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和”——附:释“齐”》;《“乐以道和”论——“和”义阐微》;《古文字与国学典籍之训诂及整理》;《辞章·义理-考据之训诂思辨》;《中上古蜀语与相邻方言的接触》;《变调构词研究和诗歌的鉴赏与研究》;《论杜甫草堂诗的语言特色》;《先秦词语辨释三则》;《释“元字脚”答宗舜法师问》……《中国训诂学报(第2辑)》(作者李建国)收录了这些文章。
图书 | 中国训诂学报(第2辑) |
内容 | 编辑推荐 《释“和”——附:释“齐”》;《“乐以道和”论——“和”义阐微》;《古文字与国学典籍之训诂及整理》;《辞章·义理-考据之训诂思辨》;《中上古蜀语与相邻方言的接触》;《变调构词研究和诗歌的鉴赏与研究》;《论杜甫草堂诗的语言特色》;《先秦词语辨释三则》;《释“元字脚”答宗舜法师问》……《中国训诂学报(第2辑)》(作者李建国)收录了这些文章。 目录 释“和”——附:释“齐” “乐以道和”论——“和”义阐微 古文字与国学典籍之训诂及整理 辞章·义理-考据之训诂思辨 《广雅疏证》之别类证义 清人《尚书》训诂语境学方法例释 中上古蜀语与相邻方言的接触 变调构词研究和诗歌的鉴赏与研究 论杜甫草堂诗的语言特色 《离骚》二题 先秦词语辨释三则 释“元字脚”答宗舜法师问 说“茶信”“金字茶” 《高僧传》字词札记 敦煌佛经疑难字词辑释 训诂·文献·方言·辞书编纂杂谈 《左传》杜预注与《汉语大词典》编纂 《明清吴语词典》释义探讨 《说文解字六书疏证》所引方俗考 古文字视角下的王筠兼书说 马总《意林》的文献价值 《路史·国名纪三》校订 《周礼正义》(秋官)校对商榷 王念孙《史记杂志》平议 俞樾《诸子平议》中类书异文的校勘 孜孜以求 双玉合璧——评《玄应和慧琳<一切经音义)研究》 国学传承工具的汉字之现在与未来——谈《通用规范汉字表》和 “汉语消亡论”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中国训诂学报(第2辑)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李建国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商务印书馆 |
商品编码(ISBN) | 9787100093477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319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
出版时间 | 2013-08-01 |
首版时间 | 2013-08-01 |
印刷时间 | 2013-08-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人文社科-文化-民族/民俗文化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512 |
CIP核字 | 2008175103 |
中图分类号 | H13-55 |
丛书名 | |
印张 | 20.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北京 |
长 | 260 |
宽 | 185 |
高 | 12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