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顶你上清华(第3辑)
内容
编辑推荐

《顶你上清华(第3辑)》由于涵主编,在这本书里,清华不是一个高贵而渺远的名词,也不是大学排行榜上单调的数字,而是一幅由许多刚刚走过高三进入清华园的孩子们组成的生动画卷,一部角色鲜活而又精彩各异的青春电影。从他们身上,我们看到了中国当代教育多元优秀的可能,也看到了素质教育应有的发展方向。

内容推荐

《顶你上清华(第3辑)》由于涵主编:百年清华,莘莘学子心向往之!

清华新生无疑是同龄人中的佼佼者:他们有的在学科竞赛中摘金夺银:有的在科技创新领域多有建树;有的全面发展,是同学们公认的“牛人”;有的才艺俱佳,是同龄人中的“人气之星”;有的在艰苦的条件下自强不息、坚持不懈,圆了几代人的梦想;有的在激烈的竞争中厚德载物、舍己为人,成为周围人的楷模……

鲜花绽放的背后是长期的积累,圆梦清华的背后有精彩的故事。是什么样的经历成就了他们的优秀?他们能进入清华读书,体现了清华怎样的选才观?清华大学在2013年继续联合新浪教育网以及全国各地媒体推出“顶你上清华”专题活动。通过这项活动,我们认识了来自全国各地的几百位清华新生,并由最了解他们的人——中学校长、老师、学长、家人、朋友、同学,以及尽职尽责的清华招生老师来“顶”出他们的闪光之处,“顶”出他们的精彩故事,“顶”出他们的成才秘诀,也“顶”出清华多元选拔的理念。

请您继续关注“顶你上清华一一优秀新生成长故事”系列活动!

《顶你上清华(第3辑)》适合大众阅读。

目录

学业领军,全面发展

 全面发展的“领军”女孩/蔡迪

 做有思想、有激情的科研工作者/陈寒

 我的假想敌是过去的自己,陈志杰

 数学,是能让我一直读下去的专业/郭怡辰

 见证自己的努力绽放/侯雨默

 做有趣又有用的人/蒋南

 小身材大能量/井琳

 离完美再近一点点/李栋

 理科女生的华丽转身/廖安迪

 非淡泊无以明志/刘希慧

 不负青春不负清华/刘展江

 状元也靠付出/刘壮

 我的青春我做主/毛俊松

 心无旁骛书写专注人生/孟垂正

 诗意栖居者/沈一琛

 别去信他们的,找到你自己的/田地

 执着而踏实的前行者/王晗

 积跬步,方能至千里/王鹏宇

 计算机“大神”的随性人生/吴矗矗

 领航者,思考者,行动者/杨依林

 维吾尔族少年的奇幻漂流/再木然·乌斯曼

 文理相融。张弛有道/张嘉妮

 奥数少年的清华梦/周开宇

 批判思考、丰富生活的理科状元/朱宸卓

 沉静、淡泊。博观约取/朱林青

 带着学习的态度做每一件事/朱秦汉

创新拔尖,竞赛争锋

 我的化学我做主/曹睿

 信息“天才”的攀登之路/陈立杰

 “编”人生“码”未来/范浩强

 简单质朴的生物竞赛“大神”/黄琪

 追梦路上,勇往直前/江心悦

 最奇妙不过是物理/蒋嘉麟

 在追梦的路上永不妥协/刘康一

 天生我为数学狂/刘潇

 动手动脑,学以致用/潘济安

 来清华学习学者的谦逊/赛罕娜

 将清华进行到底/邵城阳

 为数学执着为技术痴狂/宋杰傲

 愿做踏实前行的清华人/孙嘉伟

 快意人生,数海扬帆/王柏然

 “化学哥”梦圆清华/吴佩尧

 做梦想的坚守者和实践者/吴泽邦

 心怀“大我”的公民作家/肖亚洲

 妙手文章,梦有清歌/许雪菲

 天道酬勤,筑梦清华/尹顺永

 走在梦想的路上/袁正

 不虚此行,不枉此生/张皓晨

 追寻“艺术”的科学少年/张灵夫

 小小的天,有大大的梦想/赵欣怡

行健自强,玉汝于成

 永不言弃,从拉萨到北京/巴珠

 诚心生活,着眼未来/陈柯夫

 勇于自学,敢于求新/段文斌

 最小新生的大智慧/范书恺

 十年铸剑清华梦/付明珠

 只要坚持,梦想就在不远处/黄露

 平凡世界里的挑战者/李亚东

 留守求学,永不言弃/冉小杨

 大山里的清华梦/田鹏

 以淡然心胸撑起一方蔚蓝/王向超

 低到尘埃深处,开出绚烂之花/徐国强

 如阿甘一般奔跑/袁世华

 做世界顶尖仪器设计师/张华海

 自在随心,独步悠然/张萌

 是花,就该勇敢地绽放/张娅琴

潜龙在渊,高考露芒

 淡泊状元清华人/高欣弘

 十载寒窗,一朝亮剑/龚恬

 勤于总结,以学为乐/郭蔚嘉

 向“指环王”致敬/贺维艺

 以青春为笔,书写自己的人生/李金昭

 品味坚持,放飞理想/李言

 “神”一样的存在/刘恒宇

 要做笑到最后的人/卢凌荧

 梦想远方,脚踏实地/马鸿图

 做最好的自己/孟令航

 可以被消灭,绝不被打败/彭钦一

 学无止境。永不服输/孙寒泊

 “敬业”精神助我成长/王菲芃

 自强不息,慎终如始/王馨培

 追梦路上,昂首微笑/王星艺

 清华让我重拾艺术梦/许晓佳

 文艺其从,状元之才/于淼

 “状元”之路,始于足下/查韦婷

 心静如水,方成大器/张才荣

 心中有灿烂千阳/张殿炎

 她可不止是“学霸”/张雪悦

 做—个思考着的理科生/张宗慕雨

 “萝莉”外表“汉子”心/周晨

 青春意味着无限可能/邹贤坤

无问西东,水木圆梦

 刻苦比天赋重要得多/柴正龙

 以画写心,以笔绘情/程丹蕾

 姐妹“金花”绽放清华/杜玉洁、杜玉娜

 国际象棋中的学习之道/郭琦

 “百分之一”不是幸运儿,而是勇者/韩靓

 奔跑吧。排球女将!/蒋涵

 至诚至信,伟哉少年/蒋至伟

 在祖国大地搭建物理梦想/林智聪

 “征程”之路,清华启航/马征、马程

 阳光天才小少年/米泽民

 唯美术和自由不可抛却/宋杰

 国防热血里的理科激情/吴昊

 给梦想—个机会/游乾睿

 平淡而不平凡/赵美喻

试读章节

学业“领军",追求卓越

从小到大,蔡迪的成绩一直比较稳定,中考时以鞍山市第八名的成绩进入鞍山一中实验班,高一时八科统考基本稳定在第二名,学理科之后成绩更是名列前茅。“最差的一次是高二期末考了第九名,其他时候都还挺顺利的。”她说。

“我最喜欢的是数学,我觉得数学是一个成就感特别强的学科。”蔡迪笑言,这个爱好可能跟大多数女生不一样,但是她真的很享受每一次做出难题时的快感。

蔡迪说,小时候自己也不是很喜欢数学,只是为了提高成绩不得不下功夫,但是渐渐地从中培养出了兴趣,加之遇到了一个“非常开朗可爱、负责任”的数学老师,后来即使天天“泡”在“题海”中也不觉得枯燥乏味。“我比较赞成聪明的‘题海’,做题之后要去回顾去总结,刷够一定的题量才能练出题感。”

英语也是她的一大爱好,“可能女孩子天生对语言比较敏感吧!”高中时,蔡迪一直保持着读英语杂志的习惯,她喜欢读《疯狂英语》《英语学习》,在灵活的学习中培养语感。

文艺“领军”,全面发展

联欢会、英语剧、校内演讲、百日誓师……大大小小的学校活动中都能见到蔡迪的身影。作为班长、学生会的部长,她活跃在各种活动的组织现场,成为老师眼中的好帮手,同学心中的“小达人”。她能把各项活动安排得井井有条,除了有良好的组织能力外,还与她自己“身怀绝技”、全面发展有关。

蔡迪从小学一年级开始学习钢琴,一直学了10年达到了十级水平。“之所以学是因为妈妈觉得钢琴手脑配合,对人的思维有好处。坚持下来觉得还是很有意义的,学完钢琴之后觉得学习时确实更能踏得下心来。”

初中时,因为对舞蹈的喜爱,蔡迪开始学习民族舞。来到清华以后,她第一个加入的社团就是艺术团舞蹈队。“清华舞蹈队跟我想象的很不一样,以前我练得都比较随意,而舞蹈队练得非常专业,现在经常练完后第二天起不来床。”蔡迪说,每周3个半小时的舞蹈训练虽然很累,但是觉得很有益处。“清华真是干什么事情都是系统的、专业的!”她感叹道。

宽松环境,快乐成长

提起自己的成功,蔡迪很感谢自己拥有一个宽松的成长环境。她的爸爸妈妈都是医生,从小和父母交流得就非常多。“我们家有个特点,就是每次吃饭都有桌谈,边吃边聊,有时候一聊能聊一个多小时”。蔡迪经常会跟家长分享学校里的故事,听听父母的分析,也听父母讲讲单位、社会上的一些事情,“他们的视野都很广,这样随便聊着也能渐渐掌握很多知识和方法。”蔡迪说。

更难忘的是她与高中师生3年的情谊。蔡迪说,她没有任何一门课不喜欢,也是因为有幸遇到了这些好老师,上每位老师的课都觉得很享受,“他们私下对学生都很好,我们更像是朋友,而非师生。”现在到了大学里,蔡迪还和老师用微信保持着联系,互相讲讲学校里的事情,与老师共同分享成长的快乐。

“我的高中同学也非常团结,高三的时候大家去各个城市自主招生,回来后都会带地方特产,包括那些大学的校徽、明信片。感觉很温暖,对高三的压力也能起到缓解的作用。

圆梦清华,开创未来

参加“领军计划”的面试,是蔡迪第一次来到清华。之前,由于心怀一些文科情结,蔡迪对北大非常有好感。然而,在高三连续参加完北大夏令营和清华“领军计划”考试后,蔡迪选择了清华作为实现梦想的平台。“我感觉我的性格比较踏实,思维也跟清华更契合。”她肯定地说。

在清华的面试中,她过五关斩六将,见识了才学渊博、个性鲜明的各位老师,对未来有了更多期待。面试结束后,一位老师笑着对她说:“8月份,我在清华等你来。”

这句美好的祝福给了蔡迪很多温暖,高考时,她发挥出色,终于如愿踏入美丽的清华园。

P4-5

序言

薛其坤

自强不息,厚德长行

我出生在风光秀丽经济却十分落后的沂蒙山区,和那个年代的多数孩子一样,我从小就期盼能够考上好大学,走出去,而清华就成为了我的梦想。少时生活虽然艰苦,却练就了我坚韧、乐观的性格,父母笃信“知识改变命运”,辛勤劳作供我念书,他们的勤劳、善良和家庭的温暖,成为我前进道路上的不竭动力和宝贵财富。我的清华梦一路坎坷,直到2005年调入清华大学物理系工作才得以实现。

我在35岁时成为正教授,不到42岁时被增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在同龄人中可以算是个成功者。但其实我之前的学习工作经历非常坎坷:大学毕业后考研三次才被录取,读研究生花了七年之久才拿到博士学位;在国外留学和工作期间,更是面对每天7点上班晚上11点下班的残酷考验。这种困难、不顺利的状况持续了十几年。在这种非常坎坷和充满艰难的生活中我学会了做科研,找到了科研的乐趣,也养成了我吃苦耐劳异于常人的风格。

1999年回国创业至今,我合作过的博士后有12位,培养了近50位博士,现在他们大部分都还在从事科研工作。有两名学生获得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奖,现在都是北京大学的老师,有一名学生获得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的提名奖,现在是南京大学的教授。我除了要求他们养成勤奋的工作习惯外,还要求他们有团队合作精神,学会为人处世。

2013年3月,我的研究团队在《科学》杂志在线发文,首次从实验上观测到量子反常霍尔效应,这是中国科学家从实验上独立观测到的一个重要物理现象,也是世界基础研究领域的一项重要科学发现。我总结成功的原因主要有两条:一是大家在各自领域的长期积累;二是协同创新、紧密合作。用清华的校训可以总结为:自强不息始得立足,厚德载物方能长行。

从2005年至今,在清华近十年的工作生活里,我有幸与国内物理领域最顶尖的研究者们共事,更得以见证了中国乃至世界最优秀的一批学生在清华园成长。他们之中有品学兼优、素质全面的领军人才,也有醉心科研、极具创新精神的学科尖子,无论是从数十万考生中杀出的高考状元,还是来自边远贫困地区的寒门学子,圆梦清华之后,他们从未停下奋斗的脚步,依旧前行。他们的存在是清华之幸,更是民族之幸,我们要把他们“顶”出来,让更多的青年人看到梦想的力量。清华大学的校训是“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无论是从我自己的人生体验,还是从与清华诸君的交流所得,“自强”与“厚德”都是我们共同的特质,在清华精神的熏陶下已然成为我们的烙印。

我们的国家曾经历了特殊的时期,我这一辈人接受正规系统的科学训练已经很晚,我们需要比别人更加刻苦来弥补这个差距,需要不遗余力地为国家培养新一辈的科研人员。钱学森先生曾经提出“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的沉重问题,在我看来,解答“钱学森之问”的症结仍在于时间。

欢迎更多的有志青年来到钟灵毓秀的清华园,求索探微、格物致知,加入到科研的队伍中来,再过十年、二十年,相信我们一定能解答钱老之问,谱写中国科研的新篇章,让全世界见证中国梦的绽放!

书评(媒体评论)

在这本书里,清华不是一个高贵而渺远的名词,也不是大学排行榜上单调的数字,而是一幅由许多刚刚走过高三进入清华园的孩子们组成的生动画卷,一部角色鲜活而又精彩各异的青春电影。从他们身上,我们看到了中国当代教育多元优秀的可能,也看到了素质教育应有的发展方向。

——钟秉林 中国教育学会会长

我们今天呼唤正能量,我们今天渴望正能量,而《顶你上清华》正在教育领域传播着正能量。我们都曾有过清华梦,孩子们正怀揣清华梦,而这本书则是告诉你怎样去实现一个清华梦。

——毛杰 河南省郑州市教育局长

古人云:“三人行必有我师。”如是,选择《顶你上清华》就是选择与同龄人中的佼佼者们同行,与优秀同行。在我看来,无论是学生和家长,都能从这本书中有所感悟、有所启发。开卷有益,掩卷沉思,进而获得行动的勇气与力量。

——唐盛昌 上海市上海中学校长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顶你上清华(第3辑)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于涵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清华大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302356745
开本 16开
页数 425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415
出版时间 2014-04-01
首版时间 2014-04-01
印刷时间 2014-04-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图书小类
重量 0.666
CIP核字 2014050942
中图分类号 G632.46
丛书名
印张 27.2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39
169
19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9 12:56: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