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最悦读(文化之旅)/中学语文快乐阅读系列丛书
内容
编辑推荐

“中学语文快乐阅读系列丛书”以教育学和心理学理论为支撑,用“另类文章”调节阅读节奏,在经典选文之后,适当加入“另类文章”,加入讽刺、幽默、哲理、寓言、另类奇文等具有“新奇”元素的文章,刺激读者的阅读神经,形成“阅读兴趣和阅读刺激”的循环,以平衡阅读心理,实现快乐阅读和激情阅读,有效提高阅读质量。

这本《最悦读(文化之旅)》(作者张富坚)是其中一册,收录了《不幸》;《笔墨祭》;《什么是最伟大的艺术》;《蒲公英》;《错误》;《美术与人生》等作品。

内容推荐

这本《最悦读(文化之旅)》(作者张富坚)是“中学语文快乐阅读系列丛书”其中一册。

《最悦读(文化之旅)》分为八部分内容。收录了《绝版的周庄》;《邻里噪音整治法》;《昆曲》;《小小一个问题》;《春夜的幽灵》;《教育家夏丐尊先生》;《官》;《走狗》等作品。

《最悦读(文化之旅)》欢迎你品尝“最悦读”的饕餮大餐,享受阅读的激情与温暖!

目录

第一编 寂寞书院冷

 读书杂谈/鲁迅

 不要秘诀的秘诀/邓拓

 为乐趣而读书/毛姆

 感悟岳麓书院/伍本芸

 关于儒、道、土匪/闻一多

 相忘于江湖/简□

 红房子/黑塞

 沙漠/纪德

 老外学中文/于时利

 灵若珠玉,莹若晨露/卓然

 《雪莱的诗》小引/郭沫若

 新一代书生/池莉

 美丽《诗经》/一鲍鹏山

 林冲/欧小牧

 虚荣的紫罗兰/纪伯伦

 招魂的短笛/余光中

 航船中的文明/朱自清

第二编 活的知识与死的文字

 咬菜根/朱湘

 伟大的人们/鲁先圣

 美国老师是如何讲《灰姑娘》的/陌上花

 排队/梁实秋

 水性江南/王本道

 胡同文化/汪曾祺

 好读书/贾平凹

 智者的回答/汪金友

 闲话做人/铁凝

 我的信念/居里夫人

 说“忍”/陈子展

 喝茶/杨绛

 鲁迅之死/林语堂

第三编 文字的诗意

 竹思/高洪波

 诗意风雨亭/郭军平

 完美的男人/碧水

 骨子里的繁华佟虫夏草

 60年的杂感/王得后

 诗人与酒/洛夫

 懒惰哲学趣话/伯尔

 “无限之生”的界线/冰心

 信与思/纪伯伦

 熬至滴水成珠/池莉

 魏晋时期的重貌风气/丘少平

 走进大唐秦王陵/新月

 芙蓉城/罗念生

 中秋节/萧红

 冬日漫步/梭罗

 差不多先生传/胡适

 “重进罗马”的精神/巴金

 时钟/高尔基

第四编 艺海拾贝

 艺术三昧/丰子恺

 水墨文字(节选)/冯骥才

 不幸/涉谷良一

 笔墨祭(节选)/余秋雨

 什么是最伟大的艺术/何九竹

 蒲公英/壶井荣

 错误/张晓风

 美术与人生/丰子恺

 绝版的周庄/王剑冰

 邻里噪音整治法/谢芳

 昆曲/叶圣陶

第五编 人物与人文

 小小一个问题/瞿秋白

 春夜的幽灵/台静农

 教育家夏丐尊先生/朱自清

 挪威人的穷与富肼晟

 官/臧克家

 走狗/邹韬奋

 敞帚自珍与败家子/苏叔阳

 大树和我们的生活/周涛

 祭李白文/马识途

 吃茶文学论/阿英

 窗外的春光/庐隐

 独木桥的走法/辛阳

 火车站留言簿解密/秋风

第六编 失落的精神家园

 守护精神家园/王本道

 温馨短信/心雨

 贝壳小记/蓬热

 胡同/朱湘

 远离村人/刘亮程

 水边的故事(节选)/余杰

 时光中的遗憾/周国文

 阅读的冬夜/少冬兄

 青瓷联想/徐小斌

 写给弟弟的话/林英

 读书行路/哈林

 冬晚的别偷平伯

 听泉/东山魁夷

 伤怀之美/迟子建

 蚊帐上有两个洞怎么办/程荣

 山水/李广田

试读章节

医生临症,常常有个观望期间,不到病势相当沉重,病象充分发作时,正式与有效的诊断似乎是不可能的。而且,在病人方面,往往愈是痼疾,愈要讳疾忌医,因此恐怕非等到病势沉重,病象发作,使他讳无可讳,忌无可忌时,他也不肯接受诊断。

事到如今,我想即使是最冥顽的讳疾忌医派,如钱穆教授之流,也不能不承认中国是生着病,而且病势严重。病象的昭著,也许赛过了任何历史记录。唯其如此,为医生们下诊断,今天才是最成熟的时机。

向来是“旁观者清”,无怪乎这回最卓越的断案来自一位英国人。这是韦尔斯先生观察所得:

“大部分中国人的灵魂里,斗争着一个儒家。一个道家。一个土匪。”(《人类的命运》)

为了他的诊断的正确性,我们不但钦佩这位将近八十高龄的医生,而且感激他,感激他给我们查出了病源,也给我们至少保证了半个得救的希望,因为有了正确的诊断,才谈的到适当的治疗。

但我们对韦尔斯先生的拥护,不是完全没有保留的,我认为假如将“儒家,道家,土匪”,改为“儒家,道家,墨家”,或“偷儿,骗子,土匪”,这个非但没有损害韦氏的原意,而且也许加强了它,因为这样说话,可以使那些比韦氏更熟悉中国历史和文化的人,感着更顺理成章点,因此也更乐于接受点。

先讲偷儿和土匪,这两种人作风的不同,只在前者是巧取,后者是豪夺罢了。“巧取豪夺”这成语,不正好用韩非的名言“儒以文乱法,侠以武犯禁”来说明吗?而所谓侠者不又是堕落了的墨家吗?至于以“骗子”代表道家,起初我颇怀疑那徽号的适当性,但终于还是用了它。“无为而无不为”也就等于说:无所不取,无所不夺。而看去又像是一无所取,一无所夺,这不是骗子是什么?偷儿,骗子,土匪是代表三种不同行为的人物,儒家,道家,墨家是代表三种不同的行为理论的人物,尽管行为产生了理论,理论又产生了行为,如同鸡生蛋,蛋生鸡一样,但你既不能说鸡就是蛋,你也就不能将理论与行为混为一谈。所以韦尔斯先生叫儒家,道家和土匪站作一排,究竟是犯了混淆范畴的逻辑错误。这一点表过以后,韦尔斯先生的观察,在基本意义上,仍不失为真知灼见。

就历史发展的次序说,是儒,墨,道。要明白儒墨道之所以成为中国文化的病,我们得从三派思想如何产生讲起。

由于封建社会是人类物质文明成熟到某种阶段的结果,而它自身又确乎能维持相当安定的秩序,我们的文化便靠那种安定而得到迅速的进步,而思想也便开始产生了。但封建社会的组织本是家庭的扩大,而封建社会的秩序是那家庭中父权式的以上临下的强制性的秩序,它的基本原则至多也只是强权第一,公理第二。当然,秩序是生活必要的条件,即便是强权的秩序,也比没有秩序好。尤其对于把握强权,制定秩序的上层阶级,那种秩序更是绝对的可贵。儒家思想便是以上层阶级的立场给予那种秩序的理论的根据。然而父权下的强制性的秩序,毕竟有几分不自然,不自然的便不免虚伪,虚伪的秩序终久必会露出破绽来,墨家有见于此,想以慈母精神代替严父精神来维持秩序。无奈秩序已经动摇后,严父若不能维持,慈母更不能维持。儿子大了,父亲管不了,母亲更管不了,所以墨家之归于失败,是势所必然的。

墨家失败了,一气愤,自由行动起来,产生所谓游侠了,于是秩序便愈加解体了。秩序解体以后,有的分子根本怀疑家庭存在的必要,甚至咒诅家庭组织的本身,于是独自逃掉了,这种分子便是道家。

一个家庭的黄金时代,是在夫妇结婚不久以后,有了数目不太多的子女,而子女又都在未成年的期间。这时父亲如果能够保持着相当丰裕的收入,家中当然充满一片天伦之乐,即使不然,儿女人数不多,只要分配得平均,也还可以过得相当快乐,万一分配不太平均,反正儿女还小,也不至闹出大乱子来。但事实是一个庞大的家庭,儿女太多,又都成年了,利害互相冲突,加之分配本来就不平均,父亲年老力衰,甚至已经死了,家务由不很持平的大哥主持,其结果不会好,是可想而知了。儒家劝大哥一面用父亲在天之灵的大帽子实行高压政策,一面叫大家以黄金时代的回忆来策励各人的良心,说是那样,当年的秩序和秩序中的天伦之乐,自然会恢复。他不晓得当年的秩序,本就是一个暂时的假秩序,当时的相安无事,是沾了当时那特殊情形的光,于今情形变了,自然会露出马脚来。墨家的母性的慈爱精神不足以解决问题,原因也只在儿女大了,实际的利害冲突,不能专凭感情来解决,这一层前面已经提到。在这一点上,墨家犯的错误,和儒家一样,不过墨家确乎感觉到了那秩序中分配不平均的基本症结,这一点就是他后来走向自由行动的路的心理基础。墨家本意是要实现一个以平均为原则的秩序,结果走向自由行动的路,是破坏秩序。只看见破坏旧秩序,而没有看见建设新秩序的具体办法,这是人们所痛恶的,因为正如前面所说的,秩序是生活的必要条件。尤其是中国人的心理,即令不公平的秩序,也比完全没有秩序强。

这里我们看出了墨家之所以失败,正是儒家之所以成功。至于道家因根本否认秩序而逃掉,这对于儒家,倒因为减少了一个掣肘的而更觉方便,所以道家的遁世实际是帮助了儒家的成功。因为道家消极地帮了儒家的忙,所以儒家之反对道家,只是口头的,表面的,不像他对于墨家那样的真心的深恶痛绝。因为儒家的得势,和他对于墨道两家态度的不同,所以在上层阶级的士大夫中,道家还能存在,而墨家却绝对不能存在。墨家不能存在于士大夫中,便一变为游侠,再变为土匪,愈沉愈下了。

捣乱分子墨家被打下去了,上面只剩了儒与道,他们本来不是绝对不相容的,现在更可以合作了。合作的方案很简单。这里恕我曲解一句古书,《易经》说“肥遁,无不利”,我们不妨读肥为本字。而把“肥遁”解为肥了之后再遁,那便是说一个儒家做了几任“官”,捞得肥肥的,然后撒开腿就跑,跑到一所别墅或山庄里,变成一个什么居士,便是道家了。一一这当然是对己最有利的办法了。甚至还用不着什么实际的“遁”,只要心理上念头一转,就身在宦海中也还是“遁”,所谓“身在魏阙,心在江湖”,和“大隐隐朝市”者,是儒道合作中更高一层的境界。在这种合作中,权利来了,他以儒的名分来承受,义务来了,他又以道的资格说,本来我是什么也不管的,儒道交融的妙用,真不是笔墨所能形容的,在这种情形之下,称他们为偷儿和骗子,能算冤屈吗?P8-9

序言

在学习的要素中,阅读是必不可少的。然而,读者在阅读过程中又容易产生疲劳。为了提高广大学生的阅读效率,适应新课程标准下中考、高考的要求,增强人文关怀和情感意识,扩大知识视野,本丛书以教育学和心理学理论为支撑,用“另类文章”(篇目前有“★”号)调节阅读节奏,在经典选文之后,适当加入“另类文章”,加入讽刺、幽默、哲理、寓言、另类奇文等具有“新奇”元素的文章,刺激读者的阅读神经,形成“阅读兴趣和阅读刺激”的循环,以平衡阅读心理,实现快乐阅读和激情阅读,有效提高阅读质量。

我们曾在1000名中学生中进行“最悦读”与“普通阅读”的分组对比实验,结果证明,经过“另类文章”的刺激,“最悦读”组在长时间持续阅读中,仍能保持轻松、愉悦的情绪和清晰、流畅的思维,而“普通阅读”组随着阅读时间的延长,就会产生头晕、记忆模糊、思维迟钝的感觉。

阅读不仅是一种味道,也是一种心情的洗礼。

许多往事如辣味一样,诱人而刺痛。美味经过口腔而转瞬即逝,只剩下火辣辣的疼痛触动神经,在心底烙下鲜红的印记。

就是在这印记上,我们迈开流浪的脚步,用“悦读”温暖回家的旅程。

就是在这印记里,我们达成了情感的共鸣,用“悦读”烘干潮湿的心灵。

有人说,阅读是一种享受——享受阳光,明媚;享受空气,清新。

我说,阅读是一种刺激——刺激情感,沸腾;刺激生活,热烈。

有人说,阅读是一种情怀——关照自然,渴望倾听,亲近生命,走入心灵。

我说,阅读是悦读——痛楚,快乐,青春的奔放,自然的明丽。

欢迎你品尝“最悦读”的饕餮大餐,享受阅读的激情与温暖!

《最悦读》丛书编写组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最悦读(文化之旅)/中学语文快乐阅读系列丛书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张富坚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国地图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315926801
开本 16开
页数 160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80
出版时间 2012-01-01
首版时间 2012-01-01
印刷时间 2014-04-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少年(9-14岁)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教育考试-中小学教辅-初中语文
图书小类
重量 0.252
CIP核字 2011027231
中图分类号 G634.333
丛书名
印张 10.5
印次 3
出版地 北京
240
169
11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0 4:49: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