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兴衰之叹(精)/上海书评选萃
内容
试读章节

毫无疑问,对世界、对中国,解体已整整二十周年的苏联仍然是一个无法绕过的巨大存在。只是,它现在已经被涂抹上太多意识形态的油彩,以至于很难看清其真实面目所在。本次受访的金重远教授是历史亲历者,曾经于上世纪五十年代留学苏联,我们所希望的,是本次访谈能够从另一个角度还原一些历史细节。

关于苏联,现在各种倾向的意识形态化描述太多了,您留学那些年对苏联的观感如何?

金重远:我在苏联待过五年,1954年到1959年作为大学生在那里读书。应该说,我们大学生的外语水平比大使馆的工作人员还要高一点,因为我们入学考试都是口试的。这是一个方面。第二个方面,我们大学生都比较自由,使馆工作人员出来要经过苏联外交部批准,只能在一定范围内活动,超过那个范围是不行的。所以他们的活动是很受限制的,钱其琛那个时候在管列宁格勒的中国留学生,我们就给他租了一所房子,当临时居所。我们当时是比较自由的,苏联社会什么样,我们看得清清楚楚,我看比报纸上说的要真切一些。我现在读我们这里写苏联的文章,觉得像又不像,原因就在于太过意识形态化了。

先说物质生活。我看到的苏联社会是非常平静的,没有罢工,更没有反政府的游行示威。我想,这固然有压制的因素,但也因为人民有吃有穿,人人都有工作,普通老百姓有这个条件,他就满足了,不会要求再多。后来苏联不是解体了嘛,物质生活一度很困难,人们回过头来看,过去还是很少发生没有面包这种情况的。苏联这个社会主义,就是说让大家都有个日子可以过过的。当然,苏联的物质生活是有一些缺陷的,在列宁格勒、莫斯科、基辅这些地方,肉蛋类的供应非常充分,绝对不会缺少,但在比较偏远的地方,生活必需品断档的情况是有的,当时它是计划经济,东西拨来拨去,一会儿从列宁格勒拨到莫斯科,一会儿从莫斯科拨到列宁格勒。

我去的时候,赫鲁晓夫刚刚上台。他还要经过一番权力斗争,才能站稳脚跟。《上海书评》最近不是登过一篇文章,讲赫鲁晓夫在1957年很得意吗?我就亲眼看到他是怎么得意的,确实当时的基本物质生活是有一定保障的。像我们这种经历过1949年结束内战的人,到那里一看,北京的大街上当时都是马车、马粪,苏联街上跑的都是小汽车——苏联国产的拉达啊,恰伊卡啊,海鸥啊,莫斯科人啊——没有外国货。苏联的物质生活没有那么的好,但的确是有一定保障的,这个我必须先说清楚。这也算是对社会主义的一种理解吧,大家有饭吃,人人有工作,这不是社会主义吗?

苏联经济光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比较好,但到了七八十年代就停滞了。

金重远:俄罗斯有一位政治学家说,到了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苏联就像一架飞机,燃料用光了,靠惯性在滑行,整个社会缺乏动力。这是因为体制出了问题,该变动的时候它不去变动。问题究竟出在哪儿呢?首先就是贫富差距,有地位的人——主要是高级知识分子和官僚——和普通老百姓之间的差距太大。譬如说,列宁格勒大学的校长一个月的工资就可以买一辆小汽车,普通老百姓没有这个条件。但是,苏联政府也在想办法让普通老百姓能够过日子。因为连年战争的缘故——第二次世界大战死了两干七百万人,苏联严重匮乏男劳动力,要靠女劳动力。西方国家的人到苏联看了之后,就批评苏联不人道,让妇女干苦活,冬天街道上扫雪的人,一看都是妇女。但是你叫它怎么办呢?它没有男劳动力了。在这种情况下,苏联也采取了一些补救措施,妇女退休后,就安排她们扫雪、修花圃,而且和政治相结合,在花圃上修剪出什么“共产党万岁”、“我们是共产主义的建设者”这些字出来。这些退休老太太生活条件都比较差,就通过这种办法让她们有活干,然后给她们一定的补贴。P2-4

目录

金重远谈二十世纪五十年代的苏联社会

末代沙皇的退位及其遇害

中欧的价值——“欧洲精神”燃烧之地

后苏联民族问题的症结

总理眼中的国家悲剧

赫鲁晓夫的1957

让“失败者”说话

1962:核战边缘

一道翻不过去的墙

谁是苏联的掘墓人?

南联邦解体二十周年祭——记一个“小帝国”的终结

有时候,我们要下到井里看看繁星

裸体主义:东德人的专享自由

东德人为什么要跑?

俄罗斯为什么选择保守主义

冷战史中的苏联解体

编选说明

内容推荐

《兴衰之叹(精)》(作者金重远)是“上海书评选萃”系列之一。

《兴衰之叹(精)》收录了《赫鲁晓夫的1957》;《让“失败者”说话》;《1962:核战边缘》;《一道翻不过去的墙》;《谁是苏联的掘墓人?》;《南联邦解体二十周年祭——记一个“小帝国”的终结》;《有时候,我们要下到井里看看繁星》;《裸体主义:东德人的专享自由》;《东德人为什么要跑?》等作品。

编辑推荐

《中欧的价值——“欧洲精神”燃烧之地》;《后苏联民族问题的症结》;《总理眼中的国家悲剧》;《赫鲁晓夫的1957》;《让“失败者”说话》;《1962:核战边缘》;《一道翻不过去的墙》;《谁是苏联的掘墓人?》;《南联邦解体二十周年祭——记一个“小帝国”的终结》……《兴衰之叹(精)》(作者金重远)收录了这些作品。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兴衰之叹(精)/上海书评选萃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金重远
译者
编者
绘者 李媛
出版社 译林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44739146
开本 32开
页数 197
版次 1
装订 精装
字数
出版时间 2013-07-01
首版时间 2013-07-01
印刷时间 2013-07-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计算机-操作系统
图书小类
重量 0.338
CIP核字 2013119860
中图分类号 G236
丛书名
印张 6.5
印次 1
出版地 江苏
208
148
18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2 0:0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