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顾彬编著的《中国传统戏剧》的对象是中国的戏剧史,在谈论着一话题时,我们用“戏剧”这一类型的概念缩率了某一些汉语区的一般性话剧研究……喜欢中国传统戏剧的朋友一定会喜欢这本书的。
图书 | 中国传统戏剧/中国文学史 |
内容 | 编辑推荐 德国顾彬编著的《中国传统戏剧》的对象是中国的戏剧史,在谈论着一话题时,我们用“戏剧”这一类型的概念缩率了某一些汉语区的一般性话剧研究……喜欢中国传统戏剧的朋友一定会喜欢这本书的。 内容推荐 德国顾彬编著的《中国传统戏剧》对中国传统戏剧的产生发展、在中国与世界文学的地位,以及研究现状和方法等作了较为全面而详尽的分析阐述。作者将《中国传统戏剧》置于跨文化交流的大框架内,注重与欧洲,由其是与德国戏剧做比较,阐述中国传统戏剧对欧洲、对德国戏剧的影响,分析了中国传统戏剧后来在“文学上的倒退,后被欧洲戏剧超越的原因。 目录 前言 序 1.戏剧场所 2.中国戏剧的起源 3.宫廷和娱乐文化 4.中国戏剧两种不同的传统 5.中国戏台上的技艺 6.中国戏剧的一种理论 第一章 宗教与戏剧 一、概述与展望 二、来世债务人 三、金钱的奴隶 四、盆儿鬼 五、关汉卿(约1240约1320):《窦娥冤》 第二章 元代戏剧(1279-1368) 一、元代戏剧(杂剧)的起源 二、白朴(1227-1306):《梧桐雨》 三、马致远(1260-1325):《汉宫秋》 第三章 元代戏剧详述 一、纪君祥(生卒年月不详):《赵氏孤儿》 二、李行道(13世纪):《灰阑记》 三、王实甫(13世纪):《西厢记》及激情后果(关汉卿等) 四、南部戏剧(南戏):石君宝(1192-1272)及其他作家 五、高明(约1305约1370):《琵琶记》 第四章 明代(1368-1644)的罗曼司:传奇和昆曲 一、朱有墩(1379-1439) 二、康海(1475-1541),王九思(1468-1551)及其他作者 三、传奇 四、《白兔记》 五、昆曲 六、梁辰鱼(约公元1519约公元1591):《浣纱记》 七、吴炳(1595-1647):《绿牡丹》 八、阮大铖(1587-1645):《燕子笺》 九、汤显祖(1550 1617):《牡丹亭》 第五章 从文学到语言表达 清代(1644-1911) 一、吴伟业(1609-1672),陈与郊(1544-1611)等 二、洪异(1645-1704):《长生殿》 三、孔尚任(1648-1718):《桃花扇》 四、李渔(笠翁,1611-1680):中国喜剧 五、京剧 展望 论革新与习俗问题 参考文献目录 译后记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中国传统戏剧/中国文学史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德)顾彬 |
译者 | 黄明嘉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61786390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263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304 |
出版时间 | 2011-03-01 |
首版时间 | 2011-03-01 |
印刷时间 | 2011-03-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文学艺术-艺术-戏剧影视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452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J809.2 |
丛书名 | |
印张 | 17.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上海 |
长 | 246 |
宽 | 176 |
高 | 13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