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幸福的可能性(心灵修炼馆)(精)
内容
编辑推荐

《幸福的可能性(心灵修炼馆)(精)》编著者李继先。

如果幸福在于不断地追寻,那么一直辗转的我们追到幸福的可能性是多少?看《幸福的可能性》帮你测算。

相信爱与幸福的可能,相信生命总会春暖花开,带上这本幸福的指南,心灵面朝大海的日子也不远了。

走过岁月不留痕,时间无限延伸。追梦的路上,几回欢笑,几分清冷,到底幸福有几多可能?不要再等,本书帮您敲开梦想的大门,输入幸福的密码,原来幸福不远,就在身边,就在你心。

内容推荐

《幸福的可能性(心灵修炼馆)(精)》编著者李继先。

当前幸福成了热门话题,但到底什么是幸福呢?影响幸福的因素有哪些?人们如何才能达到幸福?

《幸福的可能性(心灵修炼馆)(精)》首先用散文般的语言简要回顾了古往今来的先贤大哲对幸福的看法,在此基础上,对幸福作出了新的解释,继而围绕这个解释分析了影响幸福的各种因素,以宏观因素(文化、国家和政府)、中观因素(家庭)和微观因素(事业和自我)为主线,并将其它影响因素作为二级或三级因素揉进这条主线中。书籍的最后一部分指出了自我在追寻幸福过程中所起的作用以及实现幸福需要注意哪些方面。

目录

上篇 幸福简论

幸福三问

“幸福”的漫溯

幸福新解

幸福的构成

幸福的性质

中篇 影响幸福的因素

文化:无处不在的力量

国家:国民幸福的根本

政府:国民幸福的主宰

家庭:个人幸福的源泉

事业:个人幸福的保障

下篇 如何实现幸福

为幸福积累资本

选准工作,发展爱好

量力而欲,善求会舍

把握自我,向善远恶

尊严可贵,虚荣堪弃

珍惜家庭,握住真爱

适当交友,简约生活

善待自己,重视健康

后记

试读章节

但幸福确实是存在的,人类进化到现在,相信绝大多数人都会给出肯定的回答。目前来看,幸福虽然不是唾手可得的东西,但也不是不存在的事物。

2.幸福可知吗?

幸福既然存在,那么幸福可知吗?这倒真的是个问题。因为世界上不可知的东西或者自以为已知而事实上不知的东西太多了。比如宇宙,何其大也,我们了解的又何其少;又如地球,以前人们以为太阳围绕地球转,后来才知道原来地球围绕太阳转;再如人,以前普遍接受人是神造的这一观点,自达尔文之后人们才明白,原来人是从类人猿进化来的。所以,任何事物都有一个从不知到知,从少知到多知,从多知到全知,从假知到真知的过程。

幸福也是如此。人们对幸福这一关系到每个人的问题的认识也是不断深化的。原始人不知道什么是幸福,他们只有吃饱喝足穿暖和交媾的生理快感,而没有幸福感,“因为幸福需要先有对幸福的观念才能感觉到”。人类感知和认识幸福是从进人文明社会开始的,至此人类有了自我意识,有了认识世界和认识自身的能力,有了幸福的概念。但也不是每个人都知道什么是真正的幸福。有的人知道,有的人不知道;有的人自以为知道实际上并不知道,把不是幸福的东西当成幸福。17世纪意大利思想家康帕内拉说:“很多人不懂得真正的幸福。”一个世纪后的法国伟大思想家卢梭也说:“人民永远是愿望自己幸福的,但是人民自己却并不能永远都看得出什么是幸福。”

然而,人类毕竟对幸福有所认识了。西方自古希腊开始,中国从春秋时代开始,就不断有人谈及幸福这个话题。他们之中有的是观点一现,有的形成了较为系统的理论(如斯宾诺莎、罗素等)。这部分内容将随后呈现给大家。

3.幸福可追吗?

幸福存在,幸福也可知,但幸福可以追求吗?能追求到吗?这是个更加要紧的问题。假如幸福存在,也可知,却不能追,或者追求不到,岂不更糟?

关于这个问题的答案也存在争议,有些人认为幸福不能追求,有些人认为幸福可以追求。

持第一种观点的人,例如美国当代人本主义心理学家沃克,他认为:“幸福在任何时候都是不能追求、甚至是不能期望的。”它只能是其他东西的副产品,“只有当我们在生活中求得真正的意义和积极的价值时,幸福才可能作为这种生活的附属物而产生。这才是真正的幸福,它与单纯的享乐格格不入。”心理学家奥尔波特的观点与沃克较为接近:“幸福可能只是人格在其追求的抱负和目标的基础上成功整合的副产品。”

幸福不能追求,追求幸福不仅是错误的,还是危险的。博萨德和博尔在其合著《为什么结婚是错的?》一书中写道:“个人主义和自我中心主义的界限非常不明显,……渴望个人幸福最终堕落成反社会……”这显然是将幸福和追求幸福的方式混淆起来了,渴望和追求个人幸福并不必然地导致“反社会”,只有为了自己的幸福而不择手段时才会对社会和他人造成威胁和伤害。更有甚者认为追求幸福是堕落的表现,例如康德和弗洛伊德。康德说:“追求幸福的准则决不可能产生道德。”弗洛伊德更为偏激、绝对,不仅认为“幸福绝不是文化的价值标准”,而且直截了当地指出:“以实现幸福为目标的文明乃是一场灾祸,是一切文明的末日。”

当然,认为幸福可追的人更多。在这些人中,应该首推古希腊哲学家伊壁鸠鲁。伊壁鸠鲁明确主张,快乐是人生的最大目的,“幸福生活是我们天生的最高的善,我们的一切取舍都从快乐出发”,“当幸福不再时,我们便可尽力谋求它,所以一个人思虑到产生幸福的事物,是应该的。”不过,他把快乐和幸福等同起来了。

从此以后,主张幸福可追的思想家灿若繁星,现将他们的观点荟萃如下:

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者:“人是一切的出发点和归宿,一切为了人,为了人的幸福。”

英国理想主义者欧文:“人类的一切努力的目的在于获得幸福”,“人生来就具有追求幸福的欲望,具有维持生命、享受生活和繁殖生命的欲望,这些欲望是人一切行为的基本动因,是每个人基本相同的本性。”P6-P8

序言

进入新世纪,幸福成了热门话题,学者、作家、媒体人竞相涉足这一领域,各种指标、文章、节目经常见诸电视报刊,专业著述不断出现,带有“幸福”字眼的电视剧也接连上演。这是件好事。这说明我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走出或将要走出生存挣扎阶段,有条件追求幸福了(在温饱都解决不了的时代,很少有人思考这个问题)。

可是,到底什么是幸福,影响幸福的因素有哪些,以及如何才能达到幸福,虽然自古以来有无数人进行过探寻,产生了不少观点和理论,甚至出现了“快乐经济学”这样的理论流派,无疑,这些探寻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生活价值,但似乎又不够。这些观点和理论要么从某个特定的专业角度出发,要么零零碎碎,所以,对幸福这个涉及领域广泛的问题的认识仍不够全面、透彻和清晰。这从对幸福的回答可以看出。当问及什么是幸福时,绝大多数人都会回答“幸福是一种感觉”,继续问,大都说不出所以然了。在这种情况下,人人像撵兔子一样急匆匆地追求自己的“幸福”,很容易走向幸福的反面。这一点在现实生活中已经露出端倪。

这几年,我越来越强烈地感觉到,我们是带着封建社会的落后意识“闯进”现代化的。借助于发达国家产业革命以来积累下来的先进科技成果,我们轻而易举地拥有了火车、飞机、电灯、电话、电脑、轿车等高级的“物质文化”及其带来的享受,但由于没有经历西方“文艺复兴”和长达三四百年的思想启蒙运动对封建文化毒素的彻底清洗,我们的“精神文化”远远落在了“物质文化”的后面,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严重不协调。目前,我们正在搞市场经济,但毫不夸张地说,很多人除了挖空心思地挣钱捞钱,不知道商业文明的精髓是什么,不知道市场经济里除了“钱”还有什么,还需要什么,更不知道商业文明需要什么样的政治文明和精神形态与它相匹配。我们用小农经济的思维方式搞市场经济,带着“店大欺客,客大欺店”的等级观念处理客户关系,怀着老爷小姐心态搞服务。所以,虽然在外力的推动下我们跑步进入了信息经济时代,但却迫不及待地再一次需要思想启蒙(“五四”时期出现过一次,但如石中之火,瞬间就熄灭了),需要大力发展与市场经济相匹配的文化,否则,中国社会和中国人都将是畸形的——外面西装革履,里面长袍马褂,开着奔驰车,随地大小便。落后的精神文化注定无法支撑起健康的现代化和全民的幸福生活。尽管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了,但人们离真正的幸福仍然很远。在一个信任极度危机、假货满天飞、这也不敢吃那也不敢喝的时代,谁都幸福不到哪儿去。

幸福,简而言之,无非是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双重满足。这两个满足说起来容易,可要真做到实在不容易,因为影响幸福的因素太多。正如英国著名经济学家和政治哲学家哈耶克所说:“一个民族的福利,如同一个人的幸福,依赖于许许多多的事物。”这些因素有客观的,也有主观的;有宏观的,也有微观的;有经济的、政治的、法律的,也有文化的;有必然的,也有偶然的;有生理的,也有心理的;有自己掌控得了的,也有自己无能为力的。

拙著首先简要回顾了古往今来的先贤大哲对幸福的看法,在此基础上,对幸福作出了新的解释,继而围绕这个解释分析了影响幸福的各种因素,以宏观因素(文化、国家和政府)、中观因素(家庭)和微观因素(事业和自我)为主线,并将其他影响因素作为二级或三级因素揉进这条主线中。本书最后一部分指出了个人实现幸福需要注意的几个方面。但愿拙著在大家寻找幸福的道路上能够有所补益。

后记

中国当代朦胧诗的代表人物顾城有一句绝妙的诗:“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这光明无疑就是人类有自觉意识以来不断探寻且至今仍在黑暗或半明半暗中(不同的国家有着不同的亮度)苦苦寻觅的幸福。也许是命运使然,也许是性格原因,“文革”前夕出生的我格外向往光明。父母的不幸痛在心里,乡亲们的不幸落在眼里,社会上的不幸引发我的思考。结果,我发现,人们能否幸福与他们生活于其中的文化、国家、政府、家庭等因素关系甚大。于是,有了这本书。

在追寻光明的半世旅途中,很多人为我掌过灯,他们之中有包括师长、同学、同事、同乡在内的良师益友,也有萍水相逢的好心人。对于他们的帮助,我深表感谢,并铭记于心。我还要感谢我的父母、家人,没有他们就没有今天的我。

我更要感谢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的巫蓉女士和著名文化策划人白沙先生,是他们的慧眼才使本书得以面世,为大家提供了一个认识幸福的参照视角。

“从事物本身学习知识”,既读有字之书更读“无字

之书”,是我崇尚的治学原则;“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是我追求的学问境界,但愿这本书能带给您点什么。由于水平所限,书中错讹之处定所难免,诚望学界同仁和读者朋友不吝指正。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幸福的可能性(心灵修炼馆)(精)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李继先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304059354
开本 32开
页数 240
版次 1
装订 精装
字数 143
出版时间 2013-01-01
首版时间 2013-01-01
印刷时间 2013-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伦理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298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B82-49
丛书名
印张 7.7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195
135
20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5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24 9:54: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