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引兵井冈在这里决策
内容
编辑推荐

  毛泽东为何引兵井冈?怎样引兵井冈?“莲花一枝枪”如何成为独立团?本书以世人知这不多的珍贵史料,揭开众多历史谜团。引兵井冈山的决策,揭示了湘赣边界工农武装割据的序幕。而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立,又成为中国革命新的胜利起点……

内容推荐

  引兵井冈山的决策,揭示了湘赣边界工农武装割据的序幕。而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立,又成为中国革命新的胜利起点。莲花县政协在发掘资料、科学研究的基础上,对引兵井冈的史题写出县政协在发掘资料、科学研究的基础上、对引兵井冈的史题写出了专著出版,这是可喜可贺的事情,我这个井冈儿女亦为之欣赏。历史研究应该不断深化,革命传统教育也要做到与时俱进,井冈山精神永远激励我们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振兴中华民族而奋力拼博!

目录

一、中共党内提出“上山”第一人

二、秋暴潮落

三、文家市论兵

四、莲花秋暴——“九一八”攻城

五、芦溪,工农革命军再走“麦城”

六、找到莲花“小王”

七、“不能在高滩散摊”

八、军队买粮借粮,甘家民众惊异万分

九、攻克莲花县城

十、移营风波

十一、毛泽东的惊喜:又遇“莲花老麦”

十二、“信使”宋任穷的到来

十三、毛泽东对“金刚山”回忆

十四、“宾兴馆”前委决策

十五、桥头村再固军心

十六、刘仁堪坚意上井冈

十七、三湾改编:伟大的创举

十八、“山大王”洞王寨门

十九、余洒度、苏先俊水口逃遁

二十、一支枪成独立团

试读章节

在中国革命面临夭折的紧急关头,八七会议的召开为全党指明了斗争的方向,确定了斗争的目标,在党内注入了一股重整旗鼓、激励斗志的巨大活力。然而在共产国际和党内“左”倾思潮的影响下,会议没能认识到现时的中国革命正处于失败后的低潮时期,应该作出必要的退却以保存革命实力,反而提出了加紧城市暴动的盲动主义口号和方针。这就为其后的“左”倾错误留下了后患。

在八七会议上,毛泽东在党内的地位上升了两个阶梯,由五大时的候补中央委员,一跃成为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这位“湖南农民运动王”以令人瞩目的面貌出现在党内。

挨夜时分,当怡和新公寓二楼的英式自鸣钟响了七下后,中共中央的紧急会议结束了。几个秘密交通员忙着把部分与会代表送走。每送走一名代表,瞿秋白都要上前与之握手,话别几句。

中央的这次紧急会议,是在罗米纳兹催促下,由瞿秋白实际主持的,这让瞿有一种临危受命的感觉。原先的五人中央政治局是由张国焘牵头的,在陈独秀退出中央后,张国焘认为目前在上海、武汉无法召开中央的会议。结果,会议成功地召开了。8月9日,中央临时政治局第一次会议选举瞿秋白、李维汉、苏兆征三人为常委,瞿秋白实际已成了中共最高领导人。在这样的非常时期,取代主政了6年的党的领袖陈独秀,而且对于党在今后的斗争路线和策略作了重大调整。面临如此的变局,瞿秋白怎能不感慨万千呢?事实上,当罗米纳兹于7月下旬到达武汉,在与瞿秋白详细交谈之后,瞿就意识到历史将赋予他领导中共的重任,感受到一种前所未有的压力。

瞿秋白正在与张太雷握手叙话,瞥见毛泽东也准备离去,赶紧伸手招了一下:“润之兄,你稍等一下。”

瞿秋白将张太雷送到楼梯门口,返身走到毛泽东身边,说道:“润之兄,我们再聊一下。”

毛泽东的家临时搬在武汉。他的妻子杨开慧带着三个孩子,住在武昌的都府堤41号,从汉口乘船渡过长江再走上十几分钟便能到。他见瞿秋白留下自己,问道:“还有事么?”

“是这样,润之兄。”比毛泽东小6岁的瞿秋白语气甚是亲切:“我考虑过,你应该到中央工作,随政治局迁到上海去。”

“哦?”毛泽东闻后有些惊讶。他稍加迟疑,说道:“秋白,我不到中央工作,不去上海,我还是回湖南去吧。”

“这是中央的安排呢,你再考虑一下。”

“不。”毛泽东摇头,语态有些坚决:“我回湖南去,我要带人‘上山’,结交绿林朋友。”

瞿秋白听得笑了:“你要学宋江,到水泊梁山竖旗聚义?”

毛泽东微微一笑,回道:“学宋江也行吧,反正我要‘上山’,上山可以造成军事势力的基础。为这个,我不是和老头子顶了一通?”

瞿秋白不觉想起来了。那是两个月之前的事。6月28日,陈独秀以中央名义下令解散武汉工人纠察队,将数千枪支甚至连同儿童团的木棍,都自动交给何键的卫戍司令部。过了两天,陈独秀于汉口召开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通过了《国共合作十一条决议》。《决议》中承认“国民党当然处于国民革命之领导地位”、“共产党人加入政府并不含有联合政权的意义”。陈独秀在会上一再强调说,为了减少政局纠纷,共产党员可用请假名义退出政府,提出“工农革命武装均应服从政府的管束与训练”。这位党的总书记还主张:“国民革命军招兵时,农民协会的会员和自卫武装可持枪应征。”

那天,毛泽东参加了会议,他对陈独秀提出的一系列向国民党退让的主张,予以了坚决的反对,语气忿懑地发出质问:

“这不是把我们好不容易掌握的农工武装拱手送给蒋介石、汪精卫吗?不保存武力,将来一旦事变,我们则无办法的!”  陈独秀很不满意地瞪了毛泽东一眼,作出训斥的语气:“国民革命成功了,自然是资产阶级掌握政权,我们要武装干什么?”

P3-4

序言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绵亘湘赣边界两省六县,莲花县是其中的组成部分。

对于莲花,我非常的熟悉。无论井冈山武装割据期间,还是湘赣省苏区时期,我随红军在这块红土地上战斗过,我对莲花的革命史迹也有所了解。特别是我在很早以前,就知道这么一个史实情况,即毛泽东同志在秋收暴动失利后,率领工农革命军转兵井冈山,就是在莲花县城作出的决策,通过与袁文才接上联系,最后才于宁冈古城形成了党的决议。因为在这件事的过程中,我也起到了为前委送信,沟通了与袁文才联络的作用呢。

我家在地处九陇山的三湾,那年我正好20岁,已经是村里农协会的骨干和共产党员了。工农革命军是1927年9月29日下午开到的,村里人发现这支队伍军纪很好,不像北洋军队那样胡作非为,住房子、借稻草都是向群众联系。村里人看到这种情况,推选我和另一个党员老钟与部队接头。我们来到钟家祠,一个姓余的师长和何参谋接待了我们,这才知道原来是共产党的队伍,从湖南开过来的。

我回到家里还没吃晚饭,那位何参谋找上门来,问我知道宁冈茅坪吗?知道袁文才的队伍吗?我说知道呀。何参谋说:“太好了,我们有一封信要送到那儿去,你给帮忙,付给四块银洋走脚费。”我说信会送到,钱不要。我吃完饭,找到叔父李长俚,把情况说了。这天晚上,我和叔父打着松明火赶了七八个小时夜路,快要天亮的时候到达宁冈茅坪的步云山,把信交到了袁文才手上。

后来我才知道,这个何参谋就是何长工同志。我和叔父送去的信,是毛委员代表前委写给袁文才的,要袁派人到三湾接头。果然在10月2日晌午,袁文才的代表陈慕平等三个人赶到了三湾。毛委员在知悉了袁文才的态度后,才于第二天放心地率领部队开到宁冈古城,在联奎书院召开前委扩大会议,对于工农革命军不去湘南,留在井冈山实行武装割据作出最后的决定,形成党的决议。再后来,我到了红军,通过多方面的了解和接触,进一步了解到:秋收起义部队本来是去攻打浏阳、长沙的,毛泽东同志根据各路部队都打了败仗的现实,决定退出暴动区域,撤向湘南的汝城。部队走到芦溪时,遭受萍乡驻敌的袭击,损失很大,退到了莲花县城。就在这时候,中共江西省委派宋任穷送来一封信,指示毛部退到赣西的宁冈去。在得到了江西省委指示的情形下,毛泽东同志根据部队只剩下700多人的现实,又一次说服师长余洒度、团长苏先俊等人,于莲花县城的会议上决定再次放弃退往湘南的既定方针,转兵以宁冈为中心的井冈山,在那里实行武装割据。

以上的决策,并不是毛泽东同志凭空臆想或一时心血来潮的权宜之计,而是具有一定思想基础的。因为毛泽东同志在大革命失败后的6月至9月,就产生了越来越明确、越来越强烈的“上山”思想。他在江西省委来信的启示下,再根据变化了的情况,于是作出新的决策,这是毛泽东同志在秋暴失败后对客观形势的正确判断,也是对中国革命的伟大创新。

引兵井冈山的决策,揭开了湘赣边界工农武装割据的序幕。而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立,又成为中国革命新的胜利起点。莲花县政协在发掘资料、科学研究的基础上,对引兵井冈的史题写出了专著出版,这是可喜可贺的事情,我这个井冈儿女亦为之欣喜。历史研究应该不断深化,革命传统教育也要做到与时俱进,井冈山精神永远激励我们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振兴中华民族而奋力拼搏!

                        李立

                      2005年8月13日

                     于北京复兴门外寓所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引兵井冈在这里决策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政协莲花县委员会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共党史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801993458
开本 32开
页数 199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80
出版时间 2006-01-01
首版时间 2006-01-01
印刷时间 2006-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265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5
丛书名
印张 6.7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10
148
10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8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7 17:5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