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雨花台饭庄(清末到民国初年淮扬菜的故事)
内容
编辑推荐

吴林博士编著的《雨花台饭庄:清末到民国初年淮扬菜的故事》以雨花台饭庄为主线,讲述清末至民国初年淮扬菜的兴起、发扬,在京城近代的百年风靡。民以食为天,食可为百流,伴着京城百姓和皇宫的那点事,雨花台饭庄经历了清末的风风雨雨。

整部小说故事情节曲折生动,可读性较强。

内容推荐

《雨花台饭庄:清末到民国初年淮扬菜的故事》由吴林博士编著。

《雨花台饭庄:清末到民国初年淮扬菜的故事》讲述了:

1895年,一艘大船载着扬州一代名厨苏有望一家从扬州东关古渡起航,逆水而上,驶往京城。途中,他们邂逅了赴京赶考的“扬州士二士”书生们,在京城的雨花台饭庄,经历了清朝末年的风风雨雨……

目录

试读章节

1895年,烟花三月,扬州城中一派春光景象。琼花开得叶茂花繁,烂漫玲珑,男女老幼相携出来赏花游玩。

 那穿城而过的京杭大运河沿岸,市井繁华,林立的商铺里,香粉绫罗、衣衫鞋帽、瓜果油米、茶食南货……吆喝、叫卖声,此起彼伏,热闹非凡。那赶市的人儿,不管是疾走的,还是散行的,也都有着一番优哉游哉,怡然自得的劲儿头。

如此时节,那京杭大运河之中,南下扬州舟楫络绎不绝,好一派生气勃勃的景象。

此时,却有一艘大船驶离了东关古渡,吃足了风帆,逆行而上。那船头站着一位中年妇人,身旁紧偎着一位十四五岁的少女。那少女着一袭桃红色裙子,头上挽着一只碧玉簪子,愈发衬得脸庞白嫩水灵,正是随了中年妇人的征貌。那少女挑着一对柳叶眉,转着一双圆溜溜的杏眼,抬头望着母亲,又手指身后,娇声道:“娘、娘,快看!那艘船上好不热闹。”

妇人顺着女儿手指处转身一瞧,只见自家船身后方,一艘大船正紧逼而上,船头聚集着十数个书生,诵诗声、叫好声、劝酒声此起彼伏,显是斗酒赛诗正酣。

妇人柳眉微蹙,道:“那群后生正在比赛,看谁的诗作得好呢!”此时一阵清风吹来,略带有些凉意,那妇人轻咳了两声,道:“凝香,外头吵,咱们还是进去吧。”

母女二人正待转身,忽听那后上来的大船上,飘来一个苍老浑厚的声音:“春江桃叶莺啼湿。”

那名唤作凝香的少女心生好奇,转头一瞥,见船头酒桌旁坐着一名须发灰白的褐衣老者,捋着胡子,正目视着对面一名长身玉立、穿着考究的白衣书生。那书生一袭装扮十分惹眼,一身刺绣滚边雪白长袍外,又套了一件月青色马夹,腰问佩戴着玉牌、金表、香囊,和风一吹,叮叮咚咚好不悦耳。只见他用一管通体血红、雕画精美的长笛轻拍着脑袋,瞪着褐衣老者,口中喃喃道:“春江桃叶莺啼湿,春江桃叶莺啼湿……”

凝香见那白衣书生苦苦思索,扑哧一笑,脱口便道:“夜雨梅花蝶梦寒。”

那白衣书生一怔,扭头一瞅,见是一名美貌少女,星眸朱唇,好不娇艳动人,霎时脸皮便有些微红。那褐衣老者也转过头来,对凝香略微点点头:“这姑娘好才华。”

众书生中顿时有人起哄道:“哈公子,你枉称诗书满腹,怎的还不如人家一个小姑娘?”

那白衣书生似有些尴尬,轻挠了挠头,回眸凝香,朗声道:“在下请教:北斗七星,水底连天十四点。”

凝香眼珠一转,脆生生道:“南楼孤雁,月中带影一双飞。”

那白衣书生指着一旁一大一小两条船,提高嗓门道:“两舟并进,橹速(鲁肃)不如帆快(樊哙)。”

凝香轻轻抽出腰间一管玲珑剔透的碧玉短箫,放到唇边吹了两声,箫声婉转圆润,只听她道:“八音齐鸣,笛清(狄青)难比箫和(萧何)。”

那白衣书生呆了半晌,道:“……姑娘才思敏捷,在下自愧不如。”

凝香轻声一笑:“承让。”

那中年妇人微一皱眉,戳着女儿脑门:“女孩儿家,肚里有点墨水就不安分。”凝香嘴一撅,颇不服气,但终究心中得意,咬着嘴唇,似笑非笑。又轻瞄了那白衣书生一眼。

此时运河上刮来阵阵东南风,船儿行速极快,两岸烟柳不住倒退而去。一名中年男子踱步走上船头,右手把玩着一块半个巴掌大小的白玉虎牌,脸露笑容。这男子方才见到女儿与书生们论诗占了先端,自是十分得意,笑道:“才如江海文始壮,腹有诗书气自华。我虽无子,有女胜男,也是妙事一桩。凝香这书总是没有白读,也给我苏家做了脸。”稍作沉思,又说:“别看咱是司厨人家,有钱人可能不干,但若是腹中没有点墨水,却是干不好这一行的。”

凝香听得爹爹在夸她,顿时眉开眼笑,搂住那中年男子一只臂膀,撒娇道:“还是爹爹有理。”

苏夫人嗔道:“女孩儿家,就喜欢听夸奖,别忘了在外边一定要有规矩。”转而瞪了瞪苏有望,轻声道:“都是老爷把她宠坏了。”

那中年男子正是扬州名厨苏有望,少女凝香是他的独女,自幼十分得爹爹喜爱。清朝末年,富裕人家渐渐兴起了女孩子读书之风,苏有望可算是豁达之人,对女儿读书之事甚是上心。从小,苏家就请了私塾先生来家中,单教凝香一人,凝香天资过人,故其3岁识字,诗书典籍,过目不忘,5岁成诗,伶牙俐齿,出口成章,为常人所不及。

一家人正说笑间,忽闻一阵菜香从后舱袅袅飘来。凝香皱皱鼻子:“好香!”苏有望道:“还不去瞧瞧,你师哥又在做什么好吃的?”

凝香走至后舱口,探进半个脑袋,见师哥苏和正在灶前忙活。苏有望家世代开饭庄,不光对食客们好生伺候,自家吃饭也十分讲究。今日所乘这船虽不算太大,却装点了个五脏俱全的厨房,起了三只炉灶,配齐了锅具,安置了偌大的餐桌餐椅、上好的碗筷瓢盆,绿碗青瓷均是景德镇所制……还带上了几箱笼食材。用苏有望的话讲,“一条船半船厨”。

此时,身高六尺的苏和正拎着一条约莫一斤半重的鳜鱼,麻利地挂上了水淀粉,然后一手头,一手尾,轻轻将鱼放人油锅内。只听“呲”的一声响,油锅泛起细细的泡沫。苏有望站在徒弟身后瞧着,略微皱了皱眉。只见那鱼渐渐炸至淡黄色,苏和便捞将起来,解去鱼嘴上的扎线,略凉后,再放回七成热的油温锅内。同时另用第二只锅上火,舀人花生油烧热,放人葱、姜,加酱油、绍酒、白糖和清水,用水淀粉勾芡,再淋人芝麻油、醋、韭黄段、熟花生油,制成糖醋卤汁。此时锅内滋汁沸腾,煞是好看。先前锅内的鱼恰好炸至金黄色,苏和将之捞出,稍凉,再放人八成热的油温锅内炸至焦黄色,待鱼身浮上油面,便捞出装盘。

此时,苏有望不禁微微一笑。道:“这春天的鳜鱼算是鲜物,但土腥味儿十足,不炸透了香味儿出不来,炸过了吃起来嘴中便有煳味,一旦见有焦黄色便起锅,和儿,你这火候把握得好。”此时只见苏和另取第三只炒锅上火,待锅底灼热时,舀人熟花生油,将第二只锅内卤汁倒入,待卤汁沸腾,将热卤汁浇在鱼身上,发出“吱吱”响声,再用竹筷将鱼拆松,使卤汁充分渗透到鱼肉内部。

三锅并用,他苏和平日里倒也是娴熟,但今日见到师父和师母后面又有凝香,睁大眼睛正看着,不知为何,却不免有些手忙脚乱,稍一缓过劲来,回身擦擦汗,奉上筷子;冲着苏有望恭敬道:“师父,您尝尝,比起上回如何?”  苏有望举箸挑了一小块鱼肉:“略微有点老,初炸时,估摸着花生油至五成热,就可以放进去。”

苏有望又走近看了看其他几道菜,指着其中一道“大煮千丝”,点评道:“淮扬菜极讲究刀工,一块薄薄的方干可切成几十片,若有看官站在边上,瞧着就是一种享受。今儿这千丝还可以再切细一些。欧阳修《卖油翁》有言道,‘无他,惟手熟耳’。刀工的道理,也是如此。你持之以恒,熟能生巧,巧能升华,做得多了便好了。”

苏和听着,不时谦虚地点头应声。

苏有望又夹起一片鸡肉,放到嘴里嚼了嚼,道:“‘溜仔鸡’关键在于一个‘快’字。仔鸡柔嫩,越快越能保证其鲜嫩原味。”说着,卷起袖子,提起笼中仔鸡,宰杀、褪毛、切配、溜炒,一眨眼工夫便出锅装了盘。

P1-7

序言

民以食为天,食可谓百流。

想想近代风糜的淮扬菜……

说说辛亥年前后雨花台饭庄的故事,那伴着京城风雨,百姓和皇宫的点点滴滴,似可让后人有好一阵子的嚼头……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雨花台饭庄(清末到民国初年淮扬菜的故事)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吴林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上海文艺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32142347
开本 32开
页数 200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08
出版时间 2011-09-01
首版时间 2011-09-01
印刷时间 2011-09-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266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47.5
丛书名
印张 6.5
印次 1
出版地 上海
215
148
13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3 1:43: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