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从历史中我们能学到什么
内容
编辑推荐

畅销历史作品《这个天国不太平》作者陶短房的最新力作,从历史谈管理,为现实提供借鉴。

作者是历史研究者,又曾下海经商,在历史写作与商业这两个领域都有不俗表现。本书正是这两方面经验的完美结合,比一般谈以史为鉴、抒发怀古幽情的历史作品,能给人更多的实际帮助。

文字风趣、易读,篇幅都不长,是很好的通勤读物,便于有效利用零碎时间。

《从历史中我们能学到什么》旁征博引,上下五千年信手拈来,能让读者迅速了解很多历史知识与管理智慧。

内容推荐

《从历史中我们能学到什么》由陶短房所著,本稿收录了自2011年6月起陶短房在《南方都市报》经济版面发表的一系列历史随笔。从史事出发,介绍现代管理理念。小至公司治理,大至国家管理,都谈得通透畅达。

文章分为三组,第一组关注公司的股权分配,第二组主要谈企业人才问题,第三组涉及公共事务的管理。

如从刘秀烧信“令反侧子自安”,来谈如何处理部下有意跳槽的问题;从文彦博的“为与士大夫治天下,非与百姓治天下也”,谈如何减小、冲破改革阻力;从桓温北伐,谈新官上任搞“标志性工程”的得与失,角度新颖,富于启发。对历史爱好者、企业决策者更好地理解历史、理解当下,都会有帮助。

目录

生活离不开历史

帝王公司的“黄金比例”

关键看与谁争利

究竟该“分”还是该“合”

生杀予夺下放不得

干股:派发得起么

锥子和布口袋

用人要用合拍的人

越是亲人越慢待?

当属下有意跳槽时

怎样对待特殊的“客人”

让“小弟”为你脸上贴金

用好你的“会计”

上哪儿去聘你要的人才

用好“职业经理人”

怎样用好“不求人的人”

信任也是一门学问

城市中心的“圈圈”

您需要怎样的“楼船”

“标志性工程”要量力而行

让大家都忙起来

什么碗筷对付什么米

有多大锅做多少饭

谁是“与治天下者”

怎样才能“下得来台”

首恶不究胁从必问?

怎样让大家和你一起“放火”

多问身前 少管身后

低头求生存的学问

别让人知道您喜欢什么

您会做“普通领导”么

试读章节

可以说,中国是世界上最富历史记载传统,对历史最尊重、最重视的国家。其对历史的记录不仅时间跨度长,数千年连绵不绝书,自传说时代至今长达五千年,从有确切纪年的共和元年(前841)开始算起,也有两千八百五十多年之久,而且内容精确详细,体裁丰富,既有编年体、纪传体,又有国别体、纪事本末体等不同体裁,互为补充,相得益彰。与历史学不在西方文明中占主流地位相反,中国将“史”列为四种基本学科分类“经、史、子、集”之一,“太史寮”在王朝时代早期,甚至和行政机构“卿事寮”并列为最重要的国家权力机关。后来权力地位虽然下降,但秉笔直书的史家传统,和“帝王生前不得看本朝历史”的规矩,仍赋予历史无声的强大力量。“以史为鉴,可知兴替”、“通鉴所以资治”,更是上至帝王,下至平民百姓公认的格言和信条。

人们也许会说,当下和历史已经不同了,今天的人们,还需要借鉴过去么?正如哲人所言,学习历史可以让人更明达,当下的人们,还是能从历史中借鉴到宝贵的经验、教训。历史有两个主要的作用:一是通过研究历史可以发现一些现象的成因,尤其是文化现象;二是帮助解决当下问题。正如梁启超说的:“史者何?记述人类社会赓续活动之体相,校其总成绩,求得其因果关系,以为现代一般人活动之资鉴也。”

或许因为是女生的缘故,我本不是个对历史感兴趣的人,但出生在史学积淀深厚的六朝古都,又有缘在少年时代便进入当地颇富文史传统的学校,有幸得名师耳提面命,也算多少窥得史学门径,知悉一点皮毛。陶短房和我师出同门,但接触和研究历史的时间更早,机缘更巧,据我所知,大约从小学三四年级起他就开始研究太平天国历史了。记得先师曾说过,陶短房对历史的爱好发自肺腑,对历史元素的汲取则触类旁通,并非“死抠字纸”的索引派,而是特别擅长鉴古知今,借古喻今,把“死去”的历史,和鲜活的现实联系起来。他的另一个特长,则是深入浅出,把原本晦涩难懂、佶屈聱牙的历史典故,演绎成既有趣易懂、又不背离本意的一个个故事,让原本冷冰冰的故典,在他口中、笔下生动、鲜活起来。

谈及历史,诸如“古老、严肃、晦涩、难懂”等字眼或许立刻会浮现在大家头脑中,不错,很多史书使用文言,为今人阅读造成一定困难,致使很多人从心理上拒史书于千里之外;有时即便读了,由于对历史背景不甚了解,也难读出历史赋予当代的意义;还有些人过犹不及,过于拘泥故典而不知变通,导致食古不化。历史,本该是既有趣、又好懂的“亲民”的东西。

事实上,骨子里,大家对历史,对历史掌故和故事,或多或少都有一点兴趣,这从昔日充满历史元素的戏曲、小说、评书,和今日无数历史题材的电影、历史故事连续剧大受观众热捧的现象,便可窥一斑。其实,历史并不乏趣味,也绝非天生曲高和寡,只是能把历史写得“字字有来处”固已很难,把历史写得生动浅白,让更多人觉得能读、易读、爱读,就更不易。现实生活中,前一类优秀历史读物弥足珍贵,后一类“文不甚深、语不甚俗”的、通俗易懂的版本同样有其独到价值。陶短房以其深厚的古文功底和渊博的历史知识,使读者轻易跨越了古文的障碍,直接进入故事精髓,并结合当下社会情况,将一个个原本有趣、有借鉴价值,却不免晦涩难懂的历史故事,用人人都能读懂的最通俗的语言重新诠释,是有其独到之处的。

和陶短房相识逾二十年,但其间因工作变动和移民关系失联了很多年,直至不久前在温哥华街头偶遇。他要出这本书,希望我能为他作序。我自觉离开中文环境太久,对历史又不甚精通,虽觉责无旁贷,却诚惶诚恐不敢答应。他自言已写了几个自序,感到人最难做到的就是自己给自己做手术,因此希望找到另一双“了解自己的眼睛”。因为我们对彼此的志趣、爱好和学识有较深刻了解,他觉得我是很适合做这双眼睛的人,我也就不便再作推托了。

个人觉得,《从历史中我们能学到什么》这本书不论从趣味性、知识性、时效性,还是从“接地气”的程度而言,都是本可读性很强的书,对当今不同层次的读者,都该会有一定的价值和吸引力。

意大利著名历史学家贝内德托·克罗齐说:“一切真历史都是当代史。”其实,历史是古人的今天,今天是后世的历史;历史是书写中的生活,生活是正书写的历史。陶先生这本《从历史中我们能学到什么》,严格说并非是一本“历史读物”,而是一组结合当下、借古鉴今,探讨时事的“今天的文章”,对我们的生活不无指导意义,尤其书中涉及到很多经济题材的镜鉴,对以经济发展为中心的当代人,也会有特别意义吧。

2014年3月,于北美加拿大

P1-4

书评(媒体评论)

小至公司经营,大至国家管理,作者都信手拈来,从历史看现实,谈得通透畅达。如从刘秀烧信“令反侧子自安”,来谈如何处理部下有意跳槽的问题;从文彦博的“为与士大夫治天下,非与百姓治天下也”,谈如何减小、冲破改革阻力;从桓温北伐,谈新官上任搞“标志性工程”的得与失……角度新颖,富于启发。

先师说过,陶短房特别擅长鉴古如今,借古喻今,把“死去”的历史,和鲜活的现实联系起来。这本书就是一组结合当下、借古鉴今,探讨时事的“今天的文章”,对我们的生活不无指导意义。

——专栏作家青溪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从历史中我们能学到什么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陶短房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华书局
商品编码(ISBN) 9787101101089
开本 32开
页数 237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00
出版时间 2014-06-01
首版时间 2014-06-01
印刷时间 2014-06-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262
CIP核字 2014080474
中图分类号 I267.1
丛书名
印张 7.7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10
147
13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6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0 17:5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