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无独有偶(1)
内容
编辑推荐

《无独有偶》:鲜亮、夺目

——摒弃旧时代的陈迹,呈现全新的文学样式。

《无独有偶》:锋芒、无畏

——找寻被隐匿的真相,探求真正的文学本源。

《无独有偶》:睿智、深度

——唤醒酣眠中的思想,追求更高的文学维度。

《无独有偶(1)》(作者王巍)收录了《情人与传说》、《我们特立独行的乞丐》、《一堆文字》、《怀念是一趟没有尽头的旅程》、《寻找张国荣》、《1988,我想和我的女人谈谈》等文章。

内容推荐

《无独有偶(1)》(作者王巍)收录了《情人与传说》、《我们特立独行的乞丐》、《一堆文字》、《怀念是一趟没有尽头的旅程》、《寻找张国荣》、《1988,我想和我的女人谈谈》、《与君一席话》、《手指生长的旺季》、《奇想(外二首)》、《投影在你波心》、《木瓜奶茶》、《爱上一个叫春妮的女子》、《1976年的鳌鱼》、《情人像野草一样生长》等故事。

《无独有偶(1)》由北京燕山出版社出版。

目录

论挺你及其他

褶折

情人与传说

我们特立独行的乞丐

一堆文字

怀念是一趟没有尽头的旅程

寻找张国荣

1988,我想和我的女人谈谈

与君一席话

手指生长的旺季

奇想(外二首)

投影在你波心

木瓜奶茶

爱上一个叫春妮的女子

1976年的鳌鱼

情人像野草一样生长

群山在望.而你是我的白内障(外一章)

试读章节

网络上流行一个词:挺你。我思想不健康,总以为这个词跟性交有关,所以我觉得不舒服。“挺你”的流行,体现出网民的一种特殊气质,简明扼要表达出自己的态度。因为平时老见到这个词,慢慢我就会思考,它的背后意味着什么。

“挺你”翻译成现代文的意思就是“我支持你”,表达这个姿态的原因是,当你受到非议或做了一件正确的事情的时候,有人会站出来告诉你,咱俩可是一拨的。但互联网在颇富创意的制造一些东西的同时,也难免落入俗套,或者被网民庸俗化,变成一种形式主义,进而让你变成行尸走肉。“挺你”让我不得不想到“文革”。

排队,历来是极权制度下的一种手段,因为正确不是站在真理一边,而是站在强权一边。权力的威慑让你不得不放弃判断,为了保全自己,必须表个态,不就是“我挺你”嘛。

互联网是新的数字化、虚拟化文革,我越来越坚信这一点了。这就像一个人本质上总想用某种方式达到手淫的目的,你给他什么新鲜的玩具他都会用作手淫的辅助工具。没有互联网,墙上是排队、党同伐异的战场,有了互联网,论坛、博客、微博是过去的墙,只是大字报不用纸了。于是,“我挺你”旧貌换新颜,本质上没有任何变化,互联网越发达,它就越现实。

老他妈有帮傻逼们连脑子都懒得动就跟我说“我挺你”,我的反应永远是——我怎么觉得你在侮辱我?我用你挺吗?我至于那么脆弱吗?我那么孤独吗?我需要你这样呵护吗?越想就越觉得不舒服。

很多人需要挺,是因为他软。自己是只猫,找一大帮耗子在后面充当老虎,猫假鼠威啊,多低级啊。

我小时候最喜欢玩一种游戏,是挝里的孩子聚在一起,先规定东西南北四方的区域,不许超出这个区域,然后找出一个坏蛋,在规定时间内抓住这个坏蛋,抓住之后要打他一顿。裁判数一到十,让这个坏蛋有机会先跑。数完之后其余人开始围追堵截,在规定时间内抓住坏蛋,抓住后真的痛打。所以,其他人都不喜欢当坏蛋,只有我喜欢当坏蛋。因为我喜欢孤军奋战,身陷绝境,绝地反击的快感。最终总是我用棍子把他们挨个暴打一顿。后来村里就没人再玩这个游戏了。

现在想想,我平时在网上很讨厌一些人,因为我好像受到攻击而站出来支持我的原因,跟我小时候喜欢玩这个游戏有关。我喜欢腹背受敌,喜欢绝处逢生,我不喜欢排队、表态。我习惯被孤立,我不喜欢团伙行为,也不喜欢教唆没什么判断能力的人去替我干什么。

人们做木偶做惯了,就那么几个简单动作,跟皮影一样思维缺乏立体感,随波逐流,做乌合之众,没有独立意识和思考能力,被利用的可能性太大了,想想其实挺可悲的。草根被精英玩弄于股掌之间已逐渐演变成互联网上的新游戏了。

有人说了,我觉得你对,站出来支持你一下怎么还不领情呢?告诉你,因为这个环境和人的思维方式会让这个变成相互失去尊重的脱轨列车。这种“挺你”心态,本来是一种心理认可,你自己明白就行了——有种千里共婵娟的意境就够了,结果你非要月亮走我也走,月亮代表我心。说出来就成了一种姿态,容易失去对事情本质的判断,容易变成“文革”的前戏。我一直很警觉这种事情。

没事就别瞎鸡巴挺我了,我不喜欢你那个摆姿态的“小弟弟”;我已经把“挺你”列为我博客的屏蔽词给阉了。

前些日子跟一个人聊天,他喜欢中国传统文化。我对传统文化知道的不多,或者说几乎一无所知。听他在那里侃,插不上嘴,只有洗耳恭听的分儿。我一直觉得自己是个好听众,因为能受益匪浅。直到他说:“中国是个礼仪之邦,怎么现在人们都变得无礼了?”  我终于找到插嘴的地方了。反问:“历史上如果有礼仪之邦,那早被灭亡了,从来都是弱肉强食,能存在的一定是强盗逻辑下的成功者建造的文明。”进而跟他争论“礼仪’’的虚伪性。我没看过《周礼》,感觉像是一部建设有周朝特色的奴隶主义的典章。中国人有个根深蒂固的传统哲学观念:天人合一。天是自然,要敬畏,没问题,但是必须有个人出来做天的形象代言人,告诉人们如何按天意行事,于是有了天子,当然也了另一个词:强奸民意。

在这种哲学思想的框架下,所形成的一切都是以王权为中心。那么“礼仪’’就无法避免被涂上王权色彩,等级下的礼仪,没有平等和契约精神。完完全全是一套为统治者服务的礼仪,但还要礼贤下士,做出一副亲民的样子,不然不利于统治。这也是历史慢慢演变出来的一套既适合权力阶层又适合平民阶层的礼仪制度,这里自然有可取的一面——那是为了维系一种社会关系和道德规范或者群体利益。但它无时无刻不充满虚伪性。到后来,儒家学说的确立,使这套礼仪发扬继承下来,成为功利性的道德规范。我们日常生活中出现的一切一切规范,都是基于这种传统礼仪文化衍生出来的。它虚伪、弱不禁风。

在微博上,每次我说脏话,必定会有很多礼仪之士站出来批判我为什么要骂人,不礼貌,粗俗,素质低,没教养,甚至还会跟我的工作单位和职务联系在一起。于是我开始做实验,故意挑逗撩拨一下,接下来正如你经常看到的一样,那些指责我的人立刻四川变脸,骂的比我还凶。这种实验我做过很多次,没有一次结果出乎我的意料之外,真神了。

互联网的肥皂剧脚本俗不可耐,一般故事的推进是这样:

一、A说了一句话,B不赞同或者反对,站出来质疑,A反驳B,B据理力争。c和z开始围观起哄。

二、在反复拉锯战几次之后,参与的人越来越多,当事人双方开始从就事论事转移到互相攻击侮辱谩骂,旁观者站队,战事升级,从常规武器变成重型武器,都想一刀毙命。最后双方在某处各领取一枚傻逼军功章,战争结束。

这里面有个有趣的东西,就是双方为什么会争论,争论为什么会升级到谩骂,这就是虚伪的礼仪仪式,这个礼仪实际上是为了保全自己的,而不是用于尊重的,礼仪没有任何免疫力。平时吹吹拍拍的时候,你会发现这东西挺管用。一旦出现不同态度立场,礼仪的遮羞布就撕破了。

这种礼仪撕破之后,就是征服和消灭。人们喜欢站队往往都是想站在大多数人的一边,很少想过站在道理的一边,因为此时人们已不讲什么道理了,礼义廉耻都不讲了,还讲什么道理?道理只是引发冲突的一段开场白而已。或者说,我们一贯认为的道理,一直是有问题的。这“理外礼”的谁都不把谁当人来平等对待了。这个礼仪之邦从来都是礼仪之“帮”,一帮一帮的。当秦始皇在腹中膨胀,这是人们都出现一个幻觉:我,即秦始皇。从讲理到征服,瞬间的事儿。

外国互联网啥样我不知道,至少中国互联网在它越来越普及就越来越体现出“礼仪秦始皇,,的怪诞现象。

一年前,我买了一棵银杏树,放在阳台上。春天来的时候,它和路边的银杏树一样,慢慢发出嫩芽,然后长成一整片叶子。听卖花的人讲,银杏树分公母,从叶子上可以分辨出。卖银杏树的人会告诉你,他们卖的都是雌雄同株,有一天你会看到树上结出银杏。

入秋,银杏树的叶子开始慢慢变黄,第一年冬天,当叶子变黄,我担心它第二年春天会不会在发新芽。于是就盼望春天到来。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这棵银杏树终于发了新芽,我悬着的心也落下来了。然后看着它成长。

今年秋天,出差回来,发现楼下马路两旁长的一排银杏树突然变黄了,看上去非常美。走在路边,金黄的银杏也透过阳光像发财树一样,恍惚中我仿佛看到了金钱。这要是金元宝该多好啊,随便捡一堆银杏叶,就可以拿到潘石屹、任志强那里换一套房子啦。回到家里,我看到阳台角落里蝮查仍然翠绿如常。那是我细心呵护的结果,让它的凋落延后了至少一个月的时间。之后,我每天都去阳台看它几眼,它总是郁郁葱葱的。

有几天,我忘了去看它,再去阳台,发现它开始变黄,金灿灿的,虽然这几片叶子不能去买一套房子,但是,它还是让我感到些许感伤。于是我把它搬到屋子里,给它拍了一张定妆照。第二天,它的叶子便开始纷纷落下。

深夜,我在一旁写东西,偶尔,能听到极轻的“啪”的一声,一片叶子离开了枝干,落在地板上。夜晚,出奇的安静,我住的地方听不到城市喧嚣的声音,偶尔能听到隔壁赵家的狗叫几声。那么,当银杏叶子从树上脱落下来的声音就显得非常大了,那声音可能是“啪”,也可能是“哗”,或者介于“啪”“哗”之间的一种声音,搞不懂这是哪里的口音。

这棵银杏树上一共有四十多片叶子,最初在阳台上掉了几片,搬到屋子里,还剩下三十多片,我拾起一片叶子,想,可以把它做成书签或者别的什么,送给朋友留个纪念。后来我打消了这个念头——因为现在没人看书了,总不能让他们把叶子夹在两个浏览器之间吧。

在我拍完这张照片后的第二天,我起床后来到书房,发现所有的枯叶都落在地上,这棵银杏树已经完成了一年的轮回,它的枝干又多了一圈年轮,就像你的眼角多了一道石斑鱼尾纹一样,多伤感啊,冬天确实来了。它明年还可长出新叶,而你却永不复返,多伤感啊。它明年只需要阳光、水和空气,就可以葱绿一片,而你用什么样的化妆品都没戏啊,多伤感啊,哈哈。

写不下去了,这散文写得我快笑场了。P7-11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无独有偶(1)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王巍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北京燕山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40228477
开本 16开
页数 127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30
出版时间 2012-08-01
首版时间 2012-08-01
印刷时间 2012-08-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318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47.7
丛书名
印张 8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75
206
10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6 4:02: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