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炯俊编著的这本《从代理满足到现实批判:韩国武侠小说作家及作品》是“2011年北京市教委科研基地——科技创新平台项目《国际视野下的中国文化对外传播问题与对策研究》(编号PXM2011_014221_113528)成果。该书以“新武侠”为中心,将有争议的代表性的6位作家(包括:徐孝源、夜雪绿、龙大云、真山、白夜、左栢)与他们的主要作品,按照作品、作家为序进行了分析。
图书 | 从代理满足到现实批判(韩国武侠小说作家及作品) |
内容 | 编辑推荐 全炯俊编著的这本《从代理满足到现实批判:韩国武侠小说作家及作品》是“2011年北京市教委科研基地——科技创新平台项目《国际视野下的中国文化对外传播问题与对策研究》(编号PXM2011_014221_113528)成果。该书以“新武侠”为中心,将有争议的代表性的6位作家(包括:徐孝源、夜雪绿、龙大云、真山、白夜、左栢)与他们的主要作品,按照作品、作家为序进行了分析。 内容推荐 《从代理满足到现实批判:韩国武侠小说作家及作品》是笔者全炯俊2003年出版的《武侠小说的文化意义》的续篇。《武侠小说的文化意义》一书在韩国国内的评论界和舆论界获得了超出预期的关注,也引起了中国、日本、美国等海外学术界的较大反响。借此机会,向所有关心支持笔者的朋友们,特别是给予宝贵回馈意见的韩国武侠小说作家们,以及大批不知姓名的读者朋友们致以诚挚的谢意。《武侠小说的文化意义》主要是对武侠小说这种文学体裁的渊源、韩国武侠小说产生与变迁的历史、近年来韩国武侠小说到达的高度以及韩国武侠小说在大众文化的发展脉络中所具有的文化意义进行了探讨,而未能进一步对作家和作品进行详细的考察。但在笔者看来,文学最重要的元素恰恰又是作家和作品。考察作家和作品,正是文学研究乃至文学评论的核心任务,因此也难免感到些许遗憾。这本书是以作家作品为单位的后续作品。只要对两本书稍加比较,就能清楚地了解其性质上的不同。如果说先前出版的属于基本的文学研究,那么后来出版的则主要从文学评论入手。前者中列有出处、注释以及参考文献,但到了《从代理满足到现实批判:韩国武侠小说作家及作品》中就基本没有了,这与其性质的差异有关。在文学评论中,如果只讲究形式,列举大量不必要的出处、注解和参考文献,有时也并不妥当。希望读者朋友们从文学评论的角度上阅读《从代理满足到现实批判:韩国武侠小说作家及作品》。 目录 卷首语 批评与体裁的关系 第一章 韩国武侠小说的文化意义 第二章 徐孝源:于深深绝望、炙热希望中找寻自我的故事 第三章 夜雪绿:反抗的变奏与模式的反复 第四章 龙大云:追求浪漫自我——复仇与圆满 第五章 左栢:开启“新武侠时代”弱势群体的存在主义 第六章 真山:悲剧式抒情武侠 第七章 白夜·文在天·张尚洙:韩国武侠小说的先锋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从代理满足到现实批判(韩国武侠小说作家及作品)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韩)全炯俊 |
译者 | 杨磊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世界知识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01243310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165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
出版时间 | 2012-08-01 |
首版时间 | 2012-08-01 |
印刷时间 | 2012-08-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252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I312.607.4 |
丛书名 | |
印张 | 11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北京 |
长 | 227 |
宽 | 159 |
高 | 8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图字:01-2012-6591号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