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细说秦汉(黎东方讲史之续)
内容
编辑推荐

《细说秦汉(黎东方讲史之续)》编著者黎东方。

《黎东方讲史之续:细说秦汉》以通俗生动的文笔叙述严肃的历史故事,让读者以看《三国演义》的轻松心情,获得的却是胜于《三国志》的历史知识,已出五种"细说"已受到读者欢迎。如今已一次将从秦汉至民国的中国历史全部补齐,九册整套推出,估计影响会更大。

内容推荐

《细说秦汉(黎东方讲史之续)》编著者黎东方。

《细说秦汉(黎东方讲史之续)》以讲史形式阐述了自秦朝统一六国至晋朝建立之间的历史,涉及的重要人物有秦始皇、李斯、刘邦、项羽、汉武帝等;重要事件有焚书坑儒、指鹿为马、垓下之战、吴楚七国之乱等。“细说体”为黎东方独创的讲史形式。以通俗生动的文笔叙述严肃的历史故事,让读者以看《三国演义》的轻松心情,获得的却是胜于《三国志》的历史知识,已出五种“细说”已受到读者欢迎。如今已一次将从秦汉至民国的中国历史全部补齐,九册整套推出,估计影响会更大。

目录

《细说秦汉》《细说两晋南北朝》《细说隋唐》《细说宋朝》

序言

一 秦汉以前

二 秦的来源

三 从非子到穆公

四 穆公图霸

五 孝公变法

六 用文化眼光看商鞅

七 惠文称王

八 昭襄王削弱魏韩赵楚

九 合从攻秦

一○ 孟尝君

一一 平原君

一二 信陵君

一三 春申君

一四 长平之战

一五 吕不韦

一六 秦始皇的神秘身世

一七 蕲年宫事变

一八 六王毕,四海一

一九 千古一帝

二○ 中国政治的新秩序

二一 焚书坑儒

二二 以吏为师

二三 沙丘政变

二四 秦二世的暴政

二五 指鹿为马

二六 李斯的悲剧

二七 秦政的“德治”包装

二八 秦汉之际大变局

二九 陈王奋起

三○ 项羽在巨鹿大显威风

三一 先人关者王之

三二 刘项争雄

三三 鸿沟分界

三四 垓下决战

三五 汉高祖

三六 白登的耻辱

三七 功臣一个个死掉

三八 吕后的故事

三九 文景之治

四○ 洛阳才子贾谊

四一 为富安天下

四二 游戏结了死仇

四三 清君侧

四四 平了七国之乱

四五 唐姬误会

四六 汉武帝了不得

四七 东方朔的政治幽默

四八 匈奴未灭,无以家为

四九 司马迁和《史记》

五○ 戾太子刘据

五一 轮台诏

五二 儒生的地位上升了

五三 天马西来

五四 昭宣时代的中兴

五五 元帝以后就不行了

五六 老太太当家

五七 王莽是个什么样子的人

五八 农民暴动

五九 烂羊头,关内侯

六○ 红眉毛的大军

六一 光武帝不该打小算盘

六二 班超十分英雄

六三 甘英遗憾

六四 短命的皇帝一串

六五 外戚与宦官之争

六六 班固和《汉书》

六七 新兴的田庄经济

六八 东汉“土围子”

六九 太学的“学潮”

七○ 党人的光荣

七一 政坛“铜臭”

七二 汉末民间秘密宗教

七三 苍天已死,黄天当立

七四 大灾荒和流民运动

七五 江南得到了开发

七六 把董卓引进来了

七七 袁绍发难

七八 几个未曾加盟的人

七九 孙坚有点傻劲

八○ 董卓之死

八一 也有人替董卓报仇

八二 吕布穷无所归

八三 偷曹操的兖州

八四 被曹操赶走

八五 又偷刘备的徐州

八六 死在白门楼下

八七 董承是干什么的

八八 袁术做了一场皇帝梦

八九 刘备被曹操打败

九○ 袁绍也被曹操打败

九一 他的三个儿子、一个外甥都被曹操解决

九二 连辽西乌桓也人于曹操掌握

九三 刘表被曹操吓死

九四 年轻的孙权竟想抵抗

九五 赤壁之战

九六 周瑜死得可惜

九七 三分天下

九八 夷陵战役

九九 诸葛亮的神话

附录国史“细说体”的创立及其特色

编后记

补编后记

试读章节

公叔痤又告诉公孙鞅:“你快逃走。我把你推荐给魏侯,魏侯不肯用你;我劝他杀了你,免得你作了另一国的大臣,害魏国,魏侯也已经答应,他快要杀你了。我是先公后私,先忠于君,后忠于友,不能不劝他杀你,请你原谅。现在我劝你逃,你还有时问,来得及逃离魏国。”公孙鞅说:“谢谢你。我迟早是要离开魏国,另找出路的。不过,现在倒不必忙着逃走。魏侯既然不肯听你的话用我,大概也不会听你的话杀我。”

果然,魏侯并没有下令捉公孙鞅去杀。

过了一些时候,公孙鞅听说秦国的国君下令招贤,他就去了秦国。到了秦国,他却见不到国君的面。他在秦国住了下来,慢慢地在两年以后找到一位名字叫做景的太监,由这位太监向国君提起,这才幸蒙召见。

见了两次,话不投机,均无下文。第一次他向这位国君大谈尧舜之道;第二次,他降格以求,向这位国君叙述齐桓公与晋文公如何尊王攘。夷,取得霸主地位。这位太监先生很好,帮公孙鞅帮到底,又向国君说他如何如何能干,于是有了第三次的召见。

在这第三次见到国君之时,公孙鞅不再谈尧舜与齐桓、晋文,而只谈富国强兵,合了国君的胃El。国君说:“就照你的意思办罢。”以上,都是司马迁说的,未必正确。我想,公孙鞅这种人,不可能兜圈子,找钉子碰。他这种人,对“大人物”的心理研究有素,说起话来,一定开门见山,一针见血,指出“大人物”心中正在考虑的是什么问题,而简简单单,干脆利落,提出一个不含糊、不模棱两可的答案。

事实是,这位秦国国君(历史上的秦孝公)决定任命这个年轻的,来自魏国的卫国公孙鞅为“左庶长”,照他的计划试试。这一年是公元前359年。

公孙鞅所做的第一件事,是建立秦国政府的信用。他放一根三丈长的木头在国都栎阳(陕西临潼东北)的南门,下令任何人如能扛它到北门。赏十金(十斤黄金)。人民之中没有人相信这个命令,以为是“大人物”在开玩笑。公孙鞅又下命令,改赏金十金为五十金。于是,有一个老百姓好奇,姑且把这根木头扛到北门。公孙鞅立刻赏他五十金。

消息传了开来,大家觉得政府的命令并不是开玩笑。于是,公孙鞅又下了几道新的命令,其中最重要的,是防盗、防间谍。他叫五家十家互相监视,对政府互为保人。如有某一家的人犯罪,其余的四家与九家都必须向政府报告,否则连带受罚。五家的小单位罚重;十家的大单位罚轻。这叫做“连坐法”。

另有几道法令,包括(一)压制宗室贵族。凡是没有为国家打仗立功的,要除去家谱上的名,不再有贵族的身份。(二)老百姓为国家打仗立了功的,给以“武功爵爵位”。武功爵共有二十等,秦国本来已有。获得各级爵位的,可以多买田地,可以穿美好的衣服。(三)压制商人与懒惰的人。凡是经商的人,都不许穿美好衣服。不论有钱或无钱,种田而不肯勤劳的,也不许穿美好衣服。(四)重农。凡是男子种田的,女子在家织麻布的,若成绩优良,可以终身免服兵役。(五)实行小家庭制度。儿子娶了媳妇,必须离开父母的家,另创家庭。这样,人人皆须努力求自己小家庭的生存,不能再依赖父兄,吃闲饭。

秦孝公的太子对公孙鞅很厌恶。于是太子故意犯法,看看公孙鞅如何应付。

公孙鞅说:“太子是国家的储君,我不便用刑。但是太子之所以敢于犯法,由于他的傅与师不曾把太子教好(傅是生活上的指导人;师是学术上的指导人)。”

说了这话,公孙鞅就处罚了太子的傅公子虔,太子的师公孙贾。这件事,使得秦国全国的上上下下,没有人敢犯法,在积极的方面,人民也踊跃从军,为国立功。

公孙鞅也带兵打仗,为国立功。秦孝公升他为大良造,以大良造的爵位作带兵官,于公元前352年(秦孝公十年)攻打魏国,打下了魏国的都城安邑(山西夏县)。

两年以后,公孙鞅造好咸阳城及城内的宫殿与民房,下令迁都,从栎阳迁到咸阳(今日陕西的咸阳)。  他借着迁都的机会,作进一步的变法。他把全国的大小村庄城镇,合并为三十一县(据《史记·商君列传》及司马光《资治通鉴》;《史记·秦本纪》说是四十一县)。县在以前已有,秦武公曾经把杜伯的国(西安附近)与郑国留在今日华县的故土,均吞并了,改为县。

P20-P21

序言

1997年,上海人民出版社征得旅美史学前辈黎东方教授同意,以“细说中国历史丛书”为题,将原由台北传记文学出版社出版的黎先生大著《细说元朝》、《细说明朝》、《细说清朝》、《细说民国创立》四书,在大陆出版发行。

书出之后,众口交誉,大量加印,不胫而走,黎先生闻之欣喜。为完成“细说中国全史”夙愿,以老骥伏枥之壮心,再应责编崔君美明约请,续写《细说秦汉》、《细说两晋南北朝》、《细说隋唐》、《细说宋朝》四种,并将已经成书之《细说三国》先行交付出版。不料,执笔至1998年最后一天,夜睡不起,猝然仙去。大愿未竟,良可哀痛。

出版社为竟黎先生遗愿,亦为众多爱读“细说体”史书之读者计,乃多方筹划,约请黎先生高足及京、沪两地素有研究之学者,分担撰著。经数年努力,新撰四种“细说”之书,终于面世。至此,“细说中国历史丛书”集两代史学家之心智,大功告成。黎先生九泉有知,当可欣慰也乎!

“细说体”是黎先生开创的一种新的叙史体裁,底成于早年在重庆之讲史盛举。

讲史古已有之。古之讲史者,诚如邓广铭先生所论,都不是读过史书,更遑论有所研究的民间艺人。所讲内容,只是以某一朝历史或人物为由头,加以演义和穿插逸闻传奇,增添一些故为热闹的场面,与真实历史相距甚远。由此形成的文本,历代相传,几经润色,成为“演义”、“平话”一类文学作品而入于古典小说之林。

黎东方先生在重庆讲史,则以历史学家的睿知讲真实历史。既不虚构情节,又不增添传奇,完全依史实本身的曲折复杂,凭藉精熟的会通和高度识见,以逸趣横生之辞锋,勾起听众兴味,引发历史与现实的联想共鸣,倾倒四座,轰动山城。由此形成的著作,不仅独辟历史通俗化的蹊径,而且开创了不同于古代之纪传体及现代之讲义体通史、断代吏一类著作的新体裁。这种体裁,黎先生自己称之为“细说体”。

由讲史发为著述,“细说体”史书的撰写自有其要领可循。  一是融会贯通。黎东方先生不仅对已逝的历史过程,有上下、前后、左右的纵横融通,而且对各家研究得失了然于胸,尤其精熟于职官、典制、地理、文化、学术之嬗蜕演变。故而开讲中能统而贯之,信手拈来;著书时能信而有征,言之成理。分之,各为一朝信史,合之,则成中国通史,前后赓续,上下一体。虽然,会通本是治史者必具的要求,但如黎先生之对数千年历史及相关学问精熟融通、备知种切,臻于太史公所言“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者,何其难得。所以,作“细说体”史书之难,窃以为首先就难在必需对中国历史做到真正的融会贯通,才能写好一朝之信史。

二是取精用宏。会通既是讲史的功底,著史的基础,又是睿知之所养成,卓识之所由来。黎先生即是因会通而悟得历史发展之关键,历史人物之功过,学术流变之精髓,典章制度之张弛,在在皆有独识精到之论。凡关乎全局者,详为论说而不厌其烦,细为阐述而不吝篇幅;无关宏旨者,则一般交代,点到为止。既具大体,犹见要领,取精用宏,洞其底蕴。所以,‘‘细说体’’史书,不像讲义体断代通史那样举其大略、面面俱到,而是人事相依、突出重点,谋篇布局、主次分明;设题自如而不受章节拘束,各题详略不强求平衡,全依重要与否为转移,显得活泼而富有个性。读其书,真可谓如闻其声,如见其人。……重版已经出过的有关专著,再约请有精深研究的专家学者分别撰著或缺的部分,以期配成一套高质量的断代史学术著作。近些年来,已出版了王玉哲《中华远古史》,杨宽《西周史》、《战国史》,林剑鸣《秦汉史》,王仲荦《魏晋南北朝史》、《隋唐五代史》等8种。另有胡厚宣等的《殷商史》、陈振《宋史》、汤纲《明史》等5种,正在撰写或在修订。有鉴于以上两项都是适应专家、学者及高校师生教学研究之用,于是90年代后期,责编崔美明女士乃有为适应中等文化程度读者之需要而编辑“细说中国历史丛书”,普及历史知识之计划。  这套中国历史通俗读物的配齐出版,不仅使该社长期来为之努力的系统工程,在结构上更趋合理,而且为历史知识普及化、通俗化,提供了可资参酌的路向。

历史普及化,是一项提高民族文化素质,涵养爱国情操的大业。先哲有文脉中断谓之亡天下之说。太炎先生称:“夫读史之效,在发扬祖德,巩固国本,不读史则不知前人创业之艰难,后人守成之不易,爱国之心,何由而起?”一个漠视自己历史的国家是没有前途的。加强对青少年的历史教育,普及历史知识,无论对培固国本,弘扬民族精神,接续中华文脉,都具有深远意义。就此而言,“细说中国历史丛书”的出版,称得上是嘉惠当今、造福后代的大好事。

黎东方教授原拟在写完计划中的四书之后,请唐振常先生作一长序。不意唐公匆匆而去,致使黎公遗愿未得实现。责编崔美明女士转而要我承乏,推辞不得之下,只好诚惶诚恐写了上面几点,聊充序言。

后记

黎东方先生的“细说体”中国史系列,有独自的特色,曾经产生过积极的学术影响。这套独具一格的史学论著,视野广阔,笔法从容,以口语体的形式说明了错综复杂的历史现象的基本脉络,十分有益于史学的普及,这是大家所公认的。另一方面,作者又对于关键的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阐发了自己的见解,许多认识,堪称卓识。

这套书的写作宗旨和文化特征,黎东方先生的《(细说元朝)、(细说明朝)、(细说清朝)、(细说民国创立)中国大陆版自序》,以及邓广铭先生的《“细说中国历史丛书”序言》,唐振常先生的《黎东方先生讲史之学》,马先醒先生《国史“细说体”的创立及其特色》都有所说明。

遗感的是,黎东方先生“细说中国全史”的计划,没有能够最终完成。

特别是“细说秦汉”的部分,黎先生的遗稿只有十三节,即:一、秦汉以前,二、秦的来源,三、从非子到襄公,四、穆公图霸,五、孝公变法,六、惠文称王,七、昭襄王削弱魏韩赵楚,八、合从攻秦,九、孟尝君,一○、平原君,一一、信陵君,一二、春申君,一三、吕不韦。

承上海人民出版社崔美明女士继续完成“细说中国全史”的好意,受黎先生的夫人黄鸿书女士的委托,中国文化大学历史系陈文豪先生负责整理《细说秦汉》一稿。陈文豪先生在《编后记》中写道:“秦汉部分由于已有十三节,我们决定设法将之完成。师友们研究的结果,认为黎老师的《新三国》是由刘邦谈起,恰可补其不足”,于是将黎东方先生《新三国》中的内容摘录补人,成为《细说秦汉》稿的第一四节至第三五节。这样,陈文豪先生整理的《细说秦汉》稿,“一四”以后的篇目即为:一四、刘邦,一五、汉武帝了不得,一六、元帝以后就不行了,一七、老太太当家,一八、王莽是个什么样子的人,一九、光武帝不该打小算盘,二○、班超十分英雄,二一、短命的皇帝一串,二二、外戚与宦官之争,二三、苍天已死黄天当立,二四、把董卓引进来了,二五、袁绍发难,二六、几个未曾加盟的人,二七、孙坚有点傻劲,二八、董卓之死,二九、也有人替董卓报仇,三○、吕布穷无所归,三一、偷曹操的兖州,三二、被曹操赶走,三三、又偷刘备的徐州,三四、死在白门楼下,三五、董承是干什么的.=六、袁术做了一场皇帝梦,三七、刘备被曹操打败,三八、袁绍也被曹操打败,三九、他的三个儿子、一个外甥都被曹操解决,四○、连辽西乌桓也人于曹操掌握,四一、刘表被曹操吓死,四二、年轻的孙权竞想抵抗,四三、赤壁之战,四四、周瑜死得可惜,四五、三分天下。

陈文豪先生说,“当然如此处理,有明显的不足,例如:秦始皇、项羽等部分,无法补足。”“为弥补秦始皇至刘邦间的一段空白,我们将黎先生所撰《楚汉战史》作为附录。”当然,还有一个明显的问题,是黎先生原作《新三国》主要是陈述三国历史,两汉部分只是为了说明大的背景,因此如此移人,不免显得轻重失衡。汉武帝时代分量过轻,而文景时代和昭宣时代完全缺失,也是不合适的。而四十五节的总的篇幅,也只有十万字上下,与其他各部“细说”诸史未能整齐。出于这样的考虑,陈文豪先生和崔美明女士又吩咐我来完成《细说秦汉》的补编工作。本知为黎东方先生大著作补编,后学仰攀大家,有蒹葭倚玉树之感,心实惶恐,而念及与陈、崔两位多年友情,遂不得不从命。

我进行的第一项工作,是将黎先生所撰《楚汉战史》的内容插入陈文豪先生编定的《细说秦汉》稿中,以“弥补秦始皇至刘邦间的一段空白”。《秦汉战史》原来为六节,各节标题是:一、背景,二、项羽,三、刘邦,四、争雄,五、相持,六、决战。为了与黎东方先生的“细说体”中国史系列其他各部相协调,于是改为七节,另列各节标题为:二八、秦汉之际大变局,二九、陈王奋起,三o、项羽在钜鹿大显威风,三一、先入关者王之,三二、刘项争雄,三三、鸿沟分界,三四、垓下决战。

我进行的第二项工作,是补写秦始皇时代、文景时代、昭宣时代以及其他时代必要的部分。所补写的内容,有:六、用文化眼光看商鞅,一四、长平之战,一六、秦始皇的神秘身世,一七、蕲年宫事变,一八、六王毕,四海一,一九、千古一帝,二o、中国政治的新秩序,二一、焚书坑儒,二二、以吏为师,二三、沙丘政变,二四、秦二世的暴政,二五、指鹿为马,二六、李斯的悲剧,二七、秦政的“德治”包装,三六、白登的耻辱.三七、功臣一个个死掉,三八、吕后的故事,三九、文景之治,四o、洛阳才子贾谊,四一、为富安天下,四二、游戏结了死仇,四三、清君侧,四四、平了七国之乱,四五、唐姬误会,四七、东方朔的政治幽默,四八、匈奴未灭,无以家为,四九、司马迁和《史记》,五o、戾太子刘据,五一、轮台诏,五二、儒生的地位上升了,五三、天马西来,五四、昭宣时代的中兴,五八、农民暴动,五九、烂羊头,关内侯,六o、红眉毛的大军,六三、甘英遗憾,六六、班固和《汉书》,六七、新兴的田庄经济,六八、东汉“土围子”,六九、太学生运动,七o、党人的光荣,七一、政坛“铜臭”,七二、汉末民间秘密宗教,七四、大灾荒和流民运动,七五、江南得到了开发,九八、夷陵战役,九九、诸葛亮的神话。

这样,全书九十九节中,黎东方先生《细说秦汉》原稿十三节,《楚汉战史》七节(另拟标题),《新三国》三十二节(其中“刘邦”一节因列于“刘项争雄”、“鸿沟分界”、“垓下决战”等节之后,改题为“汉高祖”),共五十二节;王子今补编四十七节。

对于黎东方先生的文字,我们只是将原《楚汉战史》开篇的一段话,移到“二八、秦汉之际大变局”一节的最后,以使文意大体连贯。其余内容,都希望能够保持原貌,均按照陈文豪先生遵循的原则,“不更动一字一句”。由于黎东方先生原稿东汉末年部分论说较为详尽,此前各篇则相当简略。为使详略大体平衡,前面的各篇增写较多。这样就面临着一个困难,这就是黎东方先生原稿的略写和补编部分的详写,两部分不免重叠的问题。考虑到多种因素,以为以不拆散割裂黎东方先生原稿各篇内容为妥。从这样的想法出发,尽可能在增写时照应原稿的文字,以使顺利衔接并且避免重复。极少数实在不得已处,宁可容忍个别内容表面上的前后互见,也不对黎东方先生的文字妄作删改。

由于黎先生的原作来源本自有三:《细说秦汉》遗稿,《新三国》摘编部分,《楚汉战史》(变更标题),相互之间个别字句有所重复实难避免。可是如若擅自处理,难免会破坏原作固有的风格,因此亦不作删动。希望读者能够谅解。

笔者补写的部分,希望能够尽量与黎东方先生“细说体”中国史系列的特殊风格相接近,但是学力有限,而且多年的行文习惯已经很难一时改变,最终只能望黎先生大著之潇洒诙谐而兴叹,自知狗尾续貂,蝇污白璧,深心不安。想到这里,不免始赧然以愧,又缺然以栗。

这项工作主要是在春节前后完成的。写到这里,已是元宵。总算可以向陈文豪先生和崔美明女士交卷了。然而是不是能够及格,内心依然忐忑。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细说秦汉(黎东方讲史之续)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黎东方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上海人民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208118997
开本 16开
页数 339
版次 2
装订 平装
字数 323
出版时间 2013-12-01
首版时间 2013-12-01
印刷时间 2013-12-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图书小类
重量 0.41
CIP核字 2013267195
中图分类号 K209
丛书名
印张 22.25
印次 1
出版地 上海
228
150
18
整理 陈文豪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0 17:13: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