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良友(第12辑)
内容
编辑推荐

《良友》的书写来自亲历者和亲见亲闻者。它传承《良友》画报精神质地,以新生代幕容书的形态连续出版,提炼芸芸众生的生命过程,在人生的意外事件、特殊经历中展示历史的真实性。读这本书的人,口味要比“清高”多几分“挑剔”。

《良友》至今已出版发行10辑。本书为第12辑,由桂国强等编著。

内容推荐

《良友(第12辑)》由桂国强等编著。

《良友(第12辑)》简介:

良友书坊,书写个人史。

真人真事,真情真心,真知真见,以求真的精神和勇气,重返真的散文美学,摒弃粉饰与虚假,扔掉骄躁与滥情,以民间视野串起自我或他者的经历,营构社会生活和历史真相的长卷……

目录

道路

命运断想·黄宗英

心结

《无冕皇帝》激起的风波·陈为人

吴奔星1950年代日记·吴奔星

地下文学现场中的“诗魂”-李亚东

成长

一个“逍遥派”的风雨兼程·杨闻宇

1960年代北大历史系师长速写·欧阳文

那时,我还是个孩子·李文熹

趣味

《挪威的森林》“生日”纪事·林少华

冷摊夺魂记·柯卫东

风尘

父亲王林在国立青岛大学·王端阳

1931年国立青岛大学日记·郭根

活法

换一种活法·贺爱莉

我的了不起的人生·于洋

印痕

外公的琴声·晨枫

1985年马国亮赵家璧的26通信

相册

特辑:风华

良友稿约

试读章节

命运断想

我,黄宗英。1925年7月13日,即民国十四年五月二十三日生于北京,属牛。母亲怀我产期未到,忽阵痛,赶忙遣人去请产婆。产婆未到,我就已经生出来了。家人都说我是急性子。急性子是一味中药,状似大南瓜子,手一碰,籽就蹦出来了。母亲很开心,她头胎二胎生的都是儿子,就盼生个女儿,女儿就来了。我有两个姐姐,是前娘生的。母亲(陈聪)是续弦。父母都格外疼我。夜里,我睡在童室自己的床上,天不亮就醒了,就被抱到北屋父母睡的大床上,焐在父母的大被窝里玩耍。

五岁时,我到京都第一蒙养园(幼儿园)去,进园时,须口试。试罢,我听一老师说:“我要这个小斜眼儿。”那时我的左眼的黑瞳仁跑到鼻边了,要多难看有多难看,亏得姜老师要我。而小我一岁的大弟弟宗洛,就没老师要。因考试时,老师问他:“你在家跟谁玩?”宗洛答:“跟小妹玩。”问:“小妹是你什么人啊?”答:“小妹是我姐。”老师对家人说:“这孩子连大小都分不清,在家再玩一年吧。”一家人都叫我小妹,所以宗洛也叫我小妹。他真是冤枉。

到我七岁时,父亲黄曾铭(字述西)从北京西城电话局调青岛电话局,任总工程师。全家迁居青岛。我非常喜欢青岛,喜欢在海边沙滩玩沙子,堆沙坑,盖房子,用蚌壳做锅、碗、瓢、勺,与宗洛过家家玩,我当主妇伺候他。

我们家住青岛龙口路二号。这是一座有大院子的两层楼房。前院空地很大。邻居是赵琪副市长,他把他家的几十盆菊花寄放在我们院里,花开得灿烂一片。里院是住宅。我和宗洛在里院小片空地上种了花生、芝麻。我父母从来惯着孩子。母亲是世袭中医世家。孩子病了,她会开小药方抓药,份量都写的是古字。母亲西式小学毕业,闲来教我们诵读唐诗、宋词、千字文,还教我们孟子日。父亲则领着我们爬墙上树跳沟。他说:“孩子小时不淘气,大了没出息。”我八岁时,父亲给我买了辆四个轱辘的自行车,是后轱辘旁有两个保险小轱辘,待我能骑上去走了,就摘摔一个小轱辘。青岛是丘陵地,我在江苏路第一小学读书,就从坡上骑车去上学,只有大狗吉利跟着我送我到学校。

我九岁时祖母去世。我和大弟随父母回祖籍浙江温州府瑞安县奔丧。祖母死时八十一岁,是喜丧。我是穿着大红绒衣回去的。瑞安家里搭了竹天棚,摆了六七桌酒席,请戏班子来唱戏。我们在灵堂前穿毛边孝服跪着,来奔丧的客人,也要跪着哭丧。剐哭过站起来,就将手绢往胳肢窝里一掖,去正房打麻将了。正房里有两张麻将桌,女眷们都在正房嬉戏,吃莲子红枣羹。待出殡时,要有五对金童玉女盛装骑马走在送丧的队伍里。宗洛被选上了,他长得俊,脸上有一对酒窝,不笑时是两个小包。我太难看了,当然选不上。我很羡慕骑马的金童玉女。出殡后,竹棚要拆了,天井显得很大。我们就和堂兄堂姐在天井里跳房子、打架玩。我最喜欢堂姐宗敏。她长得特别好看,梳童花发,穿淡蓝色单襟上衣、黑裙、白袜黑鞋。我喜欢对着她看。回老家奔丧我们是从青岛乘海轮去温州,然后再乘江轮去瑞安。我和宗洛第一次坐船,特高兴;上上下下在各层甲板上窜,趴在船长室门外,观看船长把着轮盘左转右转;看宽大的餐所厅,厅前支有打克楞球的架子,还有卖水果的摊头。买了些瓯柑,瓯柑皮厚味苦,能清火补心,我很爱吃。我们坐的是二等舱,舱内有一张双层床,一张大长沙发。船过一江山岛时哆哆嗦嗦,不是浪是涛。我和大弟都晕船了。母亲不晕船,就为我们剥了瓯柑,服侍我俩爬到上层床上躺下,动也不敢动。母亲说:“半夜可能要查夜,只要用温州话说一句‘瑞安黄宅’就不查了。”果然半夜来查夜的人,听母亲说话后就不进舱了。到我长大,才知道自己是官宦人家出身。

这一年冬天,我父亲也死了。他是生伤寒病死的。父亲病时,没住医院,是请日本医生来家看病的。眼看病情好些,他想吃火腿大米粥,把火腿切得细细的煮粥。父亲吃下去不久就腹泻,泻个不停……我被老张妈从被窝里喊醒,去到父亲房里,老张妈叫我跪下。我只见父亲被人架着站起套丝绵(套丝绵是为了在棺材里骨头不散),我叫了声“爸爸”,爸爸瞄了我一眼,就低下了头。母亲大哭起来,我也痛哭不止。待我大哥二哥被从青岛中学叫回家,父亲已穿好寿衣了,是中式的短袄长裤,而他从来是穿西装的。我和大弟被老张妈叫去,学着用锡箔纸折银元宝。小弟宗汉则开心地绕着来奔丧的客人们的汽车、黄包车敲着小锣戏耍。当天,也搭起了竹棚,设了灵堂。我们的四叔从瑞安来奔丧,他长得特像我父亲。小弟见到他忙大叫:“爸爸从木头匣子里跑出来了!”母亲哭笑不得,精神有些失常了。朋友打电话来说:“麻将牌已糊好了。”母亲说:“你自己用吧。”没两天,我看到父亲的灵前,有用纸糊好的楼房、汽车,以及佣人张三、李四、秦妈。父亲的棺材,用麻绳一遍遍捆好,由四叔运往瑞安祖茔安葬。上船时,还捉一只大公鸡站在棺材前。

父亲是四十八岁死的。青岛电话局的工作人员说,如果是五十岁死,就有抚恤金。他晚死两年就好了。因父亲的死,家道陡落,从月入三百六十元大洋到无分文收入。无奈只好投亲靠友,举家去了天津。我大姐的婆家林表伯在天津,世交陈表伯在天津兴业银行任副经理。我们在天津近郊土山公园附近树德里,租了个小三合院,只北屋三小间,东西屋各两小闾。林表伯的姨太太住西间,东间是厨房。冬天要生炉子,只有堂屋有个大炉子,把烟筒直通里屋。一天林太太早上起来,看北屋不像往常,竟没有动静。她走近北屋,闻到一股煤气味,忙喊来邻居,撬开北屋门,把我们一家人抱到天井地上,一家子都中煤气了。我倚在台阶上,吃着谁让我吃的青辣萝卜,自此我一辈子都怕煤气味儿。P1-3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良友(第12辑)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桂国强//蔡晓滨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文汇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49601325
开本 16开
页数 233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50
出版时间 2012-08-01
首版时间 2012-08-01
印刷时间 2012-08-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44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67
丛书名
印张 16
印次 1
出版地 上海
232
187
16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7 10:12: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