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清初金陵画坛研究》由吕晓所著,明末清初,以“金陵胜景图”为主的实景山水成为金陵画家创作最突出的题材。随着当时政治、文化环境的变化,不同画家在不同时期创作的“金陵胜景图”的创作背景、目的、胜景的选择与组合、内涵、意境、甚至风格之间都存在较大的差异,由此可以寻找出清初遗民情结在“金陵胜景图”中的聚散与消长,及其背后蕴藏的深刻的社会文化内涵,进而总结出明末清初金陵画坛的特色。
图书 | 明末清初金陵画坛研究/中国美术学博士文库 |
内容 | 编辑推荐 《明末清初金陵画坛研究》由吕晓所著,明末清初,以“金陵胜景图”为主的实景山水成为金陵画家创作最突出的题材。随着当时政治、文化环境的变化,不同画家在不同时期创作的“金陵胜景图”的创作背景、目的、胜景的选择与组合、内涵、意境、甚至风格之间都存在较大的差异,由此可以寻找出清初遗民情结在“金陵胜景图”中的聚散与消长,及其背后蕴藏的深刻的社会文化内涵,进而总结出明末清初金陵画坛的特色。 目录 引言:北宋山水风格在明末清初的复兴 第一章 多流派的聚合 第一节 明清之际金陵画坛的特殊地位 第二节以“金陵八家”为代表的职业画家群体 一、先趋画家 二、以“金陵八家”为代表的第二代职业画家 三、 “金陵八家”后代、弟子和其他第三代画家 第三节 龚贤及其传派 一、龚贤 二、龚贤传派画家 三、受龚贤影响的画家 第四节 文人画家群体 一、简逸风尚:朱翰之、方以智和方亨咸 二、金陵“二溪” 三、个性派画家 四、其他文人画家 第五节 青楼文化中的女性画家 第二章 明末清初金陵画家的交往与应酬 第一节 晚明金陵画家的结社活动 第二节 遗民画家与贰臣赞助人 第三节 区域互动 第二节 顺治年间“遗民情结”在金陵胜景图中的隐晦传达 第三节 金陵重建时期“金陵胜景图”的官方立场及公开化 第四节 “唯有家山不厌看”:金陵胜景图的感旧记忆 第五节 个人化的表述:石涛晚年创作的“金陵胜景图”初探 第四章 北宋山水风格的复兴 第一节 明末清初各地实景山水比较 第二节 西方影响的可能性与评价 第三节 北宋山水画风格的再发现 第四节 董其昌对北宋大家的认识 第五节 金陵画坛对董其昌“南北宗论”的应对 余论:“金陵习气”与金陵画坛的式微 主要参考书目 附录 后记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明末清初金陵画坛研究/中国美术学博士文库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吕晓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广西美术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49405794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396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510 |
出版时间 | 2012-07-01 |
首版时间 | 2012-07-01 |
印刷时间 | 2012-07-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文学艺术-艺术-绘画雕塑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722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J212.099 |
丛书名 | |
印张 | 2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广西 |
长 | 260 |
宽 | 180 |
高 | 25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