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流浪,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经历与感受,但是我们的流浪总有归航的一天。当你了解到三毛的流浪,你会发现她的流浪和我们不一样,她的流浪没有尽头,没有终点,比我们都更执著,对于文学创作、对于爱情的追求,她都比我们更执着,更有信仰,是什么驱使她如此追寻那些人世间可遇不可求的楼阁,翻开夏风颜所著的《每想你一次,天空飘落一粒沙:三毛文传》,从第一页,从第一个字开始,你就会走进三毛的内心世界,体验她心中的那份孤独与渴望的燃烧。
图书 | 每想你一次天空飘落一粒沙(三毛文传) |
内容 | 编辑推荐 对于流浪,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经历与感受,但是我们的流浪总有归航的一天。当你了解到三毛的流浪,你会发现她的流浪和我们不一样,她的流浪没有尽头,没有终点,比我们都更执著,对于文学创作、对于爱情的追求,她都比我们更执着,更有信仰,是什么驱使她如此追寻那些人世间可遇不可求的楼阁,翻开夏风颜所著的《每想你一次,天空飘落一粒沙:三毛文传》,从第一页,从第一个字开始,你就会走进三毛的内心世界,体验她心中的那份孤独与渴望的燃烧。 内容推荐 风中才女夏风颜撰写《每想你一次,天空飘落一粒沙:三毛文传》一书,讲述三毛美丽不凡而注定悲凉收场的传奇经历! 《每想你一次,天空飘落一粒沙:三毛文传》——“不要问我从哪里来,我的故乡在远方。为什么流浪,流浪远方,流浪。”一曲《橄榄树》红遍海峡两岸,让人们记住了三毛,这个有着流浪意味的名字。三毛是台湾著名作家,她的流浪情结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撒哈拉的故事》、《梦里花落知多少》、《万水千山走遍》等以“流浪”为主题的书被奉为“永恒的经典”。而她塑造的最具感染力与悲伤情怀的人物,莫过于她的爱人,荷西。 三毛是一个有着美丽自由梦与浪漫爱情梦的流浪女子,她一生流浪过五十四个国家,经历传奇。别人评价她的一生:“三毛的一生,抵别人过好几生。”如此,一个美丽不凡而注定悲凉收场的传奇人物诞生。 生于流浪,死于孤独。1991年1月4日凌晨,三毛自杀身亡。 目录 流浪是青春 我搁浅的心,在千年的孤影里 此去经年,此去经年 我的天空是你 沙漠里的一朵红玫瑰 生命的万水千山 蝴蝶飞过沧海 试读章节 我搁浅的心,在千年的孤影里 三毛,原名陈懋平,生于1943年,台湾女子。在她的一生中,有过很多令人称叹的传奇故事,她一生游历五十四个国家,将旅行当作人生,得了“流浪作家”的称号。她自己却说,我不是作家,不要用异样的眼光看我,我就是一个家庭主妇。可以的话,也不要把我看作女人,我其实就是一个人,一个简简单单的人。 是什么时候开始关注三毛,继而爱上的呢?不记得了,只记得那年家里买了一部VCD机,母亲让我顺便挑一部影片带回家,我选了《滚滚红尘》。这是我印象中看过次数最多的电影,抛开小孩子对电影本身的好奇,剧中人物的爱恨痴缠深深地烙印在心底,那个为爱生为爱死的疯狂女作家,韶华,不就是写作者真实人生的呈现? 人物是不同的,爱却是相同的。三毛曾说,作品中的韶华,是内向的我、内在灵魂的我,而月凤,是外向的我。我把自己分成两个女人,借编剧,在两个女人的个性里面偷渡我自己的灵魂。多年后,我买了《滚滚红尘》的书,前言中这样写道:“在剧中人--能才、韶华、月凤、谷音、容生嫂嫂以及余老板的性格中,我惊见自己的影子。诚如一般而言:人的第一部作品,往往不经意地流露出自身灵魂的告白。” 一个叫三毛的女人,是一个像飞鸟一样到处飞的女人,她的内心却保留着最初的洁净与固执,没有人能够走进。无论你相不相信,三毛,很多人对她的一生感兴趣,被她的文字改变了人生的信仰。然而,很少有人真正读懂她,除了她的爱情与流浪之外,很少有人再关注其他。 “有一年,中国和日本打了好久好久的仗,就在两国不再打的时候,一个婴儿生了下来。” 这就是三毛。她在《E·T 回家》中说起自己的出生,好像在说一个别人的故事,那个故事充满了童话的趣味,故事里的主人公有着对和平的热爱与向往,父亲给她取名,懋平。 “懋”,是家族里的排名;“平”,是因为出生在战火纷飞的年代,取意“和平”。三毛小时候,怎么也记不住“懋”字怎么写,索性去掉中间的字,给自己改名“陈平”。再后来,她就叫三毛了,而原来的名字,不管是陈平还是陈懋平,都渐渐被人忘记。 三毛并非土生土长的台湾女子,她是随家人移民到台湾的。她出生在重庆,在她上面有一个姐姐,下面还有两个弟弟,她排行第二,她曾笑称自己“二毛”。 三毛说,我之所以叫三毛,是因为我觉得我写的字只值三毛钱。这当然是一个笑话,三毛很看重她的文字。也许别人认为三毛的文字不够成熟,字里行间透露出的全是小女人的欢乐与烦恼,可谁又不承认,真实的文字,才是最能打动人心的文字呢? 三毛的乳名叫“妹妹”,笔名“三毛”是1974年发表短篇《沙漠中的饭店》时取的。在这之前,她一直用“陈平”发表文章。除此之外,三毛还有一个英文名,那就是我们经常在三毛的书中听到荷西称呼的,Echo,希腊女神的名字。三毛另外有一个名字,这个名字很多人都不知道,那是她无意间说出来的。1989 年,三毛第一次回内地探亲,在故乡的小沙乡,她告诉记者,她要取一个新笔名,叫“小沙女”,以此作为对故乡的怀念。 除了上述的名字,三毛还有一个为人津津乐道的名字,是她的丈夫荷西取的,叫“我的撒哈拉之心”。 “三毛小时候很独立,也很冷淡。她不玩任何女孩子的游戏,她也不跟别的孩子玩。” 三毛的父亲回忆童年的三毛时说,她是一个特立独行又性格孤僻的姑娘。三毛不喜欢和同龄人玩,她很多时候一个人待着,最喜欢去的地方是邻近的坟场。她常常一个人趴在坟头上玩泥巴,天黑了也不知道害怕。她非常胆大,对很多别人看着恐怖的事情感兴趣,比如,宰羊。三毛喜欢看人宰羊,她从头到尾非常专注地盯着屠宰的过程,一个细节也不愿意放过。这在外人听来真是匪夷所思,然而事实就是如此,她不仅不害怕,还觉得过瘾。 三毛的父亲说起三毛小时候的一件事:“有一天,大人们正在吃饭,突然听到激烈的水声,三毛当时不在桌上,等到我们冲到水缸边时,发现三毛头朝下,脚在水面上拼命打水。水缸很深,这个小孩子居然双手撑住缸底,这样小脚才可打到水面出声。当我们把她提着揪出来时,她也不哭,她说,感谢耶稣基督。然后吐出一口水来。” 在三毛的兄弟姐妹中,三毛是最特立独行的一个人,这或许跟她的童年经历有关。她出生在战争与和平过渡的年代,也是社会最动荡迁徙的时期。从重庆到南京,从南京到上海,再从上海到台湾,年幼的三毛经历了人生的诸多变动。她亲眼见证了那个特殊年代的沧桑巨变,在《滚滚红尘》中,她将这一切,战争、逃亡、乱世、爱情……一切的一切描述得淋漓尽致。这是她从小就刻在脑海里的记忆,挥之不去。 “童年,只有在回忆中显现时,才成就了那份完美。” 幼年的三毛是孤寂的,幼年的三毛也是悲悯的。在家人的眼中,她是一个极端敏感和神经质的小孩。她看宰杀牲畜时人与动物搏斗、动物挣扎的那种残酷、激烈的画面,并非喜欢残酷,而是从中看到了动物的可怜和自己命运的悲剧性。 人之所以悲哀,是因为我们留不住岁月,更无法不承认,青春,有一日是要这么自然地消失过去。而人之可贵,也在于我们因着时光环境的改变,在生活上得到长进。岁月的流失固然是无可奈何,而人的逐渐蜕变,却又脱不出时光的力量。 当三毛还是二毛的时候,她是一个逆子,她追求每一个年轻人自己也说不出到底是在追求什么的那份情怀,因此,她从小不在孝顺的原则下做父母请求她去做的事情。 P15-18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每想你一次天空飘落一粒沙(三毛文传)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夏风颜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中国华侨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11324023 |
开本 | 32开 |
页数 | 221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150 |
出版时间 | 2012-07-01 |
首版时间 | 2012-07-01 |
印刷时间 | 2012-07-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324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K825.6 |
丛书名 | |
印张 | 7.2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北京 |
长 | 210 |
宽 | 148 |
高 | 15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