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兰山俪语(皋兰山楹联赋选)
内容
编辑推荐

陶军创作的《兰山俪语(皋兰山楹联赋选)》旨在对华夏文化和陇原历史文化资源进行系统的梳理,并从中发掘和优选出具有高度价值的标志性成果,并在兰山“华夏第一长廊”予以展示,全书分为名人楹联选;名人咏陇咏兰律诗选联;清代名人《兰山赋》选等几部分内容。

内容推荐

陶军创作的《兰山俪语(皋兰山楹联赋选)》是对自唐以来名人吟咏皋兰山这一文化名山的楹联、诗赋进行了全面搜集整理,旨在对华夏文化和陇原历史文化资源进行系统的梳理,并从中发掘和优选出具有高度价值的标志性成果,并在兰山“华夏第一长廊”予以展示。

目录

名人楹联选

名人咏陇咏兰律诗选联

名人墨迹联

征集楹联选

清代名人《兰山赋》选

征集《兰山赋》选

试读章节

以“山有五泉,居民赖之”为韵

高凌陇坂,险扼秦关。疆域宏开而后,烟岚隐约之间。走马西来,览一方之胜概;盘螺北向,挺万古之芳颜。界柳塞以横空,地临绝域;与莲峰而竞秀,天作高山。稽古迹于雍州,探名区于陇首。朱圉峥嵘,紫微雄厚。挹文澜之浩瀚,河水长流;问道统之渊源,崆峒不朽。固已争奇据胜,常控制夫三边;俯察仰观,叹包罗夫万有矣。乃犹有皋兰山者,据首邑以高蟠,慰心期而快睹。居南面兮呈形,峙西陲兮作主。五凉远接,马衔之支派堪寻;万壑遥连,龙尾之灵峰并佐。作金城之保障,阅残往古来今;扼玉塞之咽喉,历尽春三夏五。

于是畅游可叙,逸思频牵。登临此日,回溯当年。霍嫖姚鏖战匈奴,久传遗迹;李广利出征羌狄,曾涉穷边。固不徒秋兴遄飞,闲陟摩云之岭;春光可挹,偶来掬月之泉。其势则双鬟峭茜,其形则两翼张舒,峻摩天而不远,清滴露而有馀。平看白塔峰头,对松关而拄笏;俯瞰红泥岩下,来枫径而停车。搀杨柳以垂青,真堪入画:拟芙蓉之耸翠,辙欲卜居。况其五泉清洁,三麓嶙峋,蜿蜒而州城环抱,高低而寺宇相邻,东西壑瀑布奔流,琼琚韵协,上下岩树林蓊蔚,罨画形真,云气荡摩,既得名传于亘古,水田灌溉,并能泽夫生民。

是盖僻处方隅,足征涵盖,霏烟雨而弥佳,包部娄而罔外。声闻鸣鹤,值烽烟绥靖之秋;势若盘龙,正都邑纷罗之会。常作雄关锁钥,河西之用武相资;特钟边徼灵奇,陇上之人文永赖。宜乎乘轺奉使,秉节遥驰;幸关城之咫尺,赏岩壑之嵌奇。记重筹边,抒幽怀而观象;时当省敛,登绝顶以委蛇。莫徒光景流连,高矣并称美矣;要为闾阎擘画,富之加以教之。

选自【光绪】《陇右校士录》

以“山有五泉,居民赖之”为韵

闲驱车金城,见夫东冈平坦,北塔增岐,河水带拖,关门环峙。中有西南诸峰,莽莽苍苍,台矗层霄。瀑飞树杪,泉出山前山后,水通上沟下沟。吞云麓足,挂月山腰,望之邈然深、蔚然秀者,主人告予日,此皋兰山也。予观其树木遥环,城郭入览,朝晖夕阴,四时景丽,洵为陇右之胜境,金城之大观矣。遂作斯赋,其辞日:览群山之相赴兮,直绵亘于边关。其体势之磅礴兮,迥绝迹于跻攀。乃南山之特出兮,秀挹人寰。列冈峦与郭外兮,屏障连环。羌过雨而流腻兮,当初晴而解鬟。河声山外兮,日夜潺谖。会当登临绝顶兮,故乡无此好山。峻复峻兮岭头,深复深兮谷口。树郁郁兮参差,泉涓涓兮左右。前乎游之人兮,留题壁之遗踪;后乎游之人兮,更寻幽而约友。其气象之万千兮,时何人而不游景,何时而不有?值韶景之芳妍兮,当山头之宿雨。色添重而堆螺兮,影拂空而飞羽。荡楼阁于云中兮,绘金碧于画谱。山根之杨柳春晴兮,拂柔风而和煦。望洞畔之云迷兮,桃花开而满坞。且为携双柑、载斗酒、陟岩畔而听鹂兮,招朋侪之三五,何光阴之迅速兮,麦熟而南阡北阡。岩花开而欲晕兮,涧溜滴而皆圆。沟名红泥兮,山之边:楼号“一览”兮,山之巅。人居依树兮,山之前;菸生倚峡兮,山之田。竹树杂隐、含烟中有游人兮,尽日流连,棋声止,静悄然。入山寺兮,日参禅则与目谋者,睹黛色之鲜妍;与耳谋者,听数道之流泉。陡如妆而明净兮,则时及于秋初也。罗云而畦月兮,上灯而光映窗虚也。山园菊影兮,比人淡如。山径黄叶兮,萧萧落馀。凉蟾映兮,山松其疏。湿萤黏兮,山草不锄。昼沉沉兮云暗,夜悄悄兮风舒。则有吟秋兴、赋秋声之客兮,有不买山筑茅而居者乎。冰冱泉际兮,喜雪初新。声隐约兮,钟滞敲于僧人。冻云一道兮,遥锁前津。山色如睡兮,天寒不春。龙尾冈而旁卧兮,叹奇秀之出尘。若有人兮,松枝煨火。围炉石室兮,不啻无怀氏之民、葛天氏之民。历时虽殊兮,风光如绘。五泉并生兮,三台称最。东西壑之瀑布斜飞兮,珠跳丰沛;上下阁之梵宇凌空兮,林深杳霭。蜿蜒曲折,如张两翼兮,拱州城为都会。而且山之脚兮,良田一带。山之泉兮,可通畎噌。惟此山有以苏民困兮,实万世之永赖。览古而歌日:儒宗古垄,留断碑兮。读书楼圮,仰前规兮。经岩石穴,争传奇兮。若霍将军之战迹兮,远出塞于焉支,乃寄托于此者兮,实附会而支离。世之游览林泉者,勿徒流连风景兮,当于稽古得之。P87-89

序言

皋兰山雄踞兰州城南,形若蟠龙,高峻浑厚,如张两翼,东西环拱兰州城,蜿蜒20多里。其最高处海拔2129.6米,高出城区613米.是城区最高峰。古代森林覆盖,生态环境良好。早在4500多年前,就有先民刀耕火种,烧造彩陶。1981年在最高峰东南部营盘岭发掘出马家窑文化半山类型的文化遗址,出土彩陶、石器等,就是明证。

隋文帝一统天下,于开皇元年(581年)置兰州,以皋兰山为名.在山下筑城。从此兰州一名沿袭至今,具有1400多年的历史。而皋兰山“皋兰”一词,为匈奴语“天”的译音,形容此山高峻云天。《汉书·卫青霍去病传》载:汉武帝元狩二年(前121年),骠骑将军霍去病率万余骑,出陇西,过焉支山千余里,合短兵与匈奴鏖战于皋兰山下。此皋兰山在今张掖以西。到元代,把霍去病与兰州皋兰山挂钩。据《大元一统志》载:霍去病在皋兰山下以鞭卓地.涌现五眼泉,即今皋兰山麓的五泉山。

传说总归传说,兰州皋兰山为军事要地,则是不争的事实。隋唐以来,为争夺黄河渡口——兰州,战火频燃,山上林地无存,唯剩嘹敌戍守的墩堠遗迹,屯兵之所的头营子、二营子、三营子、营盘岭等地名。抗战时筑有钢筋水泥碉堡,用以防范日寇,捍卫抗日大后方。这里曾是奠定大西北解放最后一战的兰州战役的主战场之一,至今仍存碉堡、战壕。

威武雄壮的皋兰山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元代曾在山顶筑三台阁,明清重修。凡三座台:中台三层,上为重楼,高五丈。内祀魁星塑像;楼左右筑土台两座,均高两丈。以烘托中台.与天上三台星相映照,提升兰州文运,并借以接引地气,使其上升,以助行云降雨。因此,士子祭祀魁星,祈盼金榜题名;官绅祭祀三台星,祈求风调雨顺,蔚然成俗。春秋佳日,登临瞻眺,黄河如带.北山似屏,街衢织网,高楼林立,不禁生凌空飞举之感。

面对兵燹之后的荒山,兰州人从清道光时就尝试生态修复工作,曾经“挖窖引水,栽树成荫”。但限于技术与人力,效果并不显著。自抗战时开始荒山造林,到新中国建立初期,全民背冰挑水上山栽树浇树,营造林地,陈毅元帅诗句“甘肃绿化积极甚,植树担水上皋兰”正是实录。后来持续不断造林,引水上山,乃至采用喷灌、滴灌技术,终使皋兰山恢复森林景观,遍山郁郁葱葱,鸟语花香。1984年辟为公园,重修三台阁,点缀亭台楼阁,成为市民登山健身、游客俯瞰市容的首选之区。

2012年,在区委、区政府大力支持和具体指导下,开始实施由兰州市城关区人民政府投资兴建的皋兰山长廊工程,从三台阁朝西,沿龙尾山修筑长廊,穿行于丰林花草之间,直到伏龙坪,凡长十里。油漆彩画,悬挂楹联、匾额,点缀雕塑,布置园林小品,以综合展示华夏文化,突出黄河文化、丝路文化、民族文化,使游人在健身、观景中,形象地、艺术地感受博大精深的华夏文化。

为此,兰州市兰山公园建设管理委员会一边修筑长廊,一边请人收集名人联、赋,向社会征集创作的联、赋。前者从古今名人吟咏陇右兰州的律诗中,选出119幅,从古今名人书联中选出11l幅。之于后者,2012年通过《光明日报》《甘肃日报》,向海内外征联、征赋,共征得楹联3800多幅,赋183篇。经专家三次评选,选出人围楹联361副,又从中选定优秀楹联140幅、佳赋19篇,并在《兰州日报》等报纸上公示。这些选定的联、赋,已请书法家书写,镌刻之后.悬挂于长廊中。赋将镌刻于石,置于相应景区。

为了便于游客玩赏,使这些联、赋传至久远,将其编成《兰山俪语》一书,即将付梓。当其时,皋兰山长廊纳入甘肃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工程,这正似如虎添翼,必将促进长廊文化建设的全面完成。

邓明

2013年10月30日夜于凝熙园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兰山俪语(皋兰山楹联赋选)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陶军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甘肃文化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49005482
开本 16开
页数 127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92
出版时间 2013-12-01
首版时间 2013-12-01
印刷时间 2013-12-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图书小类
重量 0.276
CIP核字 2014001353
中图分类号 I211
丛书名
印张 8.5
印次 1
出版地 甘肃
252
171
10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8 5:04: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