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克里斯汀·迪奥与我--迪奥先生自传
内容
编辑推荐

迪奥先生以令人称奇的优雅文风向我们展现了一场与众不同的历程。他引领我们步入蒙田大街三十号的大门,见证一场发布会的诞生或是深入秀场后台一窥究竟。最重要的是,他将他的绝妙直觉和盘托出,向我们坦诚他的疑虑、他的大胆不羁,以及他对细节的执着和对待工作精益求精的态度,还有命运之神对他的眷顾。正是这一切成就了高级服装订制界最伟大的名字之一——克里斯汀·迪奥。

迪奥先生在《克里斯汀·迪奥与我——迪奥先生自传》中以幽默的笔触和独有的文风描述了其卓尔不凡的一生,从默默无闻的往昔到一夕成名所引发的时尚变革。

内容推荐

一九五七年,已臻荣耀之巅的迪奥先生猝然离世,他的回忆录《克里斯汀·迪奥与我——迪奥先生自传》在其临终前夕得以出版。

迪奥先生在《克里斯汀·迪奥与我——迪奥先生自传》中以幽默的笔触和独有的文风描述了其卓尔不凡的一生,从默默无闻的往昔到一夕成名所引发的时尚变革。

然而,时尚之于他,似乎并没有预兆。只是迫于形势,他才迟迟迈入时尚行业并随即与最伟大的设计师们并肩。一九四六年(他时年四十一岁),迪奥公司正式诞生。数月后,他的首场服装发布会一经推出便立刻获得了瞩目的成功:他的人生从此发生了不可逆转的改变。

迪奥先生以令人称奇的优雅文风向我们展现了一场与众不同的历程。他引领我们步入蒙田大街三十号的大门,见证一场发布会的诞生或是深入秀场后台一窥究竟。最重要的是,他将他的绝妙直觉和盘托出,向我们坦诚他的疑虑、他的大胆不羁,以及他对细节的执着和对待工作精益求精的态度,还有命运之神对他的眷顾。正是这一切成就了高级服装订制界最伟大的名字之一——克里斯汀·迪奥。

目录

前言

第一部:我是如何成为克里斯汀·迪奥的

第一章:勉为其难的裁缝

第二章:临街旺铺

第三章:新风貌

第四章:美国的佩里申先生

第二部:从构想到高级订制裙

第一章:一个高级订制系列是如何诞生的

第二章:从布料到高级订制裙

第三章:设计系列的诞生

第四章:总彩排

第五章:大考前的不眠之夜

第六章:发布会

第七章:高级订制裙的传奇故事

第三部:一个高级订制服装公司

第一章:模特儿

第二章:客户

第三章:从一幢小楼到群楼鼎立

第四章:从巴黎到纽约,从纽约回巴黎

第四部:我的人生际遇

第一章:我的青春时光

第二章:友情与失落

第三章:敞开心扉

试读章节

我生性不喜欢变革,这样的性情太容易被混同为倒行逆施。我们刚刚走出一贫如洗、精打细算、斤斤计较于票证与布料点数的时代。所以我的梦想自然就带有了反对这种贫困的形式。在指责我投入数百万之巨的广告费后,那些受到我成功刺激的好事者又捏造说,是布萨克先生要求我做出的那些长长的、打褶的、用巨幅布料制成的、裙摆硕大无比的高级订制裙的,它们导致了我发布会的胜利,而且这样的情形至今还在延续。那些认为时尚变化必须服从于商业考虑的人趁早醒醒吧。我大可以发誓,一种从这类理由中得到灵感的时尚不可能拥有任何生命力、任何取悦消费者的几率、任何发展壮大的可能性。说实话,关于过程,布萨克先生完全任我自由发挥,他只对我的结果进行评判。

我们刚刚走出战争的时代、制服的时代、肩宽如拳击手们的女兵的时代。我所描绘的是花朵一般的女性,肩部柔嫩、上身丰腴,腰肢纤细如藤蔓,裙裾宽大如花冠。但我们知道,如此柔弱的外表只有通过严谨的构造才能获得。必须采用一种与现有技巧完全不同的技巧,才能符合我对结构以及形态的设想。我想让我那些勾勒女性身体曲线并造就其外形风采的高级订制裙变得完全“可塑”。我要突出腰部,还有髋部的质感;我还会提升胸部的视觉效果。为了让我的样衣具有更加丰富的姿态,我还给所有密织薄纱或塔夫绸的料子全都加上了里衬,并因此恢复了一种被我们遗弃已久的传统。

重新祭起被人遗忘的技法会带来诸多难题;必须让我的操作团队尽快予以适应,而在玛格丽特女士带领下,只要我的设计图一摆出来,所有人就得马上就位。我们的工作条件令人难以置信。我狭小的工作室——以前那就是一所闺房——逼着我们为了获得必要的退后空间而迅速占满所有的空余之处。在越堆越多的面料的侵占下,我只能在楼梯平台甚至楼梯台阶上工作。我们沿着楼梯台阶逐级而上,一套套地试着样衣、改着样衣。整个公司忙得热火朝天。作为这种高强度工作状态的牺牲品,我们寄望最高的一位工头因被神经抑郁症所击垮而病倒。我们当即用莫尼克(Monique)女士顶替了她,莫尼克是一位极具天赋的女工,感谢上帝,她让我们深感满意。正是她和克里斯蒂阿娜(Christiane)一起善始善终地完成了这场发布会。她们甚至还得做出所有套装,因为我所聘请的专业人士对于分给他的这项任务显得力不从心。

我的所有思考与力量都被调动起来投入那90套样衣的最优化调校。在玛格丽特夫人的推动下,我周围的女工和工头们全神贯注于找到或者发明适用于分到手里的样衣的技法。她们当中的大部分还是第一次聚在一起,彼此从来没有打过交道。几周的时间下来,她们就组成了一只真正的团队。

至于我,因为在公司治理、人员招聘、样衣设计等诸项工作中一心多用,经常会累倒在布料堆上,这些布料堆是我们当时唯一的座椅。模特儿只有6位。上千次彼此冲突的试衣消耗着她们的神经与体力,以至于有一天,她们当中的一位、那位美貌的英国金发女郎,因突感不适而倒在了我的怀里。我以为已经把她扶稳了,谁知她却继续往下滑,最后,跌到我手中的居然是……她的胸部!忘了说了,因为总想提升女性的这一优势,我曾经教给那些上天在这方面甚少关照的女性自己做出被我们遮遮掩掩地称为假“乳沟”的东西。

布料也没少给我找麻烦。它们还远没有达到像今天这样的质量。此外,那些符合我所推出的高级订制裙要求的布料,诸如塔夫绸、罗缎、全丝硬缎、硬绒,简而言之那些“有形有款”的布料,当时还十分稀少。多年来,我一直是用罗马绉和乔其纱、平纹细布以及柔软的平针织物来代替它们的。P43-45

序言

一说到谁在写回忆录,我们都习惯于说这个人喜欢“专注于自己的过去”。我很不喜欢这种说法。首先是因为,它让回忆录的作者总得带着那副专注的神态;其次是因为,那位讲述自己一生的作者,他的过去势必会被公诸于世。

至于我自己,完全谈不上什么专注的神态,因为我既没有什么感慨也没有什么遗憾。我最美好的回忆,至今还没有经历,而我要讲述的过去,则是我很小时候的事情,那时的我充满活力。那时的我刚好9岁,我承认,关于过去的我,最让我感兴趣的,是他到了明天会变成什么样子。

因为,那个待在蒙田大街(Avenue Montaigne)30号的设计师克里斯汀·迪奥,那个克里斯汀·迪奥公司的克里斯汀-迪奥,是在1 947年才出生的。正是为了重述他的人生开端以及他的为时短暂的职业生涯,我才决定写下这些文字的。我认为,这个只有9岁的孩子已经被人胡说八道得足够多了。要是真等到他长大并且老去时再动笔,恐怕就稍嫌迟缓了。

在这个有关他一生的讲述中,最让人振奋的,就是他的学徒年代。而且,一段时间后,在他已经进入其生命中的高产期时,他很可能还没有完全弄明白,他早已经不再是学徒工了。

写下这些纸页时,我用的其实并非我自己的表达方式。我写得略带惶恐,而且没有分毫的自吹自擂。

自吹自擂!一看到这几个字,有些人很可能就忍不住笑了:“您写了一本只讲您自己、您公司和您职业的书,您居然还不想被人说成自吹自擂!”我的意思是说大家要彼此理解。在这本书里,我所讲到的都是我所了解的。那些对高级服装业和高级服装业所表现出的一切都不感兴趣的人大可以不看此书,其他人则会认为,由我来写这本书天经地义。在我看来,我的满足感,可能就在于讲述高级服装以外的事情,在于做这样的异想天开:正因为我做设计师做成功了,别人才会想要了解我对于抽象艺术或者对于宪法改革的意见。

书中的我略感自信不再,因为不知道是否因沾沾自喜而做过什么孽,我是把公开的克里斯汀-迪奥和私下的克里斯汀·迪奥混在一起写的。因为确实存在两个克里斯汀·迪奥,我和另外那位,这两个克里斯汀·迪奥越来越泾渭分明。

我,不用说,1905年1月21日出生于芒什省(Manche)的格兰维尔(Granville),父亲是亚历山大一路易一莫里斯·迪奥(Alexandre-Louis-Maurice Dior),企业家;母亲是玛德莱娜·马丁(Madelelne Martin),无业。作为一个半巴黎半诺曼底人,我十分向往——尽管我从来没有回去过——那个目睹我来到这个世界的故乡;我喜欢与忠诚的朋友亲密相聚;我讨厌噪声、社交界的浮躁以及一切过于突然的变化。

而另外那位,则是一位名气很大的设计师。他坐拥蒙田大街的大楼以及全套房产。他可以是成千上万的员工,可以是高级订制裙、长筒袜、香水、广告牌、媒体上的多幅照片,而且,时不常地,还可以是无须流血的一场小小革命,只是墨水没少流,这场革命一次次的连锁影响可以一直绵延到地球的另一端。

这就是那个在本书中占据最多位置的克里斯汀-迪奥。或许我还不如就此打住,不再让我自己在书中表露任何一面。但那样一来,就好像我想营私舞弊并且想把我的证词从它可能的出处拿掉似的。一位职业小说家、我的一位“同乡”居斯塔夫-福楼拜,面对真实的法庭曾这样捍卫他笔下的人物,他声称:“所谓包法利夫人,那就是我!”。

现在轮到我背水一战了,说到另外那位,我会这样宣告:“所谓克里斯汀·迪奥,那就是我!”因为,说到底,我生命中的一切都已经——不管我愿不愿意——在“他的”高级订制裙中表露无遗了。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克里斯汀·迪奥与我--迪奥先生自传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法)克里斯汀·迪奥
译者 治棋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国社会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8741994
开本 32开
页数 349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50
出版时间 2012-12-01
首版时间 2012-12-01
印刷时间 2012-12-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图书小类
重量 0.462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835.655.7
丛书名
印张 12.2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10
138
26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7 1:1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