赖红波编著的这本《转型升级与高端突破--产业集群跨网络学习研究》聚焦在像我国这样发展中国家的本土中小企业聚集为典型代表的产业集群的发展,并以此作为本书的主要研究对象。本书要解决的问题是:(1)在全球化背景下,如何有效促进地方产业集群在面对新的挑战,尤其在第一阶段的基础和成就上,能有效突破瓶颈和内外“双重锁定”,从而不断完善并实现可持续发展?(2)在全球化背景下,随着跨国公司纷纷进入中国市场,地方产业集群内本土企业如何才能摆脱低层次竞争,从低端向高端转型升级,实现未来可持续发展?
图书 | 转型升级与高端突破--产业集群跨网络学习研究 |
内容 | 编辑推荐 赖红波编著的这本《转型升级与高端突破--产业集群跨网络学习研究》聚焦在像我国这样发展中国家的本土中小企业聚集为典型代表的产业集群的发展,并以此作为本书的主要研究对象。本书要解决的问题是:(1)在全球化背景下,如何有效促进地方产业集群在面对新的挑战,尤其在第一阶段的基础和成就上,能有效突破瓶颈和内外“双重锁定”,从而不断完善并实现可持续发展?(2)在全球化背景下,随着跨国公司纷纷进入中国市场,地方产业集群内本土企业如何才能摆脱低层次竞争,从低端向高端转型升级,实现未来可持续发展? 内容推荐 发展中国家的地方产业集群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是理论和实践亟待解决的课题。在经历了第一阶段的快速发展之后,地方产业集群已经走到了十字路口,既不能“昙花一现”地走向衰败,又要突破跨国公司打压下的“升级悖论”。为此,在长期观察的基础上,《转型升级与高端突破--产业集群跨网络学习研究》提出了产业集群跨网络学习概念,即地方产业集群发展到一定阶段,进一步发展或升级遇到瓶颈时,集群内企业可以自我否定,通过跨网络学习,即跨网络组织边界学习和跨网络知识边界学习,突破来自集群的风险、知识和声誉等制约,以及集群网络的有形和无形边界的束缚,从而逐步摆脱低层次的竞争,实现集群内企业从低端向高端的转型升级和未来可持续发展。 《转型升级与高端突破--产业集群跨网络学习研究》由赖红波编著。 目录 前言 第1章 引言/1 1.1 研究背景与动机:问题的提出/1 1.1.1 现实背景/1 1.1.2 理论背景/3 1.1.3 研究对象和本书要解决的问题/4 1.2 研究方法/5 1.3 研究框架、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6 1.4 预期创新/9 第2章 文献综述/10 2.1 理论回顾:基于经济和地理的思想/10 2.1.1 20世纪90年代之前/11 2.1.2 20世纪90年代之后/14 2.1.3 简要述评/18 2.2 产业集群研究最新前沿:社会网络理论和动态演化理论/18 2.2.1 社会网络视角/1 2.2.2 产业集群动态演化理论/22 2.2.3 简要述评/24 2.3 中国本土情境下产业集群理论研究/25 2.3.1 国内研究文献数据/25 2.3.2 国内学者研究回顾/25 2.3.3 简要述评/31 2.4 文献述评/32 2.4.1 现有集群理论研究不足/32 2.4.2 相关理论研究发展综述/32 2.4.3 研究定位/36 第3章 产业集群跨网络学习概念提出/38 3.1 名词和概念/38 3.1.1 网络与企业网络/38 3.1.2 企业边界与企业网络边界/40 3.1.3 产业集群及其边界/44 3.2 跨网络学习概念提出/47 3.2.1 观察/47 3.2.2 经验概括与直觉/49 3.2.3 概念提出和定义、特征/50 3.3 理论回顾与演绎/52 3.3.1 组织学习理论回顾/52 3.3.2 理论演绎/54 3.3.3 现有研究类似观点和跨网络学习目前研究的位置/55 3.4 理论探索和模型/58 3.4.1 理论探索/58 3.4.2 理论推理/58 3.4.3 “马蹄形”模型/60 第4章 产业集群跨网络学习动因/61 4.1 产业集群发展阶段/61 4.1.1 产业集群“S”曲线/61 4.1.2 产业集群发展“第一阶段”定义/62 4.1.3 产业集群“第一阶段”静态演示/63 4.2 产业集群跨网络学习动因:来自集群风险和衰退的内部锁定/64 4.2.1 产业集群各种风险/64 4.2.2 产业集群衰退/66 4.2.3 假设提出/67 4.3 产业集群跨网络学习动因:来自集群升级悖论的外部锁定/67 4.3.1 产业集群升级及其路径/67 4.3.2 集群内学习难以突破现有知识“缺口”/69 4.3.3 集群“升级悖论”与集群声誉/70 4.4 产业集群跨网络学习动因模型/73 4.4.1 进一步发展陷入内外锁定/73 4.4.2 假设模型/73 4.4.3 分析与思考/7 第5章 产业集群跨网络学习内涵、机理和路径/76 5.1 产业集群跨网络学习内涵/76 5.1.1 跨网络学习与组织学习的比对/76 5.1.2 跨网络学习本质:组织学习/78 5.1.3 跨网络学习的主体:学习型组织/79 5.2 跨网络学习机理/81 5.2.1 两类企业网络的比较/81 5.2.2 结构洞/83 5.2.3 跨网络学习/84 5.3 跨网络学习路径/87 5.3.1 跨网络学习和本土企业全球学习路径的关系/87 5.3.2 产业集群跨网络学习路径/89 5.3.3 产业集群跨网络学习阶段/92 5.4 跨网络学习假设与概念模型及进一步思考/94 5.4.1 假设提出与概念模型/94 5.4.2 进一步思考/94 5.4.3 案例分析:以我国家电产业集群为例/95 第6章 实证研究———基于七大产业集群的179份调研数据/101 6.1 概念模型/101 6.1.1 假设汇总/101 6.1.2 概念模型/102 6.1.3 量表设计和变量来源/102 6.2 数据收集、问卷设计和样本统计/105 6.2.1 数据收集/105 6.2.2 问卷设计/106 6.2.3 样本统计/106 6.3 信度和效度分析/108 6.3.1 信度分析/108 6.3.2 效度分析/109 6.3.3 变量描述统计/111 6.4 结果分析/113 6.4.1 中介变量和回归分析/113 6.4.2 假设检验/116 6.4.3 结果分析/117 第7章 案例研究——以浙江柳市低压电器产业集群为例/119 7.1 案例研究和柳市低压电器产业集群介绍/119 7.1.1 案例研究方法论/119 7.1.2 国内外低压电器行业发展介绍/121 7.1.3 柳市低压电器集群形成与发展介绍/126 7.2 柳市产业集群发展演进、困境及与在华跨国公司之比较/129 7.2.1 柳市低压电器产业集群演进阶段/129 7.2.2 产品比较分析/131 7.2.3 市场竞争格局比较分析/134 7.3 柳市低压电器产业集群升级及困境/136 7.3.1 柳市低压电器产业集群升级/136 7.3.2 升级困境/137 7.3.3 网络比较/139 7.4 柳市低压电器产业集群跨网络学习/142 7.4.1 跨网络学习探索/142 7.4.2 跨网络学习阶段/144 7.4.3 思考与启示/146 第8章 结论与展望/149 8.1 问题回答和宣称贡献/149 8.1.1 问题回答/149 8.1.2 贡献和创新/150 8.2 不足之处和研究展望/153 参考文献/156 后记/167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转型升级与高端突破--产业集群跨网络学习研究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赖红波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62837169 |
开本 | 32开 |
页数 | 168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128 |
出版时间 | 2014-01-01 |
首版时间 | 2014-01-01 |
印刷时间 | 2014-01-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经济金融-经济-企业经济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22 |
CIP核字 | 2013266926 |
中图分类号 | F279.2 |
丛书名 | |
印张 | 5.7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上海 |
长 | 210 |
宽 | 148 |
高 | 8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