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镜花水月(游士孔子)/说春秋道战国系列历史小说
内容
编辑推荐

孔子是个失败主义者,也是中国历史上的最大成功者,因为任何时代的任何帝王将相、任何风云人物都不及他在中国历史上的影响力。

孔子的理想永远只是理想,永远没有实现的可能,但它却像一盏万古不灭的明灯,给人以希望,给人以力量,让人们觉得这个世界还有希望,还有为之努力奋斗的动力。

《镜花水月(游士孔子)》(作者:吴礼权),以史料为依据,以孔子的生活现状与奋斗挣扎为主线,对春秋时代动荡的时局与人心进行了生动地叙写,不仅生动地再现了孔子的音容笑貌,而且也还原了历史上真实的孔子肉身凡胎形象。

内容推荐

孔子是两千多年前的人物,是一个远去的历史影像。从《论语》中,后人看不出完整的孔子形像;由《史记·孔子世家》,我们也不能看清孔子的音容笑貌;看《孔子家语》,人们也不能还原出一个清晰的孔子形象。正因为如此,对于孔子的认识,历来的人们都是见仁见智的,孔子在不同人的心中,形象都是不同的。《镜花水月(游士孔子)》将孔子还原于一个具备喜怒哀乐的“邻家老伯”,为我们讲述游离于理想主义者与失败主义者之间的不一样的孔子。

《镜花水月(游士孔子)》由吴礼权编著。

目录

卷首语

主要人物表

第一章 少年心事当拿云

 1.葬母

 2.伤心飨士宴

 3.初出茅庐

 4.雪夜访郯子

 5.闻乐见文王

第二章 三十而立

 1.杏坛聚徒

 2.见景公

 3.会晏子

 4.悼子产

 5.周室观礼

第三章 奔齐

 1.鲁国之难

 2.苛政猛于虎

 3.割不正不食

 4.景公问政

 5.三月不知肉味

第四章 返鲁

 1.祸在旦夕

 2.嬴博观葬

 3.山水故国情

 4.入晋畅想

 5.学而时习之

第五章 四十不惑

 1.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2.昭公归葬

 3.隐公问礼

 4.中则正,满则覆

 5.阳虎馈豕

第六章 知天命

 1.小子何莫学夫诗

 2.阳虎叛鲁

 3.中都执政

 4.代摄鲁相

 5.夹谷会盟

第七章 治国平天下

 1.道之以政

 2.强公室

 3.隳三都

 4.四国来朝

 5.女乐风波

第八章 去鲁适卫

 1.匡之危

 2.蒲之困

 3.见南子

 4.卫灵公问兵

 5.丧家之犬

第九章 六十耳顺

 1.听其言,观其行

 2.刑不上于大夫

 3.无礼则手足无所措

 4.生事尽力,死事尽思

 5.礼不足而哀有余

第十章 游楚

 1.厄陈蔡

 2.往者不可谏

 3.叶公问政

 4.楚王欲封七百里

 5.人不知而不愠

第十一章 在卫

 1.必也正名乎

 2.吴鲁之战

 3.绝弦之哀

 4.齐鲁之战

 5.和风细雨

第十二章 哀公问政

 1.何为则民服

 2.怀忠信以待举

 3.民之所以生者,礼为大

 4.事任于官,无取捷捷

 5.凡为天下国家有九经

第十三章 传道解惑

 1.季康子问学

 2.闵子骞问政

 3.子张问入官

 4.子夏问诗

 5.子贡问贤

第十四章 从心所欲

 1.韦编三绝

 2.吾道穷矣

 3.伤颜回

 4.哭子路

 5.梦周公

参考文献

后记

试读章节

第一章少年心事当拿云

1.葬母

“提起衣襟,左手向上,然后,放下衣襟,右手上抬。再做一遍。”

周景王十年,鲁昭公七年(前535)。七月初五,骄阳似火。日中时分,鲁国太庙左面广场的一棵大槐树下,一个峨冠博带、身材魁梧的年轻人,正在指导着三个约有八九岁左右的童子在行揖让进退之礼。虽然汗水早就湿透了他的长袍大裳,但他依然一丝不苟,一脸严肃,一个动作一个动作地给孩童们作示范,并不时对他们不规范的动作予以纠正。

“仲尼,你怎么还有心思在这教孩子习礼呢?家里出事了。”

孔丘正看着三个孩子有板有眼的举手投足而感到欣慰时,突然冷不丁地听到有人在背后说了这么一句。猛然转过身来,发现竟是哥哥孟皮正拖着先天残疾的瘸腿一颠一颠、急急地走来,一边走一边抬袖挥汗,好像非常紧急的样子。

“伯尼,你说什么呢?”

“仲尼,你娘走了。”

“我娘走了?到哪去了?我早上出来时,她还在家里,没说要到哪里去呀?她要到我外公家,也会事先跟我说呀。”孔丘困惑地说道。

“我说的不是这个意思,我是说你娘死了!”孟皮吼道,他已顾不得语气轻重了。

“什么?我娘死了?怎么可能呢?”孔丘突然睁大眼睛,吃惊地望着孟皮。

“死了约一个时辰了。”孟皮哭着说道。

“啊?”孔丘一声惊叫,随即一头栽倒在地。

孟皮与三个孩子见此,立即上前扶起孔丘。孟皮舒开孔丘系得紧紧的袍衫,在孔丘胸口一阵乱拍,三个孩子也一起帮助拍背摇臂。好大一会儿,孔丘终于醒转过来。

醒转过来的孔丘,看看孟皮,看看三个吃惊的孩子,突然从地上爬起来,舒开的袍带顾不得系上,就像发了疯似的向家里狂奔而去。  跌跌撞撞地跑回家里,看见母亲直挺挺地倒在灶台前,孔丘一下子扑在他娘的身上,放声大哭。

哭了好长一段时间,孟皮也一瘸一瘸地赶到了。左邻右舍听到孔丘撕心裂肺的哭声,纷纷赶了过来。大家七手八脚,好不容易才将孔丘从他娘身上拉起来,扶到一边坐下。

“孩子,你娘在这辈子不容易,没过一天好日子,活得累啊!现在走了,也未尝不是一种解脱。既然已经走了,哭也没有什么用,还是想想办法,怎么把你娘好好地给葬了。”一个白发苍苍的老婆婆不无悲伤地说道。

“婆婆说得对,这大热天,不能等,得赶紧收殓,入土为安呐!”一个老伯一边拍打着泣不成声的孔丘,一边冷静地说道。

“可是,家里拿什么来收殓呢?”孟皮沉寂了一会儿,不禁忧虑地说道。

听了孟皮的话,大家不约而同地望了望家徒四壁的孔家,不禁摇头叹气。

过了好一会儿,还是老伯头脑清醒,说道:

“孔丘,大家都是左邻右舍,看着你长大,知道你是孝顺的孩子。但是,你家就是这种情况,也没有别的办法了。我看就这样吧,你先去房里找一些你娘平时换洗的衣服,让阿婆们给你娘净净身子,再换身衣服。然后,你再去找一张好点的席子来。”

孔丘点点头,挥袖擦了擦眼泪,到娘房里找衣服去了。孟皮也跟了进去,一起帮着找。

与此同时,老伯又吩咐众邻居帮助卸下门板,找来两条凳子,将门板架在上面。

过了好大一会儿,孔丘与孟皮才找了一套还算完整的旧衣服,交给年长的阿婆,然后又去找席子了。

年长阿婆接衣在手,前后翻了翻,看了看,摇摇头。然后,顺手在灶台上拿了一块破布,在水缸里舀了一瓢水,倒在一只瓦罐里。搓了搓,支开男人们,就地给颜征在清洗身子。然后,在众女邻的帮助下,给她换了衣服,并顺手给她拢了拢散在脸上的头发。

就在这时,在老伯的指导下,孔丘与孟皮将找来的一张席子平铺在刚才众邻架好的门板上。

“众乡邻,请帮忙,将孔丘他娘抬到席子上,帮忙裹好。”

随着老伯的一声令下,几个青壮的男邻居迅疾将颜征在抬到门板的席子上放好。然后,又在老伯的指导下裹好。这样,就算是陈棺停柩了。

孔丘一见娘被席子裹起,知道这就等于盖棺入殓了,不能揭开再看娘一眼了。于是,不禁悲从中来,放声恸哭起来。

老伯摸摸孔丘的头,又拍了拍他的后背,轻声地说道:

“孩子,哭吧。但是,哭完之后,要准备尽快让你娘入土为安,不能拖,天气这么热。”

说完,老伯出去了,其他邻居也跟着出去了。

一时间,屋里只剩下了痛哭失声的孔丘与陪在一旁饮泣的孟皮。

又哭了好大一会儿,天渐渐黑了,孔丘的眼睛也哭得模糊了。黑暗中,孟皮摸索着点亮了灶台上那盏奄奄一息的油灯。微弱昏黄的灯光下,兄弟二人相对无语。

看看草席中被裹着的娘,孔丘不禁又哭了起来,但早已哭不出声音来了。就这样,哭哭停停,不知不觉间,就到夜半三更时分。孟皮靠墙坐在地上睡着了,孔丘伏在娘停尸的门板上也睡着了,进入了梦乡。

“三娘,仲尼跟人打起来了。”

那是七年前的一个中午,颜征在正在家中生火烧饭,突然孟皮拖着一条瘸腿急急忙忙地进来报告道。

“丘儿为什么跟人打起来了?他不曾与人争吵过一句,怎么会跟人打起架来了呢?皮儿,你是否看错了人?”

“三娘,俺没看错,您出去看看,不就知道了吗?在屋后大榆树下,仲尼正一个打仨呢。”

颜征在一听,知道这是真的了。灶膛里的火都来不及熄灭,就匆匆赶了出去。转到屋后一看,果然在大榆树下,孔丘正跟三个比他大几岁的孩子打成一团。  “丘儿,你在干啥?怎么跟人打架呢?姥爷怎么教你的?你读书习礼,就是为了打架吗?”P1-3

序言

卷首语

孔子是圣人,这在中国是妇孺皆知的。不过,这只是孔子身后人们对他的崇敬而已。至于“至圣”、“至圣先师”、“大成至圣先师”、“文圣”、“太师”、“文宣王”、“文宣帝”、“大成至圣文宣王”、“大成至圣文宣先师”等头衔,那都是虚的,是历朝统治者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借助孔子的思想以钳制人们思想的政治权术,是为了榨取孔子的剩余价值而已。

其实,拂去这些让人眼花缭乱的外加光环,还原历史,孔子并非是让人不可接近的非凡人,而只是一个让人即之可温的邻家老伯而已:

得意之时,他会喜形于色,手舞足蹈,像个得意忘形的小人。

失意之时,他会垂头丧气,自暴自弃,说要“乘桴浮于海”。

悲伤之时,他会毫不掩饰,悲天跄地,哭得稀里哗啦,冉耕与颜回死时,他就是这样。

生气之时,他会破口骂人,毫无涵养,宰予听课不专心,被骂“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

他讲亲情伦理,却是一个不称职的丈夫,为了自己那不着边际的理想,周游列国,东奔西走,从不关心自己的妻子,那个从宋国远嫁而来叫亓官氏的弱女子,甚至弥留之际也不能见上他一面。

他讲父慈子孝,却从未对儿孙尽到关爱与教育的责任,儿子孔鲤先他而死。孙子孔伋尚在襁褓,他便远离鲁国而去了他国。

他讲师道尊严,却没几个学生怕他,子路经常跟他顶嘴,宰予对他不以为然。

他讲“克己复礼”,恢复周公礼法、“天下大同”的宏伟理想,却也不忘美食,而且饮食还挺讲究,割不正不食,肉不新鲜不吃,没有好酱不吃。

当然,孔子也有不同于常人处,与我们的邻家老伯不同:

他博古通今,好学不倦,堪称万世师表。为了了解古礼,他专程远赴周都向老子、苌弘请教;为了提高琴艺,专程登门拜鲁国乐师师襄为师;为了了解上古官制,雪夜请教到访鲁国的郯子;为了了解古代葬礼,带领弟子奔波千百里,去观吴公子季札葬子。

他勤奋敬业,务实进取,堪称实干家。他做乘田吏与委吏时,使鲁国马肥牛壮,人口增加;做中都宰时,一年期满,便让满目疮痍、盗贼遍地的中都面貌焕然一新,民风大变,“四方诸侯则之”。

他娴于辞令,老成持重,堪称杰出的外交家。齐鲁“夹谷会盟”,他为鲁国相礼,与强邻齐国外交博弈,有理有节,迫使齐景公对他言听计从,完美地达成了鲁国的外交目标。

他心狠手辣,果断坚决,具备政治家“厚黑”的资质。他担任鲁国大司寇后的第一件事,便是诛杀坚持改革、反对复古的政敌少正卯,毫不手软,即使受到弟子们的质疑,也决无后悔之意。

他诲人不倦,有教无类,是中国古代最杰出的教育家。他的弟子不仅遍及鲁国各地,而且齐、卫、宋等诸侯国都有。三千弟子,七十二贤,是他普及教育、开启民智、培养人才的硕果,也是他对中国文化传承的卓越贡献。

他坚持理想,执着坚定,身处动荡变革之乱世,明知不可为而为之。周游列国,四处碰壁,急急如漏网之鱼,惶惶如丧家之犬,几次身处绝境,仍从容淡定,坦然自若,为理想而献身的勇气让人敬佩。

孔子是两千多年前的人物,是一个远去的历史影像。从《论语》中,后人看不出完整的孔子形象;由《史记·孔子世家》,我们也不能看清孔子的音容笑貌;看《孔子家语》,人们也不能还原出一个清晰的孔子形象。正因为如此,对于孔子的认识,历来人们都是见仁见智的,孔子在不同人的心中,形象都是不同的。

但是,不论怎么不同,有一点应该是相同的:孔子是人不是神,他有与普通人一样的喜怒哀乐,他身上可能有平凡人所没有的特质,但绝对具备平凡人所共有的人性弱点。他有我们现代人所缺少的某种气质,但绝对是生活于我们之中的肉身凡胎,不是可望而不可即的神祗,更不是不食人间烟火的神仙。

孔子是个理想主义者,但因为身处中国历史上巨大的社会变动时期,他抱守的理想不切实际,这就注定了他只能是一个失败者。他的理想只是镜中之月,水中之花,可远观而不可近亵,可向往而不可实现。

孔子是个失败者,也是中国历史上最大的成功者,因为任何时代的任何帝王将相、任何风云人物都不及他在中国历史上的影响力。

孔子的理想虽然永远只是理想,永远没有实现的可能,却像一盏万古不灭的明灯,给人以希望,给人以力量,让人们觉得这个世界还有希望,还有为之努力奋斗的动力。

后记

在中国,孔子是一个太出名的人,每个人从小就要读他的至理名言。我也一样。

记得上初中时,我开始接触《论语》与《史记》,并在心底萌发了写一部历史小说,将孔子其人其事写出来的想法。但是,随着年龄渐长,学问稍有长进,觉得这个少年时代的理想有点狂妄。因为古书读得越多,世事经历越多,少年时代头脑中清晰的孔子形象却越来越模糊了。再加上现实的人生命题,考大学,考研究生,拿博士学位,升副教授,升教授,当博导,要这个要那个,要完成这个任务要完成那个任务,所以这个创作计划永远只是一个理想,就像孔子要“克己复礼”,恢复周公礼法,实现“天下大同”的理想一样,不可能实现。

虽如此,但理想一旦在心中萌发,就像钱锺书先生在小说《围城》中所说的那样,要想打消已起的念头,其实是比打胎还要难的。由于这个原因,加上2005_2006年在日本京都做客座教授时有一段空暇,少年时代萌发的心愿开始有了实现的机遇。于是,在写完《远水孤云:说客苏秦》、《冷月飘风:策士张仪》两部“蓄谋”已久的长篇历史小说后,再将孔子形象写出来的想法也就自然演进为一种现实的计划。

为了实施这一计划,从2005年开始,我就开始准备。为了了解孔子生活的时代,写出反映那个时代风貌的生活细节,我除了大量阅读先秦历史文献,研读历史地理外,还经常深入日本京都古老的街巷与建筑,追索中国古代建筑与民俗的残存影像,观摩日本人的跪坐,体验睡榻榻米的感受。因为孔子说过“礼失而求诸野”,事实上中国古代的很多风俗习惯还在日本人的现实生活中有所反映。2006年从日本回国后,我又多次趁着到山东开学术会议的机会,多次登临泰山,访问曲阜,观察山东人的生活。2009年2月到6月,我应邀到台湾东吴大学做客座教授,曾有意识地去了解台湾的祭孔仪式。2009年9月,到山东大学开学术会议时,除了拜访孔子故里,看孔林,谒孔陵之外,我又特意参加了在曲阜举办的纪念孔子诞辰2560年的文化节,看“八佾舞于庭”的仪式,听古琴竽瑟合奏。慢陧地,我觉得找到了感觉,开始动笔创作长篇历史小说《镜花水月:游土孔子》。

之所以终于下决心写孔子,除了上述原因外,还有一个原因。2009年6月底,我完成台湾东吴大学客座教授任期,准备回上海前,曾到台北重庆南路拜访台湾商务印书馆主编李俊男先生。我在日本做客座教授时就一直与他联络,他是我的一部学术著作《古典小说篇章结构修辞史》的责任编辑。这次相见,主要是谈几部约定的学术著作的交稿日期问题,并送交签好的合同文本。谈到最后,偏了题,说到了历史小说。越谈越投机,最后我提到我那时已经修改好的两部历史小说《远水孤云:说客苏秦》、《冷月飘风:策士张仪》,问他台湾商务印书馆有没有出版历史小说的先例,他说没有,但又说也不妨突破惯例。于是,我便将我的创作计划跟他说了,李先生竟然非常感兴趣,并当场给我定了书系的名字“说春秋,道战国”。2011年我的两部历史小说《远水孤云:说客苏秦》、《冷月飘风:策士张仪》由云南人民出版社出版简体字版,2012年这两部历史小说的繁体字版也由台湾商务印书馆在台湾出版发行。接着,李俊男先生来函要我接着写“说春秋,道战国”书系的第二组,并给我指定了所写历史人物,这就是孔子与荆轲,一文一武。这样,我便加紧了进度,同时开笔写《镜花水月:游士孔子》与《易水悲风:刺客荆轲》。

经过多年努力,现在总算写完了这两部酝酿已久的长篇历史小说,但是心中却颇是忐忑不安。特别是这部《镜花水月:游士孔子》,尤其让我没有底气。因为孔子太有名了,不同的人对孔子又有着不同的认识,因此要让一个完整的、清晰的孔子形象栩栩如生地呈现在人们面前,并让大家接受,那是非常困难的事。

尽管如此,但我还是觉得有一种轻松感,因为少年时代的一桩愿望总算了结了。至于书中所呈现的孔子形象是否大家都能接受,那是读者的事,大家可以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在我个人来说,我让孔子走下了神坛。在我的笔下,孔子不是神,也不是圣,而只是一个为理想而不懈奋斗的书生,一个诲人不倦的教书匠,是一个与平凡人一样有着喜怒哀乐的邻家老伯,一个和蔼可亲的长者。

但愿这样的孔子形象不要让大家感到愕然。事实上,孔子就是这样。我只是将他身上被后人强加的光环拿开,使他的金身还原成真实的肉身而已。

最后,衷心感谢暨南大学出版社破例为我出版长篇历史小说,并且是以一个书系的形式,这是一个多么难得的机会啊!感谢暨南大学出版社领导与人文事业部杜小陆主任的大力支持!感谢本书责任编辑郝文小姐、张婧小姐与校对刘碧坚小姐的辛勤工作!感谢许多学界前辈和时贤多年以来对我创作历史小说的关注与支持!感谢在此之前读过我的历史小说或其他学术著作的广大读者多年来的厚爱与鼓励!感谢我的太太蒙益给予的支持,她是一家世界五百强德国公司中国区的财务老总,日忙夜忙,却还承担起儿子课业的辅导任务,这样我才能有足够的时间在学术研究与历史小说创作两条战线上左右开弓!感谢我的岳父蒙进才先生与岳母唐翠芳女士,他们从高级工程师与国有大企业领导岗位上退休下来后,十多年来一直帮助我们,替我承担了全部的家务劳动,这样我才能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安心地坐在书斋中做学问和写作。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镜花水月(游士孔子)/说春秋道战国系列历史小说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吴礼权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暨南大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66805621
开本 16开
页数 362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380
出版时间 2014-04-01
首版时间 2014-04-01
印刷时间 2014-04-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442
CIP核字 2013089883
中图分类号 I247.5
丛书名
印张 24
印次 1
出版地 广东
230
155
14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4 10:0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