在一个漆黑的匣子里。

他不声不响地爬出厨房,来到作坊里。他划燃一根火柴,立刻就听见窸窸窣窣的奔逃的声音,这是小耗子在四处逃窜,它们喜欢在夜里出来啃皮革。拉比齐没有理它们,因为他要出去,还有许多事情得做些准备。

他找出了一张纸条和他师傅的铅笔,在他的那张矮凳子上坐下来,开始写第一封信。

“您要把那双小靴子烧掉,”他写道,“我对这感到很可惜。我要用脚把它们撑大一些,这样它们就不会紧了。请您以后对您的新徒弟客气一点,多给他点汤喝,给他柔软点的面包吃。这双靴子我会还给您。拉比齐留条。”

他花了好长一段时间干这件事,因为他不会写信。他的字迹潦草,笔画也很粗。

写完以后,他悄悄地把这张纸条别在师傅挂在墙上的围裙里。接着他又写了另一封信,内容是:

“亲爱的师母:您一直对我很好,我很感谢您。我现在要走了,但是我不会忘记您。我将帮助我遇见的任何人,正如您帮助过我一样。您的拉比齐。”

他将它悄悄地别在“老瞪眼”太太的围裙上——它就挂在她丈夫的围裙旁边。

然后,拉比齐打开他那个红色皮袋,把旅途需要的东西全都塞了进去。他先装进一个面包和一块腊肉。这将是他的晚饭——他从没吃过一顿好的晚饭。

他又装进去一块蓝手巾、一个鞋钻子、一卷鞋匠用的麻线和好几块皮子。拉比齐是一个真正的鞋匠,他不能没有干活的工具,正如一个士兵不能没有枪一样。他还把他的小刀也装了进去。他的袋子满了。

现在他得把自己打扮一番。他穿上那条绿色的裤子,几乎又要发出几声蛙叫来,就像他常做的那样,幸好这时他记起,他的师傅就睡在隔壁房间里。他拿起一根线,在穿上他的那件红衬衫前,把肘弯上的洞补好了。最后他穿上了那双使他挨了一顿打的漂亮小皮靴。

他快乐得几乎要吹起口哨来,因为这双小皮靴非常合他的脚。但是他把口哨吞了下去,害怕把“老瞪眼”师傅吵醒。

他把帽子戴在头上试了试——帽子太破烂了。于是他用做皮靴剩下的光得发亮的皮子,给帽子镶了一圈边。把皮子缝到帽子上是一件不太容易的事,但他是一个鞋匠,做起这工作来得心应手。这样他就有了一顶亮得发光的帽子。

现在他可以出发了,一切已经准备齐全:他穿上了绿裤子、红衬衫和光亮的小皮靴,戴着一顶耀眼的帽子,背上斜挂着那个皮袋,看上去简直像一个玩偶兵士。

他偷偷地走出了作坊,来到院子里。小狗邦达施就拴在那里,它和拉比齐是好朋友,但拉比齐不敢走近它,因为他知道它会冲着他叫。他真舍不得离开它。

正当他犹疑不定、不知是否应该和邦达施做一番告别的拥抱时,他听到了师傅的咳嗽声。白天“老瞪眼”对徒弟咆哮的时间太久,他的嗓子哑了,睡觉时就咳嗽起来。他的咳嗽把拉比齐吓坏了。想想看,要是师傅醒来了,拉比齐该怎么办?他觉得他得赶紧离开。

很幸运,大门没有上锁。他穿过大门溜了出去,来到街上。街上一片漆黑,所有的房屋似乎都伸进天空去了。一切都是静悄悄的,大家都在熟睡。

拉比齐从“老瞪眼”师傅的店里出走了。

P1-8

序言

今日世界已进入网络时代。网络时代的新媒体文化——互联网、电子邮件、电视、电影、博容、播客、手机、音像、网络游戏、数码照片等,虽然为人们获取知识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和方便,但阅读却依然显得重要。时光雕刻经典,阅读塑造人生。阅读虽不能改变人生的长度,但可以拓宽人生的宽度,尤其是经典文学的阅读。

人们需要文学,如同在生存中需要新鲜的空气和清澈的甘泉。我们相信文学的力量与美丽,如同我们相信头顶的星空与心中的道德。德国当代哲学家海德格尔这样描述文学的美丽:文学是这样一种景观。它在大地与天空之间创造了崭新的诗意的世界,创造了诗意生存的生命。中国文学家鲁迅对文学的理解更为透彻,他用了一个形象的比喻:文学是国民精神前进的灯火。是的,文学正是给我们生命以力量和美丽的瑰宝,是永远照耀我们精神领空的灯火。我们为什么需要文学?根本原因就在于我们需要力量、美丽与灯火,在于人类的本真生存方式总是要寻求诗意的栖居。

《全球儿童文学典藏书系》(以下简称《典藏书系》)正是守望我们精神生命诗意栖居的绿洲与灯火。《典藏书系》邀请了国际儿童文学界顶级专家学者,以及国际儿童读物联盟(IBBY)等组织的负责人,共同来选择、推荐、鉴别世界各地的一流儿童文学精品;同时又由国内资深翻译专家,共同来翻译、鉴赏、导读世界各地的一流儿童文学力作。我们试图以有别于其他外国儿童文学译介丛书的新格局、新品质、新体例,为广大少年儿童和读者朋友提供一个走进世界儿童文学经典的全新视野。

根据新世纪全球儿童文学的发展走向与阅读趋势,《典藏书系》首先关注那些获得过国际性儿童文学大奖的作品,这包括国际安徒生奖、纽伯瑞奖、卡耐基奖等。国际大奖是一个重要的评价尺度,是界定作品质量的一种跨文化国际认同。同时,《典藏书系》也将目光对准时代性、先锋性、可读性很强的“现代经典”。当然,《典藏书系》自然也将收入那些历久弥新的传统经典。我们希望,通过国际大奖、现代经典、传统经典的有机整合,真正呈现出一个具有经典性、丰富性、包容性、时代性的全球儿童文学大格局、大视野,在充分享受包括小说、童话、诗歌、散文、幻想文学等不同体裁,博爱、成长、自然、幻想等不同艺术母题,古典主义、浪漫主义、自然主义、现实主义、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等不同流派,英语、法语、德语、俄语、日语等不同语种译本的深度阅读体验中,寻找到契合本心的诗意栖居,实现与世界儿童文学大师们跨越时空的心灵际会,鼓舞精神生命昂立向上。在这个意义上,提供经典,解析经典,建立自己的经典体系是我们最大的愿景。

童心总是相通的,儿童文学是真正意义上的世界性文学。儿童文学的终极目标在于为人类打下良好的人性基础。文学的力量与美丽是滋润亿万少年儿童精神生命的甘露,是导引人性向善、生命向上的灯火。愿这套集中·了全球儿童文学大师们的智慧和心血,集中了把最美的东西奉献给下一代的人类美好愿景的书系,带给亿万少年儿童和读者朋友阅读的乐趣、情趣与理趣,愿你们的青春和生命更加美丽,更有力量。

《全球儿童文学典藏书系》顾问委员会

2007年9月18日

后记

《拉比齐出走记》是南斯拉夫女作家伊万娜·布尔里奇一马佐兰尼齐的一部儿童文学名著。伊万娜·布尔里奇一马佐兰尼齐(1874~1938)出生于克罗地亚奥古林镇。她著名的作品有《斯迈伊一亚加·琴古齐之死》、《古代克罗地亚的传说》、《拉比齐出走记》等等。马佐兰尼齐被誉为“克罗地亚的安徒生”,她是南斯拉夫科学院第一位女会员。她写作的初衷是:“当我的一群孩子开始成长的时候,当他们需要有书读的时候。我立刻就意识到我的兴趣和责任所在:我要成为一个作家。”怀着这样的写作动机的,在世界儿童文学史上并不只有马佐兰尼齐,还有林格伦、米尔恩、格来厄姆等大师,为自己的孩子写作的初衷,无一例外地使他们成为了著名的儿童文学作家。

《拉比齐出走记》的故事情节比较简单:有一天,脾气暴躁的鞋匠“老瞪眼”因为一双做得有点紧的小皮靴和顾客闹了别扭,他迁怒自己十二岁的学徒拉比齐。拉比齐决定用自己的脚把小皮靴撑大一点,于是,他穿着那双闪闪发亮的小皮靴,趁黑夜悄悄离家出走了。在离开家的六天七夜里,拉比齐帮助了许多人,度过了一段有小小惊险和许多快乐的流浪时光。他救了他的师傅,还找回了师傅失踪多年的女儿,自己也得到了一笔小小的遗产,最后回到“老瞪眼”师傅的家里,和他们快乐地生活在一起。

这本书完全可以称得上是典范的儿童文学作品。儿童文学同时也被人认为是“快乐的文学”,快乐、明亮、健康是人们对这类作品的总体印象,而这本书正是如此。

这本书讲述了一个快乐的故事,关于一个充满情趣的主人公和他浪漫的冒险。全书不太长,差不多可以一口气读完。故事非常紧凑,情节首尾呼应,悬念设置得恰到好处——有悬念,但不用读者太费力猜详;有点儿危险,但不用读者太担心。一开始,主人公的命运让人同情,但最后有一个团圆的美好结局,完全符合读者的预期。

儿童是喜欢新奇的,在每个平常的日子里,他们都渴望着奇迹的发生,所以他们喜欢童话,喜欢幻想和冒险的故事。这本书讲述的是生活中的事情,应该归为儿童小说,可是它却充满了童话的色彩。首先是那一双小靴子,仿佛是双魔靴,它们在拉比齐的脚上闪闪发亮,拉比齐穿着它们走到哪儿,奇迹就在哪儿发生。书中一个又一个小小的悬念和伏笔,仿佛“奇迹”拼图的一块块小小碎片,看似平常,却是故事启承转合、意料之外而又情理之中的关键——送奶老人的驴子、牧鹅少年家门口的蓝星、老奶奶的银币、吉苔拇指尖上的十字形疤痕等等,都体现了作家讲故事的高超技巧,能非常自然地将读者深深吸引到故事中去,和拉比齐、吉苔一起,经历冒险,获得快乐。

好的儿童文学作品都是来自于现实又超越现实的。它们能把孩子脑袋里梦想的那些事情呈现出来。它们可以解放孩子的心,让他们守住想象世界的幸福,避开现实法则的束缚。拉比齐离家出走了,就像我们生活中有许多孩子会离家出走一样,这样的事情很平常,每天都有无数家庭和学校重复着这样的故事。然而出走以后的拉比齐还是拉比齐,这就是儿童文学作品中才有的美好结局了。现实生活中的“拉比齐”出走后往往会变成流氓无赖,因为残酷的现实就像书中拉比齐在黑夜里的感觉:“在黑夜里,人们总是觉得敌人多于朋友。”一旦一个十二岁的孩子真正离家出走,便是堕入无边的黑夜,但拉比齐却一直走在阳光下,这正是儿童文学的另一个本质特征——快乐的文学,幻想的世界。

《拉比齐出走记》还体现了儿童普遍渴求的情感态度——喜欢正义,渴望自由,渴望对别人有所帮助。儿童因为年龄小,体力和智力都有限,但他们往往比大人更渴求正义,希望对别人有所帮助。他们因为在大人的监管下生活,内心对自由十分渴求。在这本书中,拉比齐离开“老瞪眼”师傅,获得了彻底的自由,而且他从离家出走的那一刻起。就以帮助他人为己任了。一路上有许多人得到了他的帮助,最后,他还救了“老瞪眼”师傅的命,为他找到了失踪多年的女儿。这样的一个拉比齐,正是儿童心目中理想的人物——穿上一双魔靴,走出一片新天地,年纪虽小,却仿佛拥有魔力,能帮助许多人,还能让坏人变成好人,总是能梦想成真,虽然也会遇到一些小小的危险,但很快就乌云过去,明月千里。

正如李利安·H·史密斯在《欢欣岁月》一书中所说:“具有真实价值的书,是诚实的、真实的、有梦的书,是让儿童读了可以成长的书。”认识了这个真理,我们也就学会了怎样选真正的好书给儿童。

儿童是为了心灵的喜悦而读书的。在阅读的过程中,一本好书能引起他们的惊奇,使他们快乐并获得感动,让他们记住而成为终身的回忆。

相信每一个读过《拉比齐出走记》的孩子,都会终身记得这个十二岁的孩子,因为“虽然他的年纪很小,他却一直快乐得像一只鸟儿,勇敢得像一个骑士,聪明得像一本书,美好得像太阳。”

书评(媒体评论)

儿童是为了心灵的喜悦而读书的。在阅读的过程中,一本好书能引起他们的惊奇,使他们快乐,最后获得感动,让他们记住而成为终生的回忆。

相信每一个读过《拉比齐出走记》的孩子,都会终生记得这个十二岁的孩子。因为“虽然他的年纪很小,他却一直快乐得像一只乌儿,勇敢得像一个骑士,聪明得像一本书,美好得像太阳。”

——汤素兰

《拉比齐出走记》是近代世界儿童文学中的一个名篇。它被译成了许多种文字,是世界广大儿童的心爱读物。故事中主人公拉比齐助人为乐的优良品质和勇敢的行为吸引和感动了许多读者,故事中所洋溢的人道主义精神也永远存留在小读者的心中。这些对于孩子们以后性格的形成和情操的培养都起着有益的作用。

——菲利普·阿兰达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拉比齐出走记(畅销版)/全球儿童文学典藏书系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南斯拉夫)马佐兰尼齐
译者 叶君健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湖南少年儿童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35856371
开本 32开
页数 134
版次 2
装订 平装
字数
出版时间 2010-10-01
首版时间 2010-10-01
印刷时间 2010-10-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青年(14-20岁)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少儿童书-儿童文学-童话寓言
图书小类
重量 0.192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543.85
丛书名
印张 4.75
印次 1
出版地 湖南
210
146
9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20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5 5:5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