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有情(现代中国的这些人文事)
内容
试读章节

孤桑好勇独撑风

陈独秀之狂,在中国现代文化、政治史上罕有可比肩者。青年时在杭州一段,过的是湖山之间、诗酒豪情的生活,从后来发表于一九一四年《甲寅杂志》一卷三号上的《灵隐寺前》,可以想见:“垂柳飞花村路香,酒旗风暖少年狂。桥头日系青骢马,惆怅当年萧九娘。”单独看这首诗,也许因为太明丽了,不太会觉得这样的少年轻狂算得了什么,但再读发表于一九一五年《甲寅杂志》一卷七号上的《夜雨狂歌答沈二》,无论是谁都不敢说这是“轻”狂了。时势和在这种时势下个人的强烈感受融为一体,那种雷霆万钧的气魄,凡夫俗子难望其项背。“笔底寒潮撼星斗,感君意气进君酒。”《新青年》的前身《青年杂志》就是在此诗发表后两个月创刊的。

一九一七年《新青年》二卷六号上影响巨大的《文学革命论》,陈独秀更是狂态恣肆,结尾呼喊道:“吾国文学界豪杰之士,有自负为中国之虞哥、左喇、桂特郝、卜特曼、狄铿士、王尔德者乎?有不顾迂儒之毁誉,明目张胆以与十八妖魔宣战者乎?予愿拖四十二生的大炮,为之前驱!”

一个人的狂,如果没有实际的人生内容做底子,恐怕就不大有什么好说的。陈独秀是中国现代文化的开拓者之一,是一个政党的创立者之一,这些一般说说的基本事实其间包含了多少具体的、大大小小的磨难,后来者难以完全体会。从性格、气质、作为来讲,陈独秀完全称得上现代中国的大英雄。英雄与狂,自古就结缘了,大英雄大狂,本是应有之义。

而陈独秀的一生,却是“常使英雄泪满襟”的一生。人生实难,常人也有这样的体会和感慨;英雄磨难,倍于常人者几何。读王观泉著《被绑的普罗米修斯——陈独秀传》(台湾业强出版社,一九九六年初版),感触尤深。王观泉的这部著作写文化英雄的一生,与其说是写其业绩,不如说是突现传主一生中不绝的困境、绝境,用西方经典比拟,就是如书名所示,为人间盗火的普罗米修斯被绑在高加索山上;用中国老百姓耳熟能详的说法,就是虎落平川。而大英雄,也往往在困境、绝境中最显本色,尽得风流。

我们可以排排从一九二七年到一九三二年被捕前陈独秀个人的大事:总书记的职位被取代;两个儿子,年轻的共产党干部陈延年、陈乔年相继被杀害;被开除党籍;孙子夭折……一九三二年之后到去世,主要两段生活,一是在南京的狱中,一是僻居于四川江津。而一直纠缠不去的,是来自各种政治势力强加的种种罪名。王观泉的著作揭示了陈独秀身受的各种政治力量的压力,揭示了陈独秀所处的四面楚歌的境地。尤为重要的是,王著掌握了大量的材料,条分缕析,梳理出共产国际和中国革命,特别是和陈独秀的关系,以及陈独秀和中国托派的关系。传记最后写到,普罗米修斯最终享受到了荣耀,“陈独秀则走出监狱即被套上汉奸帽子,被抛出轰轰烈烈的抗日战线之外,默默地死在周边毫无社会生气的石墙院冰凉的竹席板床上,偷‘天火’点燃革命火种的‘人类哲学日历上最高尚的圣者兼殉道者’(马克思语),终于没有走下高加索……”

这里想说的是,经受着种种不堪磨难的陈独秀,还能有年轻气盛、事业初兴时的狂傲吗?陈独秀僻居江津,老、病、穷、冤,生活靠老朋友、旧学生接济,死时院子里还剩下一堆自己种的土豆没吃完。曾有诗日:“哀乐渐平诗兴减,西来病骨日支离;小诗聊写胸中意,垂老文章气益卑。”这是陈独秀的一面,令人感慨万端;但这只是一面,陈独秀的狂,却还是狂到底的,下面一首《寒夜醉成》,很难让人相信是那样处境中的一个老人写出来的——  孤桑好勇独撑风,乱叶颠狂舞太空。

寒幸万家蚕缩茧,暖偷一室雀趋丛。

纵横谈以忘形健,衰飒心因得句雄。

自得酒兵鏖百战,醉乡老子是元戎。P7-9

目录

小引

A 卷 “我要看来看去的看一下”

孤桑好勇独撑风

“你不能做我的诗,正如我不能做你的梦”

“我要看来看去的看一下”

猫头鹰、蛇之类

暗途、河流、墓碣

启发悲哀和苦感

《缀网劳蛛》编后记

许地山著《印度文学》

莫须有先生言行录

“你们是滚在无边的空间中,我也一样”

刘西渭的孤独

钱锺书挖苦胡适

读《林徽因文集》

林徽因一生中的几个情景

深夜赛跑的赤子

“我的骨骼里树立着它永恒的姿态”

旧北平的调子和成长的歌

读夏济安记

一只粗糙的手的抚慰——略谈张爱玲《同学少年都不贱》

B 卷 葡萄苹果死于果子,而活于酒

寻访戴望舒游学法国的事

抗战和他们的诗——戴望舒、艾青、穆旦:三代诗人的例子

鱼化石

山山水水总关情

葡萄苹果死于果子,而活于酒

穆旦在芝加哥大学——成绩单隐含的信息及其他

穆旦与萧珊

用最简单的语言写最单纯朴素的诗

一个年轻艺术家的学习时代——从《关于罗丹》看熊秉明

C 卷 “天知道这是一本什么书!”

沈从文早年的教书生活

“天知道这是一本什么书!”——沈从文的一篇佚文和他的“骄傲”

野话

沈从文与音乐

沈从文在革命大学

沈从文的一九五一年

“看了会新书,情调和目力可不济事”——沈从文对新兴文学的意见

“但丁在什么桥头曾望见一个白衣女郎走过”——沈从文的济南印象

漫说《从文家书》

远的因缘,近的感念——关于《沈从文别集》

沈从文从事文物研究时的心态

沈从文佚简:谈罗汉图

【附录】 沈从文的信

“我不理解他”

花的收藏

沈从文谈汪曾祺

芝加哥大学图书馆所见沈从文签名本

“有些文章很年青,到你成大人时,它还像很年青!”——沈从文的作品和沈从文的读者

D 卷 怀念

个人命运和时代悲歌

贾植芳先生的乐观和忧愤

沧溟何辽阔,龙性岂易驯——琐记贾植芳先生

早春日记中的人和事

内容推荐

《有情(现代中国的这些人文事)》作者(张新颖)如司马迁史撰记列传般,截取现当代著名作家经历中绝句式的片断,触及他们生命中一些特别的东西。有别于单纯掌握材料完成的传记,《有情(现代中国的这些人文事)》始终贯穿“有情”之旨意,既是书中作家生命中荡漾的感情,亦是作者写作此书时倾注的深至体会与真情。

《有情(现代中国的这些人文事)》低回流连于其生命痕迹和精神氛围中的这些人:从陈独秀,胡适,鲁迅,到许地山,废名,林徽因,到巴金,刘西渭,胡风,到林海音,夏济安,张爱玲……我们常常说起他们,不仅仅是追怀文人旧事,沉迷文采风流,更是有意识无意识地面对今天和面对自我的一种反应。如果这种反应能够化为对我们自己的现代传统的自觉探寻,那么保存在他们身上的现代中国的文化记忆,现代中国的心灵信息,就是需要我们一遍一遍去重新激活的丰富资源。

编辑推荐

张新颖,一九六七年生,山东招远人。现任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中国现代文学研究和当代文学批评。

《有情(现代中国的这些人文事)》为作者的随笔集,讲述了现代文学史上的一些往事和名家佚事。内容包括《孤桑好勇独撑风》、《“你不能做我的诗,正如我不能做你的梦”》、《“我要看来看去的看一下”》、《猫头鹰、蛇之类》、《暗途、河流、墓碣》、《启发悲哀和苦感》等。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有情(现代中国的这些人文事)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张新颖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上海书店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45803952
开本 32开
页数 296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35
出版时间 2012-05-01
首版时间 2012-05-01
印刷时间 2012-05-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362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67.1
丛书名
印张 9.5
印次 1
出版地 上海
210
145
15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4 17:56: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