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妇科学(全国中医学院二版教材重刊)/中医老课本系列》编著者成都中医学院。
本书原为1964年中医学院试用教材(二版教材),现重新印行,供中医院校师生、西医学中医者及自学中医者参考。
图书 | 中医妇科学(全国中医学院二版教材重刊)/中医老课本系列 |
内容 | 编辑推荐 《中医妇科学(全国中医学院二版教材重刊)/中医老课本系列》编著者成都中医学院。 本书原为1964年中医学院试用教材(二版教材),现重新印行,供中医院校师生、西医学中医者及自学中医者参考。 内容推荐 《中医妇科学(全国中医学院二版教材重刊)/中医老课本系列》编著者成都中医学院。 《中医妇科学》分总论、各论两部分。总论系统地论述了妇女的月经、妊娠、分娩等生理特点和卫生保健及妇科病的病因病机,并充实了诊治概要的内容。各论分月经病、带下病、妊娠病、产后病、妇科杂病等章,每病分列概说、病因病机、辨证施治等项,并适当吸取全国各地的治疗经验,力求达到说理清楚、辨证确切、方药恰当,理论密切联系实际。在辨证施治部分,除分析证候,指出治疗原则而外,还列述了方药和方解,增加了理、法、方、药的系统性,使学者易于掌握应用。 本书原为1964年中医学院试用教材(二版教材),现重新印行,供中医院校师生、西医学中医者及自学中医者参考。 目录 第一章 妇女的生理特点 第一节 胞宫 第二节 月经 一、月经的生理现象 二、月经产生的机制 第三节 妊娠和分娩 第二章 病因与病机 第一节 气血失调 第二节 脏腑功能失常 第三节 冲、任二脉损伤 第三章 诊断概要 第一节 望诊 一、面色 二、唇色 三、舌色 第二节 闻诊 一、声音 二、臭气 第三节 问诊 一、年龄 二、现病史 三、前后二阴 四、旧病 五、生活、职业、嗜好及家庭情况 第四节 切诊 一、诊脉 二、诊腹 第四章 预防与卫生 第一节 经期卫生 第二节 孕期卫生 第三节 临产调护 第四节 产后将息 第五章 治法概要 第一节 调气血 第二节 和脾胃 第三节 疏肝气 第四节 补肾气 第九章 产后病 第一节 胎衣不下 第二节 产后腹痛 第三节 产后血晕 第四节 恶露不下 第五节 恶露不绝 第六节 产后发痉 第七节 产后发热 第八节 产后大便难 第九节 产后小便频数与失禁 第十节 产后小便不通 第十一节 缺乳 第十二节 乳汁自出 第十章 妇科杂病 第一节 不孕 第二节 癜瘕 第三节 脏躁 第四节 阴痒 第五节 子宫脱垂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中医妇科学(全国中医学院二版教材重刊)/中医老课本系列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成都中医学院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47812105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127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130 |
出版时间 | 2012-05-01 |
首版时间 | 2012-05-01 |
印刷时间 | 2012-05-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科学技术-医学-中医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194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R271.1 |
丛书名 | |
印张 | 8.7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上海 |
长 | 240 |
宽 | 169 |
高 | 8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