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入《三留集》这本集子的全部是徐永康教授已发表的作品,按其内容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岁月留痕”,主要是有关法律制度史和法制现代化方面的文章。第二部分“法思留踪”,主要是法律思想史和法律文化方面的文章。第三部分“域外留声”,是在境外媒体上发表的文章。三部分的文章排列,均以发表时间先后为序,这样庶几可以看出各时期研究关注的问题和写作的大体脉络。
图书 | 三留集(精)/华东政法大学法律史硕士点招生三十周年博士点招生十周年文丛 |
内容 | 编辑推荐 收入《三留集》这本集子的全部是徐永康教授已发表的作品,按其内容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岁月留痕”,主要是有关法律制度史和法制现代化方面的文章。第二部分“法思留踪”,主要是法律思想史和法律文化方面的文章。第三部分“域外留声”,是在境外媒体上发表的文章。三部分的文章排列,均以发表时间先后为序,这样庶几可以看出各时期研究关注的问题和写作的大体脉络。 目录 岁月留痕 政法改革与执法必严——读报随感 对我国人民民主法制的思考 努力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法学新学科 简论界定法学新学科的标准 法学新学科的命名问题 十年来我国法学新学科发展的回顾与前瞻 反腐败:全球跨世纪的课题 中国百年宪政梦的追寻 现代化与有组织犯罪的新变化 《唐律》“十恶”罪刑研究 交汇与融合:中国法制现代化的主旋律 中国宪政之路特点考察 和谐社会与法律的制度安排 “法律”形式的泛化和法律权威的弱化——基于我国历史与现实的考察 我国选举制度的演进与滞碍 传统司法之弊与司法改革之困 士人精神与社会治理方式的演进 法思留踪 傅玄的法律思想 法理基础课应率先改革 浅评维辛斯基法律理论 嵇康法律观探析 孔子思想与21世纪中国法治 邹容、陈天华的民主与法律思想 20世纪中国法律虚无主义思潮述评 全球化与多样性:法律文化发展的趋向 中国背景下的和谐社会建设——从法文化的角度考察 公域与私域:两种不同的进路——对传统法文化现代价值的思考 域外留声 中国何时能有自己的民法典 第三只眼看《立法法》 应该废止召开“公开逮捕大会”的做法 公民知情权应成法定权利 从一则公告看提高法治的技术 网络舆论:推进中国法治的重要力量 选拔干部使用测谎题内里乾坤 代表委员的议案建言应提高质量 2007:中国死刑的转折点? 应当依宪保障公民权利 不应过分强调立法的宣示作用 公权力异化是法治之大敌 善政亦需符合法理 法治必须伴随媒体的开放 公民批评政府的权利何以悬空 “绿坝”黄了? 中国县域治理的困局与出路 总结和遵循法治的基本规律 后记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三留集(精)/华东政法大学法律史硕士点招生三十周年博士点招生十周年文丛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徐永康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法律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11823038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310 |
版次 | 1 |
装订 | 精装 |
字数 | 330 |
出版时间 | 2011-09-01 |
首版时间 | 2011-09-01 |
印刷时间 | 2011-09-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人文社科-法律-法学理论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628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D90-53 |
丛书名 | |
印张 | 20.2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北京 |
长 | 238 |
宽 | 180 |
高 | 21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