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中国善书研究(增补本上下)/海外中国研究系列/凤凰文库
内容
编辑推荐

本书是“海外中国研究系列”之一,是酒井忠夫教授在其博士学位论文基础上积其毕生精力而完成的一部经典著作。上卷论述了自宋代到明末清初善书的制作、流通及其与当时的中国政治、社会、文化各方面的关系;下卷论述了从明末清初到清末与善书相关的诸问题,并阐述了善书文化在日本、朝鲜等中国周边地区的传播情况。具体内容包括明末的社会与善书、袁了凡的思想与善书、儒学者与善书文化、从“居官功过格”到《得一录》等。该书可供各大专院校作为教材使用,也可供从事相关工作的人员作为参考用书使用。

内容推荐

“善书”即劝善之书,不仅常见于宋代以后的史籍,在民间也广为流传。始于《感应篇》的中国庶民文化中的善书运动,在明末清初达到高潮。本书是酒井忠夫教授在其博士学位论文基础上积其毕生精力而完成的一部经典著作。上卷论述了自宋代到明末清初善书的制作、流通及其与当时的中国政治、社会、文化各方面的关系;下卷论述了从明末清初到清末与善书相关的诸问题,并阐述了善书文化在日本、朝鲜等中国周边地区的传播情况。本书史料翔实。以善书这一历史现象为主线,对明末清初庶民社会的历史、王朝的民众教化政策及民众救济福利政策、三教合一思想等进行了综合性研究,阐明了明清时代特别是明末清初在中国历史上的重要意义。

目录

译者的话

上卷

序说

第一章 明朝的教化政策及其影响——以敕撰书为主线

 一 前言

 二 明朝的敕撰劝戒书

 三 敕撰劝戒书的种类

 四 敕撰劝戒书的俚俗形式

 五 《大诰》的劝戒教化

 六 六谕的问题及乡约中的六谕

 七 乡约与六谕

 八 六谕与家训

 九 六谕的演训及其对民间的影响

 十 敕撰劝戒书的演训及其影响

 十一 敕撰劝戒书与民众宗教

 十二 教化政策与乡绅、士人

第二章 明末的社会与善书

 一 乡绅、士人的用语

 二 乡绅、士人与科举制度

 三 乡绅与明末的社会

 四 士人与明末的社会

第三章 明代的三教合一思想与善书

 一 前言

 二 太祖的宗教政策和三教思想

 三 泰州学派的三教思想

 四 科举与三教思想

 五 三教思想与正统思想

 六 三教思想与善书

 七 文人与三教思想

 八 林兆恩的三教思想

 九 东林学派与三教思想

 十 道教与三教思想

 十一 佛教与三教思想

 十二 三教思想与明代民众文化的地域性

第四章 袁了凡的思想与善书

 一 前言

 二 袁了凡的传记

 三 袁了凡的著作

 四 举业之学

 五 善书的思想

 六 袁氏之家的传统

第五章 功过格的研究

 一 前言

 二 在功过格以前

 三 道藏本功过格

 四 袁了凡的功过格与袜宏的《自知录》

 五 明末的功过格——《迪吉录》格与《日乾初揲》、《劝戒全书》本功过格

 六 清初的《汇编功过格》与《汇纂功过格》

 七 不费钱功德例

 八 总结

第六章 阴骘文

 一 前言

 二 《阴骘文》的诸注释书

 三 阴骘文的经文

 四 阴骘文的源流、归结

第七章 明末的妖书邪经与宝卷类邪经卷

 一 前言

 二 明末宝卷以前的通俗宗教经卷

 三 明末的宝卷

下卷

前言

第一章 清朝的民众教化政策——关于圣谕宣讲

 一 《劝善要言》与民间的六谕衍义

 二 《圣谕十六条》的宣讲

 三 在城宣讲与在乡宣讲

 四 明代的六谕宣讲《乡甲会图》与清代的圣谕宣讲《城乡宣讲跪拜位图》

 五 圣谕宣讲乡约保甲中的“记善”“记恶”等四簿

 六 圣谕广训宣讲与孝弟忠信礼义廉耻

第二章 《宣讲要集》与《宣讲拾遗》附关于《救生船》的重刻

 一 关于《宣讲拾遗》

 二 《宣讲集要》与《宣讲拾遗》

 三 《宣讲集要》与圣谕十六条

 四 《宣讲集要》与《宣讲引证》的编辑

 五 《宣讲拾遗》的出版经理人及捐书捐资者

 六 民间的宣讲

 附 关于《救生船》的重刻

第三章 儒学者与善书文化

 一 关于清言

 二 关于《菜根谭》

 三 儒学中的心学与善书

 四 关于《人谱》与《圣学入门书》

第四章 清代感应篇中的译著书及其流通——《太上感应篇图说》与《感应篇直讲》

 一 吕海寰与慈善救济会及中国红十字会

 二 关于《感应篇合注》

 三 关于《太上感应篇图说》

 四 许缵曾《太上感应篇图说》

 五 两种光绪刊《太上感应篇图说》

 六 徐天行的《太上感应篇注疏》

 七 关于《太上感应篇直讲》

 八 《太上感应篇直讲》的印刻流通

第五章 从“居官功过格”到《得一录》

 一 前言

 二 颜茂猷的“当官功过格”

 三 清初的“居官功过格”——徐天行等的“居官功过格”

 四 关于“费钱功德例”

 五 官长、乡绅的“不费钱功德例”

 六 三教归儒的行政性地区社会的善堂协同体与善书

 七 关于《得一录》

第六章 《同善录》和《敬信录》、《敬信录》的流通

 一 前言

 二 关于康熙五十七年所刊《同善录》

 三 《敬信录》的编辑和《关帝觉世经》

 四 《敬信录》的流布

 五 《敬信录》的各版

 六 《全人矩矱》、《暗室灯》附《文昌功过格》异本

第七章 清末的善书

 一 道光以前清代善书的总括

 二 清末的善书

 三 关于清末的善书丛刻

第八章 明末以后、清代的宗教结社

 一 前言

 二 祩宏、德清等的革新佛教的无为教批判

 三 《开心法要》与无为教

 四 明末的诸宗教结社

 五 赵古元的宗教结社与刘天绪的无为教结社

 六 明末与宦官势力有关的宗教结社

 七 清代的宝卷与宗教结社

第九章 波及江户时代日本文化的中国善书的影响与流通 附 冲绳、朝鲜、东南亚

 一 前言

 二 中国文化向中世、近世日本的传输——以善书为主

 三 中国善书在江户前期日本的流通

 四 中国善书在江户中、后期日本的流通

 附录一 关于琉球版善书

 附录二 朝鲜及东南亚

索引(原著索引,页码为边码)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中国善书研究(增补本上下)/海外中国研究系列/凤凰文库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日)酒井忠夫
译者 刘岳兵//何英莺//孙雪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江苏人民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214063199
开本 32开
页数 840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710
出版时间 2010-08-01
首版时间 2010-08-01
印刷时间 2010-08-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伦理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998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B825-092
丛书名 海外中国研究系列
印张 26.75
印次 1
出版地 江苏
230
155
46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0 23:35: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