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汉魂--走近汉高祖
内容
编辑推荐

刘降渝编著的这本《汉魂--走近汉高祖》以确凿的史料为本,以年月为序,以小说的形式反映了刘邦当皇帝八年零两个月期间的建国经过,澄清了许多似是而非的“史实”。

本书发掘了许多前所未及的史料,详细考察了刘邦周边的人物,以探索他们如何共同治天下,重建一个新型国家的过程,进而证明了“大厦之材非一木之材,帝王之功非一人之功”(《汉书》)这个可贵的历史观。

内容推荐

刘降渝编著的《汉魂--走近汉高祖》是一本关于帝王之道的书,讲的是儒道、王道等正道的形成过程,讲述的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批不靠祖荫而靠能力,由庶民而成为帝王将相的人如何治理国家的故事。

秦末汉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大转折点,是汉文化的发萌期。刘邦祭孔子,兴儒学,仅以八年之期,“以仁为本”、“循礼而治”地奠定了前所未有的汉文化,汉民族赖之集结了二千二百多年。

《汉魂--走近汉高祖》较真实地反映了汉皇朝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建设经过,它以史实为本,是可以当作信史来读的。

目录

第1回 泣葬项羽承尧运 刘邦本原是“王孙”(公元前202年2月)

第2回 刘邦施仁赦天下 戚姑原来是义女(公元前202年3月)

第3回 解甲归田大裁军 偃旗息兵示大安(公元前202年3月)

第4回 英雄神仙唯子房 殊途同归济天下(公元前202年3月)

第5回 分权分治定国策 立法宽民诫王孙(公元前202年3月)

第6回 救民水火有夙愿 不矜已功赞三杰(公元前202年3月)

第7回 萧曹之隙有原委 汉皇初尝大米饭(公元前202年4月)

第8回 心诚意笃请田横 精兵简政念士卒(公元前202年4-5月)

第9回 刘邦秉政试啼声 贵不忘贱真丈夫(公元前202年5月1

第10回 田横高节传千秋 五百壮士泣鬼神(公元前202年5月)

第11回 精励图治能得士 太公教子素有方(公元前202年5月)

第12回 患难易共分享难 大动雷霆怒颁诏(公元前202年5月)

第13回 汉国西迁归本土 刘邦得道在芒砀(公元前202年6月)

第14回 皇室虽弱有家教 拨乱反正定国是(公元前202年6月)

第15回 高祖手敕“勤学习” 御驾亲定臧荼乱(公元前202年7-9月)

第16回 始建新都长安城 不忘先烈葬陈胜(公元前202年10月)

第17回 贤士豪杰出乱世 话说梁楚赵三王(公元前202年7-10月)

第18回 母贤子孝薄夫人 刘邦父子好蹴鞠(公元前202年10-11月)

第19回 城隍人神乃纪信 韩信拒封犯众怒(公元前202年11月)

第20回 杀鸡驯猴执楚王 刘邦拟诏赦韩信(公元前202年12月)

第21回 帝师张良论公私 盖公纵谈治国术(公元前201年1-3月)

第22回 韩信被贬淮阴侯 叔孙请儒兴朝仪(公元前201年2-4月)

第23回 陆生执教掌国师 汉人从此重教化(公元前201年4月1

第24回 汉人五日拜父母 以孝治国传千秋(公元前201年5月)

第25回 朝仪肃然是大观 礼仪之邦始自汉(公元前201年7-10月)

第26回 高祖壮志灭胡虏 陈平受计脱危困(公元前201年10-11月)

第27回 刘邦谢罪奉春君 刘敬建言和亲策(公元前201年12月)

第28回 刘邦失礼于赵王 贯高欲弑汉高祖(公元前201年12月)

第29回 刘邦为子择相国 汉廷徙都至长安(公元前200年1-2月)

第30回 韩信含恨谋作乱 刘邦归葬死难士(前200年3月-前199年12月)

第31回 刘邦二次险遭刺 禁止炫富下三令(公元前198年1-3月)

第32回 汉廷初安逢三喜 国士刘敬又献策(公元前198年10-12月)

第33回 贯高事发遭酷刑 刘邦敬重忠义士(公元前198年12月)

第34回 刘邦召见十刺客 不诛重用为卿相(公元前197年2月)

第35回 私爱如意议更储 托妻寄子于周昌(公元前197年9月)

第36回 七王朝觐定皇威 陈稀果反称代王(公元前197年10-12月)

第37回 韩信事泄诛长乐 彭越误求吕娥姁(公元前195年1-2月)

第38回 颁诏减赋并求贤 陆生受命使南越(公元前195年2-5月)

第39回 陆生文化南越国 英布谋反杀荆王(公元前195年6-8月)

第40回 带病亲征定淮南 冲锋在前又中箭(公元前195年8-9月)

第41回 高祖返乡吟大风 畅道故旧为笑乐(公元前195年10月)

第42回 报恩丰沛众乡亲 带病抚伤拜孔子(公元前195年11月)

第43回 卢绾误听小臣言 怒系萧何于狱中(公元前195年12月)

第44回 心忧天下颁遗诏 高祖难料身后事(公元前194年1-3月)

后记

试读章节

南宫殿堂内,每人一矮几,陆续坐下,或跽或踞于方席垫上。

东坐为主席,刘邦居中。从左至右的座次是:陈平、周昌、王陵、郦商、张良、刘邦(居中)、萧何、卢绾、刘交、樊哙、滕公。

其余将校,分踞三面。

刘邦奉酒:“今天,萧何是主客,他在栎阳为我们守国三年。我为劳苦功高的萧相国接风,一敬为止,诸公自便。相国万寿!”

七零八落的附和声:“相国万寿!”却并无热情。

刘邦看在眼里。

刘邦:“诸公哇,我等秦二世元年九月起事,迄今六年又八月。这些岁月,战事频仍,天各一方。这是我等有史以来最大的一次宴会,人最多,也最齐,难能可贵……"

他手举一觞,大喊一声:“万岁!”

刘邦是个善于演讲、擅长鼓动的人,他的激情顿时煽起大臣们的热情,众皆举觞齐声呼道:“万岁,万岁,万万岁!”

没有一定的口才和见识是不能从政的,遑论当领袖和皇帝?

那时“万岁”是欢呼词,并非帝王所专享,民间通用。

刘邦出自官宦之家,他的曾祖父刘清是魏国大夫,祖父刘仁是丰邑县令。太史公说他“仁而爱人,喜施,意豁如也。常有大度”。他的人文知识相当丰富,情商尤高,他是扛着一本厚厚的人生词典人世的。

全场顿时热气腾腾。

刘邦:“老规矩,饮酒作乐,边食边议事。”

西席的审食其问道:“陛下,要不要召太乐率鼓乐们进来,以助酒兴?”

刘邦:“不啦!今日要议的事多。”

萧何笑着道:“陛下如今是如临深渊、如履薄冰,小心翼翼,成天都在考虑天下事。”

张良:“虽不能心静如水,万不可心乱如麻。陛下从来都有定人之力的。”

刘邦:“孟子说,‘诸侯之宝三,土地、人民、政事’。大乱之余,田园荒芜,遍地荆棘,我这个老樵夫还不知从何处开路呢。萧相国,你治汉国有文理,治天下,你得拿主意啊!”

萧何莞尔一笑:“其实,陛下已有主意了,还是你讲吧!你是君子,我们来动手。”

滕公:“萧兄之言差矣,率军打仗,陛下每战必与,跟我们一样,也是一个动手不动口的小人!”

众皆哈哈大笑。  刘邦也笑道:“老夫当了六年多的小人,现在来学当君子啦!”

樊哙不满地对滕公:“陛下想议天下的正事,你就别插科打诨啦!”

滕公吐吐舌头做怪相,顿时不再言语。

刘邦:“下围棋,讲布局。”

西席的灌婴小声问周勃:“陛下怎么总拿围棋说事?”

周勃:“围棋是陛下七十六世祖尧帝发明的,代代相传,宫内的人都得学。”

灌婴颔首。

刘邦:“这天下曾有两个布局,一是周天子,一是秦始皇。周天子与八百诸侯分权、分治、分享,各自为政,和谐共生,维系了八百多年。而秦皇怀贪婪之心,废王道,立私权,将天下据为一己之私有,并欲传之万世而不绝,结果呢?只有十四年而亡。看来,私霸天下,此路不通!”

王陵:“连吕不韦都反对私霸天下。《吕氏春秋》说:‘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也,天下人之天下也。’一人私拥天下,亿兆之人皆不服呀!”

王陵,沛县豪强,将军,长刘邦一岁,刘邦以兄事之。王陵与雍齿交好,一度与刘邦有隙。但刘邦临终时,特嘱吕后,萧、曹之后,王陵为汉右相,陈平为左相辅之。王陵乃有德之人,刘邦能捐弃前嫌,能识人用人,他的成功,实为做人与用人的成功。

刘邦:“王兄说得对,所以我这个皇帝,绝不能学秦始皇。”

刘邦稍顿,富有哲理地:“人在世上,首先要立志,问一问我该怎么活。其次要问一问,我们该怎么一起活。”

众皆屏息静气地听。

刘邦:“为了长治久安,布局仍按周制,郡王们各领其地,各治其国。八位郡王都各归其国了,你们这些功臣,都等着封侯吧!”

顿时全场振臂欢呼:“皇上万岁,万岁,万万岁!”

秦始皇不封不建,他建立的是一个灭绝文化、高度专制的军国主义国家。周代的八百诸侯,实为八百部族,真正意义上的分封而建国,始自汉代。西汉末年,分封而建国的王侯共达344位,尚不计上千的乡侯、亭侯,故刘邦是封建制度的奠基人。

刘邦亦兴奋了,他起身说道:“相国萧何,太尉卢绾,御史大夫周昌,由你们按军功簿评功。注意两个字,公平!”

三人不约而同地欠身道:“臣领旨。”但均未起身。  刘邦:“当务之急,是要为天下立个法度。孟子说:‘无规矩不成方圆。’我入咸阳时,定了个三章之法。但那毕竟是权宜之计,太粗了,网漏吞舟之鱼!”

众皆哈哈一笑,气氛活跃。

刘邦:“汉国之法,由萧相国制定。”

萧何玩笑地:“编法网,这法网的粗细,陛下可得明示。”

刘邦侧身问萧何:“法网是做什么的?”

萧何:“是惩治奸吏刁民的呀!”

P36-37

序言

汉高祖刘邦是极有作为的一位皇帝,他于国有功、于民有德,对汉民族的贡献是巨大的。孔子殁世两百八十四年后,他第一个祭孔子、兴儒学,“拨乱反正”地将“氏族性”“耕战型”的社会引领到“民族性”“耕读型”的社会形态,进而以“忠孝”作为普世的价值观,奠定了一个新型的国家、一个新的民族,更奠定了一个民族的文化基因。

以世界文化的眼光来看,刘邦的历史地位应该是汉民族的奠基人,是汉文化的奠基人,是礼仪之邦的奠基人,是封建制度的奠基人。刘邦是当之无愧的四个“奠基人”!能同时享有四个如此重要的奠基称号的人,全世界独一无二,故司马迁绝无仅有的称其为“大圣”。

刘邦的功业是他在公元前209年9月举事至公元前194年4月去世的凡十四年零七个月中建立的。他建功立业的过程可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公元前209年9月举事至公元前202年2月践祚,史称八年,实为六年零五个月。笔者在《文武兴邦——走近汉高祖》一书中,备叙了刘邦如何以军事家之才,灭秦除暴平天下。

第二阶段:公元前202年2月登基至公元前194年4月辞世,凡八年零两个月。拙著《安邦治国——走近汉高祖》中,叙述了刘邦如何以政治家之能,建立了一个新型的国家。

人类是自然界最年轻的物种,他们一万年前还在使用石器,三四千年前才有文字,由于太年轻,人类至今仍不善于管理自己。秦汉是中国古代社会形态的大转折点,两千二百多年前的“刘邦们”,吸取了前人的经验和教训,重新开始摸索管理自己的模式。

秦始皇焚书坑儒,烧出了一片不毛之地。大乱之后,文化一片空白。“刘邦们”在这片文化的焦土上,建造了汉民族的精神殿堂。这座殿堂里至今陈列着尽孝道、讲和谐、明礼仪、勤学习、尊师重教、敬贤使能、尊老爱幼等文化基因,这些文化基因构成了传承两千二百余年不绝的汉文化。这些文化基因已植入了我们的心灵,化为血肉之躯的魂魄,代代不息地在我们的血管中流淌着,所以汉代的“刘邦们”距我们并不遥远。

自国家诞生以来,安邦治国就是人类社会一个永恒的话题。本书发掘了许多前所未及的史料,详细考察了刘邦周边的人物,以探索他们如何共同治天下,重建一个新型国家的过程,进而证明了“大厦之材非一木之材,帝王之功非一人之功”(《汉书》)这个可贵的历史观。  历史虽然是死去了的不可再生的文明,但由于《史记》和《汉书》近乎按年月日记载了这段历史。其中档案性的“诏书”和“令”,不仅提供了翔实可靠的史料,进而使我们看到了两千二百多年前“刘邦们”的所思所言和所作所为,使我们完全可能进入“刘邦们”的内心世界。

经过修复的历史是可以倒带重放的。本书以确凿的史料为本,以年月为序,以小说的形式反映了刘邦当皇帝八年零两个月期间的建国经过,澄清了许多似是而非的“史实”。

汉代以前是没有小说家的,西汉时出现了十五家,共有一千三百八十篇著作。

什么是小说家?《汉书·艺文志》给它下的定义:“小说家者流。盖出于稗官。街谈巷语。道听途说者之所造也。”本书自命为“小说”,但绝非“街谈巷语,道听途说者之所造”,而是可当作信史来读的。因为它告诉了我们汉民族的形成、思维方式和治道思想建设的过程,初步解答了浩浩荡荡近十三亿人的汉民族从哪里来的问题。其实,这是一本纪实性的历史小说。

郁达夫曾说:“没有伟大人物出现的民族,是世界上最可怜的生物之群;有了伟大的人物,而不知拥护、爱戴、崇仰的国家,是没有希望的奴隶之邦。”

两千二百多年来,中国人囿于对“无赖”两字的误读,对刘邦的认识大多是错误的。要纠正这个错误,正如达尔文要告诉人们世界不是上帝创造的一样,相当费力。

历史永远是执笔者的历史,见仁见智,在所难免。古人喜欢埋,今人喜欢挖,我们应以高度的民族责任感,对古代的历史重新梳理,以澄清是非,拂去尘埃,寻找真相,尽量还汉家高祖以真面目,这是我们这代人的历史责任。

刘降渝谨识

2014年4月18日

后记

家家都有一本难念的经,帝王之家,概无例外,甚至更凄惨。

刘盈死后,吕后称制8年。她大封吕氏,毒杀齐王刘肥未遂,其后害死刘邦的五子和六子。她虐杀29岁的戚夫人,说明她对刘邦毫无感情。亦证明她缺德无人性。从此成为中国“残忍狠毒”的标志性人物。

吕后卒于62岁,陪葬于长陵,吕后仅葬月余,朝中大臣尽诛吕氏,史称“蹀血京师”。

刘邦去世时,周勃39岁。54岁的周太尉之所以铲草除根式地灭绝吕门,固有维护道统的一面,还有泄愤的一面,更有感德于刘邦并告慰刘邦在天之灵的报仇心理。故他入北军后疾呼:“为吕氏右袒,为刘氏左袒。”全军左袒。他于刘邦之后26年去世,享年65岁。

周勃、陈平至军中未斩樊哙,樊哙得复其位。樊哙于刘邦之后6年去世,享年60岁。

刘恒继位后,将戚夫人陪葬于刘邦的长陵,将如意陪葬于孝惠帝刘盈的安陵。

萧何于刘邦之后2年、戚夫人之后半年去世,享年54岁。

曹参于刘邦之后5年去世,享年57岁。

张良退而不隐,69岁时尚代表汉廷册封刘肥之子刘襄为齐王。他于刘邦之后9年去世,享年72岁。

刘盈继位后,赐宫北第一宅与滕公,日“近我”。滕公乃四朝重臣,于刘邦之后23年去世,享年65岁。

陆贾不满吕后。刘盈去世后,54岁即称病辞官。他串联周勃与陈平,灭吕氏他有大功。他在文帝时期62岁出任太中大夫,再度出使南越,劝赵佗去南武帝帝号。他于刘邦之后24年去世,享年70岁。

秦汉是华夏五千年历史的大转折点,物极必反,否极泰来。大乱必有大治。

刘邦人虽亡,政未息,故汉皇朝是中国历史上历时最久的皇朝。秦皇朝仅14年因文化失策而亡,汉皇朝400余年因文化得道而兴,秦汉的更迭给当代人的启示应当是明确无误的:文化可以亡国,文化亦可以兴国。古今中外大国的崛起和复兴。莫不以思想文化为先导,这是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

古埃及、古希腊、古印度的文化先后中断了,唯有汉文化传承不息。智慧型的华夏古文明哺育了刘邦这个历史人物,这个伟大的民族之所以能以方兴未艾之势奋然崛起,盖因传统文化薄积而厚发。  汉民族传统文化的灵魂是“和”,不是“斗”。

汉民族永在,汉魂长存!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汉魂--走近汉高祖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刘降渝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四川大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61476215
开本 16开
页数 362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545
出版时间 2014-05-01
首版时间 2014-05-01
印刷时间 2014-05-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图书小类
重量 0.578
CIP核字 2014075263
中图分类号 K234.09
丛书名
印张 23
印次 1
出版地 四川
260
186
18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1 9:4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