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一生必读的会计书(青少年不可不知的61个财务常识)
内容
编辑推荐

目前,市面上财务方面的书很多,但多是为专业财务人士所准备的,内容范围较窄且青少年理解起来有一定困难。本书在多年从事会计工作的基础上,结合青少年生活工作中的实际需要,特为青少年精心准备了此道财务常识大餐。该书专为青少年量身定做,在将财务知识徐徐道来的同时力求避免生硬的语言,晦涩的专业名词。

全书共分为七章,包括初级会计常识、会计处理程序常识,主要经济业务核算常识、成本核算常识、财务报表常识、财务分析常识和财务管理常识。掌握了这些基础财务知识后,青少年将会有很大的收获,能够游刃有余地处理日常工作生活中的财务问题。

本书既可作为青少年的财务知识入门教材,也可作为非财务领域人士学习财务知识的参考资料。

内容推荐

21世纪是经济时代,财商教育是每个青少年素质教育中必不可少的。在经济社会中,财富是孩子一生的保障,掌握一定的财务知识已成为一个现代公民的必备素质。财商教育要从青少年抓起,如今已有越来越多的老师、家长意识到财商教育的重要。及时对青少年进行财商教育,不仅可以让他们学到一定的财务知识,还可以让他们尽早培养起自己的理财观念。

财富是可以通过教育得到的。早一点进行财商素质教育,孩子以后就会越幸福,人生道路也会越顺畅。学习财富,越早开始越好!

目录

第一章 青少年不可不知的初级会计常识

 常识1 前世今生——会计理论的产生与发展/3

 常识2 目标导向——会计的职能/7

 常识3 揭开面纱——会计的信息质量要求/9

 常识4 安排、协调和管理——会计工作组织概述/12

 常识5 从事会计工作的专职人员——会计人员/14

 常识6 从事会计工作的职能部门——会计机构/17

 常识7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会计法规/19

 常识8 会计核算的专业材料——会计档案/25

 常识9 把钱放进你口袋里的东西——资产/28

 常识10 把钱从你口袋里取走的东西——负债/31

 常识11 主人应享的剩余利益——所有者权益/33

 常识12 经济利益的流入都是收入吗——收入/35

 常识13 经济利益的流出都是费用吗——费用/36

 常识14 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利润/38

 常识15 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会计恒等式/39

 常识16 追本溯源——看看复式记账原理/42

 常识17 仅是抽象的记账符号吗——借贷记账法/44

 常识18 会计要素的再分类——账户按用途和结构分类/50

 常识19 登记会计账簿的书面证明——会计凭证/55

 常识20 单据的另一种名称——原始凭证/56

 常识21 登记账簿的直接依据——记账凭证/60

 常识22 编制财务报表的依据——会计账簿/68

第二章 青少年不可不知的会计处理程序常识

 常识23先定性——会计确认/75

 常识24 再定量——会计计量/78

 常识25 行者足迹——会计记录/82

 常识26 信息的集中反映——财务报告<85

 常识27 终点又是新起点——会计循环/86

第三章 青少年不可不知的主要经济业务核算常识

 常识28 获取资本——筹集资金的核算/89

 常识27 采购原料——供应过程的核算/92

 常识30 加工制造——生产过程的核算/94

 常识31 销售出库——销售过程的核算/100

 常识32 收获季节——利润形成与分配的核算/102

第四章 青少年不可不知的成本核算常识

 常识33 总体描述——成本核算的要求和一般程序/107

 常识34 不同产品——生产费用在各种产品之间的归集和分配/111

 常识35 相同产品——生产费用在完工产品与在产品之间的归集和分配/115

 常识36 选择适合的——产品成本计算方法简介/117

第五章 青少年不可不知的财务报表常识

 常识37 循序渐进——编报表前的准备工作/123

 常识38 依据权责发生制——进行期末账项调整/124

 常识39 一个也不能少——对账和结账/128

 常识40 如何保证账实相符——财产清查/132

 常识41 资料汇集器——工作底稿/141

 常识42 期末看家底——资产负债表/142

 常识43 今年公司赚了吗——利润表/146

 常识44 现金流变化来看它——现金流量表/149

试读章节

常识1 前世今生——会计理论的产生与发展

会计是一门既古老又年轻的管理学科。说其“古老”,是因为会计的产生与发展史源远流长,其历史可以追溯到文明时代之前;说其年轻,是由于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会计的理论与实践也随之日益丰富和完善,从而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光明的发展前途。

会计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它起源于人类的早期生产实践,伴随着人类社会生产的发展、对生产剩余物及其后对经济管理的客观需要而产生、发展并不断完善的。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人类为了能够生存下去,必须有满足其衣、食、住、行等需要的物质资料,因而必须从事物质资料的生产。人类社会的生产活动决定着其他活动,也是人类会计思想和行为产生的根本前提。人类进行生产活动,必然要关心自己的生产成果,并力求以尽可能少的劳动消耗(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劳动成果(产出)。基于此,人类要不断改进其生产技术并加强对生产过程的管理。为了进行有效的管理,需要正确认识生产过程、确定生产目标,并按预期目标控制生产过程;在进行生产活动的同时,还需要对劳动成果和劳动耗费进行记录、计量,并将取得的劳动成果与劳动耗费进行比较、分析,以便获得反映生产过程及其结果的经济信息,据以总结过去、了解现状和安排未来。由此人类的会计思想和会计行为便应运而生。

然而,在社会生产力水平极端低下的情况下,人类的会计思想和会计行为是不可能产生的。只有当人类能够正常地进行物质资料的生产活动,以至其生产成果大体上能够保障人类生存和正常繁衍需要甚至有了剩余产品之后,人类才会开始关心其劳动成果和劳动耗费,从而产生对其劳动成果与耗费进行计量、记录的会计行为。因而,人类的会计思想和会计行为是社会生产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不过,人类早期的会计行为表现为对经济活动的计量与记录行为。为了计量、记录劳动成果和劳动耗费,人类学会了计数。但在人类社会的早期,人们只是凭借头脑来记忆生产过程中的所得与所费。随着生产活动的日益纷繁、复杂,仅靠大脑记忆已难以胜任上述需要,于是便产生了专门记录和计算生产的所得与所费的原始会计行为。据考证,这一行为产生于旧石器时代的中晚期,但从严格意义上讲,人类原始的计量、记录行为并不是一种单纯的会计行为,而是一种与原始文字、算术、统计以及其他学科相关的综合行为,严格意义上的会计特征,是到了奴隶社会的繁盛时期才表现出来的。

在我国,“会”、“计”二字最早出现在西周时期的《周礼》中。根据考证,在此之前,殷、商时期的甲骨文、金文共五千多字,均未发现此字样。在原始社会,由于生产力水平低下,人们对生产活动的计算和计量仅凭头脑记忆即可。西周是我国奴隶制经济发展的鼎盛时期,这时期的农业、手工业及商业都有了显著的发展,会计也随之有较快的发展。当生产力发展到一定水平的时候,生产活动频繁,劳动产品增加,剩余产品出现,单凭头脑计算和记忆已远远不够,于是产生了“结绳记事”、“刻木记事”等记录和计算方法。这是会计的萌芽。但它只是生产活动的附带工作。随着社会生产的进一步发展,文字的产生,会计由“生产职能的附带部分”逐渐发展为独立的记账、算账等管理活动。

据我国历史记载,我国西周王朝已设立了司会”这一专职官吏来掌管国家和地方的“百物财用”。《周礼·天官》中记载:“司会主天下之大计,掌邦之六典、八法、八则……而听其会计……以参互考日成,以月要考月成,以岁会考岁成”。当时,就设有专门的官员记载和管理王室的钱粮赋税,并设有官厅会计部门,主管官员称为“司会”,“司会”在总揽国家财政大权的天宫大宰的领导下,组织年度的总合核算。“司会”下面又设有掌管王朝全部会计账簿的“司书”。

唐宋时期社会生产力发展高涨,社会财富不断增加,从而使会计核算的方法又有了较大的发展。唐代出现“账簿”一词,到宋朝会计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出现了“四柱清册”。四柱是指:“旧管、新收、开除、实在”,其含义分别相当于期初余额、本期收入、本期支出、期末余额。并归纳出了四柱之间的平衡关系:旧管+新收=开除+实在。“四柱清册”将一定时期内财物收付的记录,通过“旧管+新收=开除+实在”这一平衡公式加以总结,既可以检查日常记录的正确性,也可以分类汇总日常会计记录,使我国传统的单式收付簿记账法提高到较为科学的层次。可以看出,在四柱中,每一柱都反映着经济活动的一个方面,各柱相互衔接,形成整体,不但彼此具有相互核对的作用,而且可以总括表现某一特定会计核算内容的增减变动和结余情况。“四柱清册”的创建和运用,是我国会计史上的一大成就,为我国通行多年的收付记账法奠定了理论基础。

在封建社会,由于我国历来实行闭关自给经济政策,社会生产力逐渐落后。到了19世纪中叶以后,逐渐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国家。会计发展的步伐一直停滞不前。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社会制度发生了根本的变革,国民经济得到迅速恢复和发展。在建国初期,我国实行了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引进了与之相适应的前苏联会计模式,前苏联会计模式的引入是对旧中国会计制度和方法的变更,我国会计水平在原有基础上也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

改革开放以后,为了加强经济管理,维护正常的社会经济秩序,我国于1985年出台了第一部《会计法》,这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对促进改革开放曾发挥过重要作用。1993年和1999年根据社会改革开放发展的需要,分别对《会计法》进行了修订。新《会计法》的出台,对进一步规范市场经济秩序,严惩会计工作中存在的秩序混乱、管理松弛、违规操作、会计造假、监督不力等问题,提供了有力的法律保障。标志着我国财务管理日趋走向规范化、法制化轨道,对稳定社会经济秩序,促进经济快速发展起到了保驾护航的作用。同时,为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完善企业经营机制的需要,适应全方位的对外开放的需要,我国于1992年制定和实施了《企业会计准则》和《企业财务通则》,突破了原有的会计核算模式,建立了反映市场经济发展和企业自主经营要求的科学的会计体系,为了与国际会计惯例接轨,我国又陆续颁布了一系列会计核算准则。从此,我国会计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

会计产生和发展的经验表明,任何社会要发展经济,都离不开会计,经济越发展,生产力水平越高,生产规模越大,人们对经济管理的要求就越高,会计也就越重要。会计正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而不断发展变化,经历了一个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由不完善到逐步完善的发展过程。

在西方,会计的萌芽产生得也很早。如古埃及法老设有专职“录事”,管理宫廷的税赋收入和官吏俸禄、军饷等各项支出。古巴比伦在金属或瓦片上作商业交易的记录。在古印度,有公社记账员等,它们对会计的发展都作出了很大的贡献。但作为专门的记账方法,在十三世纪以后才出现。在欧洲,十三世纪初期,地中海沿岸封建社会开始解体,资本主义开始萌芽。意大利的佛罗伦萨出现高利贷者。他们从官吏、富商手中将闲散钱财聚集起来,放给手工业者。用“借”和“贷”分别反映其业务。这是借贷记账法的萌芽,称为“威尼斯簿记法”。1494年,意大利数学家卢卡·帕乔利在《算术、几何、比与比例概要》中的《簿记论》一章中,系统地总结了借贷记账法。被公认为是最早形成文字的复式记账法,也是会计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程碑,标准着近代会计的形成。

20世纪50年代以后,管理会计的形成和与财务会计分离是现代会计形成的标志。财务会计系统主要为外部信息使用者提供企业的财务信息,比如税务机关、上市公司的股东、银行、证券监管机构等。财务会计系统依据政府制定的规则和惯例处理企业的经济业务,比如企业会计制度、会计准则、股份公司会计制度等,对外提供指定格式的报表。这些财务信息被用来进行投资决策、评价企业的总体经营状况、监控企业是否违反法律法规。

管理会计系统为企业内部信息使用者提供企业财务信息,比如管理层、生产部门、技术部门等。管理会计系统依据企业自行确定的方法处理企业经济业务,不同企业的处理方法可能差别很大,提供信息的内容和形式也差别很大。这些财务信息被用来进行企业内部的产品决策、生产决策、自制或外包决策等内部决策。因此,财务会计通常称为外部会计,管理会计通常称为内部会计,财务会计的信息通常为公司整体信息,管理会计的信息通常是非常详细、具体的。管理会计的内容较多,但其中最重要的是两个方面,一是成本核算,二是全面预算。

此外,电子计算机等现代化技术手段在会计工作中得到了极大的的普及和应用。

电子计算机于1946年在美国诞生,到真正应用于会计领域用了将近10年的时问。而在我国计算机最早应用于会计工作的试点单位是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会计电算化”一词是1981年中国会计学会在总结第一汽车制造厂的应用经验基础上,在长春市召开的“财务、会计、成本应用电子计算机专题讨论会”上正式提出来的。它是以电子计算机为主的当代电子信息处理技术应用到会计工作中的简称,是用电子计算机代替手工建账、记账、算账、报账以及部分代替人脑完成对会计信息的分析、预测和决策的全过程。会计电算化的产生不仅是会计数据处理手段的变革,而且对会计理论和实务也产生了深远影响。

通过会计的发展过程,我们可以看出,会计是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而发展的。伴随着社会经济的新发展,会计必将不断创新。

P3-6

序言

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需要用到一些财务知识,比如,如果你打算开个便利店或一家小公司,怎样确定是否应该投资呢?别忘了盲目投资可能会亏损的。再比如假设你已尼开了个便利店或者小公司,那么如何为便利店或公司的经营发展筹集资金呢?如何对每天的经济事项进行账务处理呢?如何计算一年应缴纳的各项税费呢?如何计算和节约成本呢?如何便利店或公司的经营和财务风险呢?如果你的便利店或公司赚了钱,如何对利润进行分配呢?再比如,如何对自己的家庭财产进行管理,以确保财富保值增值呢?如果你想买一支股票,怎样通过财务分析确定一个公司的基本面及发展前景,从而选择你要投资的股票呢……

解决这些问题都需要我们掌握一定的财务知识。

经济越发展,财务越重要。特别是在活跃的市场经济下,掌握一定的财务知识已成为一个现代公民的必备丽质。而财务教育从青少年抓起,不仅可以让他们学到一定的财务知识,还可以让他们尽早培养起自己的理财观念,从而更好地经营财富与人生。

那么什么是会计呢?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主要目标,运用专门方法对企业、机关、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的经济活动进行全面、综合、连续、系统地核算和监督,提供会计信息,涉及预测、决策、控制和分析的一种经济管理活动,是经济管理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另外,财务和整个经济社会大环境是密不可公的,财务会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做出创新和调整,这需要青少年注意更新自己的知识。比如,为了适应我国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适应企业改革、金融改革以及酱市场发展的要注,2006年2月15日,财政部发布了基本准则和38项具体准则,同年10月30日,财政部又发布了《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自2007年1月1日在上市公司范围内施行,鼓励其他企业执行。执行新会计准则的企业不再执行原准则、《企业会计制度》。这次改革,深刻地改变了会计理论和会计实践。这便要求我们不断学习新知识,才有E更好地适应社会经济舞台。

为此,编者在多年从事会计工作的基础上,结合青少年生活工作中的实际需要,特为青少年精心准备了此道财务常识大餐。

本书具有以下特点:

(1)语言诙谐,通俗易懂,是为青少年量身定做的财务通俗读物。目前,市面上财务方面的书很多,但多是为专业财务人士所准备的,内容范围较窄且青少年理解起来有一定困难。本书专为青少年量身定做,在将财务知识徐徐道来的同时力求避免生硬的语言,晦涩的专业名词。

(2)内容全面且实用,既能让读者掌握一些基本的财务知识,又能学以致用。本书共分为七章,包括初级会计常识、会计处理程序常识,主要经济业务核算常识、成本核算常识、财务报表常识、财务分析常识和财务管理常识。掌握了这些基础财务知识后,青少年将会有很大的收获,能够游刃有余地处理日常工作生活中的财务问题。

本书既可作为青少年的财务知识入门教材,也可作为非财务领域人士学习财务知识的参考资料。

因作者水平有限,加之时间仓促,书中如有一些错误和纰漏,恳请读者批评指正。

编者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一生必读的会计书(青少年不可不知的61个财务常识)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于大朋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企业管理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802556324
开本 16开
页数 231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30
出版时间 2010-11-01
首版时间 2010-11-01
印刷时间 2010-1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法律-法律法规
图书小类
重量 0.362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F230-49
丛书名
印张 1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40
169
13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5 2:08: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