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情岁月(王时建筑散文集)》是作者王时对数十年的学习、工作、生活的简要回顾,包含三部分:
第一部分是作者对中国古代建筑与园林的记要、赏析,这些古代建筑与园林大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其中十余项已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评定为世界文化遗产,成为全人类共同继承和拥有的文化瑰宝;
第二部分是作者对十一项建筑设计的构思、探索,这些建筑设计都是与民生相关的工程,有居住区规划、多层住宅、高层住宅、别墅、中学、商厦、旅馆、铁路旅客站、制药公司;
第三部分主要是作者对一些往事的回忆和对几位亲人的怀念,也有在名山大川和古迹胜地的邀游、流连。
《真情岁月(王时建筑散文集)》共分为中国古代建筑与园林赏析、建筑设计探索、真情岁月三部分,主要内容包括:中国古代皇家园林的特征——兼论颐和园、宁寿宫花园、苏州园林、苏州园林的造园艺术等。
《真情岁月(王时建筑散文集)》由王时编著。
一 中国古代建筑与园林赏析
中国古代皇家园林的特征——兼论颐和园/003
北海静心斋与濠濮间/012
宁寿宫花园/015
游明十三陵/018
无锡园林/024
苏州园林/030
苏州园林的造园艺术/042
明、清北京城的规划与建设/052
故宫的建筑艺术/056
“万园之园”圆明园/067
天坛/092
孔庙、孔府、孔林/096
中国佛教建筑/107
上海豫园和内园/121
沧浪亭与环秀山庄/126
艺圃与耦园/130
避暑山庄/134
恭王府/151
院落式木构架民居/157
瘦西湖/165
扬州个园/172
扬州何园/175
中国古代木构架建筑的构造与装饰/179
二 建筑设计探索
上海铁路新客站规划设计/191
探索、创新、从实际出发——上海铁路新客站评析/204
大型铁路旅客站布局的发展趋向/212
构建完善的居住环境——宝林六一九村规划设计/220
多层小面积住宅设计改进的探索/227
海派风韵现代特征——上海鸿翔百货公司商厦设计/232
创造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上海市行知中学设计/240
现代化的大型制药公司——上海信谊药业有限公司设计/253
白玉兰广场、酒店、商厦设计/265
北京清芷园——高层住宅居住区规划设计/287
自然美、环境美、建筑美——上海盛世香樟苑别墅花园小区
规划设计/294
三 真情岁月
新村/307
小学岁月/310
儿时玩趣/314
望江楼/319
华西坝/322
武侯祠/325
都江堰/328
川陕旅途/332
中学年代/336
怀念母亲/341
病闲/346
起点/349
游故宫/350
谐趣园/351
清华园/352
十三陵水库工地/357
八达岭植树/361
三海行/366
江南行/371
归来/373
三峡/385
我的祖父祖母/392
我的父亲/394
黄山二日/398
江南水乡/403
毕业四十年,同游西湖、千岛湖、雁荡山/408
七十有感/418
永恒的爱——怀念惠芳/420
桂林山水/441
沈园/448
兰亭/452
袍情/455
宁寿宫花园
经故宫博物院同意,1961年9月8日。莫宗江先生带领清华建筑系建二班六年级八十余位同学参观未向公众开放的宁寿宫花园。观赏皇家名园,是莫先生为我们讲授中国古代建筑史的内容之一。
宁寿宫花园位于故宫宁寿宫区后半部西路,俗称乾隆花园,建成于乾隆四十一年(1776),是乾隆帝为自己养老而修建的。宁寿宫花园东西宽三十七米,南北长一百六十米,东邻宁寿宫区后半部中路的养性殿、乐寿堂、颐和轩、景祺阁,西接高而长的宫墙。园地狭长,采取庭院式布局,自南而北。分为四进院落,形成四个不同的景区。
宁寿宫花园大门衍祺门在养性门右侧。进入门内,一带翠嶂横亘在前。穿过狭窄的崖间曲径而豁然开朗,以轩、斋、亭、廊和湖石假山错落、高低、均衡布置、松柏掩映的庭院,展现眼前。
主体建筑古华轩坐北居中。轩阔三间,歇山卷棚顶,四面开敞,檐廊坐栏环绕,天花用本色楠木雕饰花卉图案。轩前一株古楸,是建园时保留下来的。轩内有乾隆帝题联:“明月清风无尽藏;长楸古柏是佳朋。”
古华轩右翼靠宫墙处是楔赏亭,三面为歇山顶,中间为攒尖顶,朝东凸出的亭内地面凿弯曲的流杯渠。这里是乾隆帝与大臣举行“曲水流觞”饮酒赋诗的地方。渠水由衍祺门侧、水井旁两口大缸,经假山下孔道,引入流杯渠,再经假山下孔道,排人沟中。
楔赏亭北面沿宫墙处有爬山廊,通到假山上坐西朝东的旭辉庭。在靠近宫墙处,用假山、树木、建筑遮挡墙垣,是扩大园林空间常用的处理手法。
古华轩东面的湖石假山上有承露台,四面绕汉白玉栏杆。东、北两面有磴道可上。台下是洞式佛堂。露台、假山南面为半封闭曲廊围成的小院。廊中的矩亭,与东面只有一间半阔的抑斋,又分隔成三个室内外小空间。小院东南隅倚墙叠石山,上有方亭名“撷芳”。
穿过古华轩,迎面是一道青灰色磨砖清水墙,正中为黄色琉璃瓦出檐、彩画挂落、朱红色垂花门。清水墙下部是彩色石片镶贴的虎皮石。垂花门内是第二进院落,为一方形四合院。
北面的正房遂初堂阔五间,东西各为阔五间的厢房和转角廊,与院东的养性殿、乐寿堂连通。
庭院正中置一玉雕盆景。院内佳木茏葱,点缀湖石,宁静雅致。在四个庭院中,这是个较为宽敞的庭院。
遂初堂后面为第三进院落,以山景为主。院中满叠湖石假山,几无隙地,峰峦叠起,其下洞室曲折,洞顶开两曲条形天窗洞,若陡谷。沿东北磴道而上,可达北山顶方形攒尖顶耸秀亭。南山顶设石桌石凳。楼阁轩廊在四面环绕假山,北面是萃赏楼,西面是延趣楼,东南山坞里为三友轩。楼二层,上下有檐廊,下层廊与绕院曲尺形回廊连通,上层廊可凭赏山景。
三友轩南北西三面处在假山包围中,冬季可挡寒风,东山墙与乐寿堂相接。轩内有采暖地炕,为冬季游园休憩之所。室内装修精致华贵,如紫檀雕松竹梅窗,紫檀嵌玉、中镶字画的桶扇,月洞门隔断以竹编为面,饰紫檀雕梅竹,染玉作梅花、竹叶,皆以“岁寒三友”为题材。
穿过萃赏楼,到达最后一进庭院,这是四个院落中占地面积和建筑密度最大的院落。院当中靠东为体形高大的符望阁,是全园的主体建筑。庭院的北、西、南三边,围绕斋、馆、轩、楼。
符望阁平面为方形,阔深各五间,四出檐廊,重檐攒尖顶,外观为二层,内部为三层。登楼可远眺紫禁城内外恢弘壮丽的景色。每年腊月二十一日,乾隆帝在此赐宴王公大臣。阁的东、西檐廊的连廊向北至倦勤斋,北檐廊的连廊向西至玉粹轩和竹香馆,向东至景祺阁,再向南作曲廊通到颐和轩。这些连廊将庭院划分为既分隔又连通、面积形状不同的四个小院。
符望阁南院掇山成屏。山上的梅花形碧螺亭为五柱、重檐、五脊、攒尖顶。亭南凌空架白石小桥至萃赏楼二层。假山西南的曲尺形云光楼上下有檐廊,与萃赏楼北廊连通。
符望阁室内装修雕镶精致,富丽堂皇,如紫檀嵌珐琅方窗、紫檀嵌玉透绣隔断。底层用隔断分隔,重门叠室,曲廊折道,有“迷楼”之称。
倦勤斋阔九间,西室内有攒尖顶方亭小戏台,东设宝座。乾隆帝曾多次在这里听习艺太监演唱岔曲。
玉粹轩阔三间,东面与符望阁相对,轩南与假山相连,有磴道可达山顶的碧螺亭。
竹香馆为二层,西倚宫墙,北通倦勤斋,南至玉粹轩,东围开有八角形洞门和漏窗的弧形墙,门上石额镌“映碧寒”。馆外侧叠石山,植翠竹数丛。
宁寿宫花园是清朝最后建成的皇家名园。它的总体布局以四个布置各不相同的庭院的变化、对比、呼应,丰富园景,又以假山、曲廊、墙垣、轩亭分隔庭院空间,曲折宛转,院中有院,增加了层次和空间变化,扩大了空间感。以山景为主体的庭院,表现了奇石巧叠、峰峦起伏、崖壁危绝、洞室幽邃。峰回路转,别有天地,引人入胜。在狭长的园地里,布置了二十几座亭轩楼阁,建筑类型多,造型优美,大小、曲直、高低、虚实相间,装修精致、华丽、贵重,体现了乾隆时期营造技艺的高度水平。美中不足的是三、四进院落建筑、假山密度过大,显得拥挤、闭塞,使小园本应有的精练、简洁、高雅、赏心悦目,为之减色。
1961年9月
P15-17
这本《真情岁月》是我对数十年的学习、工作、生活的简要回顾,包含三部分:
第一部分是我对中国古代建筑与园林的记要、赏析,这些古代建筑与园林大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其中十余项已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评定为世界文化遗产,成为全人类共同继承和拥有的文化瑰宝;
第二部分是我对十一项建筑设计的构思、探索,这些建筑设计都是与民生相关的工程,有居住区规划、多层住宅、高层住宅、别墅、中学、商厦、旅馆、铁路旅客站、制药公司;
第三部分主要是我对一些往事的回忆和对几位亲人的怀念,也有在名山大川和古迹胜地的邀游、流连。
在数十年岁月里,我怀着真挚的感情和真诚的情意,陆陆续续写了这些文字。
王时
2011年1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