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对舆论认识有很大局限,以至有“大造舆论”、“引导舆论”、“舆论控制”之类。“舆论”的现代概念是西方定义的,如果按西方的概念去解释“大造舆论”……
倪琳编写的这本《近代中国舆论思想变迁》也算是一个开拓,对中国新闻思想史研究的一个补白。
图书 | 近代中国舆论思想变迁/传媒制度论丛 |
内容 | 编辑推荐 中国人对舆论认识有很大局限,以至有“大造舆论”、“引导舆论”、“舆论控制”之类。“舆论”的现代概念是西方定义的,如果按西方的概念去解释“大造舆论”…… 倪琳编写的这本《近代中国舆论思想变迁》也算是一个开拓,对中国新闻思想史研究的一个补白。 内容推荐 倪琳编写的《近代中国舆论思想变迁》主要探究了近代中国舆论思想的变迁过程及其内容特点。研究发现:①代表中国传统言论制度的清议概念不能适应现代文明与大众传播所需要的理论建构而被舆论所取代;②每次舆论思想上的波动与转型都与中国时局交替一一对应,保持着较为紧密的联系;③知识精英与权力之间的远近关系决定着近代中国舆论思想变迁的特点;④在西风东渐的过程中,近代中国舆论思想长期受到西方传统时期的舆论思想的深刻影响;⑤舆论属于现代汉语中的“重返的书写形式的外来词”,符合中国从传统封建帝国向现代民主国家转变的时代潮流。 《近代中国舆论思想变迁》适合对新闻传播学、舆论学、传播思想感兴趣的读者。 目录 第一章 舆论思想的复活与书写/1 第一节 舆论思想的现代性困惑/2 第二节 舆论思想研究的发端/3 第三节 对舆论思想家的解读/6 第四节 公共领域与近代中国舆论/11 第二章 看的方式:语境与框架/16 第一节 近代中国的分期/17 第二节 近代中国的研究范式/24 第三节 思想研究的方法/33 第四节 思想变迁的多重视角/40 第三章 前舆论思想:清议传统/53 第一节 言官的谏诤:皇权与绅权/53 第二节 清议与晚清政局/67 第三节 晚清清议向舆论的演替/76 第四章 近代舆论思想的时代演变/81 第一节 清末民初舆论思想/82 第二节 民国时期舆论思想/100 第三节 战时舆论思想/128 第四节 时代变革与舆论思想发展/150 第五章 近代知识精英的舆论思想/153 第一节 “士”与近代知识精英/155 第二节 学者精英的舆论思想/167 第三节 媒体精英的舆论思想/183 第四节 政党精英的舆论思想/194 第五节 权力远近与舆论思想/202 第六节 “少数”与“多数”之辩/206 第六章 西风东渐与舆论思想发展/212 第一节 舆论思想的“西风”/214 第二节 舆论思想的“东渐”/229 第三节 “西化”或“化西”/240 第四节 public opinion与舆论/253 结语/263 附录 近代舆论研究重要文献选录/280 《国风报》叙例/280 舆论正义/284 舆论之研究/294 舆论之分析研究/297 什么是舆论?/309 “舆论”究竟是什么/313 参考文献/320 后记/340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近代中国舆论思想变迁/传媒制度论丛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倪琳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313088178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342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321 |
出版时间 | 2012-08-01 |
首版时间 | 2012-08-01 |
印刷时间 | 2012-08-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人文社科-社会科学-社会学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462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C912.63 |
丛书名 | |
印张 | 21.7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上海 |
长 | 229 |
宽 | 154 |
高 | 16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