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成功可以复制(十五位冠军的成长经历)
内容
编辑推荐

人们常说,体育是一项青春壮丽的事业,然而,运动员的青春则常常是伴随着汗水和泪水度过的,许多时候还要付出血的代价。为给祖国赢得一块金牌,他们需要忍受多少常人难以想象的伤痛之苦,挫折之苦,惜别之苦。他们挑战生命的极限,过着别样的人生,而心甘情愿。透过这些鲜为人知的真实故事,读者将会深深感受到中华民族那种百折不挠的进取精神。

这部书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内容生动,情节跌宕起伏,记录的是读者想知而又不得知的冠军们的生活故事。

内容推荐

一个成功者的出现,不仅仅是一个人的能力所能及的,金牌是凝聚了众多知名的、不知名的,乃至默默无闻的人们劳动、智慧的结晶。从事体育的运动员,以祖国的荣誉高于一切,呕心沥血,勇于竞争,克服重重困难获得金牌。当胜利者登上领奖台时,感慨万千,家庭生活、奋斗足迹、成功的欢乐、失败的痛苦,以及心理上所承受的巨大压力……把这些赛场内外、金牌背后不为人知的惊心动魄、喜怒哀乐、儿女情长真实地记录下来,就有牵动人心的奇异力量。

目录

张怡宁:乒乓天使的魅力

姚明:浓浓父母情,深深夫妻爱

申雪、赵宏博:结对双滑登巅峰

杨威:爱情助阵,全能登顶

刘翔:师徒相携如父子,真情奇迹一起飞

张宁:早恋秘而不宣,奥运飞羽夺冠

王皓:激昂凸现霸气,世界排名第一

王治郅:一家三中锋,灌篮出英雄

王励勤:驰骋乒坛摘金夺银,母亲是领路人

郭晶晶:火车司机打造跳水公主

郭跃:乒乓“一妹”,男性打法称雄世界

胡佳:父亲逼儿跳水,10米高台金牌生辉

陈中:花儿一样的姑娘,跆拳道武打称王

许昱华:情缘棋缘和宝宝一起见证冠军

试读章节

宁宁4岁多的时候,有天一个人在家,屋外小院里晾着西瓜子,午前突然来了一阵风雨。她妈妈王凤英中午下班回家,一路走一路担心屋外的西瓜子被雨水冲跑了。等她回到家里,果然,瓜子不见了,便连忙问:“宁宁,院里的瓜子怎么没了?”宁宁回答说:“快下雨的时候,我给拿屋里了。”妈妈一听,脸就像乐开了花儿一样的说:“宁宁真顶用啦。”

宁宁的模仿力很强,她见大人们用刀子削果皮,她也拿起水果刀切广柑,一使劲把手削了道大口子,到医院缝了几针,竟一声没哭。小姑娘的坚强,感动的大夫说:“这小孩太坚强了,长大了准能做番事业。”

张怡宁的妈妈听了医生的话,嘴里没说什么,可心里乐呵,就像炎热的夏天吃了根冰棍似的,那叫痛快。

王凤英就盼着女儿长大成材,因为,她自己年轻的时候,就有许多梦想。可当黄金年龄段,赶上插队风潮,在农村修理了几年地球。回城时年龄大了,再想学点专门技能,也没机会了。

王凤英就把梦想寄托在下一代人身上。她特别喜欢女孩,在宁宁出生前,她所准备的婴儿用品全是女孩用的,夜里还做过许多生女孩的美梦,把一切希望都寄托给女儿了。

果然美梦成真,女儿降生是她最大的快乐。宁宁刚满月她就迫不及待地对她进行启蒙教育。她像迷了心窍似的,给女儿说话,也不管她听懂听不懂,反正是母女俩尽早沟通。有时邻居听了都好奇,隔着玻璃窗问她:“凤英,你在跟谁说话呢?”

“我跟我女儿说话呢。”心里那个乐呀,甭提多高兴了。她总觉得孩子能听懂妈妈的话,能进行交流。

当宁宁刚会说话时,她就教孩子背唐诗、数数儿什么的。她在农村劳动几年,深有感触地教女儿背诵: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王凤英也不觉得这是超前教育,只不过是望女成材的急迫心情罢了。

2.一家人都爱打乒乓球

过了些日子,一家三口又搬到姥姥家住了。嚯,这可是个大家庭啊,有爸爸、妈妈、姥姥、姥爷,还有舅舅和他的一家人,人多很热闹,但也很和谐。这一大家子人没有人从事体育工作,但都爱好体育。

张怡宁的妈妈以亲身体会告诫女儿:女孩子长大成人,要想在社会上立足,必须有一技之长。所以,孩子不到3岁,便让她描红模子写大字,开始写柳公权的《玄秘塔》,再写颜真卿的《多宝塔》,颜筋柳骨嘛,多练练不但字好看,对一个人的性格都有很大影响。

王凤英喜欢女儿,希望宁宁身段端庄,苗条,优美。于是,就把她送到舞蹈学校学习舞蹈。在舞蹈班里,宁宁的年龄最小,也最有发展前途。学舞蹈的那些孩子就像小燕子似的,飞来飞去,跳得可认真啦。可是宁宁不太喜欢跳舞,她就乱蹦乱跳。那么多学生,老师对这个小不点也照顾不过来,也没有拿出时间专门教她。张怡宁的妈妈干着急也没办法,就耐心地对女儿说:“宁宁,咱们交了那么多学费,也没见你学到什么真东西,照这样下去,就荒废了大好时光。”老师一弹琴,孩子们就飞身起舞,可张怡宁呢,就在那里乱转悠。下课后,她妈妈就数落女儿:“宁宁你瞧别的小朋友跳得多好,你怎么不好好学呢?”不管怎么说,她就是提不起兴趣来。

王凤英就对女儿说:“唉,强扭的瓜不甜,不喜欢,不学了吧。”就这样,白白跳了3个月的舞。

张怡宁从小身体瘦瘦的,不壮实,妈妈就带她去武术班、游泳班,终因肩不够宽,没学多久就不去了。一直没找到孩子喜欢的项目学,她妈妈心里急,可张怡宁一点不急,很沉着地说:“我参加的是兴趣小组,不感兴趣就别学了。”她妈妈_听,是这么个理儿,打这起也就不强求了。

可是,眼看女儿都4岁多了,身材还不算高,她想,女儿能有个模特那样的身材该多好啊!

于是,王凤英又带宁宁到了模特班报名。那天,模特班里正播放日本电视剧《排球女将》,宁宁聚精会神地看,看得津津有味。回到家,王凤英就模仿电视剧,用一根线绳把乒乓球吊起来,让张怡宁每天都跳着打球,还对女儿说,这样做你就能长高个儿了,很快就成亭亭玉立的小姑娘了。恰巧儿,张怡宁就喜欢这蹦蹦跳跳的,觉得这太好玩了。

这回把宁宁小姑娘给迷住了,一有空儿就打球。张怡宁的老舅王宝新喜欢打乒乓球,他是在学校洋灰台子上打出来的,属于业余高手,正手挥拍是一绝。他发现外甥女宁宁如此喜欢打球,就和她商量:“宁宁要不要学打乒乓球啊?”立刻,张怡宁说:“好吧,您教我呀。”

“你喜欢学我就教。”她舅舅是个热心肠,当即就给她讲解打乒乓球的一些方法和要领,随说着就跑到一所小学的操场里,在洋灰台子上,乒乒乓乓地打起来。由于宁宁发球不熟练,没少到处捡球儿,舅舅心疼她太累了,就说:“宁宁,‘咱们收拍吧。”张怡宁用手抹把汗,不肯走。这时,张怡宁的爸爸张启源对王宝新说:“既然孩子还没打够,就多打会儿吧,你要是累了我来。”父女俩又练了好一会儿。张怡宁的妈妈王凤英也来了,她很直率地说:“咱这孩子身体单薄,通过打球锻炼,身子骨儿兴许能壮实起来。”一家入不谋而合,都支持宁宁学打乒乓球。

王宝新没受过科班训练,但他的正手动作很正规,要求宁宁挺严格,但是没有打过她,有时急了,顶多拿球拍砍一下,提醒注意就是了。

练了一阵子,张怡宁进步特别快,但王宝新打直板,没法教反手动作。于是,就带着宁宁去了西城体校,专门学了3个月的反手打球。当时,张怡宁只有4岁半,还够不着球台呢。她在这里学习属“编外”,只能在中午趁正式学员休息的时候,打一会儿球。她爱上了乒乓球,就像旱天的鹅见了水一样,畅游不止。有时中午休息,乒乓馆是锁着的,她就爬窗户进去打球,有时候没穿球鞋,就光着脚打,经常是正式队员开始训练了,她还没有打够呢。

P3-7

序言

在我的案头上,放着一部书写冠军真实生活的书稿。这是作家、体育记者刘綮林同志用多年的心血和汗水凝结成的文字,他把这本书奉献给教练员、运动员和广大读者。

活跃在体坛上的中国运动健儿,克服了巨大的困难,发扬顽强拼搏的精神,不畏强手,团结协作,以精湛的技术,良好的道德风尚,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备受国人关爱。

一个成功者的出现,不仅仅是一个人的能力所能及的,金牌是凝聚了众多知名的、不知名的,乃至默默无闻的人们劳动、智慧的结晶。从事体育的运动员,以祖国的荣誉高于一切,呕心沥血,勇于竞争,克服重重困难获得金牌。当胜利者登上领奖台时,感慨万千,家庭生活、奋斗足迹、成功的欢乐、失败的痛苦,以及心理上所承受的巨大压力……把这些赛场内外、金牌背后不为人知的惊心动魄、喜怒哀乐、儿女情长真实地记录下来,就有牵动人心的奇异力量。

人们常说,体育是一项青春壮丽的事业,然而,运动员的青春则常常是伴随着汗水和泪水度过的,许多时候还要付出血的代价。为给祖国赢得一块金牌,他们需要忍受多少常人难以想象的伤痛之苦,挫折之苦,惜别之苦。他们挑战生命的极限,过着别样的人生,而心甘情愿。透过这些鲜为人知的真实故事,读者将会深深感受到中华民族那种百折不挠的进取精神。

这部书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内容生动,情节跌宕起伏,记录的是读者想知而又不得知的冠军们的生活故事。

我真诚地希望读者,通过阅读此书,更加关注中国体育事业的发展,加深对我们运动员、教练员的理解。

我真诚地希望中国运动员、教练员在21世纪创造出更多新的纪录,希望中国的作家、记者更多地将笔触投向火热的体育竞技场,创造出更多无愧于我们时代的新篇章。

伍绍祖

后记

拼搏在赛场上的优秀运动员,经常参加世界级大赛,延续取得优异成绩。他们从思想品德,身体素质以及竞技状态,都经受住严峻考验,在世界大舞台上一展雄姿,夺金摘银。

新一代体育健儿,焕发出青春活力,运用当今世界最先进的科学技术,以良好的道德风尚,战胜强手,名扬世界。

体坛上的优秀竞技者们,随着年龄增长,不仅成绩显赫,爱情生活随之出现。他们肩负着超负荷运动训练,又独享甜蜜的爱情生活,并能摆正二者关系:事业让爱情美满,爱情作为事业成功的动力。

体育明星成材成功,并非一人能力所及,有浓浓亲情培养,有黄金搭档,有教练师长,真情互动,完美人生。他们从棵棵幼苗,到茁壮成长,离不开阳光雨露浇灌,离不开国家的培养。

运动员的经历,多有传奇色彩。他们的青春年华,奉献给体育事业,伴随着汗水和泪水,有时还要付出血的代价。他们都无怨无悔,心甘情愿挑战生命极限。他们那力与美的展示,犹如璀璨的艺术之珠,升华到如此高的境界,凝结着众多人的心血。

竞技者的运动生涯与众不同,获得冠军殊荣,成为明星,非一般人所能为,但在生活中,他们又是很普通的人,只是他们比普通人承受着更大的压力。拼夺奖牌,换来普通人之不普通,体现出平凡中的伟大。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成功可以复制(十五位冠军的成长经历)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刘棨林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国三峡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802236417
开本 16开
页数 242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00
出版时间 2010-11-01
首版时间 2010-11-01
印刷时间 2010-1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图书小类
重量 0.324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825.47
丛书名
印张 15.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39
170
13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5 12:4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