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智慧的钥匙(十种思维方式)
内容
编辑推荐

艾丰所著的《智慧的钥匙(十种思维方式)》讲述的是对所有人都有用的“实用哲学”,它给你一套打开智慧之门的钥匙。那些急于求成而处于浮躁状态的人,本书将使他们察觉到被自己忽略的“智慧的饥渴”。那些感到“智慧的饥渴”而追求“深刻”的人,会对本书更感兴趣。

内容推荐

艾丰所著的《智慧的钥匙(十种思维方式)》提出十种思维方式,正是在这方面所做的努力。《智慧的钥匙(十种思维方式)》中“二三论”告诉我们,把“一分为二”和“一分为三”结合起来,是改革的基本思维方式,必须摆脱阶级斗争为纲时期形成的思维惯性。“匹配论”告诉我们,改革的设计和措施必须与中国发展的需求相匹配。“层次论”告诉我们,所谓渐进式改革,就是分层次由浅入深地推进改革。“协调论”告诉我们,要承认差别、利用差别,以包容的态度对待差别,以协调的方法处理差别带来的矛盾,以求得“包容性发展”。“中性论”和“三合论”告诉我们,改革需要用具有普世价值的标准,通过组合、整合、融合,吸收古今中外一切有价值的东西,来进行新的创造。“公婆论”(两个真理论)告诉我们,改革可能推动历史进步,也可能带来不稳定,必须避免任何一种片面性。如此等等。

目录

序 智慧的饥渴

异言 智慧论

第一章 二三论

第二章 中性论

第三章 有无论

第四章 关系论

第五章 竹竿论

第六章 层次论

第七章 匹配论

第八章 协调论

第九章 三合论

第十章 公婆论

总结

试读章节

(一)

智慧有多重要?

人类社会的发展,归根到底是智慧的发展。无智慧,人与其他动物便无区别。从古至今,地球上的物质资源并没有增添,人的生理机能也没有改变,改变的是人类的智慧。从认识火开始,在实践长河中,人类的智慧越来越发达,越来越能够利用地球的各种资源为人类服务。智慧是人类和社会发展的基础动力和标志。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也是如此。没有文化、没有智慧的民族,是愚蠢的民族,愚蠢的民族大多是落后的民族。

对一个人来说,同样是智慧最重要。

有无智慧决定了你事业的成败。无论是做工作、做企业还是做事业,没有智慧很难做好。没有智慧,做不成任何事;没有大智慧,做不成任何大事。

有无智慧同时决定了你的生活的质量。生活同样需要智慧。有的人,有钱、有权、有名,但就是活得不痛快,在爱情、亲情、友情方面有很多缺失,整天一脑门官司,活得很累,活得很烦,其实就是活得不明白,简言之,活得很蠢。

帮你成为智者——这就是写作本书的宗旨。

(二)

什么是智慧?

一般人对智慧的认识存在两个误区。

一个误区,是把智商和智慧混淆了。智商高可以说聪明,但还不可以说智慧。智商是先天的,由爹妈给的,智慧则是后天修炼的。“聪明反被聪明误”,就是有智商而无智慧。《三国演义》里的杨修是个很聪明却缺少智慧的人,最终命丧曹操之手。诸葛亮智商很高,智慧也很高,他能够借东风烧了曹操的战船,又识破周瑜的嫉妒而安全脱身。

另一个误区,是把知识和智慧混淆了。知识不等于智慧。有些人,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但仅止于“夸夸其谈”,没有实在能力,最多算个“资料库”,人称“书呆子”。“知识就是力量”这句话并未说到家,知识是智慧的营养,只有将知识转化为智慧,才会成为力量。

智慧是解决实际问题的高超的思维能力——这是我们给智慧的定义。

能解决小问题、简单问题,是小智慧;能解决大问题、复杂问题,是大智慧。能够解决某一具体问题是个别智慧,能够解决某一方面问题是专业智慧,能够解决各种问题是基本智慧。

在不同层面的智慧体系中,最重要的是基本智慧。

(三)

基本智慧是怎样构成的?

其包含三个要素:观念意识、心理状态和思维方式。

观念意识是价值取向,是标准。标准对了,才有可能把事情做对;标准错了,其他方面再对也是错的,而且越努力错得越严重。“人定胜天”的观念让人类付出过巨大代价。“逢商必奸”的轻商观念导致了中国长期停滞在小农经济时代。“天朝思想”导致了中国的封闭。“阶级斗争为纲”的观念导致了十年动乱。“商场就是战场”的观念导致了无序和无度的市场竞争。如此等等,都是观念的问题导致的愚蠢。

心理状态是动力。没有良好的心态,做什么事都没有心绪,没有劲头,还有什么智慧可言?老百姓有一句很通俗的话:“不怕背兴,就怕乱兴。”意思是不怕遇到背兴的倒霉事,就怕自己乱兴没心气。心态也是人的生活质量。在一定的物质条件下,人的生活质量其实就看心态如何。吃不愁,花不愁,但天天一肚子牢骚一脑门官司的人并不幸福。

思维方式是思想运行的规则和轨道。思维方式发生问题,即使标准正确、动力足够,也会因为轨道偏斜而发生问题,甚至出“车祸”。同时思维方式还会影响到观念的树立和心态的形成。

最近,报纸上刊登了一条消息,一个初中的女生把她的妈妈和姥姥杀了。为什么杀?原因很简单,她受不了妈妈和姥姥成天没完没了的唠叨。这种唠叨对她来说,简直就是难以忍受的刑罚。忍了一天又一天,终于有二天再也忍不住了,她失去了理性,神经质地爆发了,惨剧发生了。

导致杀人的直接原因是唠叨。唠叨的根源是爱,长辈于对晚辈的爱,希望她好好学习,将来成材,而爱之深责之切,所以成天唠叨。这是爱造成的悲剧。

爱还能造成悲剧?是的。因为施爱者的思维方式有问题。

爱是一个主体对另一个主体的感情。它首先必然承认对方是一个独立的主体,并对这个主体怀有尊重、喜欢、关切的情感,它的本质是尊他的、利他的、无私的。本案中两位长辈,由于思维方式的错误,把对晚辈的爱,变成了对晚辈的折磨,我们可以称之为“绑架的爱”。他们用爱把对方绑架了,不承认晚辈是一个独立的主体,不尊重对方的独立追求和思考,一味地用自己的意志强加在晚辈的身上。正是这种错误思维方式的爱,造成了惨痛的恶果。

男女之间绑架的爱更是普遍。“爱情是自私的”,这句话存在着片面性。恋爱的双方,甲方不爱乙方了,乙方就把甲方给杀了。你究竟是爱对方,还是爱自己呢?夫妻双方以爱的名义进行互相绑架更是屡见不鲜。一大堆约束的条款都借着爱的名义。这种错误思维方式的爱,都是没有好结果的。

电视剧《亮剑》中有一段情节很有意思。一个女大学生,出于对英雄的崇拜,死追李云龙,李云龙也因为对方年轻、美貌、文化高,有所动心。这时候,李云龙原来的妻子并没有和他们大吵大闹,而是把那个女大学生请到家里吃饭。那个女大学生了解了他们在严酷战争中的婚姻历史,自动地退出了。他们都没有用“绑架的爱”,而是用“尊重的爱”,也就是用正确的思维方式解决了问题。P1-3

序言

智慧的饥渴

本书讲述的是对所有人都有用的“实用哲学”,它给你一套打开智慧之门的钥匙。

那些急于求成而处于浮躁状态的人,本书将使他们察觉到被自己忽略的“智慧的饥渴”。

那些感到“智慧的饥渴”而追求“深刻”的人,会对本书更感兴趣。

综观当前中国文化,有四个值得注意的倾向,那就是“快餐化”、“时尚化”、“娱乐化”,以及最近兴起的“微博”带来的“碎片化”。

快餐、时尚、娱乐和微博的走红,是市场化和现代化的必然,在效率、效益、兴趣和大众参与等方面有所突破,是一种进步。但从文化角度深入思考,其也有可能引起一些令人担心的负面效应,不可不察。

一味地追求快餐,会导致粗糙、简陋,以致生产出过多的“垃圾食品”。

一味地追求时尚,会导致短视、应付,以致用短命产品挤压和代替了能够穿越历史的经典。

一味地追求娱乐,会导致庸俗、粗俗和媚俗,以致把调侃和幽默庸俗化,把严肃和郑重妖魔化。

不加分析地推崇微博,会导致思维的即兴化、感性化、碎片化。片面地追逐粉丝的数量,更容易把人引入卖弄隐私、危言耸听、华而不实、哗众取宠的轨道,以致引起不良的社会效果。

当今的中国人,普遍存在着急功近利的浮躁心态。快餐化、时尚化、娱乐化和碎片化倾向,与这种心态一拍即合。这些倾向又往往成为这种心态的最好的表达方式和运营工具。

我们看到:嘴尖皮厚,腹中空空;夸夸其谈,长于卖弄;经纶满腹,没有定力而终不成大事者,不乏其人。粗制滥造、缺乏品位却鼓噪于市的文化产品,屡见不鲜。

此乃文化的偏颇和偏颇的文化使其然。

本书想为文化注入一些淡定和深刻的因素。

2011年,美国苹果公司的CEO乔布斯轰动了世界,也轰动了中国。怎么解读乔布斯?他是一个胸怀“改变世界”理想的人,对当代青年只知道沉溺于商业知识和商业操作而缺少理想很不以为然。他在印度苦修过八个月的坐禅,使其能够在微软辉煌业绩面前保持淡定。他不为眼前诱惑所左右而坚持“追求完美”。他有多方面的文化素养,离开苹果期间有了动画片《玩具总动员》的杰作。他酷爱音乐,有了iPod的发明。总之,他是一个追求深刻和智慧的人。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在现代化的进程中,我们不仅要为其“博大”而骄傲,更要为继承其“精深”传统而努力。

文化的核心是智慧。我们可以说,一切落后的文化,都是缺少智慧的文化,一切先进的文化,都是充满智慧的文化;一切有用的文化,都是智慧的文化,一切有害的文化,都是愚蠢的文化。

智慧的本质是深刻,智慧的天敌是浮躁。

放在读者面前的这本书,就是这方面的努力成果。

2012年是邓小平同志发表南巡谈话20周年。如何深化中国改革,成为举国上下关注、议论以至争论的热点。中国仿佛又处在一个新的十字路口上。

有几点是肯定的:一、绝大多数中国人都乐于见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二、从1979年开始的改革开放取得了巨大成功;三、今后的复兴之路必然是继续深化改革之路。

焦点在于“深化”,争论在于“如何”。

解决“如何”问题,思维方式将发挥基础性的作用。在这方面,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实践经验。改革开放的成功是树立正确思维方式、克服错误思维方式的结果。把这方面的经验总结出来,将大大有助于看清今后的方向。

本书提出十种思维方式,正是在这方面所做的努力。“二三论”告诉我们,把“一分为二”和“一分为三”结合起来,是改革的基本思维方式,必须摆脱阶级斗争为纲时期形成的思维惯性。“匹配论”告诉我们,改革的设计和措施必须与中国发展的需求相匹配。“层次论”告诉我们,所谓渐进式改革,就是分层次由浅入深地推进改革。“协调论”告诉我们,要承认差别、利用差别,以包容的态度对待差别,以协调的方法处理差别带来的矛盾,以求得“包容性发展”。“中性论”和“三合论”告诉我们,改革需要用具有普世价值的标准,通过组合、整合、融合,吸收古今中外一切有价值的东西,来进行新的创造。“公婆论”(两个真理论)告诉我们,改革可能推动历史进步,也可能带来不稳定,必须避免任何一种片面性。如此等等。

中国的改革,是一个发展不平衡的大国的改革,是一个前无古人的独创性改革,是在复杂国际环境下的改革。注重实践,集思广益,避免风险,就成了三条最重要的要求。如果我们在谋划和推进深化改革的过程中,有更多的人运用正确的思维方式,就容易获得更多的共同语言,才有可能付出最小的代价,获得更大的成果。

深化改革是对中国入智慧的新挑战。

作者有幸在懂事以后,看到了新旧中国的巨变,亲历了新中国的发展史,更在改革开放中处于第一线岗位。本书是在几十年工作、生活和学习所获心得的基础上,经过将近五年的打磨写成的。

不奢望它成为畅销书,其内容也不可能无懈可击,只想踏下心来就思维方式问题和读者做一种“深入浅出”的交流。

如果本书能够唤起你对智慧的饥渴,如果本书能够帮助你打开智慧之门,如果本书能够提供深化改革和持续发展的有益参考,那就是作者最大的心愿了。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智慧的钥匙(十种思维方式)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艾丰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经济日报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802574335
开本 16开
页数 231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00
出版时间 2012-08-01
首版时间 2012-08-01
印刷时间 2012-08-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逻辑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374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B804-49
丛书名
印张 1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34
168
15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9 12:5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