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孩子绝对不只是在物质上花点钱这么简单。很多家长拼命挣钱让孩子去上各种补习班,在孩子身上投入的情感、智慧、时间、精力却都远远不够。爱的形式重要,内容更重要,对许多人来说形式居多,但内容不够。 教育是一种责任,家长要以身作则,以自己的行动影响孩子。穷养富养的意图都是爱的体现,值得注意的是不能无原则的营造成长的条件。穷养不能抹?孩子的自信,养窄了孩子的胸怀;富养也不能无限扩大孩子的欲望,让他忘了量入为主的基本,最重要的是富养其精神。归根结底,穷养富养不如用心养,用爱养。
图书 | 穷养富养不如用爱养 |
内容 | 编辑推荐 教育孩子绝对不只是在物质上花点钱这么简单。很多家长拼命挣钱让孩子去上各种补习班,在孩子身上投入的情感、智慧、时间、精力却都远远不够。爱的形式重要,内容更重要,对许多人来说形式居多,但内容不够。 教育是一种责任,家长要以身作则,以自己的行动影响孩子。穷养富养的意图都是爱的体现,值得注意的是不能无原则的营造成长的条件。穷养不能抹?孩子的自信,养窄了孩子的胸怀;富养也不能无限扩大孩子的欲望,让他忘了量入为主的基本,最重要的是富养其精神。归根结底,穷养富养不如用心养,用爱养。 内容推荐 穷养不能抹掉孩子的自信,养窄了孩子的胸怀;富养不能让孩子的欲望无限扩大,忘了量入为主的基本。重要的是富养其精神。 城市里条件好的家庭,没必要让孩子天天晴窝窝头;农村里条件不好的家庭,更没必要不惜血本让孩子天天山珍海味。 在穷养中磨炼男孩的品性,而女孩的品质培养也要穷养;在富养中丰富女孩的情感,而男孩的内心也需要精神食粮。 沐浴着父母爱心浸润的智慧,孩子的内心必将开出幸福的花朵,最终将在未来世界里展示美好心灵的一扇扇窗户。 不一定每个孩子都能成为翔龙、飞凤,让孩子做个在草原奔驰的驯鹿、活泼快乐的猕猴、威武而善良的大象,不也很好吗? 目录 第一章 花钱不一定能买到最好的教育 从“再穷也不能穷孩子”到“再富也不能富孩子” 不是什么都要用金钱助跑 穷养,不是让孩子天天吃忆苦饭 富养,不是无条件地答应孩子的一切要求 要舍得花时间和精力陪伴孩子 培养孩子正确的金钱观和价值观 第二章 穷养还是富养要看家境来养 给孩子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 父母是孩子最早的老师和最好的榜样 不要让“包氏父子”的悲剧重演 没有钱,就别强求富着养 不差钱,也没必要穷着养 尊重孩子,让他做自己愿意做的事 第三章 教育孩子没有绝对的性别界线 上帝选择性别,父母选择教育 孩子都喜欢有力量的父母 因材施教,因人制宜 品质的培养与性别无关 有些生存技能,男女都需要 尊重孩子的天性最重要 第四章 宠爱有度,适当的挫折教育是必需的 不要把100分的疼爱变成101分的溺爱 牵着孩子走,不要抱着孩子走 孩子跌倒后,让他自己站起来 你能“包办”孩子的事情到何时? 让孩子学会承担与负责 关键时刻的一句“禁令”胜过百句“表扬” 第五章 把他培养成一个真正的“小皇帝” 像皇帝一样修身治家 像皇帝一样胸怀天下 像皇帝一样饱读诗书 像皇帝一样勤学礼乐 像皇帝一样苦习骑射 第六章 把她培养成一个真正的“小公主” 像公主一样娇贵但不娇气 像公主一样可爱但不幼稚 像公主一样爱慕但不虚荣 像公主一样上得厅堂又下得厨房 像公主一样似水柔情且落落大方 像公主一样一生受宠却不失自我 第七章 教育的出路:爱能幻化出无穷的力量 告诉孩子:这个世界并没有那么不好! 随时随地都用欣赏的眼光看孩子 与你的孩子平等地对话和游戏 教育孩子的根本是富其知识和内涵 用爱释放出孩子天性,照亮孩子前行的路 对孩子生活卷入度高,会剥夺他们的心灵空间 第八章 未来的美好:用爱描绘孩子纯净的心灵 学会道歉,不要养成找借口的习惯 学会原谅,不要对小事斤斤计较 学会尊重,尊重别人就是尊重自己 学会勇敢,世界因你而开阔 学会孝顺,生活因你而和谐 学会感恩,未来因你而美好 试读章节 富养,不是无条件地答应孩子的一切要求 富养并不是无条件地满足孩子的所有要求。富养不是溺爱,也与金钱无关,而是孩子与家长的精神沟通,让孩子感受到被爱、被关心和被理解。 父母对子女的爱都是无私的,最大的心愿就是看见孩子生活得无忧无虑,幸福快乐。家长对孩子的要求也是有求必应,认为幸福就是让孩子的一切愿望得到满足。 穷什么不能穷孩子,很多家长把孩子的需要简单地理解为物质方面的需求,比如穿衣、吃饭、玩具、书籍、乐器、名校名师,甚至大把大把的零花钱等,认为只要自己给孩子提供了丰盛的物质环境,孩子就没有理由抱怨。 两户穷苦人家的女孩子同时向她们的母亲要求购买自行车作为上学的代步工具。丽的妈妈告诉她因为没有多余的钱而不能买自行车,但丽不依不饶地说:“我们班里有一个同学就买了,是她妈妈借钱买的,你也可以借钱来买啊!”妈妈被丽吵得没办法,也因为爱女心切就借钱买了车以满足孩子的心愿。但自行车骑了不到半年就被丽弄坏了,她又要求妈妈再买一辆。这次,妈妈手头宽裕些,于是就又买了给她。然后女儿又要求买漂亮的衣服和滑板车,妈妈都痛快地答应了。丽的妈妈认为反正手头有钱了,女儿想要什么,只要妈妈能办到的都答应她。这样,丽在同龄孩子面前的虚荣心得到了满足,对妈妈也特别的亲热。可是她不知道妈妈是通过夜以继目的加班才稍稍增加了收入的。丽不能体会母亲的钱是多么的来之不易,她只会尽情享受自己的特殊待遇。 洁向妈妈要自行车,她的妈妈与丽的妈妈不同,而是对洁说:“有自行车确实很方便,但我暂时没有多余的钱,我这个月加加班好了,明天是周六,你来我的工厂帮我忙好吗?这样我可以早点做完回家陪你。”洁欣然答应了。第二天,当她在妈妈车间看到妈妈汗流浃背的工作时,心中隐隐作痛,原来妈妈挣钱这么不易,一天工作十几个小时太辛苦了。回到家,洁对妈妈说:“我不买自行车了,其实走路上学也很好。”妈妈知道洁为什么这样说,她没有作答,但心里却暖暖的。当月末发薪水时,妈妈给洁买了一辆自行车。洁对这辆车爱护有加。以后,洁从不要求买“奢侈”的东西,还总是安慰妈妈工作不要太辛苦。 丽的母亲虽然在物质上富养,但却忽略了对孩子精神上的教育,丽觉得母亲满足她的要求是理所应当,她不理解母亲为她付出多少辛苦,而洁在精神上是富养的,她懂得感激,理解母亲为了满足自己的愿望付出很多,所以她珍惜自己拥有的一切。 对独生子女的家庭来说,孩子的要求基本都能得到满足,如果孩子的需求没能得到满足,家长就会感到自责和内疚,似乎家长无条件地满足孩子的需求是天经地义的,而孩子也不必考虑家长每天是多么的辛劳。为了成绩,家长会和孩子做交易,达成协议,但实质上并不能让孩子有上进心,因为他们的要求家长都能满足,学习也就没必要了。 通常家长在满足孩子的同时也是在满足自己:一是盲目攀比。别人孩子有的,我的孩子就得有,不能让人家比下去;二是由于补偿心理。自己以前没有,现在要在孩子身上补偿。家长工作忙没时间陪孩子,通过满足孩子的要求来补偿;三是有求必应。家长认为再难也不能难了孩子,只要孩子提出要求,家长就一定竭尽所能满足。孩子快乐了,家长心里也得到了安慰,殊不知,这样做却是给孩子的未来种下悲剧的种子。 爱孩子不是无条件地满足孩子的要求,而是要养其精神。孩子总会产生各种愿望,如果家长无原则地满足他们,孩子会觉得自己是最重要的,自己的愿望必须满足,久而久之,孩子会变得自私、专横,当他们得不到想要的东西时就会非常失落,非常愤怒。那些娇生惯养的孩子将来很有可能成为社会的叛徒,或者家庭的暴君,因为他们不能忍受一点挫折和约束。 事实上,物质上的富足未必能让孩子获得真正的幸福,物质富有而精神贫乏的孩子是不幸的。富养不是溺爱,也与金钱无关,而是孩子与家长的精神沟通,让孩子感受到被爱、被关心和被理解。丰富的精神生活是孩子的迫切需求,简单的物质生活是孩子的体验需求,两者组成了孩子成长的天平,有一边倾斜,就会使孩子的生活失去平衡。 父母不应该只关心孩子的物质生活,还需要关心他们在看什么,想什么。孩子的心像一朵初开的花,像一泓纯净的水。与孩子的吃穿用比起来,家长更需要支持和理解孩子,培养孩子的爱心。 良好的教育不意味着用金钱堆积,靠的是心灵灌输。疼爱孩子不是一味满足他所有的要求,对孩子的关爱程度不能用金钱来衡量。最重要的是做孩子的好朋友,倾听孩子的声音,积极乐观放手让孩子去做,学习分享,注重精神教育,给孩子快乐的童年。根据自己的经济水平,努力给孩子营造一个和谐健康的家庭氛围。孩子需要的是父母的爱和一个健康的成长环境。即便你愿意为孩子花多少钱也比不上你抽出一些时间和精力陪伴孩子。 P12-15 序言 俗话说:“穷养儿子富养女。”穷养儿子,让儿子多经历一些磕绊和摔打,多吃苦,才能磨砺出坚强的品质,成为项天立地的男子汉;富养女儿,给女儿富足的物质、优越的环境、开阔的眼界,才能让女孩在长大以后对花花世界产生较强的免疫力,形成自信,形成礼仪,成长为优雅的淑女。 然而,教育孩子绝对不只是在物质上花点钱这么简单。据统计,中国现在有一亿多独生子女,多数家长没有原则、没有节制地溺爱孩子,表面上看很无私,实际上却害了孩子。人们对教育成本的认识存在误区,正确的认识应该是物质投入的低成本和精神投入的高成本,但是现在很多人的做法正好相反,很多家长拼命挣钱让孩子去上各种补习班,在孩子身上投入的情感、智慧、时间、精力却都远远不够。爱的形式重要,内容更重要,对许多人来说形式居多,但内容不够。教育是一种责任,家长要以身作则,以自己的行动影响孩子。许多家长在生孩子的时候并没有想到这种责任,然而养孩子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穷养富养的意图都是爱的体现,值得注意的是不能无原则的营造成长的条件。穷养不能抹掉孩子的自信,养窄了孩子的胸怀;富养也不能无限扩大孩子的欲望,让他忘了量入为主的基本,最重要的是富养其精神。用爱养的用意和中国目前的溺爱是两回事,仅仅把关注的目光投向物质生活上的“穷养”或者“富养”,那就过于表面。归根结底,穷养富养不如用心养,用爱养。 我业余时间在一个由成年人组成的中文学习班里教学。因为语言是有文化背景的,所以我和他们常常会讲起中国文化,从而引起一些中美之间文化对比的讨论。 有一次,我和我的学生们谈起中国家庭对孩子的教育,谈起国内外的中国家长怎么促使孩子学习,不惜一切代价送孩子上好学校等,以至于九月时长岛每一个好学区有越来越多的中国人涌进,把房价推得很高。有同学问为什么学习好这么重要?我回答,对中国家长来说学习好就能上好学校,上好学校就意味着将来能有好工作,挣钱多,生活就会好,从而也就意味着成功。他们问,孩子成功了就意味着他们能幸福吗?你们是怎样教幸福的呢?是啊,成功的人就一定幸福吗?我们教孩子幸福吗? 通常看到一个美国家长骄傲地谈论自己的孩子上了某个大学,而这个大学极其普通;而我们中国家长对自己孩子上的大学永远不满意,好像除了哈佛、耶鲁,其他的都不够好。我自己的女儿也常常和我讲不见得学习不出色的孩子就不成功、不幸福,就不是好孩子。对美国人来说,只要一个孩子做了最大的努力,发掘出最大的潜力,做他们喜欢做的事,那就是成功。每个孩子都有无穷的潜力,每个孩子都可以成为了不起的自己,父母一个很大的责任就是无条件地爱他们,挖掘、培养出孩子了不起的一面。成功很简单,只要今天比昨天做得好,明天比今天做得好,每天都有进步,这就是成功。不需要孩子做谁谁谁,只需要孩子做最好的自己。家长要鼓励孩子树立自己的理想,还应以欣赏的态度帮助他实现理想,因为这使孩子内心逐步形成~种动力,只要家长大胆放手,孩子就可以鹰击长空。在家庭教育中,应以孩子为中心,而不是父母占主导。聪明的父母不是权威者,不是操纵者,也不是管家婆,只把自己作为一个辅助角色,睿智、豁达,给孩子以信任,让孩子信任我们,为孩子创造释放才能的最大舞台。用爱养孩子,是尊重孩子的个性,尊重孩子的成长。 世界上最有名的投资家沃伦·巴菲特在一次采访中透露,他生活中的成就应归功于他的父亲。父亲曾教给他怎样生活和钱没有任何关系,并且说所有的家长可以通过他们对孩子无条件的爱来造就“a better human being”(一个更好的人)。他说:“世界上没有任何力量能像无条件的爱一样。我认为如果你给一个孩子无条件的爱,你就百分之九十地做到位了。也许有些天你不愿意这样做,但那不是关键。只要你知道你总是能回来,那就是非常了不起的。我觉得每一个家长如果在他们孩子小时候把这种无条件的爱给予他们的孩子,那他们就能造就一个好的人才。” 沐浴着父母爱心浸润的智慧,孩子的内心必将开出幸福的花朵,最终将在未来世界里打开美好心灵的一扇扇窗户。 这本书是将我的经历及见闻平白地叙述出来,和大家一起探讨怎样教育孩子,用父母的爱心给孩子营造一个健康的成长环境,从而给孩子一个快乐成长的过程,并以此献给那块养育我给我爱的土地。 张剑萍 ● 2010年7月于纽约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穷养富养不如用爱养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美)张剑萍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东方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06040112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212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158 |
出版时间 | 2010-12-01 |
首版时间 | 2010-12-01 |
印刷时间 | 2010-12-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308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G78 |
丛书名 | |
印张 | 14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北京 |
长 | 233 |
宽 | 157 |
高 | 14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