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芥川龙之介短篇小说集(汉日对照)
内容
编辑推荐

芥川龙之介以冷峻的笔触揭示了隐藏在人性深处的自私与丑陋、虚妄与软弱,也让人深入地思考人性中诸多本该泾渭分明确暧昧模糊、错综复杂的情感纠葛。芥川试图通过文学传达自己对人性的理解。《芥川龙之介短篇小说集(汉日对照)》中收录的《秋》《毛利先生》《父亲》《疑惑》都属于这一类作品。

内容推荐

芥川龙之介是日本近代的杰出作家,有“鬼才”之誉。他的文学创作的最高成就在于短篇小说,《罗生门》、《竹林中》、《鼻子》等都是芥川龙之介最广为人知的经典名篇。早期作品多取历史题材,重艺术构思、审美意趣,显示一定的唯美主义倾向,后转向写实。《芥川龙之介短篇小说集(汉日对照)》收录了芥川龙之介的10篇中短篇小说。

《芥川龙之介短篇小说集(汉日对照)》内容包括《父亲》、《酒虫》、《毛利先生》、《沼地》、《疑惑》等小说。

目录

父/父亲

酒虫/酒虫

毛利先生/毛利先生

沼地/沼地

疑惑/疑惑

秋/秋

黑衣聖母/黑衣圣母

或敲打の秸/一个复仇的故事

南京の基督/南京的基督

拾児/弃儿

试读章节

父亲

那是我上初中四年级时的事情。

那年秋天,我参加了一次从日光到足尾、在外住三宿的修学旅行。学校发的誊写版印刷物上写着这样的条款:上午六点三十分在上野停车场前集合,六点五十发车……

到了那天,我连早饭都顾不上好好吃就飞奔出家门。乘电车去的话,到停车场用不了二十分钟。我心里虽然这样想着,却莫名地心急火燎。就连站在停车场那根红柱子前面等电车的时间里也心急如焚。

天公不作美,阴沉沉的。四面八方工厂里拉响的汽笛声震颤着灰蒙蒙的水蒸气,甚至每每让我情不自禁地觉得它会化作一阵漾漾细雨洒落下来。在这乏味的天空下,列车从高架铁路上驶过。去往被服厂的送货马车驶了过去,店门逐一打开。我所在的停车场里已有了两三个人,他们全都在愁眉苦脸地打理着看似睡眠不足的脸。好冷。正在这时,打折的电车到了。

在拥挤的人群中,我好不容易抓住吊环。这时,有人在身后拍我的肩,我连忙回过头去。

“早上好。”

是能势五十雄。他也和我一样,穿着藏青色马海毛制服,把外套卷起来搭在左肩上,下穿麻质绑腿,腰间挂着便当包和水壶等物。

能势和我毕业于同一所小学,又升入同一所初中。他没有一门功课格外擅长、拿得出手,却也没有什么格外不擅长的科目。不过,他在一些小把戏上倒是颇有灵气,像流行歌曲之类,他只消听上一遍就能马上记住曲调。于是,修学旅行在旅店住宿的夜晚,他会得意洋洋地一展风采。吟诗、萨摩琵琶、单口相声、说书、模仿、魔术,样样拿得起来,加之他的举止表情独得惹人发笑之妙,所以他在班里的人缘和在老师中的口碑都不赖。不过他和我之间虽有来往,却谈不上特别亲密。

“你也早啊!”

“我一向很早的嘛。”能势一边说,一边面露得意之色。

“可你前阵子还迟到了呢。”

“前阵子?”

“就是上国语课的时候嘛。”

“噢,就是被马场批评那次啊?那家伙真是,千里马也有失蹄的时候嘛。”能势有个毛病,对老师直呼其名。

“我也被那个老师批评过。”

“因为迟到吗?”

“不是,是因为忘记带书。”

“仁丹真能唠叨啊!”“仁丹”是能势给马场老师起的诨名。我们聊着聊着,车到了停车场前。

我和乘车时一样,从拥挤的人群中费力地挤下车。来到停车场一看,因为时间还早,班里的同学只来了两三个人。大家互道了早安,便争先恐后地在候车室的长椅上坐下,然后跟往常一样兴致勃勃地侃了起来。大家正是愿意将“我’’说成“俺”的年纪,旅行的幻想、对同学的评价、对老师的恶评,从这些自称“俺”的伙伴们口中一股脑地吐出来。

“阿泉真狡猾,那家伙有本教师用Choice,所以课前从不备课呢。”

“平野才更狡猾呢。考试的时候,那家伙竟然说让我们把历史年代全部写到手指甲上再上场。”

“这么说,老师‘都够狡猾的呢。”

“当然狡猾啦,像本间之流,明明连receive和e哪个在前都搞不清楚,却还不照样靠一本教师用书一直糊弄着教吗?”

他们始终一味咬住狡猾不放,没说一个正经话题。于是过了一会几,能势转而批评起一个正坐在自己旁边长椅上读报纸的职员模样的男人的鞋子,称其“破金利”鞋。当时流行一种名为“麦金利”的新款鞋,这男人的鞋子基本没了光泽,而且鞋前头还张了个口子。

“破金利好极了。”能势说道,大家顿时哑然失笑。

然后我们就来了劲,开始物色进出候车室的各色人等,再如此这般地一一加以恶评,这盛气凌人的恶评若非东京中学生是说不出来的。若论这等事情,我们中间没有一个逊色的老实学生,而其中当属能势的描绘最为辛辣,且最诙谐。

“能势、能势,快瞧那个老太太!”

“那家伙长着一张河豚怀孕了一样的脸呢。”

“这边这位‘红帽子’也像个什么东西呢。对吧,能势?”

“那家伙是卡洛斯五世。”P10-13

序言

盛极将衰、此消彼长,中国《易经》的学说某种意义上同样适用于日本文学思潮的推进和文学流派的更迭。20世纪初,倡导“理想主义、人道主义”的“白桦派”在辉煌之后渐渐开始被质疑流于理想主义的主观与空泛。在这样的背景之下,以芥川龙之介、菊池宽等作家为代表的“新思潮派”开始登上日本文学史的舞台。他们大张旗鼓地倡导自我,将冷静而理性的目光投向现实的人生,以独特的视角审视人性.主题鲜明、注重技巧。

芥川龙之介(1892—1927)出生于东京一个商人家庭,其出生九个月时,母亲精神失常并终老未愈。因此,芥川自幼便被寄养于舅父家中,以养子的身份长大成人。芥川养父芥川道章是母亲的兄长,时任东京府的土木科长。芥川家是大家族,世代担任江户城的茶会吏一职,其家族作风严厉但博学多识,具有浓重的文人气息。芥川家乃延续十几代的士族,门风高尚,子弟均修习文学、演艺、美术等艺术科目。芥川全家皆谙游艺(茶道、插花、舞蹈、音乐等的总称),道章擅南画、俳句,爱盆栽,芥川的养父母及姨妈都爱好文学。在家庭浓厚的古典氛围熏陶之下,芥川自幼熟读汉日各类书籍并开始逐渐显露其非凡的文学才华。芥川的文学爱好自然不会遭受喜爱文学的家人阻挠,但其不幸的初恋却因受到养父母的强烈反对抱憾终止。1927年,芥川龙之介因“恍惚的不安”自杀,日本文学界一颗独放异彩的明星就此陨落,令人徒然扼腕。芥川天资聪颖,而他的成长经历使其涉猎广泛、博学多才却又多愁善感,在日本文坛负有“鬼才”盛名。纵观其短短十几年的文学创作生涯,留下了149篇小说、66篇随笔、55篇小品文及诸多评论、游记、札记、和歌等作品。

1913年,芥川龙之介的处女作《老年》发表,却并未在日本文学界引起波澜,直至1915年,《罗生门》这篇短篇小说问世之后开始受到日本文坛的瞩目,其后的短篇小说《鼻》受到夏目漱石的赞赏,芥川借此正式步入日本文坛。芥川的作品题材广泛、文笔细腻华丽、文章立意独特、构思缜密,虽有刻意雕琢之嫌,却能引起读者对人性与现实的深刻反思。芥川龙之介幼年广泛涉猎汉日古典书籍,熟谙中日两国的传统文化,而其大学期间的主攻专业却选择了英文,他倡导艺术至上却不得不因现实的窘迫而苦恼。其广博的知识、东西方文化思想对他的影响均在他日后的作品中有所反应,一如他矛盾重重却又丰富多彩的人生。

芥川龙之介的作家生涯大致可以分为早、中、晚三个阶段。芥川早期的作品(1916—1920)多以历史小说题材为主。出于知识分子的骄傲,芥川抗拒自我告白式的写作方式,转而将目光投向历史题材。芥川自幼博览汉日古典书籍,他熟读中国古代文学作品,如《聊斋志异》《水浒传》《三国志》《琵琶行》,芥川同样熟谙日本古典,如《今昔物语》《宇治拾遗物语》《十训抄》,等等。芥川的小说很多取材于这些古典作品,比如《罗生门》《杜子春》《黄粱梦》,等等。本书收录的《酒虫》即取材于《聊斋志异》。芥川的历史题材小说绝不仅仅是历史典故的演绎和历史人物的翻拍,其真正的着眼点在于借古喻今、针砭时弊,其冷峻的笔锋常常直指人性的丑恶与矛盾,犀利而深刻。他试图通过历史故事探索现代人的精神状态及生命窘态。例如,《酒虫》中的刘大成,究竟甘愿在欲望中沉沦还是选择借助外力实现自我的救赎?酒虫的寓意究竟是什么?所谓“酒虫”,到底是主人公的福还是他的孽?而现代人的生命状态又何尝不是处于类似的窘迫之中?作品的解读留待读者在阅读中见仁见智。芥川中期的创作(1920—1924)不再单纯流连于古典作品,而是开始将目光转向现实世界,这个时期可以称之为其从历史小说到自传式小说的过渡时期。这个时期的作品很多取材于现实,如《蜜柑》《秋》《将军》《一块土》《南京的基督》,等等。本书收录的短篇小说《秋》描写了青年知识分子的恋爱,纠缠着情感、欲望与道德层面的矛盾与挣扎。《南京的基督》取材于芥川龙之介的中国旅行,被女主人公金花视为救赎的所谓基督实际上是一位企图赖掉嫖资的无赖记者,小说充满了戏剧性的起伏,美好的愿望遭遇现实的丑恶与无情,读来令人在讽刺中不寒而栗。到了芥川创作的晚期(1925—1927),由于身体每况愈下,数重疾病缠身,加之母亲发疯的阴影一直在他的心里挥之不去,死亡的阴霾开始逼近芥川的生活与创作。同一时期,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受到风起云涌的大时代背景的影响,无产阶级文学登上历史舞台,芥川龙之介等人被批评为“资产阶级作家”,芥川在文学创作上承受着前所未有的压力。一方面,他认为应该有充分的理由相信未来属于社会主义,另一方面他又不肯放弃对“精神的自由”的执着追求。在艺术思想上,芥川感受到空前绝后的苦闷与彷徨。这个时期,他的主要作品开始带上了明显的自传倾向,如《少年》《大导信辅的半生》《点鬼簿》《一个傻子的一生》,等等。

芥川龙之介是一个艺术至上主义者,他以娴熟的手法轻松地驾驭各种体裁的作品,收获了艺术上的成功。而对艺术近乎变态与苛刻的追求也构成了他文学作品的主要题材之一,面对质疑与非难,他在小说《戏作三昧》中给出了明确的答复,《戏作三昧》的主人公马琴面对毁誉褒贬时也曾动摇,但他“每当伏案,利害爱憎皆烟消云散,转而便能进入戏作三昧的境界”,这也可以看作是芥川龙之介艺术至上主义的宣言。如果说《戏作三昧》中的主人公马琴痴迷于戏剧创作,达到无我无他的境界,尚属世人可以理解的范畴,那《地狱变》的主人公、画师良秀对艺术近乎变态的痴迷与执着则让人感受到肝胆俱裂般的震撼。为了艺术,良秀放弃亲情,背弃人伦与人性,在女儿被活活烧死的瞬间只顾着如痴如醉地埋头描绘一幅惨绝人寰却又凄关无双的旷世杰作。人性、伦理、道德、生命……一切的一切在艺术面前统统变得无足轻重,读来不禁令人惊心动魄。

对人性“恶”的揭露与鞭笞则是芥川龙之介文学作品的另一主要题材。《鼻》中的老和尚身在佛门,本应“四大皆空”,却因为长着怪异的鼻子而如芒在背、耿耿于怀.无法超脱自我,人性的自私让读者感受到无限的讽刺。其成名作《罗生门》更是将人逼到生死抉择的极限境地来拷问人性.让人性的“恶”在极限中无处遁形。通过这些作品,芥川龙之介以冷峻的笔触揭示了隐藏在人性深处的自私与丑陋、虚妄与软弱,也让人深入地思考人性中诸多本该泾渭分明却暧昧模糊、错综复杂的情感纠葛,比如,自卑与自尊、同情与幸灾乐祸、善与恶,等等。芥川试图通过文学传达自己对人性的理解。本书中收录的《秋》《毛利先生》《父亲》《疑惑》都属于这一类的作品。以《疑惑》这篇小说为例。主人公中村玄道的妻子在地震火灾中不幸被倒塌的房梁压住动弹不得,眼见着即将被烧死,面对向自己伸出求生手臂的妻子,中村玄道在施救无果的情况下残忍地亲手将妻子杀死,之后却不得不长期忍受来自心灵的拷问与苛责。在芥川笔下,善恶往往存在于人的一念之间,往前一步是地狱.退后一步或许就是天堂,而在被逼到极限的情况下,人性却总是选择在闪念之间迈向地狱。

作为本书的译者,在翻译的过程中跟随着芥川龙之介犀利而冷峻的笔锋游走于题材丰富的故事中,感受着复杂的人性在芥川嬉笑怒骂的文字中被逼得无以遁形,于我则心有戚戚焉。在本书即将付梓之际,我想借此机会对我的恩师林少华先生致以我的感激之情,先生以严谨的治学态度引领我走上文学翻译的道路,让我在翻译的苦与乐中收获着成长的喜悦,希望本书的出版能略慰先生的培养之心。

书评(媒体评论)

芥川龙之介复活了自然主义文学时期以来日本近代小说所失去的浪漫主义,而且拓展了日本近代小说的传统。芥川龙之介有意识地创造了一种文体——不是司空见惯的文体,而是消除了庸俗味的艺术性文体。

——中村真一郎(日本文学评论家)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芥川龙之介短篇小说集(汉日对照)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日)芥川龙之介
译者 蔡鸣雁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61182963
开本 32开
页数 278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02
出版时间 2014-03-01
首版时间 2014-03-01
印刷时间 2014-03-01
正文语种 中日对照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教育考试-考试-其它语种
图书小类
重量 0.288
CIP核字 2013248944
中图分类号 H369.4:I
丛书名
印张 9
印次 1
出版地 辽宁
210
146
15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4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8 22:1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