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出版《叙事》(中国版)的最大初衷是为国内叙事研究同行提供一扇窗户,以最快速度了解国外研究动态和水平,以便我们能够真正加入与国际同行的对话,提高我们的研究水平,从而在国际论坛上发出中国叙事
学者的声音。本辑为唐伟胜主编的《叙事(中国版第4辑)》。
| 图书 | 叙事(中国版第4辑) |
| 内容 | 编辑推荐 编辑出版《叙事》(中国版)的最大初衷是为国内叙事研究同行提供一扇窗户,以最快速度了解国外研究动态和水平,以便我们能够真正加入与国际同行的对话,提高我们的研究水平,从而在国际论坛上发出中国叙事 学者的声音。本辑为唐伟胜主编的《叙事(中国版第4辑)》。 目录 跨学科的叙事学如何“继续深入”:以疾病叙事研究为例(代前言) 焦点:跨国界的叙事学理论 叙事理论的跨国界转向:文学叙事、旅行的比喻,以弗吉尼亚·伍尔芙和泰戈尔姐弟为例 法国存在后经典叙述学吗? 《叙事》最新论文选译 身体的小说化:论医学与叙事的互补 镜子般的回忆录:当代回忆录中的反故事 小说中背景故事的分类和功能 经典文本的叙事学阐释 不可叙述的母亲快感与《劝导》的隐性情节 语气暗示与阐释的不确定性:《达洛维夫人》中的情感与伦理 国内学者论坛 美国修辞叙事理论的源起与流变 论文化叙事——兼评刘易斯《大街》等四部小说的文化叙事特征 书评 “文本”何以成为“世界”?——《文本世界理论入门》评析 走向第二发展阶段的后经典叙事学——评《后经典叙事学:方法与分析》 不可靠叙述研究的新进展——评《20世纪第一人称小说的叙事不可靠性》 叙事学研究的他山风景——评沃尔夫·施密德《叙事学导论》 史论结合气势恢宏——评《叙事学导论:从经典叙事学到后经典叙事学》 建构小说叙事学理论的精到之作——评《小说叙事学》 创新与超越——评《叙事、文本与潜文本——重读英美经典短篇小说》 伦理维度与叙事视角的典范结合——评《亨利·菲尔丁小说的伦理叙事》 |
| 标签 | |
| 缩略图 | ![]() |
| 书名 | 叙事(中国版第4辑) |
| 副书名 | |
| 原作名 | |
| 作者 | 唐伟胜 |
| 译者 | |
| 编者 | |
| 绘者 | |
| 出版社 | 暨南大学出版社 |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66802323 |
| 开本 | 16开 |
| 页数 | 268 |
| 版次 | 1 |
| 装订 | 平装 |
| 字数 | 340 |
| 出版时间 | 2012-08-01 |
| 首版时间 | 2012-08-01 |
| 印刷时间 | 2012-08-01 |
| 正文语种 | 汉 |
| 读者对象 |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
| 适用范围 |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 首发网站 | |
| 连载网址 | |
| 图书大类 | 文学艺术-文学-文学理论 |
| 图书小类 | |
| 重量 | 0.404 |
| CIP核字 | |
| 中图分类号 | I045-53 |
| 丛书名 | |
| 印张 | 18.25 |
| 印次 | 1 |
| 出版地 | 广东 |
| 长 | 255 |
| 宽 | 170 |
| 高 | 14 |
| 整理 | |
| 媒质 | 图书 |
| 用纸 | 普通纸 |
| 是否注音 | 否 |
| 影印版本 | 原版 |
| 出版商国别 | CN |
| 是否套装 | 单册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 版权提供者 | |
| 定价 | |
| 印数 | |
| 出品方 | |
| 作品荣誉 | |
| 主角 | |
| 配角 | |
| 其他角色 | |
| 一句话简介 | |
| 立意 | |
| 作品视角 | |
| 所属系列 | |
| 文章进度 | |
| 内容简介 | |
| 作者简介 | |
| 目录 | |
| 文摘 |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