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宋教仁传(中国民主宪政的先驱)/吴相湘作品系列
内容
编辑推荐

《宋教仁传(中国民主宪政的先驱)/吴相湘作品系列》的作者吴相湘既为传主同乡,复“伤英雄无嗣之凄凉”,特以30余年时光为此一为中国民主宪政牺牲先驱画像。全书“综合叙述与分析解释并重,对若干重要史实均力求提供新记录与新解释”,被视为海内外有关宋教仁研究的奠基之作。

本书作者既为传主同乡,复“伤英雄无嗣之凄凉”,特以30余年时光为此一为中国民主宪政牺牲先驱画像。全书“综合叙述与分析解释并重,对若干重要史实均力求提供新记录与新解释”,被视为海内外有关宋教仁研究的奠基之作。

内容推荐

《宋教仁传(中国民主宪政的先驱)/吴相湘作品系列》作者吴相湘既为传主同乡,复“伤英雄无嗣之凄凉”,特以30余年时光为此一为中国民主宪政牺牲先驱画像。《宋教仁传(中国民主宪政的先驱)/吴相湘作品系列》“综合叙述与分析解释并重,对若干重要史实均力求提供新记录与新解释”,被视为海内外有关宋教仁研究的奠基之作。

目录

自序

第一章 求学时代之环境与背景

 一 经世致用学风之复兴

 二 讲求时务注意新学

 三 湖南自立自保之主张

 四 湖南留日学生刊行《游学译编》

 五 民族主义之教育与湖南自治论

 六 武昌文普通中学堂与革命风潮

 七 科学补习所与华兴会举义之失败

第二章 日本六年

 一 《二十世纪之支那》与《醒狮》

 二 中国革命同盟会之成立

 三 革命建设基础在高深学养

 四 游说马侠与间岛问题

 五 同盟会之悲欢离合

第三章 对内政外交的主张

 一 对外关系之认识

 二 建设真正民权之立宪政治

 三 遵奉民生主义推行社会政策

第四章 大革命爆发前后

 一 同盟会中部总会之组织

 二 长江上下游的奔走联络

 三 临时政府之组织

 四 袁世凯阴谋与宋之对策

第五章 政党政治之尝试

 一 同盟会之团结与改造

 二 不恋权位只重政见

第六章 为民主宪法牺牲

 一 国民党之组织

 二 孙黄北游之前后

 三 国会议员选举与大政见

 四 盖棺论不定

引用史源及重要参考资料

 一、宋氏本人著述

 二、同时人著述

 三、手写本及档卷

试读章节

一、经世致用学风之复兴

经世致用之学原为中国文化之正宗,孔子日:“士,任重而道远。”固慨乎其言矣。北宋范仲淹秀才先忧后乐之呼吁,益振醒知识分子之责任感与自尊心。同时司马光纂辑《资治通鉴》复为经世致用学者订一重要典范。不幸南宋以降,士大夫痛国家之多难,慷慨激昂,转多虚侨之论。历经辽金元三朝,中国知识分子遂遭遇空前之迫害,明初复创八股制艺以束缚读书人之思想,又用廷杖诏狱以凌磨士大夫之尊严;致使当时士人惟有逃避现实。逮朱明覆亡,顾亭林诸氏奔走呼号,力倡“行己有耻,博学于文”,痛言“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始为经世致用之学开启一新途径。

然时值清朝入主中夏,固绝不愿见此种学风之滋长,且为巩固其统治权,更复变本加厉,以摧残之、压迫之,文字狱之繁兴,博学鸿儒科之创立,四库全书馆之设置,交相为用,务使士大夫无法冲破种种网罗,如不入我彀中,即自屏于政治之外。雍正乾隆时,达官自刻奏议,往往得罪,记清代名臣言行者亦犯大不韪,于是文人著书立说,多不涉当世之务,繁琐考证之风特盛,固士气消沉已极之明证。逮嘉庆朝,仁宗天资长厚,略变两朝箝制之意,历二十余年之久,后生新进,顾忌渐忘,稍稍有所撰述,虽未必即时刊行,然能动撰述之兴,即其生机已露也。至道光初叶,则时事之接触,切身之患,不得不言者有盐务、河工、漕运三大端,议论蜂起,贺长龄、魏源竞汇而刻之,命名《皇朝经世文编》,于道光六年(1826)行世。未几,海警渐动,士大夫急欲周知外事,疆臣又为之倡导,道光二十四年(1844)魏源纂辑之《海国图志》梓行,是为中国近代士人综合中外资料所为知己知彼之第一部著作;而其先一年,何绍基、张穆创建顾亭林祠于北京广宁门内之慈仁寺,岁举祀事。有谓此为中国近百年世运之关键者。以今论之,要非过甚其词。

盖学风士习从此丕变,士大夫一反前此空疏逃禅之积弊,而秉持亭林之诏示,振经世之绝学,身体力行,见诸行事,曾国藩则其代表焉。观乎曾氏服官京师,尝读书于顾氏祠侧,对于亭林极尽向往之诚,创立湘军又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作号召,用儒生为统将,募农夫充行伍,士人匹夫均因此毅然有守先待后舍我其谁之壮志,湖南全省之义声震天下,遂使举国之人咸知引国事为己任,民权之得伸,自此始也;而其传刻《王船山遗书》,民族大义因之流播益广,有谓曾氏言行即为辛亥革命肇端者。宜乎宋氏誉之英雄,今人谓近百年世运之关键有在也。

宋氏出生于1882年,其时曾国藩已早殁,自不能望见丰采,然流风余韵固犹盛传于洞庭衡岳间,且湘军仍肩天下之重任,旌旗声威正远及天山南北,所谓“无湘不成军”,尤为三湘人士常引以自豪者。宋氏自幼即喜闻当时事,尤喜谈兵,尝嬉戏簿诸邻儿名氏,呼集山阿,树巾为旗帜,自登磐石上指挥部勒之,是环境影响使之然也。

虽然,世变日亟,国难益殷,对于宋氏之新刺激亦更加甚焉。

二、讲求时务注意新学

1894年夏,中日战争发生,湖南巡抚吴大潋亟募勇成……

P2-3

序言

这一册宋教仁先生(1882—1913)的传记,原题作“宋教仁与中国革命”。今为使读者对于宋先生在国史上的地位可以“一目了然”,特采用“宋教仁:中国民主宪政的先驱”一书名。事实上,宋先生确是为中华民国宪政而流血牺牲的第一人。

这一传记的出版,正值举世研究和阅读中国现代政治与人物之兴趣最热烈的时候,当可适应多数人士的需要。但如果被认为这是趋时应景之作,则相湘实不敢承;因为相湘怀抱为宋先生撰写传记的心愿已有三十余年。

回忆童年就读湖南私立楚怡小学,在其实行道尔顿制设计教学法的环境中,开始对历史课程发生较多兴趣。课余又尝至同学蔡端生、黄一寰两兄家,瞻仰开国元勋蔡(锷)、黄(兴)遗像遗物;端生兄且扬言长大后必为其父撰一大传。高山仰止及私心羡慕之余,亦窃有意为建国伟人撰一传记。先严汉声府君(讳其林,1878—1937)因训示:我常德郡宋教仁先生之丰功伟绩亦与黄、蔡齐名;并为言与宋公交往以及同旅日本时之若干照片。

自相湘肄业北庠,学习兴趣倾向近代史;复因日人萱野长知致冯自由先生书函(对于黄、宋等革命史实不宜忽略,见冯著《中华民国开国前革命史》)之启示,乃更加速搜求资料以冀宋先生传记得早完成。

不幸,对日抗战发生,长沙大火,常德会战,两大城市均成灰烬,先严数十年之藏书及手写日记(其中多有可与宋先生《我之历史》相证补)与相湘自北平携归之多种史料,均未能幸免于难。痛心之余,又见报载宋先生遗属寡媳一人在桃源转徙流离孤苦伶仃之讯(宋之独子殁于抗战前),更伤英雄无嗣之凄凉。“从头做起”,搜集资料以为宋先生撰传之心念转而弥坚。

自抗战胜利,相湘在北平、上海、苏州、南京等地重作搜求,幸又获得宋先生关系史料若干种,1949年春挟以渡海来台,喘息稍定,即往各图书馆继续查寻。1958年秋,台湾大学与美国西雅图华盛顿大学进行合作研究中国近代史计划,相湘之《宋教仁先生传记》被列为其中专题研究之一。旋且得“中国国民党中央委员会”同意阅读其党史史料库之资料。经过两年的工作——其中并曾有往美国、日本各大图书馆访寻史料之机会,这一宋先生的传记,遂在历经大劫之后终底于成。对于协助完成这一工作的学校和机关(如上述)实在非常感谢。

全稿完成以后未克即时印行,只将其中一极小部分《袁世凯谋取临时大总统经过》,发表于《中国现代史丛刊》第一册,竟很快引起海内外学人的注意,日本《东洋学报》(第四十四卷第四号,1962年3月,东京刊行)且摘要予以介绍,颇多推誉。

本书内容综合叙述与分析解释并重,对若干重要史实均力……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宋教仁传(中国民主宪政的先驱)/吴相湘作品系列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吴相湘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东方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6071826
开本 16开
页数 228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72
出版时间 2014-04-01
首版时间 2014-04-01
印刷时间 2014-04-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图书小类
重量 0.312
CIP核字 2014009123
中图分类号 K827=6
丛书名
印张 14.7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25
155
14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6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7 11:00: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