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桑出生于新英格兰一名门望族。他家世代都是虔诚的加尔文教(即清教或新教)信徒,其两代先祖曾是马萨诸塞殖民地政教合一的权力机构中的要人,参与过1692年萨莱姆驱巫案及其后迫害教友派的活动。霍桑由此形成的世界观是复杂矛盾的;他的作品多以新英格兰为背景,贯穿他全部作品的创作思想便是对人类灵魂中隐匿的“恶”的挖掘和对构成真与美的基础的“善”的向往。《牧师的黑面纱--霍桑短篇小说选》是霍桑的短篇小说作品精选集。
图书 | 牧师的黑面纱--霍桑短篇小说选 |
内容 | 编辑推荐 霍桑出生于新英格兰一名门望族。他家世代都是虔诚的加尔文教(即清教或新教)信徒,其两代先祖曾是马萨诸塞殖民地政教合一的权力机构中的要人,参与过1692年萨莱姆驱巫案及其后迫害教友派的活动。霍桑由此形成的世界观是复杂矛盾的;他的作品多以新英格兰为背景,贯穿他全部作品的创作思想便是对人类灵魂中隐匿的“恶”的挖掘和对构成真与美的基础的“善”的向往。《牧师的黑面纱--霍桑短篇小说选》是霍桑的短篇小说作品精选集。 内容推荐 《牧师的黑面纱--霍桑短篇小说选》是美国19世纪著名短篇小说大师霍桑的短篇小说作品精选集。《牧师的黑面纱--霍桑短篇小说选》篇目既包括小说家最富盛名的作品,如《牧师的黑面纱——一则寓言》、《拉帕其尼的女儿》等,也包括知名度略逊一筹但璀璨依旧的明珠,如《威克菲尔德》、《一位志存高远的来客》等。 目录 威克菲尔德 一位志存高远的来客 美的艺术家 德朗的木雕 牧师的黑面纱——一则寓言 小伙子古德曼·布朗 拉帕其尼的女儿 胎记 大卫·斯旺 试读章节 威克菲尔德 我记起某份旧报刊上关于一个男人的故事,据说是真事——我们姑且叫他威克菲尔德——他抛弃妻子,离家很长一段时间。排除现实的特定情境笼统地说来,这类事儿并不十分罕见,也称不上多么粗鄙或疯狂。不过,尽管此事远达不到最为严重的地步,却大概是婚姻案件中最为离奇的,甚至可能作为一件非同寻常的异事在人类奇闻录上留下一笔。这对夫妇住在伦敦,那个佯装远行的丈夫其实就租住在自家邻街。在那里,妻子和朋友们打听不到他的消息,他也不用生活在为这种自我放逐寻找理由的阴影之下,这样一住便是二十年。在此期间,他每天都眺望着自己的家,还时常遥看着绝望无助的威克菲尔德太太。在他幸福婚姻如此巨大的空档期之后——那时人们认定他已亡故,他的财产也被分割,名字被人淡忘,他妻子对于自己的中年寡居生涯也早已听天由命——某天夜晚他静静地走进家门,仿佛才离开了一天,并从此变成一个贴心的伴侣,与妻子度过余生。 这是我所记得的全部故事梗概。不过,尽管这是个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离奇事件,我认为还是可以引起许多人的感同身受。我们知道,我们当中没有人觉得自己会犯下如此愚蠢的错误,却认为也许别人会这么做。我个人的观点是,这类事件时常发生,每每令人惊讶不已,但我又相信这个故事的真实性,也完全能揣想出那个男主人公的个性。当某件事情如此强烈地冲击了你的大脑,我们总是会花时间去思考它。读者可以选择独自沉思,不过如果你们愿意跟随我漫步威克菲尔德二十年来的奇异旅程,我也热烈欢迎。相信那其中一定充满精神的内涵与寓意,即便还没被我们发现,它们也已经浓缩成了最后这句话:想法总有其影响力,而出人意料的事件总包含着深意。 威克菲尔德是哪类人?我们可以在脑海中自由勾勒出他的形象,并冠上他的名字。他正值盛年,对婚姻的感觉从不炽热,而趋于一种冷静的惯性情感。在所有的丈夫中,他大概是最忠诚的,因为某种惰性使得他不论身处何处都心无波澜。他很聪明,却不灵活,他让自己深陷在冗长懒散的思绪里,这种思绪漫无目的,也不想达到什么目的,他的想法很难用语言捕捉。从某种意义上说,威克菲尔德不具有想象的天分。他怀着一颗冷漠,却不邪恶涣散的心,从不被狂乱的想法冲昏头脑,也不会被创造力搅得一团糊涂,谁能想到我们这位朋友会成为那种古怪行为的始作俑者!要是问他的熟人,整个伦敦谁最有可能今天无所事事,明天却以为自己做完了许多事,他们一定会想到威克菲尔德。只有他心爱的妻子会对此存有疑义。她虽然没有分析过他的个性,却已对那平静表面下的自私自利有所觉察,这种自私植根于他那并不灵光的头脑。她还觉察到他身上最令人不舒服之处是一种古怪的虚荣;此外,他还带有一种狡黠的性情,他倒不用这种狡黠做什么大事,而只是用来保守些微不足道的小秘密,简直令人懒得揭穿;最后,这个好男人身上还有某种东西,有时她称之为陌生感。不过这最后一点令人捉摸不定,也可能并不存在。 现在让我们想象一下威克菲尔德与他妻子辞行的场景。那是一个灰蒙蒙的十月的傍晚。他身着一件土褐色大衣,帽子上盖着油布,脚蹬长筒靴,一手拿把雨伞,另一手提个小旅行箱。在此之前他告诉威克菲尔德太太他要搭乘夜班马车到乡下去。她很想问他要走多远,去办什么事,大概何时回家,不过,既然他爱故弄玄虚的喜好无伤大雅,她也就作罢,只向他投去了询问的一瞥。他告诉她,别对他搭乘返程马车回家抱有太大希望,如果他在外逗留三四天也别惊慌;不过,无论如何他都会赶在星期五回家吃晚饭的。想来威克菲尔德自己也不知道将会面临什么。他伸出手,她也伸出手,例行公事地行着告别之吻,结婚十年来都是如此;然后,人到中年的威克菲尔德先生出发了,下定决心离家一周,让他的贤妻惶惑不安。家门在他身后关上,她见他又猛地把门推开一道,透过门缝她看到丈夫的表情,他在对她微笑,那笑容很快又消失了。当下,她并没有把这小小的举动放在心上。但是,很久以后,当她守寡的岁月远远长于她为人妻的日子时,那个笑容又浮现在她眼前,在她回忆威克菲尔德的面容时不断闪现。许多次,她在冥想中为当初的那个笑容添上了许多幻象,导致那微笑变得诡异而可怕,例如,她想象他躺在棺材里,那个临别时的表情凝固在他苍白的脸上…… P1-4 序言 看得见风景的新译本 世界短篇小说大师作品选(文库本)出版说明 独特的翻译塑造作品,塑造译者,也塑造读者。 就像——林少华以优美的中文让读者一直以来爱着一个并不存在的村上春树;潘帕半路出家,从《芒果街上的小屋》辗转到了《最初的爱情,最后的仪式》,举重若轻,如鱼得水。要说全然忠实和“准确”,他们全都不算,起码,林少华背叛了村上原文中的那一部分粗俗;潘帕压根没有经过专业的翻译训练。然而他们的译本有个性、有生命,赢得了广大读者的心。董桥先生说,高等译手是“跟原文平起平坐,谈情说爱,毫无顾忌”。 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世界短篇小说大师作品选,本着“年轻人译、年轻人读”的全新宗旨,邀请一批年轻译者,以他们对作品的理解、对作者语言风格的揣摩,用生动而具时代感、准确而更符合年轻人阅读习惯的中文译出,望在林林总总已出版的世界经典短篇小说选中为年轻读者提供阅读经典的全新体验。本套文库本第一辑精选爱伦·坡、马克·吐温、莫泊桑、王尔德、契诃夫、欧·亨利、杰克·伦敦、芥川龙之介、菲茨杰拉德等短篇小说大师的名篇,于2011年出版之后,受到了广大读者的喜爱。此次推出第二辑,精选了海明威、霍桑、狄更斯、毕尔斯、都德五位名家的短篇作品。之后,还有可能推出第三辑。 也许这套文库本的翻译还无法达到“人约黄昏后”的境界而仅止于“人在屋檐下”,但每一个译本都倾注了译者的热情,渗透了译者的个性。一种令人怦然心动的翻译,不仅仅在于译文谨小慎微的准确性和精确度,更在于它是否同时塑造了作品、译者和读者。 但愿这套短篇小说文库本能带给读者亲切感和阅读价值,也让读者见到与众不同的风光。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牧师的黑面纱--霍桑短篇小说选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美)霍桑 |
译者 | 黄晚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复旦大学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309099911 |
开本 | 32开 |
页数 | 205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101 |
出版时间 | 2014-01-01 |
首版时间 | 2014-01-01 |
印刷时间 | 2014-01-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192 |
CIP核字 | 2013183803 |
中图分类号 | I712.44 |
丛书名 | |
印张 | 6.62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上海 |
长 | 185 |
宽 | 125 |
高 | 14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