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姓李名耳,字伯阳,谥号聃,春秋末期楚国人,曾任周朝守藏史。是中国古代思想先哲第一人,中国的哲学之父,也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他的经典之作《道德经》,又名《老子》,洋洋洒洒五千言,给世人留下了丰富的哲理宝藏,构造出了朴素、自然、豁达、飘逸的宇宙观、人生观和方法论的宏大框架。我们可以从社会、文化、政治、经济等诸多方面获得《道德经》所蕴涵的思想的指导与启迪。
丹明子编著的这本《道德经的觉悟》,力求做到行文通俗易懂,希望能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道德经》中的智慧真谛,让“道”真正地融入我们的日常生活之中,从我们身边的细枝末节就能够体会到老子的思想。
《道德经的觉悟》简介:《道德经》,又称《道德真经》或《老子》,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道经》在前,《德经》在后,共分为八十一章,洋洋洒洒五千言,是中国历史上首部完整的哲学著作。
《道德经》构造出了朴素、自然、豁达、飘逸的宇宙观、人生观和方法论的宏大框架。我们可以从《道德经》中获得社会、文化、政治、经济等诸多方面的指导与启迪。《道德经》的精髓也为越来越多的西方人所惊羡。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统计,被译成外国文字发行量最多的文化名著,除了《圣经》以外就是《道德经》。
日本学者卢川芳郎说:“《道德经》有一种魅力,它给在世俗世界压迫下疲惫的人们以一种神奇的力量。”今天,我们更应该从中汲取智慧,从中悟出处世、经商、为官之道。
丹明子编著的这本《道德经的觉悟》,力求做到行文通俗易懂,希望能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道德经》中的智慧真谛。
人生觉悟
先来听一个故事:五代时有个宰相名叫冯道,冯宰相养了不少门客。所谓门客,就是一种闲人,寄食在名人的门下,有时帮助名人出出主意。有一天,一个门客给别人讲老子的《道德经》,不想一开篇就遇到了天大的难题。古时候讲忌讳,尊者的名字不能随便说,不像现在的人,儿子敢跟父亲称“哥们儿”。“道,可道,非常道”,这一句可怎么讲?“道,可道”,实在是不可道,因为这个“道”字正是主人的名讳,是不能讲的。于是他只得把“道,可道,非常道”,读作:“不可说,不可说,非常不可说。”
这位门客没有想到,其实他的这句话是歪打正着地一下子触及了“道”的真谛。道的确是不可说的,说出来就不是道了。
这里,老子为我们讲述了“道”和“名”的概念,以及“无”和“有”的真意。记得朱子曾经说过:“道就像路一样,是人们所共同拥有的。”所有的天地万物都在遵循的规范,就是这里提到的“道”。
《老子》一书之所以又名《道德经》,究其原因,第一,它要阐明的观点就是什么是“道”;第二,它要阐明的观点就是什么是“德”。搞清楚这两点,并掌握其概念的要领,才能逐步走进其所营造的特殊境界。
古时候的人决不懂得什么是“上网”,也不知道什么是“电脑”和“手机”。“文革”时期的语言,现在的年轻人便不大明白;而黑道上的“切口”,局外人也听不懂。老子说,你要想了解现实中事物的变化,研究概念就可以了,你要是还想研究概念产生之前的那个无名宇宙的奥妙,那你就得用另一套语言系统才行。至于这另一套语言系统是什么,还真不好说。
其实,研究宇宙奥妙的语言不只一套,有科学家用的,他们所阐述观点的语言多是术语,对于一般人来说是听不太懂的;有佛家用的禅语,这种语言如果没有一定的悟性,也很难明白。而老子告诉我们时,所用的又是另外一种语言,它虽然没有华丽的辞藻,但是如果不是有道之士,也无法明白它的深远含义。这种语言就是“悟语”。不仅要参悟语言,就连心灵都得进行晤透,忘却欲望、忘却宠辱。所以说“常无欲以观其妙”,是无心得之。
道,既然是《道德经》所要讲述的核心问题之一,那么,就让我们一同来探讨一下“道”含义吧!在天地还未生成之前,这个“道”就存在于浩瀚的宇宙之中了。所有天体的运动与变化,其中都有“道”的迹象可寻。在这里,“道”所呈现的这一规律,就是我们现在经常说的“宇宙观”,或者称为自然规律。当天地形成之后,“道”这种规律,就自然而然地存于世间万物的生长、活动、变化,以至灭亡之中了。
道,在天地未分之前就一直存在着;在天地形成之后仍然存在,并且为我们的意识所感觉得到。虽然我们无法看见和听见它,但是我们却相信它的存在,并且依旧按照它所设定的轨迹行走着。既然如此,我们就必须了解这种客观规律,让它成为我们的工具,更好地为我们服务。
自从有概念开始,这个世界就分成了两大部分:一部分是现实的实有的世界,另一部分就是虚无的宇宙。一个可以用肉眼看见,另一个只有用心灵才能感受得到,而且还不是一般人的心灵。人类自从成为万物之灵后,有了自己的思想和语言,并且依靠它们进行着生产活动,也依靠它们不断地发展壮大自己,从而成为地球的主人。然而,我们人类的语言和思想活动有着很大的局限性,因此想认识和掌握这百亿年前就已存在的“道”,还是相当困难的,但是,我们人类是一个充满信心的物种,让我们在不断的探索中,去寻找和认识这种古老的终极规律。正是在这种永不停歇的探索和发现中,我们了解到人生和宇宙大道之间的距离,并且找到了一个新的角度,来让我们去思考宇宙大道和人类自身的真意。而提出这一思考方式的就是老子。
他在《道德经》中讲述了“道”是宇宙间所存在的一种无法用语言来描述的大规律,而这种规律似乎存在于我们的意识形态之中,但却无法被我们掌控。因此,在我们了解和认识它的过程中,就需要一个词冠于这个规律之上。然而无法用语言来形容的这种大规律,也不可能有一个长久的、恰当的名字予以冠之。这就是世上没有绝对不变的真理,宇宙大道同样是在不停变化的,所以它的奥妙仍需要我们不断地探索和研究!
但是,我们人类要想认识大道的真解,仍需要一个概念性的词语来体现和解释。这就是“无”和“有”所能承载的状态。俗话说:“无中生有”,在这里所讲的“无”就是没有的概念,表示一种虚空的境界,一种无法描绘的广阔,也就是大道的存在方式。而“有”的含义是从“无”中衍生出来的,它所代表的是一种孕育万物生机的能力和状态。当我们要认清宇宙和自然的这种大规律的时候,“无”和“有”是我们必须把握的两个概念,只有从这两方面去探讨,才有可能帮助我们了解大道的实质!才有可能打开众妙之门!
P3-4
老子,姓李名耳,字伯阳,谥号聃,春秋末期楚国人,曾任周朝守藏史。是中国古代思想先哲第一人,中国的哲学之父,也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他的经典之作《道德经》,又名《老子》,洋洋洒洒五千言,给世人留下了丰富的哲理宝藏,构造出了朴素、自然、豁达、飘逸的宇宙观、人生观和方法论的宏大框架。我们可以从社会、文化、政治、经济等诸多方面获得《道德经》所蕴涵的思想的指导与启迪。《道德经》的精髓也为越来越多的西方人所惊羡。
也许正因如此,很多人都认为《道德经》非常深奥难懂,所以才会望“道”兴叹!
《道德经》分为上下两篇,上篇起首为“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所以人称《道经》;下篇起首为“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所以人称《德经》。《道经》讲述了宇宙的根本,道出了天地万物变化的玄机,讲述了阴阳变幻的微妙,《德经》说的是处世的方略,道出了人事的进退之术,包含了长生久视之道。《道德经》的智慧,源于老子对世情的洞察:时代的战乱、社会的不安定、人事的纷争、生命的无常,点点滴滴积淀成老子关于人性的修养、处世哲学、治国之道、军事哲学、养生之道等智慧之学。例如,“见素抱朴,少私寡欲,绝学无忧”(第十九章)的思想,告诉人们清静无为可以养神长寿;“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第五十八章)、“反者道之动”(第四十章)的观点,说明世事常变化、矛盾和对立转化是永恒不变的规律、福祸相互转化的道理。“知足不辱,知止不殆”(第四十四章),教导人们不要追名逐利;“无为而治”的观点,又指出了领导艺术的至善境界……
《道德经》不仅是一部哲学经典,而且它的文字简洁、辙韵强劲,可以被看作是一种特殊形式的诗。因此,有人说《道德经》是哲学的诗化表述。但是,它比我们通常所说的诗更具有完整、丰富的哲学内涵和人生哲理。如今我们耳熟能详的许多哲理成语,比如“福祸相倚”、“知足不辱”、“大智若愚”、“哀兵必胜”、“和光同尘”、“视而不见”、“听而不闻”、“天网恢恢.疏而不漏”、“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为而不恃”等等,都源自于《道德经》。字宇珠玑,如同警句一样开启我们的智慧,激发我们的灵感,警醒我们的意识,使我们神游天界外,道由意中来!
老子的思想体系包含着丰富、精妙的生存智慧、管理智慧,其中的妙语箴言,即使经过两千多年岁月的洗礼,依然光彩熠熠。日本学者卢川芳郎说:“《老子》有一种魅力,它给在世俗世界压迫下疲惫的人们以一种神奇的力量。”在21世纪的今天,我们更应该将《道德经》当做解决新世纪人类各种矛盾和问题的睿智之书,从中汲取无穷的智慧和力量,帮助我们在人生道路上更好地生活和工作,从而使我们短暂的生命获得无尽的快乐与成功!
林语堂先生曾经说:“我觉得任何一个翻阅《道德经》的人最初一定会大笑;然后笑他自己竟然会这样笑;最后会觉得现在很需要这种学说。至少,这会是大多数人初读老子的反应,我自己就是如此。”因此这本《道德经的觉悟》,力求做到行文通俗易懂,希望能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道德经》中的智慧真谛,让“道”真正地融入我们的日常生活之中,从我们身边的细枝末节就能够体会到老子的思想。但是,真正做到深入浅出是很不容易的,既要表明老子的观点,还要结合现实,因此也就只能将自己的理解进行一个简单的陈述,希望能给大家带来一些智慧的启迪,其中存有不足在所难免,希望读者给予指正。
老子思想的集大成《道德经》,像一个永不枯竭的井泉,满载宝藏,放下汲桶,唾手可得。
——尼采
不读《老子》一书,不知中国文化。
——鲁迅
老子是中国哲学的鼻祖,是中国哲学史上第一位真正的哲学家。
——胡适
我觉得任何一个翻阅《道德经》的人最初一定会大笑;然后笑他自己竟然会这样笑;最后会觉得现在很需要这种学说。至少,这会是大多数人初读老子的反应,我自己就是如此。
——林语堂
老子所说自然为何物?老子说:“自然者自然而然也。”自然就是自然而然,也就是平常所说的天然,指万事万物没有人为因素的那种状态,清水出芙蓉,自得天成。自然是“道”的根本特性,也是道家所提倡的一种生活态度。
——于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