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西部招妻
内容
编辑推荐

近30年来,《中国国家地理》摄影师马宏杰持续记录着社会底层人物的真实生存状况,展现扎根于中国乡土的人物故事、风景民俗,其作品曾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比赛优秀奖”。

《西部招妻》是马宏杰的代表作,作者用30年的时间,零距离记录了河南残疾人老三和湖北青年刘祥武找媳妇的过程,展现了一个大时代里小人物的酸甜苦辣、悲欢离合。凤凰卫视曾多次跟随作者的镜头走南闯北,只为记录最真实、最震撼人心的当代中国!

内容推荐

《西部招妻》讲述了马宏杰用近30年时间,跟拍了河南残疾人老三找媳妇的过程。老三先娶了个“憨姑娘”,不肯跟他过夜,只好离婚,随后三次去宁夏“招妻”,几经周折,总算定下一个媳妇,但与家里人处不来,只好让她走了。老三接着找媳妇,不幸遭遇“放鹰”,蒙受了很大的经济损失,老父亲也气病身亡。最后他只好再去宁夏,终于招来一个叫红梅的媳妇,生了小孩。可是两年后,红梅就喝了老鼠药,想回家……

湖北青年刘祥武跟老三有着相同的需求,看到马宏杰的作品后主动联系,希望马宏杰帮他找媳妇……

《西部招妻》由柴静、杨锦麟推荐。

目录

 真实/柴静

 接地气的马宏杰/杨锦麟

 我关心那些生活在底层的人/马宏杰

老三的故事:寻找幸福完整的生活

 镜头中的老三

 第一次娶媳妇的痛苦

 到宁夏去找个老婆

 “收养”孩子的老媒婆

 第一次“招妻”

 翻云覆雨的老媒婆

 说好的亲事又黄了

 找老婆咋这么难

 随风飘落的生命

 带上媳妇回家

 遭遇“放鹰”,人去财空

 终于有了自己的家

刘祥武的故事:我就是想要一个家

 一封求助信

 一个不幸福的家庭

 帮刘祥武找老婆

 “我就是想要一个家”

 捡钱包后的遭遇

 出海打工找老婆

 一个流浪汉的善举

 草草结束的感情

 救助别人的“老婆”

 刘祥武的心愿

试读章节

镜头中的老三

我出生在20世纪60年代初,1971年开始上小学,那时候没什么玩具,许多十来岁的孩子闲着没事,就四处游荡、结伙打架。

我从小调皮胆大,经常带着弟弟爬高上低。当“孩子王”的我,带着一群孩子到处惹是生非,所以,每到学校放暑假,母亲就让我和弟弟跟她一起到单位上班。

母亲上班的地方是玻璃厂的木板仓库,方圆1000多米,到处堆满了来自东北的木材。母亲干活儿的时候,我和弟弟在很大的露天木板库房里到处跑着玩;母亲休息的时候,我们就坐在她旁边,听大人们聊天、说笑话。

母亲班上有个女工,是四川人。其他工人都是当地口音,唯有她说话是与众不同的四川口音,所以我和弟弟记得特别清楚。

大家时不时拿她开玩笑,说她跟了一个“大丈夫”。后来,我逐渐在大人们的说笑中,知道她是她丈夫用20斤全国粮票从四川换来的媳妇。那时我对这种事很不明白,后来长大了,才知道这种“买”媳妇的事,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尤其是“三年困难时期”的中国,是一种比较普遍的现象。

那年代,穷人家的姑娘嫁人,就是为了摆脱饥饿和贫穷。“嫁汉嫁汉,穿衣吃饭”,“要嫁就要嫁铁路”,“军人是最吃香的对象”,等等,这些在当时都是很流行、很现实的口号。

20世纪80年代初,我刚开始学摄影时,生活中也真实地发生过这样一幕,使我想起母亲单位那个四川女人。于是,我就按当时对摄影的理解,记录下这样的一幕幕。

此后七八年里,我镜头中的老三——一个残疾男子,为娶媳妇,和很多女子见面相亲,八年中先后娶过四个女人,这些女人和他结婚又离婚。其中一个假装嫁给他,骗了他20000块钱。2006年年初,他又“买”了个媳妇,并生了个女儿。这个女人至今和他生活在一起……

他很有钱吗?没有。从1997年开始,父母为给他娶媳妇,先后花去近十万元……

他是一个从小就患有小儿麻痹症的残疾人。

由于和老三家有一点亲缘关系,我得以近距离地拍摄他长达数年。从一次次坎坷离奇的相亲、“招妻”经历中,我感受到婚姻在一个人的生活中是多么重要,看到了一个残疾人对婚姻的无奈,以及一些特定环境里人的生存状态,看到了心酸、无奈、幸福、悲观交织在一起的扭曲人生,以及试图改变命运的奇特行为方式。

第一次娶媳妇的痛苦

郑民一家人生活在河南省洛阳市郊区,父母都是农民,在当地靠种菜生活。3岁时,他得了小儿麻痹症。那时候没有好的医疗条件,没能及时医治,长大后,他的左手和左腿都留下了残疾,行动不便。他在兄弟几个中排行老三,所以家里人都习惯叫他“老三”。

老三十八九岁时,母亲便开始给他物色对象,说是家在农村又身有残疾,不好找,得提前给他找。那时母亲可能也没想到,家里积攒了十几年的心血,最后都用在了给老三四处奔波找媳妇上。

1998年起,我开始跟着老三到很多地方去见姑娘,去相亲,去拍照片,没想到这一拍就是十几年,走了许多村庄,见过的姑娘有二三十个之多,但没有一个能看上老三的。

1998年冬天,说媒的人在不远的村子里,给老三介绍了一个从小得过脑膜炎、留有后遗症的“憨姑娘”。刚开始,老三并不答应这门亲事,但是禁不住家人和媒人劝说,在和“憨姑娘”见了几次后,欢欢喜喜把她娶进了门。

老三怎么也没想到,这个有智力障碍的媳妇从进门的那天晚上起,怎么也不愿意和他上床睡觉。还没有弄明白结婚是怎么回事,对性事也不甚了解的老三,一个月后才吞吞吐吐地将此事告诉母亲和嫂子。满心欢喜的一家人,心里一下子凉了下来。

一家人问明白老三的详细情况后,开始为他想办法,让大嫂子找“憨媳妇”做工作,又找了新婚的性知识书籍给老三“补习”。就这样过去了一个月,还是没什么效果。每到晚上,“憨媳妇”就穿着衣服睡在外面的沙发上,仍然不和老三同床。

残疾的老三拿这个新媳妇没办法。无奈之下,老三的大嫂找到了新媳妇的母亲。丈母娘听完情况后,把女儿接回家住了一些日子,对女儿进行开导。哪知“憨媳妇”回到婆家后,还是那样。最后,娘家人只好放出话来:“人都给你家了,你们爱怎样就怎样吧。”那意思很明白,这种夫妻之事,别人怎能手把手来教。

这时候,有人给老三出主意,让他去买些安眠药,放到媳妇的饭碗里让她吃,生米做成熟饭,媳妇也就就范了。晚上,老三把买来的三片安眠药放到媳妇的汤碗里,看着她喝下。谁知,夜里这姑娘还和白天一样清醒。

第二天晚上,老三把药量加大到九片,放入饮料中让媳妇喝下。也不知这药是假的,还是药效对这个得过脑膜炎的媳妇不起作用,最后用了十几片安眠药,竟然都不起作用,“憨媳妇”依然清醒地和衣睡在沙发上。老三每次夜里起来想把她拉到床上,都被她给挡了回去。后来,婆家人又请来村里的大夫,为其配制了“三步倒”蒙汗药,结果还是不起作用。

村里有人说起了闲话,说老三是个性无能,一个大男人居然睡不了媳妇。甚至有人给他出主意,说用绳子把媳妇捆起来,再把她给睡了。这个主意最后被老三的母亲否决了。老三母亲是个善良的女人,她不愿看到这样的场面发生在自己家里。P3-7

序言

与马宏杰相识,缘起于老六的《读库》。

那篇《耍猴人江湖行》,那冷峻的笔触、冷峻的镜头、冷峻的黑白照片,以及马宏杰数年坚持不辍的记录写实过程,让我不仅甚为感动,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我记不清是如何与马宏杰取得联系的,是我先在《有报天天读》节目中的”浮世绘”环节里,介绍过他的采访经历和摄影作品,还是他先主动和我取得联系的7时隔多年,印象有点模糊,但这又何妨。在浮躁的、功利主义甚嚣尘上的当下,能如此持之以十亘、坚持不懈、忠于现实地记录一个新闻过程,一个人物的命运,一个大时代里小人物的酸甜苦辣、悲欢离合,何其不易。

只要记住这一点,记住马宏杰的名字,就足够了。

2008年底2009年初,我参与了凤凰卫视《走读大中华》的主持和拍摄。那是另一种不可多得的人生阅历,感谢这个栏目,让我有机会在其后的数年间,几平走遍了祖国大地的繁华都市、穷乡僻壤,记录了中国更真实的另一面。

很荣幸,我在走读过程中,找到了像马宏杰这样的知音,这样的同行。

在《走读大中华》编导张征的居间联系下,我与马宏杰有了合作的机缘,跟随他曾经记录的河南新野耍猴人,在江西余干做了一次近距离跟拍记录。

那是个雨雪交加的寒冬,与耍猴人相处的那几天,我和我的伙伴们用摄像机,马宏杰用照相机,完整地记录了耍猴人的艰辛。节目播出之后,引起了诸多反响,我和我的伙伴们真实感受和分享了马宏杰一以贯之的专业主义态度和精神,那是一般人在空调房、暖气屋里无法获得的对生命价值的追寻和体验。

再就是2010年冬天,随马宏杰一起,从湖北出发,一路记录湖北大龄青年刘祥武到宁夏固原”买妻”的过程。

这一过程,在马宏杰的书中已有详尽的记录,此不赘述。刘祥武没”买”到妻子。分手时,我将身上的军大衣脱下,送给了衣衫单薄的他。我和马宏杰一样,只是一个小人物一段命运的记录者,我无法帮助他实现“买妻”的梦想。

参与《走读大中华》节目的拍摄,是一个足以令人心力交瘁的过程,时常会在充满自责和内疚的情绪中辗转反侧、备受煎熬。这是因为,你看到了太多最底层人群的疾苦,看到了太多无助,太多陷入困境时的绝望面孔。你也许可以帮一些人,或完成一些事,但你根本没有能力去帮助所有的人,做所有的事。这会让你更加充满无力感、焦灼感,甚至负罪感。

他们告诉我,这是忧郁症的前兆。

也因此,我对马宏杰近30年如一日的坚持,对他始终如一、一本初衷的努力,越发充满由衷的敬佩。

以马宏杰的从业经验和专业技能,他大可以更多地迎合市场,拍摄一些媚俗的、商业的,可以获得更多声誉和名利的作品,他所服务的新闻单位,具有海内外极高的知名度和品牌效应,马宏杰大可以不必选择这一类吃力未必讨好的选题。但他没有选择捷径,没有选择安逸,没有选择仅仅是行走于山水之间的悠闲自在,没有选择仅仅用镜头去展现大自然的美和诸多造化。

我看过马宏杰其他的作品,比如南海西沙的那一组彩色图片。为了追求最好的效果,他甚至专门去学习水下摄影,并获得了国际认可的水下摄影师资格。看得出,他是个很认真执着的新闻从业人员。

我知道他的每一次跟拍、记录,几乎都是在燃烧生命的一部分去完成,他的记录对象,几乎都是社会最底层、最贫困、最无助的个体和人群。

他可以有更多选择,但他选择了最难的。也因为最难,才会有如此的灿烂和精彩。

2014年春节前,接到马宏杰的电话、短信和信函。他告诉我,浙江人民出版社即将出版“老马看中国”系列的《西部招妻》《耍猴人江湖行》等作品,提醒我,数年前我承诺过,一旦他出版关于这段记录和历程的书,我要为他写点文字。

提笔之前,我想起了这些年,自己在不同场合反复提过的六个字:“接地气,说人话。”

这六个字,其实就是一个大时代新闻从业人员的职业伦理准则和行为规则,这不仅是责任,也是担当。

马宏杰就是这样一个担当者。

他还会继续坚毅前行,还会继续负重远行,我对此深信不疑。

是为序。

甲午春于香港

书评(媒体评论)

不给自己拍摄的选题有预设判断,不干预被拍者在事件进行中的言行举止,力求真实讲述一个又一个中国底层百姓的故事,这是马宏杰一直努力在做的事情。在多年的跟踪报道中,他和拍摄对象同吃同住、彼此信任,于是有了一个又一个好看的故事、一组又一组真实的图片。——《新京报》

马宏杰镜头前的这些人,是“无法用正常的道德标准去评判的”。他一张张照片呈现出的是超乎想象的自然表情。马宏杰讲求慢工出细活,他的每一组照片都至少跟拍了六年,他更下定决心将这些作品“做到他们死,或我死”。——《新世纪周刊》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西部招妻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马宏杰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浙江人民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213060571
开本 16开
页数 217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90
出版时间 2014-06-01
首版时间 2014-06-01
印刷时间 2014-06-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艺术-摄影
图书小类
重量 0.528
CIP核字 2014077026
中图分类号 J421
丛书名
印张 15.25
印次 1
出版地 浙江
230
172
20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8 10:09: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