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红色潇湘行
内容
编辑推荐

这是一本记录红色经典的作品。作者且行且记,图文并茂,从伟人先驱到巾帼女杰,从革命壮举到爱恋情怀,从现世锦绣到历史沉钩……故居、塑像、馆堂、旧址、广场、遗物、陵园、墓碑……一砖一瓦、一草一木,更兼人文历史、典故轶闻,细细描摹,娓娓道来,深深吟唱,写景记事,抚今追故,瞻物忆人,于景物、史实、故事中寄予无限的敬仰和追思,呈现出一幅幅红色的图画、一曲曲红色的赞歌、一腔腔红色的情怀,读来让人身临其境、心潮起伏,身未动而心已远。

内容推荐

湖南是一片红色的热土。近代自维新变法、辛亥革命、五四运动,至秋收起义、湘南起义、平江起义,到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潇湘大地的每一寸土地都饱经鲜血的侵染、烈火的洗礼、历史的锤炼。

本书将与你相约新韶山,去清水塘——寻踪伟人的理想与爱情,领略第一师范的“风华正茂”,寻访湖南自修大学旧址,寻访湘南的红色足迹,秋访粟裕故里,带你走进平江……

目录

相约新韶山

清水塘——寻踪伟人的理想与爱情

第一师范:风华正茂

橘子洲头:谁主沉浮

爱晚亭:层林尽染

寻访湖南自修大学旧址

花明楼,风过往事梦依稀

穿越了沙漠别忘记骆驼

新民学会:建党先声

铭记松树的风格——瞻仰陶铸故里

浏阳胡耀邦故居探微

溆浦之恋

春回乌石寄情思

最是后园风景好——访林伯渠故居

歌行桑植洪家关

国有疑难可问谁

便江边的黄克诚大将故土

一座旧宅院的历史记忆

秋访粟裕故里

文家市——采集“圣火”的地方

寻访湘南的红色足迹

走进平江

茶陵县工农兵政府:中国第一个红色政权

夏明翰故居,记镌一曲生命的绝唱

后记

试读章节

浏阳胡耀邦故居探微

著名历史学家范文澜曾经说:“浏阳这个地方了不得。”是的,在中国轰轰烈烈的近代史上,谭嗣同、唐常才、焦达峰、胡耀邦、宋任穷、王震、王首道等许多仁人志士,都是从浏阳这片山水中走出去的,在历史的辽阔舞台上成就了惊天动地的伟业。在浏阳短短一日,我们来不及一一寻访这些风流人物成长与奋斗的足迹,而匆匆探访的胡耀邦故居,给我们留下了惊鸿一瞥和不虚此行的美好印象。

距浏阳市区约40公里的中和乡苍坊村,是已故总书记胡耀邦的故乡,这里离秋收起义文家市会师旧址只有3公里,胡耀邦故居就坐落在罗霄山余脉湘赣边境一个名叫“西岭”的山脚下。

出长沙,进浏阳。从这个闻名世界的花炮之乡迤逦南行,沿途可见连绵不断的葱郁山峦蜿蜒而来。打开车窗,微风拂面,送来繁花山林里的一股幽远的清香。雨后初晴,空气出奇的明净,近谷不生烟,远山不起霭,秀美的农庄风景像明信片一样展露在眼前。陶然间,我们在公路北侧看到了一块蓝底白字的路牌,上面用中英文醒目地标有“胡耀邦故居”字样和指示箭头,随指示箭头前行几分钟,便隐约可见山坡上的胡耀邦故居了。

故居是一座稠密绿荫掩映下的农家院落,青瓦黄墙,年代久远,据说始建于清咸丰年间。胡耀邦同志出生于此,并在这里度过了他的童年和少年时代。1930年,年仅15岁的胡耀邦投身革命离开了家乡,直到1963年回湖南考察时才重返故居住了一宿。

如今的故居,仿佛一座隐匿于喧嚣之外的世外桃源,静谧而安详。坡前的半亩池塘里,片片新荷浮出水面,三两只蜻蜒随风起舞,一会儿上下翻飞,一会儿轻盈滑翔,瞬间停伫在荷梗上怡然自乐,瞬间又消失得无影无踪。

我们从山脚的小广场右侧拾阶而上,迎面便看到朝门黑色牌匾上由张爱萍将军题写的“胡耀邦故居”几个大字。朝门两边是一副对联:“支分西岭,业绍南塘。”意指胡家从江西迁徙而来,在这罗霄山脉的西岭脚下世代耕种400余年的历史。

入朝门,只见青苍的草树、古旧的故居、磊落的土石,一同映照在初夏和暖的阳光中,散发着一股热力与温馨的气息。故居是典型的湖南农家建筑,坐北朝南,小青瓦,砖木结构。房屋是胡耀邦的曾祖父及其哥哥当年所共有,有19间房,中间的“泮公享堂”是供奉祖先牌位的地方,为两家共有,平日做大客堂。经两代相传,属于胡耀邦父亲胡祖仑家的房子只有其中的7间半。

走进故居,目光所及的居家用品都十分平常而简陋,只有杂屋里摆放着的一台约1米高的木制扯筒机很吸引我们的注意,原来这台扯筒机就是浏阳民间用来做花炮的。年少时的胡耀邦在故居没有自己的单独房间,他一直是和父母住在一起的。而他的农民哥哥胡耀福及其子女倒是长期住在这里。直到上世纪90年代,故居才对外开放。1982年,曾有地方领导看到胡耀邦的亲人们都在务农,就将他有中学文化的侄子胡德资招到岳阳当工人,并把胡德资的爱人也招到岳阳县委招待所工作。胡耀邦知道这件事后非常生气,立刻打电话要求将二人退回,最后,吃了两个月“国家粮”的胡德资和爱人又回老家当了农民。

在故居明亮的横堂屋里,我们听到了另一个关于胡耀邦“不近人情”的故事。那是1963年他回乡调研时,在故居的横堂屋里召开社员座谈会。会上,有人反映胡耀福把自家原本归公的一只粪桶、一把铁耙、三床晒垫等东西拿回去了。胡耀邦闻听,当即要求陪同的当地干部秉公处理。于是,胡耀福不但为此挨了批评,写了书面检查,退还原物,还对已经用坏的物品作价赔偿给了生产队。

走出故居,我们不禁感叹,所谓“柴米油盐事、天高明月心”,作为一个真正的共产党员,要达到胡耀邦“给人民办事,而不是给一家一族办事”的崇高境界不易。正要离去时,忽闻一片泉水声,幽幽而深远,喁喁而切近。这声响发自故居前面的“敏溪”——自故居背后的狮子山潺潺而来,腰绕故居向对面的笔架山间叮咚流去。那明澈见底的溪流,恰似从这里走出来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清廉无私的情操与胸怀。

P71-74

序言

中共湖南省委常委、省委宣传部部长 路建平

湖南是一片红色的热土。近代自维新变法、辛亥革命、五四运动,至秋收起义、湘南起义、平江起义,到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潇湘大地的每一寸土地都饱经鲜血的侵染、烈火的洗礼、历史的锤炼。“心忧天下、敢为人先”的三湘儿女“靡役不从,舍身殉国,前仆后继”,涌现出谭嗣同、黄兴、宋教仁、蔡锷等革命先驱,毛泽东、蔡和森、刘少奇、任弼时、胡耀邦等政治领袖,彭德怀、贺龙、罗荣桓、粟裕、黄克诚等革命将领,向警予、蔡畅、杨开慧等女中豪杰。“惟楚有材,于斯为盛”,红色潇湘英雄辈出,灿若群星,辉映神州。

中华民族向来注重追念前贤、传承文化。如今的潇湘大地,革命胜迹星罗棋布,像一堆堆燃烧的烈火,像一面面招展的红旗,将整个湖南映得通红。中部的韶山、花明楼、乌石“红三角”闻名遐迩;南部的罗荣桓元帅故里、夏明翰烈士故居和湘南起义旧址等,让湘南红成一片;东部的浏阳文家市会师旧址、茶陵县工农兵政府旧址,以及北部的任弼时故里、平江起义旧址和西部的贺龙故居、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纪念馆等等,都为我们留存了珍贵的红色记忆。“芙蓉国里尽朝晖”,三湘大地上红色景点应接不暇、红色故事传唱不息、红色精神延绵不绝,红色旅游、红色歌曲、红色书籍、红色影视作品层出不穷,红色文化成为湖湘文化不可或缺的精髓。

《红色潇湘行》是一本记录红色经典的作品。作者且行且记,图文并茂,从伟人先驱到巾帼女杰,从革命壮举到爱恋情怀,从现世锦绣到历史沉钩……故居、塑像、馆堂、旧址、广场、遗物、陵园、墓碑……一砖一瓦、一草一木,更兼人文历史、典故轶闻,细细描摹,娓娓道来,深深吟唱,写景记事,抚今追故,瞻物忆人,于景物、史实、故事中寄予无限的敬仰和追思,呈现出一幅幅红色的图画、一曲曲红色的赞歌、一腔腔红色的情怀,读来让人身临其境、心潮起伏,身未动而心已远。

红色文化需要这样的传承。这是推进文化建设、实现文化强省的需要。文化的发展是一个不断积淀、沿袭、传承的演进过程,需要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注入新的生机与活力。大力宣扬红色景点、颂扬红色人物、弘扬红色精神,引导广大人民群众去保护、去接受、去掌握、去领悟、去践行文化精髓,我们的文化才具有生生不息、绵绵不绝的不竭动力。这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需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包括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以及社会主义荣辱观,它是现阶段我们所要树立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的有机整体。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崇高的理想信念和政治思想、高尚的爱国情怀和道德情操,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生动体现,是引领我们的至高典范、鲜活教材。大力宣扬红色景点、颂扬红色人物、弘扬红色精神,是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有效形式,有利于引导人们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转化为自觉追求和行动,不断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这是实施富民强省战略的需要。独具湖湘文化特色的红色经典,是历史留给我们的宝贵物质和精神财富。大力宣扬红色景点、颂扬红色人物、弘扬红色精神,更好地发挥这一优势,既可以进一步凝聚力量、鼓舞斗志、促进和谐,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又可以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增强综合实力,为湖南实现科学跨越、富民强省提供重要引擎。

愿大家认真品味这本书。或许,也能亲历红色潇湘行,去接受心灵的洗礼。

是为序。

2010年6月

后记

《红色潇湘行》策划,源于我们的一段工作经历。

1993年,当我们敬爱的毛泽东同志诞辰100周年的时候,由于工作关系,我们有幸协助参与了毛泽东同志诞辰100周年纪念活动方案的报批和有关协调工作。之后的10余年,是湘籍党和国家领导人诞辰100周年纪念活动的集中阶段,我们又先后参与协调了这些纪念活动及革命纪念地设施建设的报审、批办工作。

在这些具体的服务工作中,我们被湖南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和先烈们为追求理想信念而英勇奋斗、前赴后继的崇高品格和顽强拼搏精神深深感动。近几年,随着湖南红色旅游的大发展,这些革命纪念地建设得如何,其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作用发挥得怎样,心头一直牵挂着,闲暇时常有一种回访革命圣地的冲动。从2009年初开始,我们回访计划终于得以实施,所到之处,感慨很多,深受教育和鼓舞,于是将所见所闻所感写出来,结集成册,旨在记下这段美好的感受,也便于与来自五湖四海的客人进行交流。

湖南素有“革命摇篮,领袖故里”、“将帅之乡”的美誉。如果说在西安随便迈开一步就会踢出一块秦砖汉瓦的话,那么在湖南这块红色土地上,我们目光所及的都是领袖、元帅和将军们的伟岸身影以及发生在他们身上许多的革命故事。潇湘大地众多的革命历史记忆,是湖南乃至中国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逶迤而波澜壮阔的革命斗争,造就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湖南一代风流人物。据记载,中共一大13名代表中湘籍代表就有4人。53名早期中共党员中湘籍党员有20名。新中国成立时,第一届中央人民政府63名组成人员中湘籍人士有11位。1955年军队第一次授衔将帅中,10位元帅湘籍3名;10位大将湘籍6名;57位上将湘籍19名;177位中将湘籍45名;1360位少将湘籍129位。

瞻仰游览湖南革命纪念地,在感慨昔日的硝烟风云、感受厚重的湖湘历史文化气息、接受革命传统和爱国主义教育的同时,也能饱览三湘大地钟灵毓秀的景色。湖南的红色旅游资源非常丰富,我们这次回访的仅仅是红色湖南的一部分,期望这块红色热土能够深深地吸引和滋润来自四面八方的朋友们。

书稿完成之际,心中充满了感激之情。感谢省领导在百忙中为《红色潇湘行》题词、作序和题写书名;感谢省委办公厅领导和同事们的支持、关心、帮助;感谢我们所到之处有关人员的全力配合。

革命先辈,后人景仰!2011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此时此刻,我们更加深切缅怀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及革命先烈们为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人民幸福所建立的丰功伟绩。谨以此书向我们党的90华诞献礼!

作者

2010年6月28日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红色潇湘行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尚亚军//陈健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湖南人民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43869257
开本 16开
页数 160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00
出版时间 2010-11-01
首版时间 2010-11-01
印刷时间 2010-1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图书小类
重量 0.31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296.4
丛书名
印张 10.75
印次 1
出版地 湖南
230
169
9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3 5:0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