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流动的书斋
内容
编辑推荐

南宋编著的《流动的书斋》分为三辑,但贯穿这本书的,还是书——使我们‘读来读往’的,是‘人之书’;使‘故友重逢’的,是‘书之爱’;而充满城市的,则是‘书与人’。在这本书中,‘一个作家的城市体验’占了较大篇幅。全书文字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现场感极强,读书是钻进去,行走是紧贴着大地,走走读读,只有身临其境,才能品出人、书、景那生猛鲜辣的味道来。

内容推荐

南宋编著的《流动的书斋》所谈与书和读书人有关。

《流动的书斋》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为“走读厦门”,辑入二十余篇淘书记,故事发生地均为厦门,充分展示书香城市的魅力;第二部分为“正襟危坐”,辑入二十余篇书评,均有感而发,言之有物;第三部分为“双城记”,辑入两篇读城记,一为大城市深圳,一为小县城云霄,各美其美,行路读书两不误。《流动的书斋》文字有一个共同特点,即现场感极强,读书是钻进去,行走是紧贴着大地,只有身临其境,才能品出人、书、景那生猛鲜辣的味道。

目录

第一辑 走读厦门

 我的厦大一条街之一

 我的厦大一条街之二

 夜晚的呼吸

 在鹭岛遭遇“春运”

 甘蔗,甘蔗

 乐不可支的两天

 顺其自然

 微笑离开

 随风飘散

 现实一种

 来碗米粉

 看啊,这些在公园下棋的人

 无巧不成书

 人生何处不相逢.

 一地鸡毛

 鼓浪屿? 第一次.

 谈杂书.买杂书

 又见卡佛

 一套好书

 《书简三叠》及其他

 引文:散文里藏着诗

 老强小品

 老强和野人居

 施光南与歌剧《伤逝》

第二辑 正襟危坐

 周作人编过《明人小品选》吗?

 柿树与虎耳草

 胡风与四树斋

 《校园园艺》:一草一木总关情

 金点子或馊主意

 对于“飞蛾扑火”的两种评价——以鲁迅和辛格的作品为例

 两个佩雷菲特是同一个人

 就让我与诺贝尔文学奖擦肩而过吧

 海明威:在美好的写作中度过青春

 嗜好的读书如打牌

 通过这本书,苏童初识美国文学

 不过是“老调重弹”

 世界上有了他们,我不曾虚度此生

 《钱钟书评说七十年》点到我的名字

 郑朝宗:但开风气不为师

 苏正隆:我与钱钟书“同甘共苦”

 李锡源:想开“诚品”一样的书店

 念了“往生咒”吃起猪肉来就可心安理得?

 ——重评汪曾祺《受戒》

 这棵葱为什么好吃?

 他为什么如此痛恨小偷?——重评余华《黄昏里的男孩》

第三辑 双城记

 《百年孤独》

 亿万富翁

 凤凰含羞

 漂洋过海

 爱心凯莉

 现场直播

 云霄行:时光倒流十来年

试读章节

我的厦大一条街之一

老照片

今天是4月6日,厦大建校90周年庆的正日,《厦门商报》推出一个大联版,题为(《厦大记忆:一条街一段情》,左文右图,全景展示了生于1986年,死于2010年的厦大一条街。记者蓝添艺在手记里写道:“三年前,因采访摔伤在家休养,得知厦大一条街即将步入历史,就和几个朋友在网上发起一项活动:用手中相机记录一条街最后的身影。事实上,其时已有很多网友在做这事了,甚至一些毕业十几年的校友从网上获知拆除消息,特别从外地赶过来拍照留念。

我们当时的想法是,参加活动的每个网友统一光圈与焦距,在同一时间按下快门,每个人负责一个店面,过后统一接成一幅类似《清明上河图》的长图。但当时因车辆太多,遮挡太厉害,未能成功。

我的朋友陈骁博士和他的女友知道我的心愿后,专门赶来接我,替我扛上三脚架和相机,让拄着双拐的我负责按按快门,沿着一条街将每一个门面拍下来。

一路下来,单单思明南路这边的店面就拍摄了近百张。但拍摄只是工作的一部分,拼接才是更大的工程,我使用了很多不同的软件来尝试,但是平移拍摄视差很难解决。后来一位朋友说了一句:世界本来就不是完美的!于是,我就保留了歪歪扭扭,甚至出现半截影子的超时空感觉的图。

蓝添艺在文中还透露本次特别策划出炉的缘起,居然与我有关:三年过去了,还有不少校友在网上寻找它的踪迹:某某某店搬哪儿去了?我两个在大学恋爱并终成眷属的朋友说,林家鸭庄有他们最美好的回忆。

而真正触动我的是作家南宋,他在微博里怀念厦大一条街上的晓风书屋时,我与资深媒体人游国华灵光一现,找出此前的图片,作为一个献给厦大二十几届毕业生一个记忆的特别策划,也代为庆祝厦大建校九十周年庆!

记得拿到报纸的那一刻,曾经的厦大一条街如(《清明上河图》在我眼前徐徐展开,那一家家熟悉的店铺一次次唤醒我对一条街的回忆,如此温暖,如此忧伤,我在灿烂的阳光下待了十多分钟,记忆之门完全打开,青春往事如鲫鱼般跃出,一尾一尾,如此鲜活,如此优美。昨天上午,刘再复先生在晓风书屋接受我的采访时说,幸福是瞬间对自由的体验。这一刻,我的思想在昔日一条街的天空中自由翱翔,可以说,我看到了幸福。

晓风书屋

毫无疑问,我对一条街的美好记忆主要与晓风书屋有关。或者说,晓风书屋就是普鲁斯特《追忆逝水年华》里有名的玛德莱娜小点心,无论何时,只要一“尝”到它,就会生发对一条街的绵绵不断的回忆。前两天,在报社做版时,搜到两张晓风书屋的旧照片,好一阵鼻子发酸、眼眶发热,要不是周围有一堆同事,泪水肯定就涌了出来。思明南路416一12号,晓风书屋,门牌号和小屋已经在地球上永远消失了。晓风书屋迁址大学路,图书之外,保存下来的只有“九四老人”顾廷龙先生题写的“晓风书屋”的牌匾以及旧店的电话号码:2088115。如今,为了请店员帮我留书,有时,我会拨通这个号码,听着店长小高的声音,恍惚间,我感觉自己又来到旧日的晓风门前。

关于晓风书屋,没有两三万字是解决不了的。今天只能写个大概。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这里的店员换了一茬又一茬,男女老少都有,待的时间有长有短,不变的是店员对书和顾客的热情和尊重,在这里,我没有受过一次委屈,真正的如沐春风。新来一批店员,有时,我会以羡慕的口气对他(她)们说:“你们真幸福,每天与书为伴,想看哪一本就哪一本,四年下来,等于读了一个图书馆专业的本科。”

我还建议他们记日记:“进了哪些好书,见到哪些好玩的学者……将来简单整理—下,就是一本好书。”

几年的书香熏陶下来,这里的店员大多很有书生味。一个店员考上苏州一家佛学院,成为一名大学生;一个店员在这里收获她一生的幸福,找到未来的老公,凭着对书的熟悉,应聘当上一家报纸的编辑,主编读书版……不时看到有学生模样的人,诚惶诚恐地问店员:“你们这里需要人手吗?”

我在店里经常可以看到厦大的老师,比如,易老师。据说,易老师名扬天下之前,其实比较落寞。经常骑一辆自行车,到一条街的菜市买好菜,就拐到晓风逛逛,买几本书,向熟悉的店员抱怨:“读书太多,没什么用。”书屋里面有一间工作人员休息室,小得只能容下一张办公桌和一张小沙发、两三个木凳,老顾客有时爱进来聊天。易老师应该常进来,因为他是老板许志强的朋友。“品读中国”出来后,许总在经销方面给予易老师很大的支持。我们可以看到的是,很长时间内,这套书都摆在书店醒目的位置。

我在这里遇见研究历史的周老师,之前在晓风书屋的定安店与他有过一面之缘,我指着金文明新出的一本给余大9币挑错的书,兴奋地说:“值得一读,大厦将倾。”

周老师不屑地说:“浪费时间。”

按我的理解,一是余大师的文章不必读,二是挑错也没必要,有那工夫,不如自己写一篇。从那以后,我在读书方面变得挑剔起来很多书不去读它,收获更大。

有一年我很苦闷,想跳槽,在书店遇到高老师,问他:“你看我到贵系教写作,如何?”

高老师笑说:“欢迎欢迎,刚好教写作的一位老先生要退休,我问一下副院长。”

我以为他只是说说而已,没想到,隔了两天,他给我打电话说:“如果你有博士学位,可以马上进来。论文博士也行,就是那种一年就可以弄到文凭的。”

我说:“我是1996年的硕士,要读博士早读了。”

他说:“中文系非博士不可,我到新闻系给你再问问。”P3-6

序言

《随遇而安——一个作家的城市体验》由知识出版社出版后,颇受广大读者的欢迎。

肖明波说:“你的文章写得很真,不会让人感觉高不可攀,同时又取材巧妙、涉笔成趣,一路听你娓娓道来,浑然不觉时光流逝。”

黄荣才说:“在你和陈子善、郜元宝、程永新、谢泳等人的采访或者交往中,如果不是因为爱书和读书甚深,是不会得到应有的尊重的,也没有坚实的交流基础。”

黄成说:“虽然这本书分为三辑,但贯穿这本书的,还是书——使我们‘读来读往’的,是‘人之书’;使‘故友重逢’的,是‘书之爱’;而充满城市的,则是‘书与人’。在这本书中,‘一个作家的城市体验’占了较大篇幅。卡尔维诺告诉我们,城市是‘看不见的’。但我们可以通过一本本‘人之书’,通过一个个‘爱书人’,去体验一个个城市。”

《流动的书斋》堪称((随遇而安))的姊妹篇,所谈仍与书和读书人有关。全书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为“走读厦门”,辑入二十余篇淘书记,故事发生地均为厦门,充分展示书香城市的魅力;第二部分为“正襟危坐”,辑入二十篇书评,均有感而发,言之有物;第三部分为“双城记”,辑入两篇读城记,一为大城市深圳,一为小县城云霄,各美其美,行路读书两不误。

全书文字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现场感极强,读书是钻进去,行走是紧贴着大地,走走读读,只有身临其境,才能品出人、书、景那生猛鲜辣的味道来。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流动的书斋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南宋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清华大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302319986
开本 32开
页数 265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98
出版时间 2013-06-01
首版时间 2013-06-01
印刷时间 2013-06-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364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67
丛书名
印张 8.62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07
142
14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6 20:1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