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动物农场(精)
内容
编辑推荐

乔治·奥威尔是英国人道主义、新闻记者和社会评论家,著名的英语文体作家。《动物农场(精)》是奥威尔的传世之作,堪称世界文坛上最著名的政治讽喻小说。他在小说中他创造的一些新词汇都已收入权威的英语词典,甚至由他的姓衍生了一个形容词“奥威尔式”不断出现在报道国际新闻的记者笔下,足见其作品在英语国家影响之深远。

内容推荐

乔治·奥威尔(1903-1950),英国伟大的人道主义作家、新闻记者和社会评论家,著名的英语文体家。《动物农场(精)》是奥威尔最优秀的作品之一,《动物农场(精)》是一则入木三分的反乌托的政治讽喻寓言。

农场的一群动物成功地进行了一场“革命”,将压榨他们的人类东家赶出农场,建立起一个平等的动物社会。然而,动物领袖,那些聪明的猪们最终却篡夺了革命的果实,成为比人类东家更加独裁和极权的统治者。“多一个人看奥威尔,就多了一分自由的保障,”有论家如是说。

试读章节

大谷仓里的一头有个稍稍凸起的平台,少校已经舒服地卧在秸秆垫上,头顶的屋梁上吊了一盏灯。他十二岁了,最近胖了许多,但依然仪表堂堂,一副睿智和蔼之相,尽管他的獠牙从来没被锯短过。不久,别的动物陆续来了,并以各自不同的方式安顿下来。先到的是三条狗:蓝铃、杰西和品彻,然后到的是猪,他们马上卧在平台前的秸秆堆里。母鸡栖留在窗台上,鸽子振翅飞上了屋椽,绵羊和奶牛卧在猪后面并开始反刍。拉车的两匹马博克瑟和克洛弗一块来的,他们走得很慢,毛烘烘的蹄子往下放得小心翼翼,以防秸秆里藏了小动物。克洛弗是匹肥壮的母马,富于母性,接近中年。生了四匹马驹后,她再也没能恢复到原来的体形。博克瑟是匹高头大马,快有十八手①高,力气赶得上一般的两匹马。顺着他的鼻子有道白纹,让他的样子看起来有点笨,事实上他的智力并非一流,但是他以坚忍不拔的个性和力大无比的干活能耐,赢得了大伙的普遍敬重。马到了后,来的是白山羊穆丽尔和驴子本杰明。本杰明是农场上年龄最大的动物,脾气也最坏。他很少开口说话,不说则已,一说通常是些愤世嫉俗之语——比如,他会说上帝给了他尾巴来赶苍蝇,可是他很愿意不要尾巴,也别让世界上有苍蝇。农场上的动物里头,唯有他从来不笑。如果有谁问他为什么不笑,他会说他看不出有什么好笑的。然而,尽管从未公开承认过,他对博克瑟忠心不二。星期天时,他俩经常在果园那边的小草场上一言不发地并肩吃草。

两匹马刚躺下,没了妈妈的一窝小鸭排成一行进了谷仓,他们一边细声细气地叫,一边走来走去,想找个不会被踩到的地方。克洛弗用前腿当成一堵墙围着他们,小鸭们在里面舒舒服服地躺下,马上就睡着了。快开始前,莫莉一一给琼斯先生拉车的漂亮母马,不够聪明一才故作娇媚状地踏着小碎步进来,嘴里还嚼着一块糖。她去靠近前排的地方找了个位置,然后就开始甩动她的白马鬃,希望别的动物能看到扎在马鬃辫子上的红饰带。猫最后到,像通常那样,他转了一圈找哪儿最暖和,最后挤到了博克瑟和克洛弗之间。少校讲话时,她从头到尾都在那里心满意足地打呼噜,少校的讲话她一个字也没听。

全体动物现在都到齐了,除了摩西,它是只被养熟了的乌鸦,平时睡觉时落在后门背后的一根栖木上。少校看到他们全都找好位置,在聚精会神地等待,便清清喉咙开口讲话:

“同志们,你们已经听说昨天夜里我做了个奇怪的梦,不过我稍后再说。首先我有别的话要说。同志们,我想我跟你们过不了几个月了,在我死之前,我觉得有义务把我积累的智慧传授给你们。我这辈子活得久,独自躺在圈里时,有很多时间可以思考。我想我可以说,我对活在世上的本质的理解之深,不亚于任何活着的动物。我想跟你们谈的就是这一点。

“同志们,我们所过的这种生活,本质又是什么?我们还是正视这一点吧:我们过得悲惨、艰苦,而且短暂。我们出生,所得到的食物只够维持我们有口活气儿。我们中间能干活的,要被逼出耗尽最后一丝力气;而一旦我们不再有用,就被残忍之极地杀害。英格兰没有一头动物年满一岁后还了解幸福或者安逸的意义,英格兰没有一头动物是自由的。动物过的是被奴役的悲惨生活,这是一清二楚的事买。

“但这是否只不过是自然秩序的一部分?是否因为我们这片土地过于贫瘠,让生活在这里的生灵都过不上像样的生活?不,同志们,绝对不是!英格兰土地肥沃,气候适宜,能为数量比现在多得多的动物提供充足的食物。单是我们这一间农场,就能养活十几匹马、二十头奶牛、几百只绵羊——都能过上舒适而有尊严的生活,几乎是我们现在想象不到的。为什么我们还要继续过着悲惨的生活?那是因为我们辛苦得来的劳动成果几乎全被人类偷了去。同志们,这就是我们所有不幸的答案,归结到一个字——人。人是我们唯一真正的敌人。消灭了人,饥饿和过度劳累的根子就一劳永逸地被除掉了。

“人是唯一一种只管消耗、不事生产的动物。他挤不出奶,下不了蛋,拉不动犁,撵不上兔子,然而他是所有动物的主宰。他驱使动物干活,所给的回报少得不能再少,只够让动物饿不死,剩余的部分他全留给自己。我们出力耕地,我们的粪便让土地肥沃,但是我们除了身上的一张皮以外,没有谁还拥有别的东西。我看到面前有你们这几头奶牛,去年你们挤了几千加仑牛奶?本来应该去养壮小牛,可是这些牛奶去了哪儿?每一滴都进了敌人的喉咙。还有你们母鸡,去年总共下了多少蛋,其中又有多少孵成了小鸡?余下的全被卖掉了,好给琼斯和他那伙人换到钱。还有你,克洛弗,你生的四匹马驹本来应当成为你年老时的依靠和欢乐所在,可是在哪儿呢?每一匹都在一岁时被卖掉了——无论哪一匹,你都再也见不到了。你四次产胎,还在田里干了那么多活,可是除了少得可怜的食料和一间马厩,别的你又得到了什么?

“更有甚者,我们就连把这种悲惨生活过到头,得个善终也不行。我自己没什么好抱怨的,因为我还算走运。我十二岁了,孩子超过四百个。猪就该这样活。可是没有哪头动物到最后能逃过残忍的一刀。坐在我面前的有你们这几头猪,不出一年,你们都会在杀猪台上嚎叫连天。我们都注定躲不过这种惨事——奶牛,猪,母鸡,绵羊,每一种动物。就连狗和马的命运也根本好不到哪儿去。你,博克瑟,一旦你那健壮的肌肉力气不再,琼斯当天就会把你卖给宰马的。宰马的会割断你的喉咙,把你煮了喂猎犬。至于狗嘛,等他们老了,牙也掉了,琼斯就会在狗脖子上绑块砖头,就近淹死到池塘里。P2-6

序言

英国作家乔治·奥威尔(1903—1950)于1944年初完成了《动物农场》,这本有着童话的外表,却与现实世界密切相关的薄薄小书出版以后,令奥威尔声誉鹊起,它和作者的另一部反乌托邦名作《一九八四》一起,为奥威尔成为20世纪最杰出的作家之一奠定了基石。

因为《动物农场》,让不少评论者把奥威尔跟英国讽刺文学大师乔纳森·斯威夫特相提并论,后者的《格列佛游记》也是我们耳熟能详的名著,同样是貌似童话,同样对当时的政治进行了辛辣的讽刺。我们可以看到,奥威尔的一生及写作都与政治紧密相联,在后来总结自己的写作时,他坦然承认“过去的全部十年中,我最想做的,就是把政治性写作变成一种艺术”(《我为何写作》)。奥威尔时常流露出一种政治上幼稚的特点,经常凭冲动行事,他的一生在政治上也有过曲折的发展道路,会根据自己的认识修正自己的政治观,所依据的是自己的良知。出生在殖民地小官员家庭的他从小可以说是个帝国主义者,小学时,他写过充满帝国主义色彩的诗歌,从著名的伊顿中学毕业后,更是当上了维护大英帝国利益的殖民地警察,但是短暂的警察生涯把他变成了一个帝国主义的反对者,让他毅然辞去这份薪水不薄的工作。在社会底层和接近底层的状况下生活了几年后,最终他变成了一个社会主义者,却仍对当时流行的社会主义运动保留自己的看法,并不惮于表达自己的意见。我们看到的,是一个从良知出发,对社会公正有着执著追求的人,用他的传记作者杰弗里·迈耶斯的话来总结就是:“奥威尔在一个人心浮动、信仰不再的时代写作,为社会正义斗争过,并且相信最根本的,是要拥有个人及政治上的正直品质。”

奥威尔写作《动物农场》以及后来的《一九八四》并非偶然。1937年,他从西班牙内战战场归来,让他的写作有了新目标(“西班牙内战和1936年至1937年间所发生的事改变了态势,此后我就知道我的立场该如何。1936年以来,我所写的每一行严肃作品都是直接或者间接反对极权主义,支持我所理解的民主社会主义”)。奥威尔1936年底去西班牙参战,本来是为了保卫共和政府所代表的民主政体,却目睹了左派内部的生死斗争。奥威尔死里逃生从西班牙回来,对苏联所控制的西班牙共和派表面上代表进步、民主,却进行政治及人身迫害、思想控制的种种做法感到愤慨,后来他也写了不少文章来揭露。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当西方许多左翼知识分子对苏联抱以希望时,奥威尔通过自身经历以及对苏联的大清洗等一系列事件的了解,对斯大林治下的苏联之本质有了自己的判断。以童话形式写成的《动物农场》便是这种思想推动下的产物,人们会注意到其锋芒所向首先是批评苏联,奥威尔在《动物农场》的乌克兰文译本中也这样承认:“在过去的十年中,我一直相信要想振兴社会主义运动,就必须打破苏联神话。”除了这一点,本书的第二个主题就是它描写的“被背叛的革命”。的确,从“有压迫就有反抗”的角度出发,革命有其正义性,但历史上已经有数不胜数的例子,让我们看到了革命有多么容易被异化并为追求绝对权力的领袖所利用,推翻一个暴政的结果是经过短暂的“蜜月期”(就像《动物农场》中农场主人曼纳刚被赶走后的动物农场)后,又进入一个等级森严的暴政社会,统治者高高在上不受约束,被统治者极度缺乏个体权利。在这方面,奥威尔触及的是一个普遍性的问题,他无疑是通过这么一部作品,向读者发出了一个意味深长的警告。

谈完了《动物农场》的政治意义,也应该肯定这本书的文学价值。完成《动物农场》这本书之前,奥威尔早就形成了自己的写作风格,即弃用花哨的词藻,文风平实有力,时时体现出作者的价值观及真诚。《动物农场》也是这样,它虽然篇幅不长,却作为童话、作为讽刺作品都堪称完美,并且经常被认为是英语的典范文本,成为学习的对象。

因为《动物农场》的讽刺主题,奥威尔在完成写作后,最初在英国寻求出版时,由于正处于二战中的英国与苏联尚是盟国,所以《动物农场》显得有些不合时宜,出版也颇费周折,最终面世前,被五家出版社拒过稿。而到1945年8月出版后,在冷战初露端倪的背景下,《动物农场》很快成为畅销书。后来随着全面冷战的开始,这本书更是和《一九八四》等书一起,被用作冷战的宣传工具,结果在不少人眼里,让无论是奥威尔,还是他的作品,都和“宣传”牢牢挂上了钩。但是冷战已结束久矣,就连《动物农场》直接讽刺的对象苏联也早已灰飞烟灭,而奥威尔的这两本书至今流行不衰。上世纪末即将结束时,在兰登书屋的《当代文库》评选的20世纪百大英语小说中,奥威尔的这两本书皆列单中。《动物农场》已被译成60多种文字,在中国也有不少知音,内地首次出版后的近二十年来,至今已经有了七八个译本,其受欢迎程度可见一斑。

这本书的出版之初,奥威尔在伦敦忙着去了一间又一间书店,将其从儿童读物搬到成年人读物那边。如今我们知道,奥威尔是多虑了,我们读这本书,应该不会忽略奥威尔在讲述一个动物童话的同时,向我们发出的郑重警告或者预言。在这个意义上,我们可以毫无保留地说,《动物农场》具有永恒的价值。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动物农场(精)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英)乔治·奥威尔
译者 孙仲旭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南京大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305107672
开本 32开
页数 296
版次 1
装订 精装
字数 140
出版时间 2013-05-01
首版时间 2013-05-01
印刷时间 2013-05-01
正文语种 中英对照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教育考试-外语学习-英语
图书小类
重量 0.318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H319.4:I
丛书名
印张 9.75
印次 1
出版地 江苏
192
126
20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2 18:2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