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岭市政协文史和学习委员会编写的《百年端木蕻良》纪念画集,为纪念端木蕻良诞辰百年编辑出版。这里集中展示了端木蕻良生平各个阶段的实物与资料的照片,比较全面地反映了端木蕻良辉煌的一生以及他厚重多样的艺术成就。
图书 | 百年端木蕻良 |
内容 | 编辑推荐 铁岭市政协文史和学习委员会编写的《百年端木蕻良》纪念画集,为纪念端木蕻良诞辰百年编辑出版。这里集中展示了端木蕻良生平各个阶段的实物与资料的照片,比较全面地反映了端木蕻良辉煌的一生以及他厚重多样的艺术成就。 目录 一、端木蕻良生平影像 1.笔名的来历 2.生平影像 二、永远的家乡 1.昌图,科尔沁旗草原的明珠 2.端木蕻良对家乡的深切怀念 3.祖居地:东头道沟 4.出生地:苏家屯 5.成长的家园:聚兴成大院、北小壕子 三、青春在华北的子夜闪光 1.“南开”的岁月:读书、办刊、反日学运 2.绥远抗日和北平的“左联”活动 3.《科尔沁旗草原》的诞生 4.投身“一二·九”运动 四、文坛“新人”在上海 1.走上上海文坛 2.鲁迅师病中给予的光和热 3.与茅盾的师生之谊 五、“武汉-西安”的记忆 1.抗战初期的《突击》 2.文坛双璧的结合 六、嘉陵江畔的文学火焰 1.后方的呐喊 2.战争小说《大江》的问世 七、香江歌与哀 1.当选香港文协理事 2.夫妻作家的文学成就 3.纪念鲁迅,宣传鲁迅 4.《时代文学》的鼓与呼 5.在太平洋战争中失去萧红 八、“桂林-遵义”的早春 1.漓江边的疗伤之作 2.遵义的身影 九、重庆-武汉-长沙 抗战胜利后的足迹 十、黄浦江畔的《求是》 十一、香港一年 十二、燕京风云录 1.定居北京 2.南郊土改 3.新时代,新创作 4.石钢凯歌 5.内蒙古之旅 十三、18年后的牵手 1.文与艺的知音 2.昆明的团聚(上) 3.昆明的团聚(下) 4.北京一家亲 十四、“文革”中的坚韧与乐观 1.“文革”初期在北京 2.结束分居 十五、新时期的第二春 1.为“四人帮”画像 2.创作《曹雪芹》 3.重归故里 4.怀念萧红纪事 5.不老翁的情趣生活 6.80岁生日 7.家族的亲情 十六、大江南北的投影 1.说不完的红学 2.寻找曹雪芹家族的踪迹 3.处处友声浓 十七、病逝与纪念 十八、等身的著作 1.异彩纷呈的小说 2.无心插柳的散文 3.不以为名的戏剧 4.红学著作与信札 5.声名远播 十九、方兴未艾的研究 二十、书法、绘画作品赏析 结束语 后记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百年端木蕻良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铁岭市政协文史和学习委员会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黑龙江大学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811295245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144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225 |
出版时间 | 2012-09-01 |
首版时间 | 2012-09-01 |
印刷时间 | 2012-09-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66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K825.6-64 |
丛书名 | |
印张 | 9.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黑龙江 |
长 | 285 |
宽 | 210 |
高 | 11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