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知日(明治维新)
内容
编辑推荐

苏静编著的《知日(明治维新)》是超人气品牌知日系列图书的第7期。《知日(明治维新)》最大限度地给我们展现了一个多面的、立体的,并充满新意的百年前日本——上至天皇与政府首脑,下至武士与庶人,涵盖历史、人物、饮食、绘画、摄影作品等方方面面,更有无数张珍贵的老照片,毛丹青、姚远、吴东龙、赤军等名家执笔,内容丰富而生动。

《知日(明治维新)》的特点是真实、真实,还是真实。它还原了这个历史剧变时期最全面的日本人文风貌,能极大地满足你的好奇心。同时,重磅推出莫言出游日本、维新漫画等话题,让全书在谈这个历史话题的时候,也多了一些轻松与幽默。

内容推荐

“明治维新”指19世纪60年代日本在受到西方资本主义工业文明冲击的背景下所进行的由上而下、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全面西化与现代化改革运动。这次改革使日本跻身于世界强国之列,是日本近代化的起航。

“明治维新”既是一个时代的开始,也是一个时代的结束,正如毛丹青说的,就像日本人熟知三国历史一样,我们在熟知“维新三杰”这样一些新时代的“开创者”的同时,也应该记住德川庆喜这样的“结束者”。并从明治维新中学习一些经验,吸取一些教训。

《知日(明治维新)》特集中的内容有:幕末明治大事年表、明治维新名人生平、下克上的时代、新选组——人事典、在东京找寻坂本龙马的蛛丝马迹、德川庆喜与明治维新、照片中的幕末维新史等。

《知日(明治维新)》由苏静编著。

目录

特集明治维新

幕末明治大事年表

明治维新名人生平

下克上的时代

新选组——人事典

在东京找寻坂本龙马的蛛丝马迹

德川庆喜与明治维新

照片中的幕末维新史

专访内田树:从明治维新中寻找现代人的影子

平等与博爱,红十字会物语

明治改革,重商的崛起之路

正派“日本”与反派“俄国”

靠借债和重税发动的战争

大炮巨舰主义的胜利

“正露丸”意外诞生的传奇

漫画亦维新

西风东渐之洋菜子的世界

明治时代的浮世绘

明治建筑:日本的近代之翼

幕末大河剧巡礼

神田砂织:美在踊绘艺术中传递

雪以求知的念度探寻吃的真谛——日本杂志《食生活》

3日本人在纽约——白井里实摄影作品小集

专栏:虫眼蟲语 莫言东瀛出游记

吴东龙の设计疆界 到百年横滨港找维新设计

纪行 富士山比看起来的“恐怖”

试读章节

重话与梦

距今14年前的秋天,莫言第一次访问了日本,作为全程的日语翻译,我与他同乘一架飞机从北京抵达大阪,而且在之后的两个星期内,始终一起行动。也许是由于中国与日本的文化渊源,莫言在他的小说《红高梁家族》《丰乳肥臀》里都留下了日本的影子,不过,他说他对日本的想象一大半都来自对中国东北的感受,许多情景的描写也集中在日本的北海道,因为这一地区与中国东北大致在同一个纬度上。

其实,早在莫言计划访日的时候,我就跟他说过一个和尚与钟声的故事,当时的目的也是出于了解日本人的自然观,而这一观念在某些细节上与中国人不同。故事讲述了一位爱知县的日本和尚,为了欣赏美妙的钟声,不仅要走到一条河的对岸,而且还要穿越一片桐树林,在月夜空寂之中静听清水洗尘后的钟声。桐木是空心的,钟声的传入伴随着一阵阵的空鸣,眼前的情景逐一化为了和尚心中的映象。

☆☆☆

后来.同样在北京,莫言跟我说:“回头我们见一下和尚也挺好。”

当时,他的话对我这个在邻邦生活多年的人来说,近乎是一次鉴定,因为我知道这

I类私人的体验也许就是一位中国作家所寻求的。于是,在莫言访日期间,我为他安排了去我熟悉的伊势神宫和伊豆半岛。沿太平洋海岸,从神户,京都一直往东,最后到达东京。

莫言开玩笑地说我是他的马仔,途中,我们专程去了爱知县,并且探访了那位和尚和他所在的称念寺。

当天有雨,我们是开车到达寺院的,穿过山门前,有一家点心店忽然进入视野,莫言问:“日本的寺院边上都有点心店吗?”

☆☆☆

当我正要回答他的时候,等在车窗外的和尚大声说:“寺院有法事,用点心的机会也多嘛,寺院是日本街道的面孔。”就这样.故事中的人物走到了莫言的面前。

原来,和尚不仅已经买好了刚刚出版的日文版小说等待莫言的签名,而且还介绍了站在旁边的点心店的店主。店主十分憨厚,微笑着跟我们问好。晚上,他们带我们去了一家名古屋的寿司店,吃完后又去了酒吧间聊天。莫言感叹道:“看来,和尚只有深入生活,佛教才能深入人心。”

这一天,我们住进了寺院,夜风犹如轻纱拂面,催我们入眠。次日清晨,伴着和尚敲响的钟声,我们起床了。莫言说他做了一个奇怪的梦,好像空气变成了和尚的两只大手.把他托起来,而且让他在点心店的上空盘旋。我睡眼惺忪,朦胧中觉得应该跟莫言一起到点心店看看。

于是,我们从山门走出来,不久就听见

从点心店传来蒸锅的排气声,原来店主和他的太太已经开始工作了。莫言跟我并没有从店铺的前门进,而是从后门直接来到作坊,蒸锅从墙内的管道里往外排出大股的白气,絮散如烟。店主说:“尝尝吧,这是我新做的馒头。”

莫言接过馒头,惊讶于日本的馒I头与中国的不同。日本馒头更像是精阪的小包子,里面是豆沙做的馅,发I甜,而且很热。他吃罢,笑起来,竖起I大拇指说:“莫言!”

店主笑容满面,对莫言的称赞深深地鞠了一躬。从店里出来,我们和店主一起被和尚请到寺院吃了早饭,他十分抱歉地对莫言说:“大作刚刚买来,还没有来得及读,这两天一定抽空阅读。”同时他劝我把汽车停在他的寺院里,坐新干线去东京,这样方便.回来的时候,到寺院取了车回神户也是顺路。于是,我听了他的话,并且跟他们约好日后再见。

后来,我们到了东京,连续4天,莫言接受了许多报刊,还有NHK电视台的采访,我一直为他做翻译,而且受他的山东口音影响,弄得我这个北京人也挂上了山东腔,莫言说我每天讲的话应该是他的两倍以上。

在离开东京的前一天,正好在我们去拜访出版莫言小说的平凡社的路上,忽然,我的手机响起来,对方是那位称念寺的和尚,一接通电话,他就抢着说:“我们读了莫言的小说,非常受感动,店主说他要以莫言命名,制作新的馒头,叫“莫言馒头”。当然,我的寺院今后专用这个馒头,所以,等你回来取车的时候,请提前一点到我的寺院来吧。”

我急忙把和尚的话转告了莫言,他有些吃惊,随后对我说:“这简直是神了.我是不是还在那天的梦里呢?”

第二天,我们回到了称念寺,迎接我们的是一群欢蹦乱跳的孩子,他们手里拿着绿色的纸花,胸前贴的是红色的纸牌子,每个人的名字都写得很大。原来,这是寺院幼儿园里的小朋友,和尚就是他们的园长。在他的指挥下,孩子们大声地唱起了迎宾曲。和尚身穿黑色的法衣.点心店的店主也穿好了白色的工作服.而且头上还戴了一顶白色的角帽。最后,为了这个纪念,莫言在寺院内种下了一棵银杏树。

在灿烂的阳光下,地面略有湿气,为幼树的枝丫洒注了一层润泽。就这样,“莫言馒头”在日本诞生了。

zo。o年春节,经过将近3个月的准备和不断的工艺改进,店主终于把“莫言馒头”做到了让自己满意的程度。为此,和尚、店主和我还专门去北京,把馒头送给了莫言。

大年三十的晚上,莫言和他的妻子、女儿款待了我们,而且他跟我说:“现在想起我们在寺院和点心店的那段时光,我觉得我好像走进了童话,要不然就是我还留在那场梦里。”

听了莫言的话,看着东瀛客的幸福面孔,我的内心是温暖的,因为我知道,这个场面也是中国的当代文学与普通的日本读者相逢的一个瞬间。

莫言小说的构思现场

莫言的长篇小说之于世界各种文字的翻译要数日文最快,比欧美其他文种的翻译快上1年左右。

《蛙》是一部以中国计划生育为题材的小说,也是莫言继《生死疲劳》之后对人性题材的再次挑战。也许是因为每年都与莫言见面的缘故,所以我对他这些年的创作有一个至近距离的理解。比如:他的小说《四十一炮》描写过一位僧侣,依然是他的风格,十分魔幻的那种人物,但他小说中描述的那位僧侣在现实中是否存在呢?答案是“有的”,而且是位日本净土真宗的僧侣。

当然,对于作家莫言来说,他的小说原型人物远远不止一个。无疑,这些创作的过程跟他这10多年来频繁出国访问有关系,在访问中结识了很多人,同时也了解了很多的文学。《蛙》的原型人物是莫言的姑姑,而小说开场是写给日本人的一封信,小说的构成之所以如此,其实跟以下往事有关系。P165-166

序言

舞!舞!舞!

公元一八六八年,江户无血开城,德川庆喜请罪出降,德川家二百七十年之天下至此而终。

这无疑是日本历史无数关键时刻中的一个时刻。

英国有光荣革命,日本有无血开城,这在人类历史发展的长河中实在都是了不起的转捩点。

其间有西南战争的曲折,但最终,幕末到明治,维新之变,较小的转换代价让日本社会没有被断流,更多的基因被保留下来了,妥协比起砍人头颅,这应该更多代表的是文明进化的结果吧。

一个时代内部通常是量变,一个时代转换到一个时代,通常该算是质变。但是如果我们习惯做的是生物基因式的清洗和消灭,那么我们只能还是又回到前一个量变的循环,重新累积,这无论如何都是文明进化的一种浪费和解。非得说这也是一种价值的话,恐怕只能说我们为文明的多样性又多添了一种可能性。

这样的话题氛围,我竟然,无可挽救的,想到了村上春树的那部名为《舞!舞!舞!》的小说。而且还抑制不住的贴上来一段原文:“ 跳舞,” 羊男说,“ 只要音乐在响,就尽管跳下去。明白我的话?跳舞,不停地跳舞。不要考虑为什么跳,不要考虑意义不意义,意义那玩意儿本来就是没有的,要是考虑这个,脚步势必停下来。一旦停下来,我就再也爱莫能助了,并且连接你的线索也将全部消失,永远消失。那一来,你就只能在这里生存,只能不由自主地陷进这边的世界。因此不能停住脚步,不管你如何觉得滑稽好笑,也不能半途而废,务必咬紧牙关踩着舞点跳下去。跳着跳着,原先坚固的东西便会一点点酥软,有的东西还没有完全不可救药。能用的全部用上去,全力以赴,不足为惧的。你的确很疲劳,筋疲力竭,惶惶不可终日。谁都有这种时候,觉得一切都错得不可收拾,以致停下脚步。”我抬起眼睛,再次凝视墙上的暗影。 “ 但只有跳下去,” 羊男继续道,“ 而且要跳得出类拔萃,跳得大家心悦诚服。这样,我才有可能助你一臂之力。总之一定要跳要舞,只要音乐没停。” 要跳要舞,只要音乐没停。

这段话,于我个人而言,意义丰富。

在我看来,每种文明都有自己的舞步。

自人类社会诞生以来,有很多文明消失了,就如上面这段文字所言的那样“ 并且连接你的线索也将全部消失,永远消失。”

于此同时,又有一些文明通过自我革新,换上新的血液,继续发展下去。

若文明本身有一种求生意识的话,那么,“ 不要考虑意义不意义,意义那玩意儿本来就是没有的”,一种文明都需要在历史长河的高速公路上保持奔跑。或者或如村上所言,我们都要“ 不停地跳舞”,而且是“ 务必咬紧牙关踩着舞点跳下去。”,“ 而且要跳得出类拔萃,跳得大家心悦诚服”。

不停地舞步,不断的重复,这是文明的量变; 而历史转捩点的妥协,就是我们坚持大家都一起跳下去,这里面隐含了某种质变,这种妥协通常意味着更多理性的力量。也许是换人领舞,终归舞池里的人都没有停下舞步,这样文明的接力或许才是正途吧。

德川庆喜,德川幕府时代这最后一位非嫡系的继承者,他和他同时代的人一起角力,最终“ 选择” 了一种更“ 酷” 的方式,去结束一个旧时代。这个交替的时代过程,我们自然不能将之太过罗曼蒂克化,但终归少了很多黑暗和喋血的篇章,更关键的是,江户的无血开城,以及其后一系列的作为,都为明治时代的维新奠定了一个相当不错的基石。

就像日本人熟知三国的历史一样,我们更多也是熟知“ 维新三杰” 等这样一些新时代的“ 开创者”。历史中铭刻往往都是“ 开创者”,但我们也要记住像德川庆喜这样的“ 结束者”。

明治维新,就是一种文明的自我革新。这个文明孤悬一隅,先天条件未见得多好,但百年之间,这个文明在不乏无数曲折以及无数惨重教训的舞步中,不断令人侧目。

明治维新四字内涵丰富,时空相隔,百年之外,想掌握其中的奥秘挑战极大。

用一个特集的空间,我们能摘取是这段历史的零星片断。明治维新这个历史时段,往前看是幕末,往后看有日露战争,通过这种上下文的关系,通过一些历史的细部,知日试图找出一些线索,从中学习到一些经验,一些教训来。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知日(明治维新)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苏静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信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8636658
开本 16开
页数 175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10
出版时间 2013-01-01
首版时间 2013-01-01
印刷时间 2013-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历史-世界史
图书小类
重量 0.384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313.41
丛书名
印张 11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60
185
10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8 5:0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